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成型电感线圈绕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4228发布日期:2019-10-19 03:03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成型电感线圈绕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成型电感线圈绕线机构。



背景技术:

电感线圈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进行工作的器件,由导线一圈靠一圈地绕在绝缘管上,导线彼此互相绝缘。因导线缠绕时要求较高,需要用绕线机进行绕线。现有绕线机绕线时过程比较繁杂,浪费时间及生产成本且不够稳定,绕线精度也不够高。出的线圈容易松散,绕出的线圈尺寸偏差很大,不良品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以及能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且能够提高绕线精度的一体成型电感线圈绕线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成型电感线圈绕线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支撑座、传动机构、推动机构、以及绕线夹头,所述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驱动,采用伺服电机驱动提高了电机转动的精度,减少了缠绕线圈的尺寸偏差。

传动机构包括联轴器、传动轴以及蜗轮蜗杆传动轮组,采用蜗杆涡轮的传动机构稳定性更高,绕出的线圈精度更高,同时也加快了绕线时间。所述蜗轮蜗杆传动轮组安装在传动轴上通过联轴器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与绕线夹头连接,从而带动夹头转动进行绕线。

支撑座包括电机安装板、电机座、主轴座、轴承座以及推动机构安装板,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电机安装板上,所述传动机构通过轴承座固定,所述推动机构安装在推动机构安装板上。所述传动机构穿过主轴座。

所述绕线夹头还包括夹爪和弹簧,所述推动机构向下推动绕线夹头,绕线夹头的夹爪打开,铜线送到绕线夹头下方。推动机构回缩,夹爪通过绕线夹头的弹簧,抓住铜线。

推动机构包括推动器和推动板,推动板一侧与气缸接触,另一侧与夹头接触。推动器选用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伺服电机驱动提高了电机转动的精度,减少了缠绕线圈的尺寸偏差。采用蜗杆涡轮的传动机构稳定性更高,绕出的线圈精度更高,同时也加快了绕线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体成型电感线圈绕线机构装配示意图;

图2是一体成型电感线圈绕线机构的支撑座结构拆分图;

图3是一体成型电感线圈绕线机构的传动机构结构拆分图。

标号说明:1-驱动电机、21-联轴器、22-传动轴、23-蜗轮蜗杆传动轮组、231-主动轮、232-从动轮、31-电机安装板、32-电机座、33-主轴座、34-轴承座、35-推动机构安装板、4-绕线夹头、41-夹爪、42-弹簧、51-气缸、5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附图1为一体成型电感线圈绕线机构装配示意图,包括驱动电机1、支撑座、传动机构、推动机构、以及绕线夹头4。驱动电机4为伺服电机驱动,伺服电机安装在电机安装板31上通过联轴器21与传动机构连接,再通过传动机构到达主轴,从而带动绕线夹头4转动进行绕线。传动机构主要为一个传动轮组,传动轮组可以选择蜗杆涡轮23传动,蜗杆涡轮23通过传动轴22能够稳定地将力矩传送至绕线夹头4。

本实用新型图2提供的一种支撑座的实施方式包括电机安装板31、电机座32、主轴座33、轴承座34以及推动机构安装板35,伺服电机安装在电机安装板31上通过电机座32与主轴座33连接,推动机构安装在推动机构安装板35上,推动机构安装板35与主轴另一侧连接。

传动机构通过轴承座34固定穿过主轴座33与绕线夹头4连接,绕线夹头4还包括夹爪41和弹簧42,推动机构为气缸51和推动板52,推动板52一侧与气缸51接触,另一侧与绕线夹头4接触。当气缸51向下推动绕线夹头4,绕线夹头4的夹爪41打开,铜线送到绕线夹头4下方。气缸51回缩,夹爪41通过绕线夹头4的弹簧52,抓住铜线,随后电机通过蜗杆涡轮23传动机构带动绕线夹头4转动进行绕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