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93784发布日期:2020-09-29 18:01阅读:70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更详细地,涉及包括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显示装置具有被提供在显示区域的像素以及被提供在非显示区域的驱动部,并且像素和驱动部通过布线而连接。

这种显示装置通过配备覆盖显示区域的触摸传感器,据此发挥触摸显示装置的功能。用户可以触摸显示在触摸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的图像而输入信息。

然而,随着分辨率的增加以及触摸传感器的配备,布置在小面积的非显示区域的布线也得到增加。近来,正在进行用于防止这种布线的增加所导致的布线不良(例如,布线之间的短路或者断路)的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去除了由于第一布线和第二布线的交叉布置而形成的阶梯差的区域布置有信号布线和触摸感测布线的显示装置。

然而,本发明的目的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和领域的范围内进行多种扩展,并不限于上述目的。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基板,包括包含像素的显示区域和所述显示区域的周围的非显示区域;第一布线,布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非显示区域上;第一绝缘层,布置在所述第一布线上;第二布线,布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所述非显示区域;第二绝缘层,布置在所述第二布线上;第三布线,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中,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与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的一部分重叠而布置;第三绝缘层,以暴露所述第三布线的第一区域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第三布线上;以及第四布线,在所述第三绝缘层上与所述第三布线重叠而布置,并且布置为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三布线直接接触。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一布线及所述第二布线重叠。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第四绝缘层,布置在所述第四布线上;以及触摸感测布线,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与所述第三布线和所述第四布线的一部分重叠而布置在所述第四绝缘层上。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触摸感测布线的一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的一部分重叠。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可以彼此不重叠。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可以在平面上彼此交替而布置。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三绝缘层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开口。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四绝缘层的上表面可以是平坦的。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非显示区域可以包括:第一周围区域,与所述显示区域相邻;第二周围区域,与所述第一周围区域相隔;以及弯折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周围区域和所述第二周围区域之间。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布线至所述第四布线可以位于所述第二周围区域。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第四绝缘层,布置在所述第四布线上;以及触摸感测布线,在所述第二周围区域,与所述第三布线和所述第四布线的一部分重叠而布置在所述第四绝缘层上。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触摸感测布线的一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的一部分重叠。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可以向连接于像素的数据布线供应数据信号。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三布线和所述第四布线可以供应驱动所述像素的驱动电源。

根据一实施例,与流过所述第三布线和所述第四布线的电流方向垂直的所述第三布线和所述第四布线的宽度可以大于与流过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的电流方向垂直的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的宽度。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三布线和所述第四布线的宽度可以大于与流过所述触摸感测布线的电流方向垂直的所述触摸感测布线的宽度。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布线至所述第四布线以及所述触摸感测布线可以从所述第二周围区域延伸而在所述第一周围区域内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和所述弯折区域之间。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布线至所述第四布线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周围区域。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第四绝缘层,布置在所述第四布线上;以及触摸感测布线,在所述第一周围区域,与所述第三布线和所述第四布线的一部分重叠而布置在所述第四绝缘层上。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触摸感测布线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的一部分重叠。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是连接到像素的扫描布线或者是连接到数据布线的扇出型布线,所述第三布线和所述第四布线可以供应驱动所述像素的驱动电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通过包括与以预定间距交替布置有第一布线和第二布线的第一区域重叠的第四绝缘层的开口,从而可以最小化第一区域的上表面的阶梯差(以及不均匀度)。因此,由于防止向显示面板供应电源的第三布线和第四布线发生裂缝和断裂,因此可以减少相应布线的布线电阻和发热。

并且,通过最小化第一区域的阶梯差和不均匀度,可以防止布置在第一区域上的触摸感测布线发生裂缝、断裂等不良。因此,可以改善触摸感测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然而,本发明的效果并不限于上述效果,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和领域的范围内进行多种扩展。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1b是示出图1a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a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和与显示区域相邻的非显示区域的一部分的一例的剖面图。

图3是示出图1a的显示装置的aa部分的一例的平面图。

图4a和图4b是示出根据图3的i-i'线的一例的剖面图。

图5是示出根据图3的ii-ii'线的一例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dd:显示装置da:显示区域

ta:触摸活性区域nda:非显示区域

pa1:第一周围区域pa2:第二周围区域

ba:弯折区域tfe:封装层

sub:基板cl1:第一布线

cl2:第二布线cl3:第三布线

cl4:第四布线pl1:第一电源布线

pl2:第二电源布线tsl:触摸感测布线

ins1:第一绝缘层ins2:第二绝缘层

ins3:第三绝缘层ins4:第四绝缘层

a1:第一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针对附图上的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关于相同的构成要素的重复说明。

图1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1b是示出图1a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参照图1a和图1b,显示装置dd可以包括:显示面板,配备有基板sub、被提供在基板sub上的像素px(参照图2)以及覆盖像素px的封装层tfe;触摸传感器,布置在显示面板上。触摸传感器可以定义触摸活性区域ta。

基板sub可以包括显示区域da和被提供在所述显示区域da的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域nda。

基板sub大体上可以具有矩形形状。然而,基板sub的形状并不限于此,可以具有多种形状。例如,基板sub可以被提供为包括直线的边的闭合形态的多边形、包括由曲线构成的边的圆或椭圆等、包括由直线和曲线构成的边的半圆或半椭圆等多种形状。在一实施例中,在基板sub具有由直线构成的边的情形下,上述各形状的边角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构成为曲线。

显示区域da是提供多个像素而显示图像的区域。显示区域da可以被提供为与所述基板sub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像素被提供在基板sub的显示区域da上。各像素作为显示图像的最小单位,可以被提供为多个。

像素px可以是包括有机层的有机发光元件,但不限于此,可以以无机发光元件、液晶元件、电泳元件、电润湿元件等多种形态实现。

在非显示区域nda,可以被提供有连接于像素的导电布线cl以及连接于导电布线cl并且用于驱动像素的驱动部。

导电布线cl向各像素px提供信号,并且可以包括扫描布线、数据布线、驱动电压布线、初始化布线等。并且,导电布线cl可以包括连接于扫描布线、数据布线、驱动电压布线、初始化布线等的扇出型(fan-out)布线。导电布线cl根据需要还可以包括其他布线。

导电布线cl可以从显示区域da经过第一周围区域pa1和弯折区域ba而延伸到第二周围区域pa2。导电布线cl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第一周围区域pa1、弯折区域ba以及第二周围区域pa2中的至少一个区域彼此重叠。

驱动部可以包括:扫描驱动部,随扫描布线而向各像素提供扫描信号;数据驱动部,随数据布线而向各像素提供数据信号;时序控制部,控制扫描驱动部和数据驱动部等。

在一实施例中,扫描驱动部可以直接贴装在基板sub上。在一实施例中,扫描驱动部可以形成在独立的芯片,从而在基板sub上以玻璃衬底芯片(chiponglass)形态被提供,或者可以贴装在印刷电路基板上而通过连接部件连接到基板sub。

在一实施例中,数据驱动部可以直接贴装在基板sub上。在一实施例中,数据驱动部可以形成在独立的芯片而连接于基板sub上。在数据驱动部形成在独立的芯片而连接于基板sub上的情形下,可以以玻璃衬底芯片、塑料衬底芯片(chiponplastic)、覆晶薄膜(cof:chiponfilm)等形态被提供。或者,数据驱动部可以贴装在印刷电路基板上而通过连接部件连接于基板sub。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可以包括覆盖显示区域da的封装层tfe以及对应于封装层tfe的封装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在显示区域da可以重叠有触摸活性区域ta。触摸活性区域ta可以包括配备有多个触摸感测电极的触摸传感器。触摸传感器可以贴附在显示面板上或者包括于显示面板内部。

在一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可以包括触摸感测电极和连接触摸感测电极和触摸驱动部的触摸感测布线tsl。

第一触摸感测布线tsl1可以从触摸活性区域ta的下端部经过弯折区域ba而向第二周围区域pa2延伸。例如,第一触摸感测布线tsl1可以包括从触摸活性区域ta(或者,从封装层tfe)向第二方向dr2延伸的部分和沿与第二方向dr2垂直交叉的第一方向dr1延伸的部分。或者,第一触摸感测布线tsl1还可以包括相对于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沿斜线延伸的部分。

第二触摸感测布线tsl2可以从触摸活性区域ta的一侧部经过弯折区域ba而向第二周围区域pa2延伸。第二触摸感测布线tsl2可以包括从触摸活性区域ta(或者,封装层tfe)沿第一方向dr1延伸的部分。第二触摸感测布线tsl2可以包括至少三个弯曲部。

触摸感测布线tsl1、tsl2和导电布线cl可以在基板sub上以彼此不连接/接触的方式延伸。

非显示区域nda还可以包括从其一部分突出的附加区域。附加区域可以从构成非显示区域nda的边突出。虽然在一实施例中,在附加区域可以被提供或者连接有数据驱动部和/或触摸驱动部,但并不限于此,可以布置有多种构成要素。并且,数据驱动部和触摸驱动部也可以被整合成一个驱动部。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dd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具有柔性(flexibility),并且可以在具有所述柔性的部分折叠。即,所述显示装置dd可以包括具有柔性而沿一方向折叠的弯折区域ba。

在一实施例中,非显示区域nda可以包括弯折区域ba、第一周围区域pa1以及第二周围区域pa2。第一周围区域pa1是与显示区域da相邻的部分,并且可以围绕显示区域da的至少一侧。第二周围区域pa2可以将弯折区域ba置于第二周围区域pa2与第一周围区域pa1之间而与第一周围区域pa1相隔地布置。弯折区域ba可以与显示区域da相隔。

在弯折区域ba,在将显示装置dd被折叠的线称为折线时,折线被提供在弯折区域ba内。在此,术语“折叠”表示形态可以从原来的形态变形为其他形态的情形,而不是指形态被固定的情形,包括沿一个以上的特定布线,即折线被折叠(folded)、弯曲(curved)或者以卷轴形式卷曲(rolled)的情形。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二周围区域pa2上可以以覆晶薄膜形态布置有数据驱动部和/或触摸驱动部。并且,在第二周围区域pa2可以布置有包括连接导电布线cl和驱动部的垫以及连接触摸感测布线tsl和驱动部的垫的垫部pd。

如图1b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与分别流过第一布线至第三布线cl1、cl2、cl3中的每一个的电流方向垂直的第一布线至第三布线cl1、cl2、cl3的宽度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不同。例如,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是与数据布线连接的扇出型布线,第三布线cl3可以是向像素供应驱动电源的电源布线。在此情形下,第三布线cl3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的宽度。

在一实施例中,导电布线cl中的一部分可以布置为在彼此不同的层重叠。

图2是示出图1a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和与显示区域相邻的非显示区域的一部分的一例的剖面图。

参照图1a至图2,显示区域da包括布置在封装层tfe上的触摸感测电极,在第一周围区域pa1的一侧可以包括布置在预定的绝缘层(例如,与像素定义膜pdl相同的层)上的触摸感测布线tsl2。

例如,图2示出了显示区域da的一部分和第一周围区域pa1中的位于在图2中示出的显示区域da的右侧的一部分。

多个像素px可以被提供在显示区域da。各像素px包括连接于第一布线cl1至第四布线cl4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晶体管、连接于晶体管的发光元件以及电容器cst。晶体管可以包括用于控制发光元件的驱动晶体管和对驱动晶体管进行切换(switching)的开关晶体管。

虽然在图2中为了便于说明而针对一个像素px示出了一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器cst,但并不限于此,一个像素px可以配备有两个以上的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电容器cst。

像素px被提供在基板sub上。

基板sub可以利用玻璃、树脂(resin)等绝缘性材料构成。并且,基板sub可以利用具有柔性(flexibility)的材料构成以能够弯曲或者折叠,并且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者多层结构。

在基板sub上可以形成有缓冲层bf。缓冲层bf可以防止杂质扩散到开关晶体管和驱动晶体管。缓冲层bf可以是利用无机材料构成的无机绝缘层。例如,缓冲层bf可以利用硅氮化物、硅氧化物、硅氮氧化物等形成,并且也可以根据基板sub的材料和工艺条件而被省略。

在缓冲层bf上提供有源图案act。有源图案act由半导体材料形成。有源图案act分别可以包括源极区域、漏极区域以及被提供在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之间的沟道区域。有源图案act可以是利用多晶硅、非晶硅、氧化物半导体等构成的半导体图案。

在有源图案act上提供有栅极绝缘层gi。栅极绝缘层gi可以是利用无机材料构成的无机绝缘层。

在栅极绝缘层gi上提供有栅电极ge和电容器下部电极le。栅电极ge形成为覆盖对应于有源图案act的沟道区域的区域。

栅电极ge和电容器下部电极le可以利用金属构成。例如,栅电极ge可以利用诸如金(au)、银(ag)、铝(al)、钼(mo)、铬(cr)、钛(ti)、镍(ni)、钕(nd)、铜(cu)等金属中的至少一个构成或者可以利用金属的合金构成。并且,栅电极ge可以形成为单一层或者形成为金属和合金中的两个以上的物质层叠的多重层。

布置在第一周围区域pa1的侧面的第一布线cl11、cl12可以在与栅电极ge和电容器下部电极le相同的层以与栅电极ge和电容器下部电极le相同的材料被提供。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布线cl11、cl12可以包括向扫描驱动部供应电源的布线,向像素px供应初始化信号的布线等。

在栅电极ge、电容器下部电极le以及第一布线cl11、cl12上提供有第一绝缘层ins1(例如,层间绝缘层)。第一绝缘层ins1可以是利用无机材料构成的无机绝缘层。可以利用诸如聚硅氧烷、硅氮化物、硅氧化物、硅氮氧化物等作为无机材料。

在第一绝缘层ins1上提供有电容器上部电极ue。电容器上部电极ue可以利用金属构成。例如,电容器上部电极ue可以利用诸如金(au)、银(ag)、铝(al)、钼(mo)、铬(cr)、钛(ti)、镍(ni)、钕(nd)、铜(cu)等金属中的至少一个构成或者可以利用金属的合金构成。并且,电容器上部电极ue虽然可以形成为单一层,但并不限于此,可以形成为金属和合金中的两个以上的物质层叠的多重层。

电容器下部电极le和电容器上部电极ue将第一绝缘层ins1置于电容器下部电极le与电容器上部电极ue之间而构成电容器cst。

第一周围区域pa1的第二布线cl21、cl22可以在与电容器上部电极ue相同的层以与电容器上部电极ue相同的材料被提供。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布线cl21、cl22可以包括向扫描驱动部供应电源的布线、向像素px供应初始化信号的布线等。或者,第二布线cl21、cl22可以是向像素px供应驱动电源的电源布线。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布线cl11、cl12和第二布线cl21、cl22可分别是连接到数据布线或者扫描布线的扇出型布线。

在电容器上部电极ue和第二布线cl21、cl22上提供有第二绝缘层ins2。第二绝缘层ins2可以是利用无机材料构成的无机绝缘层。可以利用诸如聚硅氧烷、硅氮化物、硅氧化物、硅氮氧化物等作为无机材料。

在第二绝缘层ins2上提供有源电极se和漏电极de。源电极se和漏电极de通过形成在第二绝缘层ins2、第一绝缘层ins1以及栅极绝缘层gi的接触孔而分别与有源图案act的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接触。

源电极se和漏电极de可以利用金属构成。例如,电容器上部电极ue可以利用诸如金(au)、银(ag)、铝(al)、钼(mo)、铬(cr)、钛(ti)、镍(ni)、钕(nd)、铜(cu)等金属中的至少一个构成或者可以利用金属的合金构成。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周围区域pa1的第二绝缘层ins2上可以布置有第三布线cl31、cl32。第三布线cl31、cl32可以包括数据布线、初始化布线或者部分扫描布线、电源布线中的至少一个。

在源电极se和漏电极de上可以提供有钝化层psv。钝化层psv可以是利用无机材料构成的无机绝缘层。可以利用诸如聚硅氧烷、硅氮化物、硅氧化物、硅氮氧化物等作为无机材料。

在钝化层psv上可以提供有第三绝缘层ins3。第三绝缘层ins3可以是利用有机材料构成的有机绝缘层。可以利用诸如聚丙烯酸类化合物、聚酰亚胺类化合物、如聚四氟乙烯的氟类碳化合物,苯并环丁烯化合物等有机绝缘物质作为有机材料。

在第三绝缘层ins3上可以提供有连接图案cnp。连接图案cnp通过贯通第三绝缘层ins3和钝化层psv的接触孔而连接到晶体管的漏电极de。连接图案cnp可以利用诸如金(au)、银(ag)、铝(al)、钼(mo)、铬(cr)、钛(ti)、镍(ni)、钕(nd)、铜(cu)等金属中的至少一个构成或者可以利用金属的合金构成。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周围区域pa1的第四布线cl4可以在与连接图案cnp相同的层以与连接图案cnp相同的材料被提供。例如,第四布线cl4可以是虚设电源布线、供应向扫描驱动部或者像素px供应的一部分电源的布线。

在连接图案cnp上可以提供有第四绝缘层ins4。第四绝缘层ins4可以是利用有机材料构成的有机绝缘层。可以利用诸如聚丙烯酸类化合物、聚酰亚胺类化合物,如聚四氟乙烯的氟类碳化合物,苯并环丁烯化合物等有机绝缘物质作为有机材料。

在第四绝缘层ins4上可以提供有第一电极el1。第一电极el1可以通过贯通第四绝缘层ins4的接触孔而连接到连接图案cnp。在此,根据实施例,第一电极el1可以被用作阳极或者阴极中的一个。

第一电极el1可以利用ag、mg、al、pt、pd、au、ni、nd、ir、cr、它们的合金等的金属层和/或氧化铟锡(ito:indiumtinoxide)、氧化铟锌(izo:indiumzincoxide)、氧化锌(zno:zincoxide)、氧化铟锡锌(itzo:indiumtinzincoxide)等构成。

在形成有第一电极el1等的基板sub上提供有以对应于各像素px的方式划分像素区域的像素定义膜pdl。像素定义膜pdl可以是利用有机材料构成的有机绝缘层。可以利用诸如聚丙烯酸类化合物、聚酰亚胺类化合物,如聚四氟乙烯的氟类碳化合物,苯并环丁烯化合物等有机绝缘物质作为有机材料。

像素定义膜pdl暴露第一电极el1的上表面并且沿像素px的外围而从基板sub突出。

在被像素定义膜pdl围绕的像素区域可以提供有发光层ol。发光层ol可以被提供为单一层,但也可以被提供为包括多种功能层的多重层。在发光层ol被提供为多重层的情形下,可以具有空穴注入层(hil:holeinjectionlayer)、空穴传输层(htl:holetransportlayer)、有机发光层(eml:organicemissionlayer)、电子传输层(etl:electrontransportlayer)、电子注入层(eil:electroninjectionlayer)等以单一结构者或复合结构层叠的结构。

在发光层ol上提供有第二电极el2。第二电极el2可以在每一个像素px均被提供,但也可以被提供为覆盖大部分的显示区域da,并且可以被多个像素px共享。

第二电极el2可以根据实施例而被用作阳极或者阴极中的一个,并且在第一电极el1为阳极的情形下,第二电极el2可以被用作阴极,在第一电极el1为阴极的情形下,第二电极el2可以被用作阳极。

第二电极el2可以利用ag、mg、al、pt、pd、au、ni、nd、ir、cr等的金属层和/或氧化铟锡(ito:indiumtinoxide)、氧化铟锌(izo:indiumzincoxide)、氧化锌(zno:zincoxide)、氧化铟锡锌(itzo:indiumtinzincoxide)等的透明导电性层构成。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极el2可以构成为包括金属薄层的双重层以上的多重层,例如,可以构成为ito/ag/ito的三重层。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触摸感测布线tsl2可以在与第二电极el2相同的层以与第二电极el2相同材料被提供。例如,第二触摸感测布线tsl2可以布置在通过像素定义膜pdl工序而形成的有机绝缘层上。多个第二触摸感测布线tsl21、tsl22、tsl23沿第一方向dr1排列,并且可以向弯折区域ba延伸。

然而,这仅为示例性的,第二触摸感测布线tsl2也可以布置在第四绝缘层ins4上。即,第二触摸感测布线tsl2可以在与连接图案cnp相同的层以与连接图案cnp相同的材料被提供。

在第二电极el2上提供有封装层tfe。封装层tfe可以构成为单一层,但也可以构成为多重层。在一实施例中,封装层tfe可以利用第一封装层ec1至第三封装层ec3构成。第一封装层ec1至第三封装层ec3可以利用有机材料和/或无机材料构成。位于最外廓的第三封装层ec3可以利用无机材料构成。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封装层ec1可以利用无机材料构成,第二封装层ec2可以利用有机材料构成,并且第三封装层ec3可以利用无机材料构成。虽然无机材料相比有机材料而言水分或者氧气的渗透较少,但由于弹性或者柔性差,因此容易发生裂缝。通过利用无机材料形成第一封装层ec1和第三封装层ec3,并利用有机材料形成第二封装层ec2,从而可以防止裂缝扩展。在此,由有机材料形成的层,即,第二封装层ec2可以被第三封装层ec3完全覆盖,以使其端部不暴露在外部。可以利用诸如聚丙烯酸类化合物、聚酰亚胺类化合物,如聚四氟乙烯的氟类碳化合物,苯并环丁烯化合物等有机绝缘物质作为有机材料,可以利用诸如聚硅氧烷、硅氮化物、硅氧化物、硅氮氧化物等作为无机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封装层tfe覆盖显示区域da,并且可以延伸到显示区域da的外侧。

在一实施例中,利用有机材料构成的第三绝缘层ins3、第四绝缘层ins4和/或像素定义膜pdl并不连续延伸到弯折区域ba,其一部分可以沿显示区域da的外围而被去除。据此,由于像素定义膜pdl的上表面、像素定义膜pdl的侧表面、暴露的第三绝缘层ins3和/或第四绝缘层ins4可以通过封装层tfe而被封装,因此可以防止被暴露到外部。

在封装层tfe上可以布置有第一触摸感测电极ie1和第二触摸感测电极ie2。在一实施例中,在封装层tfe上可以布置有分别连接到第一触摸感测电极ie1和第二触摸感测电极ie2的触摸感测布线tsl。例如,第二触摸感测布线tsl2可以经过封装层tfe的上表面和侧表面而延伸至第一周围区域pa1的绝缘层上。

第一触摸感测电极ie1、第二触摸感测电极ie2、第一触摸感测布线tsl1和第二触摸感测布线tsl2可以分别具有单层结构或者多层结构。单层结构的导电图案可以包括金属层或者透明导电层。金属层可以包括钼、银、钛、铜、铝以及它们的合金。透明导电层可以包括诸如氧化铟锡(ito:indiumtinoxide)、氧化铟锌(izo:indiumzincoxide)、氧化锌(zno:zincoxide)、氧化铟锡锌(itzo:indiumtinzincoxide)等透明的导电性氧化物。此外,透明导电层可以包括如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等导电性高分子、金属纳米线、石墨烯等。多层的金属层可以具有例如,钛/铝/钛的三层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触摸感测电极ie1、第二触摸感测电极ie2、第一触摸感测布线tsl1以及第二触摸感测布线tsl2还可以分别具有含有多个网孔的网格图案。

第一触摸感测布线tsl1和第二触摸感测布线tsl2可以经过弯折区域ba而向第二周围区域pa2延伸。

图3是示出图1a的显示装置的aa部分的一例的平面图。

参照图1a至图3,在显示装置dd的第二周围区域pa2可以布置有第一布线cl1、第二布线cl2、第一电源布线pl1、第二电源布线pl2、触摸感测布线tsl。

然而,在图3仅示出了用于说明本申请的主要特征的布线,在显示装置dd的第二周围区域pa2还可以包括其他布线和构成要素。

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可以布置在彼此不同的绝缘层上。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可以彼此交替而布置。例如,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之间的距离可以是大约1μm以下。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可以是连接显示区域da的数据布线和数据驱动部的扇出型布线。然而,这仅为示例性的,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也可以是用于驱动扫描驱动部的电源布线、时钟信号布线、向像素供应初始化信号的电源布线或者向像素供应扫描信号的扫描布线。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可以包括沿作为从弯折区域ba朝向垫部pd的方向的第二方向dr2延伸的部分以及沿第二方向dr2的斜线方向延伸的部分。

由于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布置在彼此不同的层,因此在分别覆盖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的绝缘层可能产生阶梯差。尤其是,对应于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之间的区域的绝缘层的凹槽(groove)相比其他部分大,因此在布置于所述凹槽上的布线(导电图案)产生裂缝的可能性非常大。这种裂缝会增加布线的电阻,并且在驱动显示装置dd时会成为发热的主要原因。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的上层可以布置有第一电源布线pl1和第二电源布线pl2。第一电源布线pl1和第二电源布线pl2可以沿第二方向dr2延伸。第一电源布线pl1和第二电源布线pl2可以彼此相隔而布置。

第一电源布线pl1和第二电源布线pl2布置在彼此不同的层,并且可以包括至少一部分接触的第三布线和第四布线。包括于第一电源布线pl1的第三布线和第四布线的一部分直接接触,另一部分可以将绝缘层置于中间而彼此重叠。与此相同地,包括于第二电源布线pl2的第三布线和第四布线的一部分直接接触,另一部分可以将绝缘层置于中间而彼此重叠。

第一电源布线pl1的一部分可以与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重叠。例如,第一电源布线pl1可以在第一区域a1与第一布线cl1及第二布线cl2重叠。与此相同地,第二电源布线pl2可以在第二区域a2及第三区域a3与第一布线cl1及第二布线cl2重叠。

在第一区域至第三区域a1至a3可以存在由于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的布置而形成的较窄宽度的凹槽。据此,在第一电源布线pl1和第二电源布线pl2可能会发生由所述凹槽导致的裂缝。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dd包括有用于防止由所述凹槽导致的裂缝的结构,对此参照图4a至图5进行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源布线pl1和第二电源布线pl2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的宽度。由于第一电源布线pl1和第二电源布线pl2需要将直流电源电压稳定地供应到整个像素,因此需要最小化布线电阻,rc延迟等的影响。因此,第一电源布线pl1和第二电源布线pl2可以根据显示装置dd的设计而形成为尽可能宽的宽度。在此,各个布线的宽度可以是在同一平面上与流过各个布线的电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

并且,第一电源布线pl1和第二电源布线pl2为了最小化布线电阻、rc延迟等的影响,可以具有多个导电层(布线层)重叠而连接的结构。例如,第一电源布线pl1可以具有布置在第二绝缘层ins2上的导电层和布置在第三绝缘层ins3上的导电层重叠的结构。与此相同地,第二电源布线pl2可以具有布置在第二绝缘层ins2上的导电层和布置在第三绝缘层ins3上的导电层重叠的结构。

在第二周围区域pa2,在第一电源布线pl1上可以布置有触摸感测布线tsl。触摸感测布线tsl可以将绝缘层置于触摸感测布线tsl与第一电源布线pl1之间而布置在第一电源布线pl1上。在第一区域a1,第一布线cl1、第二布线cl2、第一电源布线pl1以及触摸感测布线tsl可以彼此重叠而布置。

然而,其仅为示例性的,触摸感测布线tsl的位置并不限于此。触摸感测布线tsl的至少一部分既可以与第二电源布线pl2重叠,也可以形成在没有布置第一电源布线pl1和第二电源布线pl2的部分。

触摸感测布线tsl在封装层tfe上延伸,并可以经过第一周围区域pa1和弯折区域ba而延伸到第二周围区域pa2。

图4a和图4b是示出根据图3的i-i'线的一例的剖面图。

在图4a和图4b中针对已参照图2和图3说明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关于这些构成要素的重复说明。

参照图2至图4b,第二周围区域pa2可以布置有电连接到显示面板的第一布线cl1至第四布线cl4以及连接到触摸传感器的触摸感测布线tsl。

在栅极绝缘层gi上可以布置有第一布线cl1,在第一布线cl1上可以布置有第一绝缘层ins1。在第一绝缘层ins1上可以布置有第二布线cl2,在第二布线cl2上可以布置有第二绝缘层ins2。

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彼此不重叠。在一实施例中,从平面上观察时,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可以彼此交替而布置。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可以向数据布线供应数据信号。例如,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可以是连接在数据布线的扇出型布线。

由于根据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的交替排列的第一绝缘层ins1以及第二绝缘层ins2的层叠,可能在第二绝缘层ins2的上表面产生阶梯差(凹槽)。

第三布线cl3可以与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重叠而布置在第二绝缘层ins2上。第三布线cl3可以形成向像素供应第一驱动电源(例如,elvdd电源)的第一电源布线pl1。第三布线cl3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的宽度。在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交替而布置的第一区域a1,由于第二绝缘层ins2的阶梯差(凹槽),第三布线cl3的上表面可能不均匀地形成。

第三绝缘层ins3可以布置在第三布线cl3上。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绝缘层ins3可以布置为暴露第三布线cl3的第一区域a1。即,第三绝缘层ins3可以包括对应于第一区域a1的开口。

第三绝缘层ins3形成为比其他导电层或者绝缘层厚。第四布线cl3可以通过多种薄膜沉积方式(例如,蒸镀(evaporation)、溅射(sputtering)等物理气相沉积(pvd:physicalvapordeposition))而形成在第三布线cl3和第三绝缘层ins3上。但是这样的薄膜沉积方法在填充狭窄区域方面有困难。尤其是,如果形成为相对较厚的第三绝缘层ins3仅在与一个阶梯差部分对应的非常窄的部分包括开口,则所述阶梯差的宽度可能相比于与第四布线cl4对应的金属薄膜将被沉积的深度非常窄(阶梯覆盖(stepcoverage)特性)。因此,阶梯差的一部分可以不被为了形成第四布线cl4而沉积的金属覆盖。因此,布置在第三绝缘层ins3上的第四布线cl4的一部分可能断裂或者有可能产生裂缝。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可以将第一电源布线pl1设计成如下:去除第一区域a1的第三绝缘层ins3,以使第三布线cl3和第四布线cl4在较大的区域直接接触。

第四布线cl4可以布置在第三布线cl3和第三绝缘层ins3上。第四布线cl4可以在第三绝缘层ins3上与第三布线cl3重叠,并且可以在第一区域a1与第三布线cl3直接接触。

第三布线cl3和第四布线cl4可以构成第一电源布线pl1。据此,可以减少在第二周围区域pa2的第一电源布线pl1的布线电阻,并且可以防止第一区域a1的第四布线cl4产生裂缝以及由此导致的发热。

在第四布线cl4上可以布置有第四绝缘层ins4。在一实施例中,第四绝缘层ins4可以与显示区域da的第四绝缘层ins4或者像素定义膜pdl相同。然而,这仅为示例性的,第四绝缘层ins4可以通过与显示区域da的第四绝缘层ins4以及像素定义膜pdl不同的工序而形成。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a所示,第四绝缘层ins4的上表面可以沿第四布线cl4的上表面阶梯差而形成。据此,可以最小化在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交替而布置的第一区域a1内的第四绝缘层ins4的阶梯差(以及不均匀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b所示,第四绝缘层ins4的上表面实质上可以是平坦的。据此,可以去除或者最小化由第四布线cl4的阶梯差导致的第四绝缘层ins4的阶梯差。

在第四绝缘层ins4上可以布置有从触摸活性区域ta延伸的触摸感测布线tsl。

触摸感测布线tsl可以与第一电源布线pl1重叠。并且,触摸感测布线tsl的一部分可以与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的一部分重叠。触摸感测布线tsl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三布线cl3和第四布线cl4的宽度。

由于触摸感测布线tsl布置在具有较高平坦度的第四绝缘层ins4上,因此可以防止在第一区域a1的触摸感测布线tsl发生裂缝、断裂等不良。因此,可以改善触摸感测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图5是示出根据图3的ii-ii'线的一例的剖面图。

图5中针对参照图4a说明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关于这些构成要素的重复说明。

参照图5,在第二周围区域pa2可以布置有电连接到显示面板的第一布线cl1至第四布线cl4。

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彼此不重叠。在一实施例中,从平面上观察时,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可以彼此交替而布置。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可以向数据布线供应数据信号。例如,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可以是连接到数据布线的扇出型布线。

第三布线cl3可以与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重叠而布置在第二绝缘层ins2上。第三布线cl3可以形成向像素供应第二驱动电源(例如,elvss电源)的第二电源布线pl2。第三布线cl3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的宽度。

第三布线cl3可以包括与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重叠的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在此,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分别为彼此相邻的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之间的距离为1μm以下的部分,并且可以是与第三布线cl3重叠的区域。

第三绝缘层ins3可以布置为使第三布线cl3的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暴露。即,第三绝缘层ins3可以包括对应于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的开口。

第四布线cl4可以布置在第三布线cl3和第三绝缘层ins3上。第四布线cl4可以在第三绝缘层ins3上与第三布线cl3重叠,并且可以在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与第三布线cl3直接接触。

据此,在第二周围区域pa2的第二电源布线pl2的布线电阻减小,且可以防止第四布线cl4在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发生裂缝以及由此导致的发热。

然而,这仅为示例性的,在导电层或者布线布置在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以1μm以下的间距交替布置的区域上的情形下,第三绝缘层ins3可以针对于相应区域具有开口。例如,在弯折区域ba和显示区域da之间的第一周围区域pa1也可以应用与图4a至图5的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层叠结构。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dd,通过与第一布线cl1和第二布线cl2以预定的间距交替布置的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以及第三区域a3重叠而在第三绝缘层ins3形成开口,从而可以最小化第一区域至第三区域a1、a2、a3的上表面的阶梯差(以及不均匀度)。因此,由于防止了第三布线cl3和第四布线cl4的裂缝和断裂,可以减少相应布线的布线电阻和发热。

并且,通过最小化第一区域a1的阶梯差和不均匀度,可以防止布置在第一区域a1上的触摸感测布线tsl发生裂缝、断裂等不良。因此,可以改善触摸感测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以上,虽然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相应技术领域的熟练的技术人员,便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的思想和领域的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多种修改和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