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790826发布日期:2020-01-24 14:1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提供一第一本体,具有贯穿所述第一本体的至少一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具有一第一固定部;

步骤s2:提供至少一端子插入所述第一通槽,所述端子具有一限位部;

步骤s3:提供一第二本体,具有贯穿所述第二本体的至少一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具有一第二固定部,移动所述第二通槽,使得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通槽,或者移动所述端子,使得所述限位部进入所述第二通槽;

步骤s4:让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进行相对运动至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抵接所述限位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挡止所述限位部水平位移,且挡止所述限位部上下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推动所述第二固定部朝所述限位部的方向运动至其抵接所述限位部,继续推动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带动所述限位部同向位移,直至所述限位部抵接所述第一固定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具有一第一内壁面,在步骤s2中,所述端子具有一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抵接所述第一内壁面,在步骤s3中,所述第二固定部具有一第二内壁面,在对应的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中,所述第二内壁面和所述第一内壁面位于相对的两侧,所述限位部抵接所述第二内壁面,同时所述第一弹性臂抵接所述第一内壁面,在步骤s4中,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内壁面分离,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一内壁面分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和步骤s4之间,提供一第三本体,具有贯穿所述第三本体的至少一第三通槽,所述第三通槽具有一第三固定部,移动所述第三通槽,使得所述端子部分位于所述第三通槽,或者移动所述端子,使得所述端子进入所述第三通槽,在步骤s4中,所述第三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相对运动至其抵接所述限位部,所述第三固定部挡止所述限位部向上位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端子具有一第二弹性臂,在步骤s3和步骤s4之间,所述第三固定部具有一第三内壁面,所述第二弹性臂抵接所述第三内壁面,同时所述限位部抵接所述第二内壁面,所述第一弹性臂抵接所述第一内壁面,在步骤s4中,推动所述第二本体带动所述限位部同向位移,所述第二弹性臂与所述第三内壁面分离,继续推动所述第二本体直至所述限位部抵接所述第三固定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端子具有一第一弹性臂和一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具有一第一接触部和一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弹性臂具有一第二接触部和一第二弯折部,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同一侧,在步骤s3中,所述第一接触部显露于所述第一通槽,所述第二弹性臂显露于所述第二通槽,在步骤s4之后,所述第一接触部向下抵接一第一电子元件,所述第一接触部向上位移,所述第一弯折部向上发生变形,所述限位部向上抵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一第二电子元件向下抵接所述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下位移,所述第二弯折部向下发生变形,所述限位部向下抵接所述第二固定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第一弯折部具有一第一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具有一第二部,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在步骤s4中,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二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形成夹角,在步骤s4之后,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均朝靠近所述第二固定部变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限位部具有一内弯和一外弯,所述内弯和所述外弯位于一对同心圆上,在步骤s3中,所述第二固定部具有一第二弧形面,在步骤s4中,推动所述第二弧形面至其抵接所述内弯,所述第二弧形面与所述内弯部分贴合,继续推动所述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二弧形面带动所述限位部直至所述外弯部分抵接所述第一固定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具有一第一弧形面,在步骤s2中,所述限位部具有一外弯,在步骤s3和步骤s4之间,提供一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具有一第三弧形面,所述第三弧形面的水平投影和所述第一弧形面的水平投影重合,在步骤s4中,推动所述第二固定部至所述外弯抵接所述第一弧形面和所述第三弧形面,所述外弯与所述第一弧形面部分贴合,所述外弯与所述第三弧形面部分贴合,所述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二弧形面和所述外弯位于一对同心圆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端子具有一第一接触部和一第二接触部,在步骤s4中,所述限位部被所述第二固定部推动至部分抵接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接触部的水平投影、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水平投影均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水平投影内。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