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圈绕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4233发布日期:2019-10-19 03:03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圈绕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圈绕线设备。



背景技术:

小型的手摇发动机在线圈绕线时需要对多股线圈分别绕制后将每一股线圈的两侧进行单独固定,现有的绕线机结构复杂,且在分别完成绕线后不方便将线圈取出和将各股线圈固定,造成工作效率低。同时,现有的绕线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因此,急需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且便于取线和分线的绕线机构来提高绕线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绕线设备,其通过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之间组装配合,且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以便于拆卸取出线圈及取线前各股线圈之间的固定,且通过控制主机控制实现自动绕线计数,进而提高了绕线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线圈绕线设备,包括控制主机、驱动电机、绕线鱼骨架和进线导引机构,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主机,所述控制主机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绕线鱼骨架装设于所述控制主机上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旋转;所述进线导引机构设于所述控制主机的一侧,用于进线导引;

所述绕线鱼骨架包括端部绕线骨架、中部绕线骨架和安装轴,所述中部绕线骨架为多个且相互组装并通过端部绕线骨架固定于中部绕线骨架的两端,且所述中部绕线骨架和端部绕线骨架固定装设于所述安装轴上;

所述进线导引机构包括基板基板,基板基板的一端设有多个进线导筒,另一端设有压线结构,所述压线结构包括压板、上海绵板、下海绵板和固定螺栓,所述压板的两端通过所述固定螺栓可拆卸的装设于所述基板基板的端部,且所述上海绵板和下海绵板依次设于所述基板基板和压板之间固定。

优选的,所述控制主机内设有旋转轴,且旋转轴与所述驱动电机平行设置,所述旋转轴的一端通过皮带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轴固定连接,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旋转轴和安装轴的旋转;所述控制主机通过控制系统控制,且控制主机上前侧设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上设有绕组显示屏、匝数显示屏、参数设置区域和控制按钮,且控制按钮包括复零按钮和开关按钮,所述参数设置区域用于绕组和匝数设定,并通过控制系统自动控制驱动电机的旋转圈数,然后通过匝数显示屏显示匝数。

优选的,所述端部绕线骨架包括第一绕线盘,第一绕线盘的中部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绕线盘的同一侧面上还设有第一凸块和限位连接轴;所述中部绕线骨架包括第二绕线盘,且第二绕线盘上对应所述端部绕线骨架分别于第二绕线盘的上下两侧面设置有第二凸块、第二通孔和连接孔;

其中,所述中部绕线骨架依次装设于所述端部绕线骨架上,所述端部绕线骨架的限位连接轴穿过所述中部绕线骨架的连接孔连接,且端部绕线骨架的第一凸块和中部绕线骨架的第二凸块配合使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两两之间形成绕线槽,且所述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端部绕线骨架的第一通孔对应所述安装轴开设,所述第一绕线盘上的第一凸块为半圆形结构,且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孔径相同的圆孔,且圆孔的内壁与第一通孔内壁平齐;所述中部绕线骨架的第二通孔对应所述安装轴开设,所述中部绕线骨架上第二绕线盘上下两侧面设置的第二凸块为半圆形结构,且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孔径相同的圆孔,且圆孔的内壁与第二通孔内壁平齐。

优选的,所述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的两侧开设的凹槽继续向内于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上开设有勾线槽。

优选的,所述端部绕线骨架的第一绕线盘和中部绕线骨架的第二绕线盘外侧缘设有换线槽,且换线槽呈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基板基板上于进线导筒的安装一端设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下端固定有固定套,该固定套固定套设于所述基板基板上,所述安装板上贯穿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进线导筒固定装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安装板上装设有四个进线导筒,且进线导筒的两端凸伸出安装孔外,所述进线导筒采用塑胶材料,且可拆卸的装设于所述安装板的安装孔内。

优选的,所述基板基板的端部两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压板的两侧对应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向一侧延伸贯穿,所述基板基板和压板之间还设有垫片,所述固定螺栓穿过所述压板的安装槽、垫片和基板基板的螺纹孔固定,且所述上海绵板和下海绵板依次设置基板基板和压板之间并通过压板压紧固定,所述上海绵板和下海绵板的前后两端分别凸伸于所述压板的前后两侧。

优选的,所述下海绵板位于所述基板基板的上表面,且两端抵顶于所述垫片上,所述上海绵板设于所述下海绵板上,且上海绵板的宽度小于下海绵板的宽度,上海绵板的两端与所述垫片之间形成避让空间。

优选的,所述基板基板的中部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上可拆卸的装设有合线导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主机的参数设置区域进行绕组和匝数设定,并通过控制系统自动控制驱动电机的旋转圈数,然后通过匝数显示屏显示匝数,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计数绕制,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效率和绕向精度。

2、本实用新型的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之间相互配合连接在一起用于实现绕线,且绕线完成后只需取下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即可取出线圈,因此该结构具有简单,绕线和取线方便的优点,提高了绕线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的两侧开设的凹槽继续向内于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322上开设有勾线槽,在取线前对线圈进行打结固定时,可穿过勾线槽进行每股线圈的固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绕线机不方便在取线钱将各股线圈进行固定的情况,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4、所述中部绕线骨架上第二绕线盘上下两侧面设置的第二凸块于竖直方向呈对立方向设置,在各个中部绕线骨架组装时,该结构设计可使各个中部绕线骨架交叉受力固定,提高了其稳定性。

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线导引机构基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多个进线导筒和出线压线结构,且压板的两端通过所述固定螺栓可拆卸的装设于所述基板的端部,且所述上海绵板和下海绵板依次设于所述基板和压板之间固定,当绕线时,进线可穿过进线导筒然后穿过上海绵板和下海绵板之间进入绕线机实现绕线,有效避免了在绕线过程中进线摆动和缠绕的问题,提高了绕线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4是图2所示的端部绕线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的中部绕线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的中部绕线骨架的侧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的进线导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进线导筒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压线结构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所示进线导引机构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控制主机1、控制面板11、绕组显示屏111、匝数显示屏112、参数设置区域113、控制按钮114、复零按钮115、开关按钮116、旋转轴12、驱动电机 2、绕线鱼骨架3、端部绕线骨架31、第一绕线盘311、第一通孔312、第一凸块313、限位连接轴314、中部绕线骨架32、第二绕线盘321、第二凸块322、第二通孔323、连接孔324、绕线槽33、凹槽34、勾线槽341、换线槽35、安装轴36、安装部361、螺母362、进线导引机构4、基板41、螺纹孔411、条形槽412、进线导筒42、压线结构43、压板431、安装槽4311、上海绵板432、下海绵板433、固定螺栓434、垫片435、避让空间436、安装板44、固定套 441、合线导筒45、皮带5。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10,一种线圈绕线设备,包括控制主机1、驱动电机2、绕线鱼骨架3和进线导引机构4,所述驱动电机2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主机1,所述控制主机1上设有控制面板11,所述绕线鱼骨架3装设于所述控制主机1 上并通过驱动电机2驱动旋转。所述进线导引机构4设于所述控制主机1的一侧,用于进线导引。

所述绕线鱼骨架3包括端部绕线骨架31、中部绕线骨架32和安装轴36,所述中部绕线骨架32为多个且相互组装并通过端部绕线骨架31固定于中部绕线骨架32的两端,且所述中部绕线骨架32和端部绕线骨架31固定装设于所述安装轴36上,通过安装轴36的转动带动该电机线圈绕线机构旋转实现绕线。且安装轴36的两端分别凸伸出所述端部绕线骨架31外,安装轴36的一端设有安装部361与电机固定驱动旋转,另一端通过螺母362固定。

所述进线导引机构4包括基板41,基板41的一端设有多个进线导筒42,另一端设有压线结构43,所述压线结构43包括压板431、上海绵板432、下海绵板433和固定螺栓434,所述压板431的两端通过所述固定螺栓434可拆卸的装设于所述基板41的端部,且所述上海绵板432和下海绵板433依次设于所述基板41和压板431之间固定。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进线导筒42导入线,可同时进行多股线的绕制,只需将线穿过所述进线导筒42,然后通过上海绵板 432和下海绵板433之间压引然后进入绕线机进行绕制,有效避免了绕线过程中出现线摆动和缠绕的情况。

所述控制主机1内设有旋转轴12,且旋转轴12与所述驱动电机2平行设置,所述旋转轴12的一端通过皮带5与所述驱动电机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轴36固定连接,通过驱动电机2驱动旋转轴12和安装轴36的旋转。本申请中所述控制主机1通过控制系统控制,且控制主机1的前侧设有控制面板 11,且控制面板11上设有绕组显示屏111、匝数显示屏112、参数设置区域113 和控制按钮114,且控制按钮114包括复零按钮115和开关按钮116,所述参数设置区域113用于绕组和匝数设定,并通过控制系统自动控制驱动电机2的旋转圈数,然后通过匝数显示屏112显示匝数。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控制主机1 设定线圈绕制匝数实现自动计数绕制,提高了绕制效率和绕线质量。

请参阅图4,具体的,所述端部绕线骨架31包括第一绕线盘311,第一绕线盘311的中部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312,且第一绕线盘311的同一侧面上还设有第一凸块313和限位连接轴314;所述中部绕线骨架32包括第二绕线盘 321,且第二绕线盘321上对应所述端部绕线骨架31分别于第二绕线盘321的上下两侧面设置有第二凸块322、第二通孔323和连接孔324。其中,所述中部绕线骨架32依次装设于所述端部绕线骨架31上,所述端部绕线骨架31的限位连接轴314穿过所述中部绕线骨架32的连接孔324连接,且端部绕线骨架31的第一凸块313和中部绕线骨架32的第二凸块322配合使端部绕线骨架 31和中部绕线骨架32两两之间形成绕线槽33,且所述端部绕线骨架31和中部绕线骨架32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34,该凹槽34的设计用于绕线完毕后的各股线圈之间的固定。本实用新型端部绕线骨架31和中部绕线骨架32之间相互配合连接在一起实现绕线,绕线完成后只需取下端部绕线骨架31和中部绕线骨架32即可取出线圈,结构简单,且取线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部绕线骨架31的数量为2个,且其中一个设有限位连接轴314,所述中部绕线骨架32的数量为5个。本实施例中仅以此作为较佳实施例,但是并不局限于上述中部绕线骨架32的数量,且可根据线圈的绕线规格增加或减少中部绕线骨架32的个数,其通用性较强。

请参阅图5,具体的,所述端部绕线骨架31的第一通孔312对应所述安装轴36开设,所述第一绕线盘311上的第一凸块313为半圆形结构,且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312孔径相同的圆孔,且圆孔的内壁与第一通孔312内壁平齐。所述中部绕线骨架32的第二通孔323对应所述安装轴36开设,所述中部绕线骨架32上第二绕线盘321上下两侧面设置的第二凸块322为半圆形结构,且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323孔径相同的圆孔,且圆孔的内壁与第二通孔 323内壁平齐。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凸块313和第二凸块322均设计为半圆形结构,用于在安装时相互配合固定且形成一个完整的绕线槽33。

请参阅图6,具体的,所述中部绕线骨架32上第二绕线盘321上下两侧面设置的第二凸块322于竖直方向呈对立方向设置,在各个中部绕线骨架32组装时,该结构设计可使各个中部绕线骨架32交叉受力固定,提高了其稳定性。

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进一步的,所述端部绕线骨架31和中部绕线骨架 32的两侧开设的凹槽34继续向内于所述第一凸块313和第二凸块322上开设有勾线槽341,在取线前对线圈进行打结固定时,可穿过勾线槽341进行每股线圈的固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绕线机不方便在取线钱将各股线圈进行固定的情况,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请继续参阅图2,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端部绕线骨架31的第一绕线盘 311和中部绕线骨架32的第二绕线盘321外侧缘设有换线槽35,且换线槽35 呈倾斜设置,以便于更换绕线槽33绕线。

请参阅图8,所述基板41上于进线导筒42的安装一端设有安装板44,安装板44的下端固定有固定套441,该固定套441固定套设于所述基板41上,所述安装板44上贯穿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进线导筒42固定装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44上装设有四个进线导筒42,且进线导筒42的两端凸伸出安装孔外。本实施例中,所述进线导筒42采用塑胶材料,且可拆卸的装设于所述安装板44的安装孔内,不仅可保护线不会出现损伤的情况,可拆卸式的设计可便于进线导筒42出现磨损后更换。

请继续参阅图9,具体的,所述基板41的端部两侧开设有螺纹孔411,所述压板431的两侧对应开设有安装槽4311,且安装槽4311的向一侧延伸贯穿,所述基板41和压板431之间还设有垫片435,所述固定螺栓434穿过所述压板 431的安装槽4311、垫片435和基板41的螺纹孔411固定,且所述上海绵板 432和下海绵板433依次设置基板41和压板431之间并通过压板431压紧固定。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其一:所述垫片435的设计可保证在压板431固定时不会将上海绵板432和下海绵板433压制过度,不能顺利的通过线,且垫片435的厚度可根据线的规格更换。其二:所述上海绵板432和下海绵板433的设计不仅可起到压制进线不会摆动和缠绕的情况,还可以有效清除进线上的附聚物。其三:所述安装槽4311的设计,在将进线放线进入上海绵板432和下海绵板 433之间时,不用全部拧开固定螺栓434即可旋转压板431,实现放入进线。

进一步的,所述上海绵板432和下海绵板433的前后两端分别凸伸于所述压板431的前后两侧,防止进线与绕线机呈一定角度后进线与压板431的边缘出现磨损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下海绵板433位于所述基板41的上表面,且两端抵顶于所述垫片435上,所述上海绵板432设于所述下海绵板433上,且上海绵板432 的宽度小于下海绵板433的宽度,上海绵板432的两端与所述垫片435之间形成避让空间436。该结构设计,可更换进线或开始工作时,需将进线放置于上海绵板432和下海绵板433之间,可通过所述避让空间436穿过后进入,效率极高。

请参阅图10,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基板41的中部开设有条形槽412,所述条形槽412上可拆卸的装设有合线导筒45,可供多股进线合线绕制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首先将待绕制的线放置在设备一侧,将线头人工引出并穿过所述进线导引机构4的进线导筒42,然后穿过所述避让空间436使其通过上海绵板432和下海绵板433并固定于绕线鱼骨架3上,然后通过控制主机 1上设定绕线匝数,开始自动绕线,当每个绕线槽33内绕线完成后即可通过换线槽35进入下一绕线槽33,待全部绕线完成后,人工将绑线穿过所述勾线槽 341逐一对每个绕线槽33内的线圈进行绑定,最后取下绕线鱼骨架3将端部绕线骨架31和中部绕线骨架32分开即可。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其它装置,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