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内置二极管的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8371发布日期:2019-12-03 18:01阅读:8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内置二极管的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组件产品,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内置二极管的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组件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价值最高的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或送往蓄电池中储存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二极管可以导通电压,对提高光伏组件输出功率十分有益。

现有的太阳能电池组件通过将其连接导线引至太阳能电池板背部的接线盒内,进行导线之间的二极管安装,防止电流反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带有内置二极管的光伏组件,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传统接线盒中安装二极管容易被接线盒的高温影响使用寿命;(2)单个接线盒连接线过长造成功率损害偏多以及减少线盒维修成本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带有内置二极管的光伏组件(2),包括多个电池片(1)组成,其特征在于:多个电池片(1)串联连接并且在相邻两个电池片(1)之间串接一贴片二极管(4),所述贴片二极管(4)置于所述电池片(1)内部并与所述电池片(1)层压成一体结构。

进一步,所述电池片(1)从上至下由为上透光背板层(11)、上eva层(12)、电池层(13)、下eva层(14)、反光薄膜层(15)以及下背板层(16),所述上透光背板层(11)具有良好导光性能的弯曲弧度,所述反光薄膜层(15)能够将太阳光进行反射;所述贴片二极管(4)夹持在上eva层(12)和下eva层(14)之间。

进一步,所述上透光背板层(11)的弯曲弧度位于其上部,所述上透光背板层(11)中间部位比周边边缘厚。

进一步,所述上透光背板层(11)、所述反光薄膜层(15)以及所述下背板层(16)为柔性材料。

进一步,所述光伏组件(2)的正负极分别连接有一个分体式接线盒(3)。

该带有内置二极管的光伏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贴片二极管层压在电池片中,使得无需安装在接线盒中,避免接线盒中温度太高而造成的热击穿,延长了贴片二极管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中上透光背板层具有良好导光性能的弯曲弧度,同时反光薄膜层能够将太阳光进行反射,能够提高柔性组件的功率,进而增加组件的发电效率和提高光照利用率。

(3)本实用新型上透光背板层、所述反光薄膜层以及下背板层为柔性材料,使得组件可以贴合安装在曲面物体上。

(4)本实用新型单体线盒的分至使用能够有效减少导线长度,降低组件的功率损耗,并且在线盒损坏维修时只需更换一个,而不需要都更换,降低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带有内置二极管的光伏组件的背面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贴片二极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片层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中上透光背板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池片;11—上透光背板层;12—上eva层;13—电池层;14—下eva层;15—反光薄膜层;16—下背板层;2—光伏组件;3—分体式接线盒;4—贴片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内置二极管的光伏组件2,光伏组件2的正负极分别连接有一个分体式接线盒3,本实用新型单体线盒的分至使用能够有效减少导线长度,降低组件的功率损耗,并且在线盒损坏维修时只需更换一个,而不需要都更换,降低维修成本。

如图2和3所示,一种带有内置二极管的光伏组件2,包括多个电池片1组成,多个电池片1串联连接并且在相邻两个电池片1之间串接一贴片二极管4,贴片二极管4置于电池片1内部并与电池片1层压成一体结构。

如图3所示,电池片1从上至下由为上透光背板层11、上eva层12、电池层13、下eva层14、反光薄膜层15以及下背板层16,上透光背板层11具有良好导光性能的弯曲弧度,反光薄膜层15能够将太阳光进行反射;贴片二极管4夹持在上eva层12和下eva层14之间。

如图4所示,上透光背板层11的弯曲弧度位于其上部,上透光背板层11中间部位比周边边缘厚。上透光背板层11、反光薄膜层15以及下背板层16为柔性材料,使得组件可以贴合安装在曲面物体上。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