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温探测线缆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72339发布日期:2020-04-29 00:53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温探测线缆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地温探测线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温探测线缆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对于地温探测,传统的探测方式是根据孔位的实际深度来决定温度探测器的个数,在进行投放的时候每一个温度探测器需要单独的连接线路,投放到监测孔位内(地温探测位)之后,想要将其从监测孔位内取出进行维护的时候就比较麻烦,因为不是一个整体,孔位在投放完温度探测器后是需要用混凝土进行封顶,只会留下一个用来使此组温度探测器的电源线以及信号线通过的让位孔,让位孔大了就会使监测孔外的雨水、污水等流入监测孔位内,影响探测的实际数值;让位孔小了温度探测器维护的时候又无法取出,如果不定期维护容易影响使用寿命,也影响探测的数值精确度。

传统方式将多个温度探测器直接捆绑在一起,所有的探测前端全部裸露在外,极大地损害了使用寿命,虽然是浅层岩土层,也是存在着很多影响因素;好一点的地方酸碱度偏中性,影响不大,但是有些地方的酸碱度就会比较异常,对于温度探测器的影响就会很大,地温探测线缆本身就属于偏门类专项专用物品,往往使用率就不是很高,因此对于其制造工艺上面就不会下太大的功夫去研究,没有较好的体系管理,造成后期的消耗成本偏高。外加预留的让位孔不是按照此组探测传感器的线缆集合的等直径预留,如果出现问题需要进行维护的话,就需要将其在监测孔位内取出,因为每一个温度探测器都是分开的,在拖拽的时候很容易造成二次损坏。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地温探测线缆制作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温探测线缆制作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温探测线缆制作工艺,地温探测线缆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防护层、缓冲层和绝缘层,防护层、缓冲层和绝缘层均由导热材料制成,绝缘层内侧穿设有电源正极线、电源负极线、信号线以及与所述电源正极线、电源负极线和信号线电连接的若干温度探测器,温度探测器在绝缘层中的位置与地温探测位对应;

首先,将温度探测器的线脚分别与电源正极线、电源负极线和信号线固定连接,然后将温度探测器、电源正极线、电源负极线和信号线用导热胶带缠绕并作定位绝缘密封处理,形成绝缘层;

其次,将钢丝固定在绝缘层的一侧,然后将环氧树脂涂抹在绝缘层表面并覆盖钢丝,风干后形成缓冲层;

再次,对缓冲层进行氧化处理后将橡胶涂装在缓冲层的表面,形成防护层;

最后,对线缆进行塑形、冷却。

较佳的,温度探测器的线脚分别与电源正极线、电源负极线和信号线连接时采用扭结方式连接并焊接,然后将温度探测器平向弯曲180°后,用导热胶带缠绕。

较佳的,将温度探测器、电源正极线、电源负极线和信号线用导热胶带缠绕后使用双组份快速硬化胶水定位绝缘密封处理,形成绝缘层。

较佳的,绝缘层内侧还穿设有屏蔽地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地温探测线缆制作工艺将温度探测器集成到一根线路上,节省材料的同时,采集效率也有所提高;且温度探测器位于线路内部,不受潮湿环境影响,通过导热材料制成的外层导热来监测地温探测位的温度,达到了地温探测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地温探测线缆制作工艺制作的地温探测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地温探测线缆制作工艺中温度探测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地温探测线缆制作工艺中温度探测器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需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本发明地温探测线缆制作工艺制作的地温探测线缆,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绝缘层1,绝缘层1中穿设有电源正极线2、电源负极线3、信号线4以及与电源正极线2、电源负极线3和信号线4电连接的若干温度探测器5,温度探测器5在绝缘层1中的位置与地温探测位对应。地温探测位即与传统探测方式中监测孔位对应的位置。

还包括位于绝缘层1外的缓冲层6,缓冲层6由导热材料制成。

缓冲层6中穿设有与线缆平行的钢丝7。有利于固定线缆。

还包括位于缓冲层6外的防护层8,防护层8由导热材料制成。

绝缘层1由双组份快速硬化胶水制成,缓冲层6由环氧树脂制成,防护层8由橡胶制成。

绝缘层1中穿设有屏蔽地线9。避免磁场干扰,有利于信号传输。

电源正极线2、电源负极线3、信号线4和温度探测器5通过导热胶带10固定在绝缘层(1)中。

温度探测器5倒置设于绝缘层1中,有利于温度探测器的固定,如图3所示。

上述的地温探测线缆由内之外包括三层,第一层(绝缘层)的主要作用是固定线路、温度探测器以及防止线路进水对内部线路造成影响;第二层(缓冲层)的高导热环氧树脂可以起到外层压力的缓冲作用,减小对内部的伤害,并且因为材质的本身性质,并不会对探测数值进行影响,第二层中贯穿线缆头尾的钢丝,其作用主要用来固定整根线缆;第三层(防护层)为最外层防护层,主要起到避免非人为因素对于内部构件及结构的破坏。

上述的地温探测线缆在遇到需要维护的情况时,直接拖拽线缆的固定钢丝就可将线缆从预留的让位孔中轻松取出,传统方式的让位孔要让位于与温度探测器数量相同的线缆,本发明预留的让位孔的最大直径可以与线缆的直径几乎无差距,这也避免了被测介质以外的杂物或者流水进入监测孔位内,影响监测数值,不会对温度探测器造成二次伤害,并且只有一组连接线路,电源正负端各一根,信号线一根,安装使用时也节省了时间,一根钢丝贯穿整根线缆,固定一端即可。

上述的地温探测线缆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常温标准大气压下,将温度探测器的线脚分别与电源正极线、电源负极线和信号线采用扭结方式连接并采用氩弧焊焊接(如图2所示),然后将温度探测器平向弯曲180°后(即让温度探测器5倒置于绝缘层中),如图3所示,用导热胶带固定好,缠绕2-3层,然后使用双组份快速硬化胶水定位绝缘密封处理,形成绝缘层;

其次,在常温常压状态下,将钢丝固定在绝缘层的一侧,然后将混合好的高导热环氧树脂均匀涂抹在绝缘层表面并覆盖钢丝,厚度大概2.5-2.8mm,至于常温常压的空气中氧化风干24小时,形成缓冲层;

再次,对缓冲层进行氧化处理后将橡胶涂装在缓冲层的表面,厚度在1mm左右,形成防护层;

最后,对线缆整体进行塑形,待经过塑形的橡胶冷却后,整根线缆的制作完成。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