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站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9252发布日期:2019-12-03 18:07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站天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站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5g的推演,对通信容量的需求正在大幅度增长,导致各个蜂窝覆盖小区划分越来越小,而通过抑制基站天线后向的同频信号(即提高基站天线的前后比)可以提高通信容量。基站天线一般在反射板的正面上设有翻边,目前一般通过改变反射板的正面上的翻边结构来提高基站天线的前后比,但是这样的方案无法满足基站天线对前后比日益提高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站天线,其能够有效地提高基站天线的前后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站天线,包括反射板以及2个翻边结构,其中一个所述翻边结构连接在所述反射板的一侧上,另一个所述翻边结构连接在所述反射板的另一侧上;

所述翻边结构包括第一翻边部和第二翻边部,所述第一翻边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翻边部的一端均连接在所述反射板上,所述第一翻边部的另一端朝所述反射板的上方延伸,所述第二翻边部的另一端朝所述反射板的下方延伸。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翻边部与所述反射板的正面垂直,所述第二翻边部与所述反射板的背面垂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翻边部与所述第二翻边部连接,且所述第一翻边部与所述第二翻边部的连接处连接在所述反射板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翻边部与所述第二翻边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翻边部上设有依次间隔设置的凸起和凹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基站天线的正面上设有两组辐射阵列,两组所述辐射阵列分别与所述第一翻边部相对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反射板的正面上设有金属挡板,所述金属挡板设于两组所述辐射阵列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辐射阵列包括多个低频辐射单元、多个第一高频辐射单元以及多个第二高频辐射单元,多个所述低频辐射单元与多个所述第一高频辐射单元依次间隔设置,每个所述低频辐射单元内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二高频辐射单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低频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一高频辐射单元的两侧分别设有隔离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低频辐射单元包括底座、4个巴伦、4个半波振子和4个馈电片,所述半波振子包括第一辐射臂、第二辐射臂、第一加载段和第二加载段;

所述第一加载段连接在所述第一辐射臂的一端上,所述馈电片连接在所述第一辐射臂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辐射臂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辐射臂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巴伦的一端上,所述巴伦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连接在所述反射板的正面上,所述第二加载段连接在所述第二辐射臂的另一端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站天线,包括反射板以及设于反射板两侧上的翻边结构,翻边结构包括第一翻边部和第二翻边部,第一翻边部的一端和第二翻边部的一端均连接在反射板上,第一翻边部的另一端朝反射板的上方延伸,第二翻边部的另一端朝反射板的下方延伸,从而有效地吸收基站天线的非主瓣方向上辐射的电磁波,使得后向辐射的能量减少,进而有效地提高了基站天线的前后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基站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基站天线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包含辐射阵列的基站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低频辐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反射板;2、翻边结构;21、第一翻边部;211、凸起;212、凹槽;22、第二翻边部;3、辐射阵列;4、低频辐射单元;41、底座;42、巴伦;43、半波振子;431、第一辐射臂;432、第二辐射臂;433、第一加载段;434、第二加载段;44、馈电片;5、第一高频辐射单元;6、第二高频辐射单元;7、金属挡板;8、隔离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中,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方位以及顶部和底部的描述都是针对图3进行限定的,当基站天线的放置方式发生改变时,其相应的方位以及顶部和底部的描述也将根据放置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赘述。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基站天线,包括反射板1以及2个翻边结构2,其中一个所述翻边结构2连接在所述反射板1的一侧上,另一个所述翻边结构2连接在所述反射板1的另一侧上;

所述翻边结构2包括第一翻边部21和第二翻边部22,所述第一翻边部2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翻边部22的一端均连接在所述反射板1上,所述第一翻边部21的另一端朝所述反射板1的上方延伸,所述第二翻边部22的另一端朝所述反射板1的下方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翻边部21的一端和第二翻边部22的一端均连接在反射板1上,第一翻边部21的另一端朝反射板1的上方延伸,第二翻边部22的另一端朝反射板1的下方延伸,从而有效地吸收基站天线的非主瓣方向上辐射的电磁波,使得后向辐射的能量减少,进而有效地提高了基站天线的前后比。

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减少基站天线的后向辐射的能量,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翻边部21与所述反射板1的正面垂直,所述第二翻边部22与所述反射板1的背面垂直。

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为了简化设计,以降低成本,所述第一翻边部21与所述第二翻边部22连接,且所述第一翻边部21与所述第二翻边部22的连接处连接在所述反射板1上,所述第一翻边部21与所述第二翻边部22为一体成型结构。当然,所述第一翻边部21与所述第二翻边部22也可以是独立的2个结构,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调整所述基站天线的辐射特性,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翻边部21上设有依次间隔设置的凸起211和凹槽212,通过在所述第一翻边部21上设置依次间隔的凸起211和凹槽212,以调整所述第一翻边部21的高度,从而调整所述基站天线的前后比特性和方向图波瓣宽度,进而调整所述基站天线的辐射特性,使所述基站天线能够满足多频段工作,同时减少了迎风面积。此外,在具体实施中,可对所述第一翻边部21的高度、长短进行调整,以便适应所述基站天线的前后比指标要求。

请参阅图3所示,所述基站天线的正面上设有两组辐射阵列3,两组所述辐射阵列3分别与所述第一翻边部21相对设置,所述反射板1的正面上设有金属挡板7,所述金属挡板7设于两组所述辐射阵列3之间,两组所述辐射阵列3相对于所述金属板对称,每组所述辐射阵列3均包括多个低频辐射单元4、多个第一高频辐射单元5以及多个第二高频辐射单元6,多个所述低频辐射单元4与多个所述第一高频辐射单元5依次间隔设置,每个所述低频辐射单元4内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二高频辐射单元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低频辐射单元4的数量、所述第一高频辐射单元5的数量、所述第二高频辐射单元6的数量分别为4个,所述低频辐射单元4和所述第一高频辐射单元5的两侧分别设有隔离板8。通过在两组所述辐射阵列3之间设置所述金属挡板7,在所述低频辐射单元4和所述第一高频辐射单元5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隔离板8,以便于调节两组所述辐射阵列3的辐射特性。

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低频辐射单元4包括底座41、4个巴伦42、4个半波振子43和4个馈电片44,所述半波振子43包括第一辐射臂431、第二辐射臂432、第一加载段433和第二加载段434;所述第一加载段433连接在所述第一辐射臂431的一端上,所述馈电片44连接在所述第一辐射臂431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辐射臂43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辐射臂432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巴伦42的一端上,所述巴伦42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底座41上,所述底座41连接在所述反射板1的正面上,所述第二加载段434连接在所述第二辐射臂432的另一端上。此外,所述第一加载段433为l型结构或i型结构,所述第二加载段434为l型结构或i型结构,4个所述半波振子43与所述底座41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辐射臂431和所述第二辐射臂432之间形成90度夹角,4个所述半波振子43围成矩形结构;所述底座41可以是圆环形、方框型或其他多边形结构,所述底座41上设有用于安装在所述反射板1上的螺钉孔。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天线,包括反射板1以及设于反射板1两侧上的翻边结构2,翻边结构2包括第一翻边部21和第二翻边部22,第一翻边部21的一端和第二翻边部22的一端均连接在反射板1上,第一翻边部21的另一端朝反射板1的上方延伸,第二翻边部22的另一端朝反射板1的下方延伸,从而有效地吸收基站天线的非主瓣方向上辐射的电磁波,使得后向辐射的能量减少,进而有效地提高了基站天线的前后比;此外,通过延长所述基站天线下方的翻边,使得电流能通过公共地耦合,从而进一步达到提高前后比的目的,同时不会增加迎风面积,并且所述基站天线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使得制造成本低廉;此外,所述基站天线覆盖频段广,因此设计有通用性,不需要针对各款基站天线进行定制,大大减少了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