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9112发布日期:2019-12-06 18:17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设备的电池组装在结构壳体内,根据最新iec62368通信设备防火标准,要求电子设备电池周边结构均应达到v0级防火等级要求。结构壳体的可用材料包括金属、玻璃、复合板材以及塑胶,其中,部分结构壳体可由于厚度原因、材质原因而无法达到v0级防火要求;如果直接改善结构壳体的厚度或者材质,虽然可以达到v0级防火要求,但会不同程度地导致电子设备的厚度变厚或者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以解决以上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适于遮蔽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包括壳体和防火层,壳体包括外表面和与外表面相背的内表面,内表面朝向电池仓;防火层设置于内表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角度连接以围绕电池仓。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构件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位于第二构件的两端;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与防火层连接,且防火层和第二构件层叠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防火层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主体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段连接,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段连接,防火层和第二构件贴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与主体部弯折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防火层贴合于内表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防火层与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防火层与壳体为分体结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防火层还设有通孔以显露指纹模组。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提供的壳体组件,电子设备还设有电池仓,壳体组件适于遮蔽电池仓,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防火层,壳体包括外表面和与外表面相背的内表面,防火层设置于内表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池和防火膜,电池包括底面和围绕底面的外周面,底面位于电池仓内,防火膜包覆于外周面。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通过在壳体的内表面设置防火层来实现防火、防爆并阻燃的目的,从而不必对壳体的材质进行改变,特别是当壳体材质为塑胶材料或复合板材时,也能达到较高的防火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和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v处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100,适于遮蔽电子设备500的电池仓51。

电子设备500可以是任何一种用电设备,例如用电的通讯设备,尤其是内置电池的通讯设备、内置电池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池可以包括锂电池,例如锂聚合物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锂金属电池,也可以是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一个前壳502和与前壳适配的壳体组件100(后壳或者后盖),在一些电子设备中,前壳502和壳体组件100之间还可以进一步设有中框,相互拼合成电子设备500的壳体。无论电子设备500的壳体的具体形态如何,电池一般设置于一个专门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仓51内,和其他结构件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物理隔绝,以免短路以及影响电池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仓51为一面开口的扁长方体形状,其形状适配于电池52的形状,以使电池52置于电池仓51内。电池仓51可以由电子设备500的前壳和壳体组件共同限定而成,还可以由中框(中框有时也视为前壳的一部分)和壳体组件共同限定而成。

请参阅图2,根iec62368通信设备防火标准,要求电子设备电池周边结构达到v0级防火要求,而涉及电池52周边的结构主要包括前壳或中框以及壳体组件。电池52包括底面521和围绕底面521的外周面522,其中,底面521设有金属电极,一般和前壳或中框直接相贴合,而外周面522显露于外,因此外周面522的周边结构主要就是壳体组件100。

请参阅图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0适于遮蔽电子设备500的电池仓51,其大小至少覆盖电池仓51,最多可以完全覆盖整个电子设备500。壳体组件100包括壳体10和防火层20。壳体10包括外表面101和与外表面101相背的内表面102,内表面102朝向电池仓51。防火层20设置于内表面102。

外表面101可以是电子设备500的从外观上能够看到的表面,可以镀有颜色层;也可以是中框的外表面。内表面102和外表面101相背,是完全朝向电子设备500内部的表面,同时也是朝向电池仓51的表面。在内表面102设置防火层20使得电子设备500达到v0级防火标准,不论壳体10的材料为何。

壳体10的材料可以是铝合金材质、不锈钢材质、玻璃材质、复合板材材质或者塑胶材质等。防火层20的材料可以是不锈钢材质、铝合金材质、玻璃材质等具备防爆、防火、阻燃特点的材料,特别是当壳体10的材料为复合板材或塑胶材质时,壳体组件100难以达到防火标准,但通过设置防火层20便可以使得壳体组件100达到v0级防火标准。

经测试,防火层20为不锈钢材质时,厚度值为1.0mm~1.6mm之间,例如1.5mm时,便可兼顾防火阻燃的效果以及控制壳体组件10的整体厚度不发生较大改变。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经过有限次的测试,也能应用合理厚度的铝合金或玻璃材质作为防火层20来达到防火阻燃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防火层20可以是防火膜层,贴合于内表面102,即防火层20的材质使其能够无缝隙地贴合于内表面102,从而达到防火阻燃的目的。具体地,防火膜层的材质可以是石墨烯、聚乙烯等,只要是附着于内表面102即可,除了能够起到防火阻燃的效果,还不会增加壳体组件100的厚度。

防火层20为防火膜层时,厚度较薄,例如为0.18mm~0.25mm,可以通过胶合剂黏附于内表面102,也可以通过其他镀膜工艺镀制于内表面102。

由于内表面102朝向电池仓51,最接近电池52,不论壳体组件100采用何种材质,在内表面102设置防火层20即可起到防火阻燃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防火层20可以采用卡接、嵌合、胶合等方式和壳体10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取决于防火层20的材质、形状以及壳体10的材质、结构等。

请参阅图4和图5,壳体10包括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12,其中,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12之间角度连接以围绕电池仓51,也就是说,壳体10可以划分为两部分,第一构件11为一种形状,第二构件12为另一种形状,二者相互配合形成了壳体10的结构。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12可以为嵌合结构,结合紧密。

第一构件11可以为弧形,第二构件12可以为平板状,第一构件11在第二构件12的边缘处和第二构件12连接,形成一个边界明确、形状明确的壳体组件100。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构件11也可以是平板状,和平板状的第二构件12以90度角的角度关系垂直连接,从而形成壳体组件100。

壳体组件100通过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12来形成,除了可以降低加工难度之外,还为设置防火层20提供了便利,例如可以通过先在其中一个构件上形成防火层20,然后再和另一个构件相互连接,从而借助两个构件之间的紧密结合而进一步将防火层20紧密地结合在壳体20上。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构件11包括第一段111和第二段112,分别位于第二构件12的两端。第一段111构成壳体组件100的一个端部,限定壳体组件100的z方向,第二段112构成壳体组件100的另一个端部,且第一段111和第二段112之间的连线限定着壳体组件100的x方向或者y方向。

第一段111包括盖部1110和延伸部1112,延伸部1112与盖部1110连接并向壳体10的x方向或者y方向延伸。延伸部1112和盖部1110的连接处距离盖部1110的最外侧位置还存在一定距离,该距离可以等于第二段112的厚度,即第二段112可以在此处和第一段111连接,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铰接、卡接等。

延伸部1112的一端和盖部1110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在自由端自外向内凹陷形成一个凹陷区11120用于和防火层20连接。凹陷区11120的凹陷深度可以等于防火层20的厚度。

第二段112和第一段111的结构相同,位置相对,位于整个壳体10的两端,第二段112和第二构件12、防火层20的连接方式和第一段111处相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第一段111的具体结构不同而发生改变。

无论是第二构件12还是防火层20,均与第一构件11的第一段111连接,且均顺着第一段111的延伸部1112的延伸方向连接,防火层20和第二构件12层叠设置,形成了紧凑的壳体组件20。

具体地,防火层20包括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以及位于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之间的主体部23。第一连接部21和第一段111连接,具体地,连接于第一段111的凹陷区11120。第二连接部22与第一连接部21类似,连接于第二段112的凹陷区。

第一连接部21和主体部23的厚度相比,可以相同,也可以更薄,只要能够与的凹陷区11120匹配即可。

第一连接部21和主体23之间弯折连接,即第一连接部21和主体部23之间形成一个坡度,便于第一连接部21和第一段11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主体部23相对第一连接部21向壳体10的外部弓起,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主体部23也可以相对第一连接部21向壳体10的内部突出。

第一连接部21和主体23之间弯折连接使得第一连接部21和主体部23形成一个台阶213,具有一定落差,这个落差同时也利于第二构件12在此处和防火层20紧密相贴,增加结合强度。

防火层20和第二构件12层叠设置时,二者之间可以存在间隙,也可以无间隙地贴合设置,从而提高壳体组件10的密闭性,进一步提高防火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12通过相互嵌合的方式结合,并将防火层20也嵌置于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12之间,使得防火层20和壳体10之间紧密结合;除了在结构上处理使得三者结合之外,还可以通过胶合、焊接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防火层20可以和壳体10为一体成型结构。当防火层20和壳体10均为同种材质或者类似材质时,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当防火层20和壳体10的材质不同,特别是防火层20为不锈钢、铝合金,而壳体10为复合板材或者塑胶材质时,可以通过埋入成型、纳米成型等方式,将防火层20和壳体10结合为一体,以快速生产并提高结合强度。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防火层20和壳体10的结合方式可以不尽相同,例如,防火层20可以直接以薄膜的形态贴合于壳体10的内表面,即无论壳体10的具体形态为何种,防火层20都依附于内表面;再例如,防火层20和壳体10可以是分别制造而成,通过在壳体10的内表面102留下连接位置,在组装工序中将防火层20通过点胶等方式将防火层20和壳体10结合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防火层20的面积可以等于或者略大于电池的面积,当电池52的面积和电池仓51的面积相等时,防火层20的面积也可以视为等于或者略大于电池仓51的面积,即,防火层20至少要覆盖整个电池52或电池仓51,以面积较大者为准。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防火层的面积还可以大于电池的面积直至基本上和整个壳体相同,也就是防火层不止覆盖电池,还覆盖了其他可以覆盖的位置,用以覆盖之后会组装在壳体组件上的其他电子元件,例如主板、扬声器等。

例如,请参阅图6和图7,电子设备600包括壳体组件200,并安装有电池62,背面显露出指纹模组63用于识别指纹。壳体组件200包括壳体(图未示)和防火层70(可参阅图3),且壳体和防火层70未预先固定为一体,为分体结构,需要分开组装于前壳。

在本实施例中,防火层70不止覆盖电池62,还进一步覆盖几乎整个壳体能覆盖到的区域。防火层70开设有通孔700以及其它必要的固定孔702。

当指纹模组63被组装至前壳时,还未完全固定,直接将壳体按压上去容易使指纹模组63发生位移。因此,进一步地,防火层70还开设有和指纹模组63相匹配的通孔700,而将指纹模组63更好地固定在前壳上。具体地,指纹模组63包括指纹识别区631和围绕指纹识别区的周边结构632,其中周边结构632包括延伸部6321,延伸部6321自指纹识别区631沿周边结构632的径向向外延伸。通孔700的孔径大于指纹识别区631的外径以使防火层70按压于部分周边结构632,或者至少能够按压在延伸部6321上。在安装壳体之前,先将防火层70安装在前壳上,通孔700对准的是指纹模组63的周边结构632,对周边结构632进行按压,起到预固定的效果,防止指纹模组63偏移,从而能使壳体准确对位于指纹模组63。

当防火层70的材质为不锈钢时,这种大面积覆盖的方式使得壳体组件200的其他电子元器件得以更容易地接地。例如在固定孔702处安装紧固件(图未示出),然后在需接地的结构(例如相机模组的装饰圈)和防火层70之间设置导电布,由于紧固件会固定至前壳或者中框,从而实现了接地,即接地更方便。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100/200通过设置在壳体10的内表面102设置防火层20/70来实现防火、防爆并阻燃的目的,从而不必对壳体10的材质进行改变,特别是当壳体10的材质为塑胶材料或复合板材时,也能达到v0级防火要求。

请再次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500,电子设备500包括壳体组件100和电池52,壳体组件100用于提供电子设备500的框架或者外观,电子设备500设有电池仓51,可被壳体组件100遮蔽。

壳体组件100包括壳体10和防火层20,壳体10包括外表面101和与外表面101相背的内表面102,防火层20设置于内表面102。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500通过设置在壳体10的内表面102设置防火层20来实现防火、防爆并阻燃的目的,从而不必对壳体10的材质进行改变,特别是当壳体10的材质为塑胶材料或复合板材时,也能达到较高的防火要求,例如v0级防火标准。

请再次参阅图2,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子设备200的防火性能,电子设备200还可以包括防火膜60,防火膜60用于包覆电池52,其中,除了电池52的底面521朝向电池仓51,不必之外,外周面522均可以由防火膜60包覆围合。防火膜60的材质可以是石墨烯、聚乙烯等,防火膜60的厚度很薄,不必改变壳体组件10的结构也可以实现,从而在有防火层20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壳体组件100的防火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