线管转接组件及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22026发布日期:2019-11-13 01:44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线管转接组件及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管转接组件及内窥镜。



背景技术:

工业或医疗设备往往需要通过通信线来实现其与外部设备的通信或者充放电,通信线远离该工业或者医疗设备本身的一端设有线管转接头。上述的线管转接头一般包括壳体、线管,以及容置于壳体与线管之间的带线连接器。其中,带线连接器包括基部、传输线与通信端口,该基部容置于壳体且与壳体固定,传输线与通信端口分别连接于该基部的两端,传输线远离基部的一端自壳体向线管远离壳体的一端延伸并与上述工业或者医疗设备连接,通信端口用于与上述的外部设备连接,以实现与外部设备的通信或者充放电过程。

但是本发明的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目前线管转接头的壳体与线管有些是通过冲压方式使两者紧配合固定,由于传输线过长而在壳体以及线管内处于无序的状态,在壳体与线管冲压紧配的过程中,壳体或线管容易与传输线发生强力的挤压而使传输线发生损坏,故而会影响上述工业或医疗设备与外部设备的正常通信连接,用户的使用满意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线管转接组件及内窥镜,以解决目前的线管转接头的壳体与线管在配合过程中容易损伤传输线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管转接组件,包括:

外壳,设置有容纳腔;

连接器,包括基部与传输线,所述基部容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传输线与所述基部的一端连接;

储线装置,容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储线装置设置有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纳部分传输线;

线管,设于所述储线装置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所述线管与所述外壳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收容空间为自靠近所述基部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贯穿所述储线装置的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储线装置的外壁还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侧开口;

所述收容空间自靠近所述基部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始终与所述侧开口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储线装置与所述基部为一体成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还包括第一限位部,以及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适配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容纳腔且设于所述外壳的内壁,所述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基部的外壁,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共同配合以使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外壳之间周向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外壳的内壁设有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为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基部的外壁设有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为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贴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限位部为自所述外壳的内壁向所述外壳的中心延伸的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部为自所述基部的外壁向所述基部的中心延伸的且与所述限位凸起相适配的限位凹槽,所述外壳与所述连接器之间通过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凹槽的配合实现周向固定;或者,

所述第一限位部为自所述外壳的内壁向远离所述外壳的中心延伸的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为自所述基部的外壁向远离所述基部的中心延伸且与所述限位凹槽相适配的限位凸起,所述外壳与所述连接器之间通过所述限位凹槽与所述限位凸起的配合实现周向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还包括第三限位部,以及与所述第三限位部相适配的第四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位于所述容置腔且设于所述外壳的内壁,所述第四限位部设于所述储线装置的外壁,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四限位部共同配合以使所述储线装置与所述外壳之间周向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外壳的内壁设有第三平面,所述第三平面为所述第三限位部,所述储线装置的外壁设有第四平面,所述第四平面为所述第四限位部,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第四平面贴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收容空间为自靠近所述基部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贯穿所述储线装置的通孔;

所述储线装置的外壁还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侧开口,所述收容空间自靠近所述基部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始终与所述侧开口连通;

所述侧开口将所述第四平面分为两部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连接器还包括通信端口,所述通信端口设于所述基部远离所述传输线的一端,所述通信端口与所述传输线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外壳与所述线管之间螺纹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外壳的内侧壁设有向中心延伸的凸缘,所述基部远离所述传输线的一端与所述凸缘抵持,所述基部远离所述凸缘的一端与所述储线装置抵持或固定,所述线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储线装置抵持并与所述外壳螺纹连接。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窥镜,包括内窥镜主体,以及上述的线管转接组件,所述传输线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与所述内窥镜主体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管转接组件包括外壳、连接器、储线装置与线管,其中,连接器包括基部以及与基部连接的传输线,该基部与储线装置均容置于外壳的容纳腔中,储线装置设有收容空间。

相比于目前的线管转接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管转接组件还包括储线装置,过长的传输线能够通过弯曲折叠的方式收纳于储线装置的收容空间,从而避免过长的传输线无序地收容于壳体内,进一步避免传输线在壳体与线管的配合过程中被挤压损坏。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线管转接组件的一个方向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线管转接组件的沿a-a线的剖切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外壳的一个方向的剖切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连接器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储线装置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线管转接组件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固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安装”包括焊接、螺接、卡接、粘合等方式将某一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所述元件或装置可在特定位置或地方保持不动也可在限定范围内活动,所述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后可进行拆卸也可不能进行拆卸,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2,其分别示出了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线管转接组件的一个方向的分解示意图,以及沿a-a线的剖切示意图,该线管转接组件包括外壳100、连接器200、储线装置300以及线管400。其中,连接器200包括基部210与传输线220,基部210与储线装置300均容置于外壳100,基部210的一端与外壳100抵持,另一端与储线装置300抵持,传输线220连接于基部210靠近储线装置300的一端,线管400的一端伸入外壳100内部并与储线装置300抵持,同时,线管400伸入外壳100的一端与外壳100固定连接。

对于上述外壳100,请参照图3,其示出了外壳100的一个方向的剖切示意图,请同时结合图1与图2,外壳100整体呈中空的筒状结构,其内侧壁设有向中心延伸而形成的凸缘110,凸缘110呈环状,该凸缘110与外壳100之间围成一用以容置上述基部210及储线装置300的容纳腔111。外壳100的一端设有内螺纹120,该内螺纹120位于上述容纳腔111且用于与线管400上的外螺纹连接。

对于上述连接器200,请参照图4,其示出了连接器200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请同时结合图1至图3,连接器200具体包括基部210、传输线220与通信端口230。基部210容置于外壳100内,其近似呈与外壳100的内壁相适配的圆柱形,传输线220与通信端口230分别沿基部210的轴线方向设于基部210的两端。基部210远离传输线220的一端与上述的凸缘110抵持,另一端与储线装置300抵持。传输线220的一端与基部210连接,另一端向远离凸缘110的方向延伸并进入线管400。通信端口230穿过上述凸缘110,其与传输线220之间连接,该通信端口230用于与外部的设备连接。

进一步的,为避免装配好的连接器200在外壳内部发生周向的转动而使传输线220于外壳100或者线管400内发生扭转,从而使传输线220容易过劳损坏,以及避免通信端口230的随意转动,本线管转接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部,以及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适配的第二限位部,其中,第一限位部位于上述容纳腔且设于所述外壳100的内壁,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基部210的外壁,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共同配合以使连接器200与外壳100之间周向固定。

具体的,请参照图3与图4,外壳100的内壁于凸缘110与内螺纹130之间设有限位凸起130,限位凸起130靠近外壳100的中心的一端的端面为第一平面131,且第一平面131与外壳100的轴线平行,该第一平面131为上述第一限位部。相应的,基部210的外壁设有第二平面211,且第二平面211与基部210的轴线平行,该第二平面211为上述第二限位部。第一平面131及外壳100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平面211及基部210的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连接器200装入容纳腔111的过程中,上述的第二平面211与第一平面131贴合,外壳100内壁的其余表面与基部210外壁的其余表面适配贴合。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平面131是通过限位凸起130间接设置于外壳100的内壁,而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平面还可以是直接设置于外壳100的内壁,例如,外壳100的内壁呈d形形状。

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均为限位平面,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只要上述的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共同配合能够使安装后的连接器200与外壳100之间周向固定即可;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为自外壳的内壁向外壳的中心延伸的限位凸起,第二限位部为自基部的外壁向基部的中心延伸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与上述限位凸起相适配,外壳与连接器之间通过限位凸起与限位凹槽的配合实现周向固定;在本发明的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为自所述外壳的内壁向远离所述外壳的中心的方向延伸的限位凹槽,第二限位部为自所述基部的外壁向远离所述基部的中心的方向延伸的限位凸起,该限位凸起与上述限位凹槽相适配,外壳与连接器之间通过上述限位凹槽与上述限位凸起的配合实现周向固定。

对于上述储线装置300,请参照图5,其示出了储线装置300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请同时结合图1至图4,该储线装置300整体呈筒状结构,其平行容置于上述容纳腔111,该储线装置300的一端与基部210远离凸缘110的一端抵持,另一端与线管400伸入外壳100的一端抵持。储线装置300设有收容空间310,该收容空间呈通孔状,自靠近基部210的一端至远离基部210的一端,该收容空间310贯穿储线装置300。储线装置300的外壁上还设有与收容空间310连通的侧开口320,该侧开口320自靠近基部的一端向远离基部的一端延伸。上述收容空间310自靠近基部210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基部210的一端,始终与该侧开口320连通。在外壳100及线管400内过长的传输线220可以通过弯曲折叠(如图4所示)的方式收容于储线装置300的收容空间310,侧开口320的设置便于将弯曲折叠后的传输线220放入上述收容空间310。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储线装置300也可以是不设置侧开口,即储线装置300平行于端面的截面呈o形,相应的,弯曲折叠好的传输线通过收容空间310的端部收容于储线装置300内。

进一步的,为避免装配好的储线装置300在外壳100内部发生周向的转动而进一步带动传输线220于容纳腔111或者线管400内发生扭转,从而使传输线220容易过劳损坏,本线管转接组件还包括第三限位部,以及与上述第三限位部相适配的第四限位部,其中,第三限位部位于上述容纳腔111且设于外壳100的内壁,第四限位部设于储线装置300的外壁,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四限位部共同配合以使储线装置300与所述外壳100之间周向固定。

具体的,请参照图3与图5,同时结合图1、图2及图4,外壳100的内壁设有第三平面,且第三平面与外壳100的轴线平行,该第三平面为上述第三限位部。本实施例中,第三平面为上述的第一平面131。相应的,储线装置300的外壁设有第四平面330,且第四平面330与储线装置300的轴线平行,该第四平面330为上述第四限位部。第三平面及外壳100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与第四平面330与储线装置300的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储线装置300装入外壳100的过程中,上述的第四平面330与第三平面贴合,外壳100内壁的其余表面与储线装置300外壁的其余表面适配贴合。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平面与第一平面131还可以是不相同的两个平面。

优选的,第四平面330设于储线装置300的侧开口320处,且该侧开口320将上述第四平面330分割成两部分。第四平面330在与第三平面贴合后,能够阻挡收容于储线装置300内的传输线220穿过侧开口320活动至储线装置300之外。

对于上述线管400,请参照图1与图2,线管400整体呈筒状结构,其一端伸入上述容纳腔111内,并与储线装置300远离基部210的一端抵持。线管400与储线装置300抵持的一端设有外螺纹410,线管400通过该外螺纹410以及上述内螺纹120与外壳100固定连接。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将外螺纹设于外壳,相应的,将内螺纹设于在线管,两者通过上述内、外螺纹配合固定;此外,线管400与外壳100还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等其他方式固定连接。

目前市场上的线管转接头包括外壳、连接器与线管,外壳与线管之间大体有两种固定方式,其中一种为通过模具冲压将外壳及线管冲压至同轴紧配固定,其中另一种为通过胶水等粘接剂将外壳与线管胶粘固定。其中,冲压紧配固定的方式容易使外壳或者线管挤压传输线从而使传输线受损;而胶粘固定方式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逐渐老化,粘接剂随之脱落,线管与壳体之间分离,从而导致线管转接头损坏。

而本发明提供的线管转接组件包括外壳100、连接器200、储线装置300与线管400,储线装置300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收容过长的传输线,避免外壳100与线管400在装配过程中损伤传输线;另一方储线装置300两端分别抵持连接器200的基部与线管400的端部,使连接器200固定于外壳100,同时给线管400施加一个轴向力,以使线管400与外壳100之间的轴向力足够大,从而强化线管400与外壳100螺纹连接的自锁效果。由于该线管转接件不采用粘接方式固定,所以该线管转接件的线管400与外壳100不会产品老化而分离。此外,线管400与外壳100之间螺纹连接的设置也便于两者的拆装,方便该线管转接装置的维护。

请参照图6,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线管转接组件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5,本实施例中的线管转接组件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线管转接组件大体相同,两者的主要不同在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连接器200与储线装置300是各自独立设置的;而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器200'与储线装置300'为一体式成型设置,即是:储线装置300'靠近连接器200'的一端与连接器200'的基部固接。连接器200'与储线装置300'的一体式设置便于整体拆装连接器200'与储线装置300',该线管转接组件的拆装过程更简单、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实施例中的储线装置300'也可以不设置上述侧开口,即储线装置300'平行于端面的截面为o形形状;第四平面也可以不设置于上述侧开口处。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内窥镜,该内窥镜包括内窥镜主体(未示出)以及上述的线管转接组件,请结合图1至图6,传输线远离凸缘的一端与上述内窥镜主体连接。该内窥镜可以是应用于工业领域,也可以是应用于医疗领域。

本发明提供的内窥镜的线管转接组件包括上述的储线装置,储线装置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收容过长的传输线,则与上述内窥镜主体连接的传输线不易受损;另一方面储线装置两端分别抵持连接器的基部与线管的端部,使连接器固定于外壳,同时给线管施加一个轴向力,以使线管与外壳之间的轴向力足够大,从而强化线管与外壳螺纹连接的自锁效果。由于该线管转接件不采用粘接方式固定,所以该内窥镜中线管转接件的线管与外壳不会产品老化而分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