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基负极粘结剂、其制备方法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9935852发布日期:2020-02-14 22:33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池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基负极粘结剂、其制备方法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已然成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成本占比可高达40%以上,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电动车更加环保,也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当前,长续航,高安全动力电池逐渐成为市场主流,由于硅材料的理论克容量高达4200mah/g,实际使用的克容量也可大1000mah/g以上,因此当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高于300wh/kg时,就需要用到硅基负极。

但是硅基负极有一定的缺陷,硅基负极再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体积不断膨胀,最高可膨胀至300%,造成负极活性物质破裂分化,与电解液接触,sei不断的破碎重构,消耗大量电解液,阻抗变大,循环性能不断裂化,最终导致电池失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通过粘结剂匹配抑制了硅负极的体积膨胀,但当前硅基使用的粘结剂添加量较大,严重影响了负极活性物质负载量,同时也会使得导电性和快充性能下降。

cn107959027a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粘结剂及含有该粘结剂的负极片的制备方法。所述粘结剂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氧化石墨超声分散于水中,得到浓度0.5~5mg/ml的氧化石墨烯(go)的水分散液,再加入改性sbr粘结剂,go与改性sbr粘结剂的质量比为1:10~1:50,搅拌后即得到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粘结剂(go/改性sbr)。但是所述硅基负极粘结剂成本较高,且对于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提升效果较差。

cn109935832a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粘结剂及使用该粘结剂的负极片制备方法。所述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粘结剂,包括主粘结剂及辅助粘结剂,主粘结剂为海藻酸钠,辅助粘结剂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丁苯橡胶的至少一种明胶。所述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粘结剂的制备过程包括:将硅基负极材料、导电剂、上述硅基负极粘结剂和去离子水混合组成负极活性材料,搅拌得到混合均匀的负极浆料,调整负极浆料的粘度,将得到的负极浆料涂覆在金属铜箔表面,干燥得到负极片。但是所述硅基负极粘结剂对于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提升效果较差。

因此,本领域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硅基负极粘结剂,所述粘结剂具有低添加量,可有效抑制硅基负极膨胀,且提升硅基负极的循环性能等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基负极粘结剂、其制备方法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粘结剂为水溶性粘结剂,具有低添加量,可有效抑制硅基负极膨胀,提升硅基负极的循环性能等优点;且制备过程可以通过结构设计,优化配比来达到精准合成。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硅基负极粘结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铜丝与酸混合,得到改性铜丝;

(2)将所述改性铜丝、第一单体、反应配体、第一功能性引发剂和第一溶剂混合,进行第一聚合反应,得到第一端基功能化聚合物;

(3)将所述改性铜丝、第二单体、反应配体、第二功能性引发剂和第一溶剂混合,进行第二聚合反应,得到第二端基功能化聚合物;

(4)将所述第一端基功能化聚合物、第二端基功能化聚合物和第二溶剂混合,热处理,得到两嵌段共聚物;

(5)将所述两嵌段共聚物、氟代有机酸和第三溶剂混合反应,得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6)将第三单体、第三功能性引发剂和水混合,第一加热,然后再加入第四单体和第三功能性引发剂,第二加热,得到乳液材料;

(7)将步骤(5)得到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锂源和步骤(6)得到的乳液材料混合,第三加热,得到硅基负极粘结剂。

本发明采用活性聚合精准合成可控功能性两嵌段共聚物,该两前段共聚物携带的功能性基团可与锂源形成有效离子键合和超分子作用,在锂电池应用中,可起到有效补充锂源作用。

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的粘合剂含有一定量的锂,在电池首次活化,形成sei膜的过程中,该部分锂可从粘结剂结构中脱出,参与sei膜形成反应,减少了正极活性锂的损失,起到了一定程度的补锂作用;而且制备过程可以通过结构设计,优化配比来达到精准合成。

本发明所述步骤(2)铜丝和步骤(3)中的铜丝,聚合反应后通过过滤即可取出除去。

优选地,步骤(1)所述铜丝为单质铜丝。

本发明选择铜丝,且为单质铜丝,为单电子转移自由基活性聚合原理(set-lrp),可有效提高聚合速率,得到分子量分布窄的产物。

优选地,步骤(1)所述铜丝的直径为0.5~1mm,例如0.6mm、0.7mm、0.8mm、或0.9mm等。

优选地,步骤(1)所述铜丝的长径比为(1~5):1,例如1.5:1、2:1、2.5:1、3:1、3.5:1、4:1或4.5:1等。

本发明所述铜丝的长径比为(1~5):1,长径比过大,聚合速率过快,产物分子量分布宽,达不到可控活性聚合效果;长径比过小,反应速率过慢,需要大量时间,丧失经济型,同时对于产物结构调整较差。

优选地,步骤(1)所述将铜丝与酸混合的过程包括:将铜丝置于浓硫酸中,然后取出置于浓盐酸中。

优选地,所述铜丝置于浓硫酸中的时间为1.5~2.5h,例如1.6h、1.7h、1.8h、1.9h、2h、2.1h、2.2h、2.3h或2.4h等。

优选地,所述铜丝置于浓盐酸中的时间为1.5~2.5h,例如1.6h、1.7h、1.8h、1.9h、2h、2.1h、2.2h、2.3h或2.4h等。

优选地,所述浓硫酸的浓度为70~98%,例如70%、75%、85%、90%或95%等。

优选地,所述浓盐酸浓度为20~38%,例如20%、25%、30%或35%等。

本发明中铜丝分别置于浓硫酸和浓盐酸中,使铜丝表面的钝化层去除,活化铜丝。

优选地,步骤(1)所述将铜丝与酸混合后,还包括将得到的铜丝进行干燥的过程。

优选地,所述干燥为真空干燥,优选70~90℃真空干燥,例如72℃、75℃、78℃、80℃、82℃、85℃、86℃或88℃等。

优选地,步骤(2)所述第一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醋酸乙烯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叔丁酯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步骤(2)所述第一功能性引发剂包括2,6-二溴蒽、1,5-二溴蒽和2-溴蒽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

优选地,步骤(2)所述第一单体和第一功能性引发剂的质量比为(25~150):1,例如30:1、35:1、40:1、45:1、50:1、55:1、60:1、65:1、70:1、75:1、80:1、85:1、90:1、95:1、100:1、110:1、120:1、130:1、140:1或145:1等。

优选地,步骤(2)所述第一单体和反应配体的质量比为(1~7):1,例如1.5:1、2:1、2.5:1、3:1、3.5:1、4:1、4.5:1、5:1、5.5:1、6:1或6.5:1等。

优选地,步骤(2)所述第一单体和溶剂的质量比为(0.5~1.5):1,例如0.6:1、0.7:1、0.8:1、0.9:1、1:1、1.1:1、1.2:1、1.3:1或1.4:1等。

优选地,步骤(2)所述第一聚合反应在氩气保护下进行。

优选地,步骤(2)所述第一聚合反应在室温下进行,优选室温下反应7~10h,例如7.5h、8h、8.5h、9h或9.5h等。

优选地,步骤(2)所述第一聚合反应之前,进行五次冻融循环去除体系中的氧气和水。

优选地,步骤(2)和步骤(3)所述第一溶剂各自独立的选自甲苯、二甲基亚砜、氯仿、四氢呋喃和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步骤(2)和步骤(3)所述反应配体各自独立的选自4,4’-二壬基-2,2’-联吡啶、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步骤(3)所述第二单体包括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步骤(3)所述第二功能性引发剂包括1,5-二溴蒽、n-(4-溴苯基)马来酰亚胺、n-(4-氯苯基)马来酰亚胺和2,6-二溴蒽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步骤(3)所述第二单体和第二功能性引发剂的质量比为(20~200):1,例如30:1、40:1、50:1、60:1、70:1、80:1、90:1、100:1、110:1、120:1、130:1、140:1、150:1、160:1、170:1、180:1或190:1等。

优选地,步骤(3)所述第二单体和反应配体的质量比为(1.4~4):1,例如1.5:1、1.8:1、2:1、2.2:1、2.5:1、3:1、3.2:1、3.5:1或3.8:1等。

优选地,步骤(3)所述第二单体和第一溶剂的质量比为(1~2):1,例如1.1:1、1.2:1、1.3:1、1.4:1、1.5:1、1.6:1、1.7:1、1.8:1或1.9:1等。

优选地,步骤(3)所述第二聚合反应在氩气保护下进行。

优选地,步骤(3)所述第二聚合反应在室温下进行,优选室温下反应9~12h,例如9.5h、10h、10.2h、10.5h、10.8h、11h、11.2h或11.5h等。

优选地,步骤(3)所述第二聚合反应之前,进行五次冻融循环去除体系中的氧气和水。

优选地,步骤(4)所述第一端基功能化聚合物与第二端基功能化聚合物的质量比为1:(1~3),例如1:1.2、1:1.5、1:1.8、1:2、1:2.2、1:2.5或1:2.8等。

本发明得到的第一端基功能化聚合物,聚合度为100,第二端基功能化聚合物,聚合度为80。

优选地,步骤(4)所述第二溶剂为甲苯。

优选地,步骤(4)所述甲苯与第二端基功能化聚合物的质量比为1:(0.7~1.8),例如1:0.8、1:1、1:1.2、1:1.3、1:1.5、1:1.6或1:1.7等。

优选地,步骤(4)所述热处理在氩气气氛中进行。

优选地,步骤(4)所述热处理的温度为100~150℃,例如110℃、115℃、120℃、125℃、130℃、135℃、140℃或145℃。

优选地,步骤(4)所述热处理在油浴中进行。

优选地,步骤(4)所述热处理的时间为30~40h,例如31h、32h、33h、34h、35h、36h、37h、38h或39h等。

优选地,步骤(4)所述热处理后,还包括提纯处理,优选采用甲醇、乙醇和异丙醇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进行沉淀过程,使所得两嵌段共聚物沉淀出来。

优选地,步骤(5)所述氟代有机酸为三氟乙酸。

优选地,步骤(5)所述第三溶剂为二氯甲烷。

优选地,步骤(5)所述两嵌段共聚物和氟代有机酸的质量比为1:(0.5~1.5),例如1:0.6、1:0.7、1:0.8、1:0.9、1:1、1:1.1、1:1.2、1:1.3或1:1.4等。

优选地,步骤(5)所述两嵌段共聚物和第三溶剂的质量比为1:(4~15),例如1:5、1:6、1:7、1:8、1:9、1:10、1:11、1:12或1:13等。

优选地,步骤(5)所述混合反应为室温下反应,优选室温下反应65~75h,例如66h、67h、68h、69h、70h、71h、72h、73h或74h等。

优选地,步骤(5)所述混合反应后,还包括提纯处理,优选采用甲醇、乙醇和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沉淀过程,使所得两嵌段共聚物沉淀出来。

优选地,步骤(6)所述第三单体包括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步骤(6)所述第四单体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腈和醋酸乙烯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步骤(6)所述第三功能性引发剂和第四功能性引发剂各自独立的选自过硫酸铵、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钾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步骤(6)所述第三单体和第四单体的质量比为1:(0.5~1.5),例如1:0.6、1:0.7、1:0.8、1:0.9、1:1、1:1.1、1:1.2、1:1.3或1:1.4等。

优选地,步骤(6)所述第三单体和第三功能性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0.5~3),例如1:0.6、1:0.8、1:1、1:1.2、1:1.5、1:1.8、1:2、1:2.2或1:2.5等。

优选地,步骤(6)所述第三单体和水的质量比为1:(8~35),例如1:10、1:12、1:15、1:20、1:22、1:25、1:28、1:30、1:31、1:32或1:33等。

优选地,步骤(6)所述第四单体和第四功能性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0.5~4),例如1:0.6、1:1、1:1.5、1:2、1:2.5、1:3、1:3.2或1:3.5等。

优选地,步骤(6)所述第一加热的温度为60~80℃,例如62℃、65℃、66℃、68℃、70℃、72℃、75℃、76℃或78℃等。

优选地,步骤(6)所述第一加热的时间为10~15h,例如10.5h、11h、11.5h、12h、12.5h、13h、13.5h、14h、14.2h或14.5h等。

优选地,步骤(6)所述第二加热的温度为60~80℃,例如62℃、65℃、66℃、68℃、70℃、72℃、75℃、76℃或78℃等。

优选地,步骤(6)所述第二加热的时间为10~15h,例如10.5h、11h、11.5h、12h、12.5h、13h、13.5h、14h、14.2h或14.5h等。

优选地,步骤(6)所述第二加热后,还包括过滤的过程。

优选地,步骤(7)所述锂源为氢氧化锂。

优选地,步骤(7)所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和锂源的质量比为(1~3):1,例如1.2:1、1.5:1、1.8:1、2:1、2.2:1、2.3、2.4:1、2.5:1或2.8:1等。

本发明所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和锂源的质量比为(1~3):1,质量比过大,锂源相对于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含量过小,无法满足粘结剂功能性位点,达不到有效补锂效果;质量比过小,锂源相对于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含量过大,所得到目标粘结剂稳定性较差,锂源无法与两亲性嵌段共聚物有效键合。

优选地,步骤(7)所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和乳液材料的质量比为1:(4~10),例如1:4.5、1:5、1:5.5、1:6、1:6.5、1:7、1:7.5、1:8、1:8.5、1:9或1:9.5等。

本发明所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和乳液材料的质量比为1:(4~10),质量比过大,难以形成稳定的粘结剂乳液;质量比过小,所得粘结剂乳液固含量太低,不利于锂电池浆料的加工过程。

优选地,步骤(7)所述第三加热的温度为80~90℃,例如81℃、82℃、83℃、84℃、85℃、86℃、87℃、88℃或89℃等。

优选地,步骤(7)所述第三加热的时间为10~15h,例如10.5h、11h、11.5h、12h、12.5h、13h、13.5h、14h、14.2h或14.5h等。

优选地,步骤(7)所述第三加热的过程中,还伴随有搅拌。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硅基负极粘结剂,所述硅基负极粘结剂通过目的之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

本发明所述的可补锂硅基负极粘结剂为水溶性粘结剂,具有低添加量,可有效抑制硅基负极膨胀,提升硅基负极的循环性能等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目的之二所述的硅基负极粘结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的粘合剂含有一定量的锂,在电池首次活化,形成sei的过程中,该部分锂可从粘结剂结构中脱出,参与sei形成反应,减少了正极活性锂的损失,起到了一定程度的补锂作用;而且制备过程可以通过结构设计,优化配比来达到精准合成。

(2)本发明所述的可补锂硅基负极粘结剂为水溶性粘结剂,具有低添加量,可有效抑制硅基负极膨胀,提升硅基负极的循环性能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份数皆为质量。

实施例1

(1)取直径为0.8mm,长径比为3的单质铜丝,将铜丝置于浓度为80%的浓硫酸2h,然后迅速取出置于浓度为28%的浓盐酸中2h,然后取出置于90℃真空烘箱中,备用;

(2)在反应器中加入甲基丙烯酸丁酯6份,五甲基二乙烯三胺3份,加入2-溴蒽0.1份,甲苯7份,加入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铜丝,用于引发进行单电子转移自由基活性聚合,五次冻融循环去除体系中的氧气和水气,氩气保护下室温下反应8h,反应结束提纯后得到第一端基功能化聚合物;

(3)在反应器中加入丙烯酸叔丁酯8份,五甲基二乙烯三胺4份,n-(4-溴苯基)马来酰亚胺0.2份,甲苯8份,加入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铜丝,用于引发进行单电子转移自由基活性聚合,经过五次冻融循环去除体系中氧气和水气后,氩气体保护下室温反应10h,反应结束提纯后得到第二端基功能化聚合物;

(4)在反应管中加入步骤(2)中得到第一端基功能化聚合物5份,步骤(2)中得到的第二端基功能化聚合物10份,甲苯8份,通氩气2h去除体系中氧气后,将反应管于120℃油浴中反应36h,反应结束于500ml甲醇中沉淀得到两嵌段共聚物;

(5)在反应管中加入步骤(4)中得到的两嵌段共聚物8份,二氯甲烷60份,三氟乙酸8份,室温下反应72h,反应结束于500ml甲醇中沉淀得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6)在反应管中加入苯乙烯7份,去离子水90份,硫酸铵7份,60℃下反应12h后,加入丙烯酸7份,硫酸铵4份,70℃下反应12h,反应结束过滤得到透明乳液;

(7)在反应瓶中加入步骤(5)中得到的两亲性嵌断共聚物10份,氢氧化锂5份,步骤(6)中乳液60份,85℃下搅拌12h得到透明乳液,即为硅基负极粘结剂。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1)所述铜丝的长径比为1,改变铜丝的长度。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1)所述铜丝长径比为5,改变铜丝的长度。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1)所述铜丝长径比为0.5,改变铜丝的长度。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1)所述铜丝长径比为8,改变铜丝的长度。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7)所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和锂源的质量比为1:1,即加入两亲性嵌断共聚物5份。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7)所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和锂源的质量比为3:1,即加入两亲性嵌断共聚物15份。

实施例8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7)所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和锂源的质量比为0.5:1,即加入两亲性嵌断共聚物2.5份。

实施例9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7)所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和锂源的质量比为4:1,即加入两亲性嵌断共聚物20份。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7)所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和乳液材料的质量比为1:4,即加入步骤(6)得到的乳液40份。

实施例11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7)所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和乳液材料的质量比为1:10,即加入步骤(6)得到的乳液100份。

实施例12

(1)取直径为0.6mm,长径比为4的单质铜丝,将铜丝置于浓度为90%的浓硫酸2.2h,然后迅速取出置于浓度为30%的浓盐酸中2.2h,然后取出置于80℃真空烘箱中,备用;

(2)在反应器中加入醋酸乙烯酯8份,4,4’-二壬基-2,2’-联吡啶、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2份,加入2,6-二溴蒽0.2份,二甲基亚砜10份,加入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铜丝,用于引发进行单电子转移自由基活性聚合,五次冻融循环去除体系中的氧气和水气,氩气保护下室温下反应9h,反应结束提纯后得到第一端基功能化聚合物;

(3)在反应器中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10份,4,4’-二壬基-2,2’-联吡啶、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3份,1,5-二溴蒽0.1份,氯仿6份,加入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铜丝,用于引发进行单电子转移自由基活性聚合,经过五次冻融循环去除体系中氧气和水气后,氩气体保护下室温反应11h,反应结束提纯后得到第二端基功能化聚合物;

(4)在反应管中加入步骤(2)中得到第一端基功能化聚合物6份,步骤(2)中得到的第二端基功能化聚合物15份,甲苯9份,通氩气2h去除体系中氧气后,将反应管于130℃油浴中反应34h,反应结束于500ml乙醇中沉淀得到两嵌段共聚物;

(5)在反应管中加入步骤(4)中得到的两嵌段共聚物10份,二氯甲烷120份,三氟乙酸12份,室温下反应70h,反应结束于500ml乙醇中沉淀得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6)在反应管中加入丙烯酸正丁酯10份,去离子水120份,过硫酸钠15份,70℃下反应10h后,加入甲基丙烯酸12份,过硫酸钠24份,70℃下反应14h,反应结束过滤得到透明乳液;

(7)在反应瓶中加入步骤(5)中得到的两亲性嵌断共聚物12份,氢氧化锂8份,步骤(6)中乳液96份,83℃下搅拌11h得到透明乳液,即为目标粘合剂。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1)所述铜丝换成相同质量的氯化铜。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7)不添加氢氧化锂。

性能测试:

将本发明各实施例和对比例得到的硅基负极粘结剂组装成电池:

按照负极活性物质(siox/c,所述siox/c的制备过程为:按重量比5:1将氧化亚硅与葡萄糖混合,600℃焙烧6小时,得到siox/c):导电炭黑:硅基负极粘结剂=90:7:3的质量比混合,以去水为溶剂混浆后涂布于铜箔上,经过90℃真空干燥后,得到负极极片;按照正极活性物质(ncm811):导电炭黑:粘结剂pvdf=90:5:5的质量比混合,以去nmp为溶剂混浆后涂布于铝箔上,经过90℃真空干燥得到正极极片;然后将所述负极极片、正极极片、电解液(1mol/l的lipf6,ec:emc=1:1)和隔膜组装成电池。

将得到的电池在25±2℃环境下,深圳市新威尔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newarebts-5v/10ma型充放电测试仪上进行充放电测试,充放电电压为4.2~2.5v,电流密度为18ma/g,分别测试首周充电比容量、首周效率和100周循环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得到的硅基负极粘结剂性能优异,特别是实施例1中,首周充电比容量可达545mah/g,首周效率可达82.3%,100周循环性能可达95.6%。

通过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4-5相对于实施例1电化学性能较差,因为实施例4中,铜丝长径比为0.5,长径比过小,不仅反应速率过慢,同时对于产物结构调整较差,补锂效果较差;实施例5中,铜丝长径比为8,长径比过大,聚合速率过快,产物分子量分布宽,达不到可控活性聚合效果,因此实施例4-5相对于实施例1电化学性能较差。

通过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8-9相对于实施例1电化学性能较差,因为实施例8中,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和锂源的质量比为0.5:1,锂源相对于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含量过大,所得到目标粘结剂稳定性较差,锂源无法与两亲性嵌段共聚物有效键合,多余的锂源造成可逆容量降低;实施例9中,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和锂源的质量比为4:1,锂源相对于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含量过小,无法满足粘结剂功能性位点,达不到有效补锂效果,因此,实施例8-9相对于实施例1电化学性能较差。

通过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对比例1-2相对于实施例1的首效较低,循环性能较差,这是因为对比例1采用氯化铜作为活性聚合催化剂,在本体系下,未能得到分子量分布交窄的精准控制活性聚合产物,后续应用补锂效果不明显;而对比例2没有与氢氧化锂作用进行功能化,因而所得到的粘结剂没有补锂作用,因此导致首效和循环性能较差。

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方法,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方法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