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电池模块的电池单体正负极与导线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0493发布日期:2019-11-08 23:52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电池模块的电池单体正负极与导线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电池模块的电池单体与导线的连接装置,属于电池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池模块一般由两个到多个电池单体或电池器件通过正负极导线串并联构成,单个电池单体通过正负极导线与外部电池单体或电池器件连接,现有的连接装置是正负极导线终端连接的矩形镍带通过点焊的方式与电池单体正负极相连。该矩形镍带宽度一般为4mm,长度一般为16mm,而电池正极极柱一般为圆形,直径一般为3mm,因此镍带点焊的范围只有直径≤3mm的圆形;对于电池负极而言,镍带点焊的范围一般也只有直径3mm的区域。一条镍带的两端各连接一根正极导线或各连接一根负极导线,因此连接同一条镍带的两根正极导线或两根负极导线的终端相隔一条镍带的长度,即16mm,导致连接摇摆不定;而且导线终端与电池单体正负极相隔的距离也较长,导致抗拉力减小,电池单体正负极容易与正负极导线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电池模块中电池单体与导线的连接装置,在正负极导线终端与电池单体的正负极连接处使用,从而很好地固定住正负极导线终端与电池单体正负极的连接,能够增强抗拉力,避免摇摆或脱落。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电池模块的电池单体正负极与导线的连接装置,包括若干通过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连接的电池单体,电池单体上设置有电池单体正极和电池单体负极,所述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的终端各自通过一直径为5mm的圆形镍片连接至电池单体正极和电池单体负极。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镍片的边缘设置有向外凸起的连接端头,所述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的终端通过该连接端头与圆形镍片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镍片的边缘设置有一个连接端头。

或,所述圆形镍片的边缘设置有两个连接端头。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连接端头位于圆形镍片的同一条直径所在直线上。

一般电池正负极点焊大小区域为直径2~3mm的圆形,电池单体正极极柱一般为直径3mm的圆形,采用直径为5mm的圆形镍片,既贴合了正极极柱和点焊区域,也有足够的距离连接正极导线或负极导线,大大缩短了正、负极导线终端各自分别相隔的距离,从16mm减少到5mm,极大增强了抗拉力,也避免了镍带过长而摇摆不定,而连接端头的设置,则方便了圆形镍片和导线的连接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当正负极在电池单体的同一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圆形镍片上设置一个连接端头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圆形镍片上设置有两个连接端头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正负极在电池单体的同一端的两个电池单体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两个带一个连接端头的原型镍片叠加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电池单体;2-电池单体正极;3-电池单体负极;4-圆形镍片;4.1-连接端头;5-正极导线;6-负极导线;7-导线合套热缩管;8-导线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更具体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或改变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电池模块的电池单体正负极与导线的连接装置,包括若干个电池单体1,电池单体1之间通过正极导线5和负极导线6连接。在电池单体1的一端设置有电池单体正极2和电池单体负极3,电池单体正极2为凸起的圆柱体,电池单体1的该端面上除了电池单体正极2以外的部分均为电池单体负极3。电池单体正极2和电池单体负极3上均固定有直径为5mm的圆形镍片4,圆形镍片4的边缘向外凸起设置有一个连接端头4.1(如图2所示),或向外凸起设置有两个连接端头4.1,两个连接端头4.1根据使用需求,多数如图3所示,位于圆形镍片4的同一直径所在的直线上,但并不限于此。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即可。如只需连接一根导线时,可选择带一个连接端头4.1的圆形镍片4,当需要连接两根导线时,可以选择带两个连接端头4.1的圆形镍片4或两个带一个连接端头4.1的圆形镍片4叠加。正极导线5或负极导线6的终端与该连接端头4.1固定(如通过绑定的形式固定),圆形镍片4的圆形部分通过点焊的方式与电池单体正极2或电池单体负极3固定。为了限定导线的位置,将位于两个电池单体1中间处(尤其是离电池单体1的电极端较远处)的正极导线5和负极导线6通过导线合套热缩管7固定。若干个电池单体1按需求串并联后,通过导线连接器8连接至负载。

为了保证电池的安全使用,本实施例适用于直径大于18mm的电池单体,如型号为ER26500的电池单体(该型号的电池单体直径为26mm),该尺寸的电池单体的一端有足够的空间同时设置连接正负极的圆形镍片4而不发生短路等意外情况。

实施例2

该实施例中,电池单体正极2位于电池单体1的一端,电池单体负极3位于电池单体1的另一端。更适合直径≤18mm的电池单体。如直径为18mm的型号为ER18500的电池单体。

经多次试验得出,本实用新型抗拉性能良好,圆形镍片4未有摇摆不定的现象出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