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接地刀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5646发布日期:2020-02-21 20:34阅读:700来源:国知局
双极接地刀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极接地刀闸。



背景技术:

当前在轨道交通行业里,检修人员在进行检修时,为了确保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要对高压线进行接地。其中一种接地的方法是利用接地刀闸合闸后实现接地。当检修完毕后,再分开接地刀闸,并进行正常送电。目前轨道交通常见的接地刀闸是将正负极进行短接。当上游的隔离刀闸误合闸时,下游的接地刀闸由于短接,从而可以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但是在其他的一些轨道交通领域,如轻轨(重庆轻轨、柳州轻轨),正极和负极接触线设在pc梁两侧。四轨(包括接触轨、回流轨,以及两根铁轨共四轨)和磁悬浮(清远磁悬浮,设有正负极接触轨)等轨道交通领域需要将正负极分别进行接地,称为双极接地。现有的操作也都是通过人工手动接地的方式实现接地作业。

由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人工操作接地刀闸安全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极接地刀闸,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接地刀闸人工操作安全性能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极接地刀闸,包括:三个间隔设置的静触头,包括一个接地静触头、一个正极静触头和一个负极静触头;活动设置的一个动触头,动触头与接地静触头始终电连接,且动触头具有分闸到位位置和合闸位置,当动触头处于合闸位置时,动触头的两端分别与正极静触头和负极静触头接触导通。

进一步地,双极接地刀闸还包括基板,静触头设置在基板上,且动触头枢转设置在基板上。

进一步地,动触头的中部是枢转中心。

进一步地,接地静触头位于正极静触头和负极静触头之间,且在动触头的一端与接地静触头接触时,动触头处于分闸到位位置。

进一步地,动触头的端部具有开口槽,静触头能够卡接在开口槽内。

进一步地,动触头的端部具有开口槽,至少接地静触头上设置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与开口槽卡接。

进一步地,动触头的端部具有缓冲结构,至少接地静触头上设置有开口槽,缓冲结构与开口槽卡接。

进一步地,双极接地刀闸还包括压紧结构,动触头通过压紧结构与接地静触头电连接。

进一步地,压紧结构包括碟簧和螺母,动触头通过碟簧和螺母与接地静触头电连接。

进一步地,接地静触头包括:连接板段,动触头通过枢转轴与连接板段连接,且碟簧和螺母设置在枢转轴上并压住动触头;触头板段,触头板段与连接板段连接,且动触头在运动过程中与触头板段接触或分离。

进一步地,动触头由分闸到位位置转动90度后切换至合闸位置。

进一步地,动触头处于分闸到位位置时,动触头立置以沿竖直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双极接地刀闸还包括:电机;传动机构,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动触头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传动机构包括多个相互啮合的齿轮结构,且至少一个齿轮结构的齿面弧度为90度。

进一步地,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主动齿轮、至少一个中间齿轮和至少一个从动齿轮,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通过中间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且从动齿轮是扇形结构,从动齿轮带动动触头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双极接地刀闸还包括多个限位止挡部,多个限位止挡部对应正极静触头和负极静触头的位置设置,以对齿轮结构的运动进行限位止挡。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的双极接地刀闸包括三个间隔设置的静触头和活动设置的一个动触头。包括一个接地静触头、一个正极静触头和一个负极静触头;动触头与接地静触头始终电连接,且动触头具有分闸到位位置和合闸位置,当动触头处于合闸位置时,动触头的两端分别与正极静触头和负极静触头接触导通。

使用上述结构的双极接地刀闸时,由于具有三个静触头和一个动触头,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一个动触头分别将三个静触头中的正极静触头和负极静触头与接地静触头连接,有效地解决了轨道交通领域中正极和负极无法分别接地的问题。并且在本申请中,仅通过一个动触头在合闸位置和分闸到位位置之间的切换便实现了正极和负极分别接地的操作,使得双极接地刀闸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双极接地刀闸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双极接地刀闸的基板与传动机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传动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双极接地刀闸的主视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双极接地刀闸的俯视图;

图6示出了图1中的双极接地刀闸的动触头处于分闸到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中的双极接地刀闸的主视图;

图8示出了图6中的双极接地刀闸的俯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接地静触头;11、缓冲结构;12、连接板段;13、触头板段;20、正极静触头;30、负极静触头;40、动触头;41、开口槽;50、基板;60、压紧结构;61、碟簧;62、螺母;70、传动机构;71、齿轮结构;8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接地刀闸人工操作安全性能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极接地刀闸。

如图1至图8所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的双极接地刀闸包括三个间隔设置的静触头和活动设置的一个动触头40。三个间隔设置的静触头包括一个接地静触头10、一个正极静触头20和一个负极静触头30;动触头40与接地静触头10始终电连接,且动触头40具有分闸到位位置和合闸位置,当动触头40处于合闸位置时,动触头40的两端分别与正极静触头20和负极静触头30接触导通。

使用上述结构的双极接地刀闸时,由于具有三个静触头和一个动触头40,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一个动触头40分别将三个静触头中的正极静触头20和负极静触头30与接地静触头10连接,有效地解决了轨道交通领域中正极和负极无法分别接地的问题。并且在本申请中,仅通过一个动触头40在合闸位置和分闸到位位置之间的切换便实现了正极和负极分别接地的操作,使得双极接地刀闸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具体地,双极接地刀闸还包括基板50,静触头设置在基板50上,且动触头40枢转设置在基板50上。通过这样设置,能够使静触头和动触头40分别固定在基板50上,从而在动触头40将正极静触头20和负极静触头30分别于接地静触头10连接后,保证连接的稳定性,使得动触头40和静触头之间的接触更加稳定。并且可以避免动触头40出现分闸到位位置和合闸位置之间的意外切换。

可选地,动触头40的中部是枢转中心。通过这样设置,当动触头40在分闸到位位置和合闸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时,动触头40可以以枢转中心进行转动。当动触头40的中部是枢转中心时,动触头40的转动可以更加稳定,从而保证了动触头40和静触头之间接触的稳定性。并且,由于动触头40在合闸位置时需要同时将正极静触头20和负极静触头30分别于接地静触头10连接,所以将动触头40的中部设为枢转中心还能够保证正极静触头20和负极静触头30同时与接地静触头10连接。

具体地,接地静触头10位于正极静触头20和负极静触头30之间,且在动触头40的一端与接地静触头10接触时,动触头40处于分闸到位位置。由于在动触头40处于分闸到位位置时,动触头40不会与正极静触头20或者负极静触头30连接,动触头40的一端与接地静触头10连接,这时若正极静触头20或者负极静触头30意外与动触头40连接,仍然能够通过动触头40进行接地。所以这样设置有效地保证了双极接地刀闸的安全性。

可选地,动触头40的端部具有开口槽41,静触头能够卡接在开口槽41内。通过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地保证动触头40和静触头之间的稳定连接,并有效地防止出现动触头40和静触头之间接触不良的问题。

具体地,动触头40的端部具有开口槽41,至少接地静触头10上设置有缓冲结构11,缓冲结构11与开口槽41卡接。通过这样设置,可以在缓冲结构11与开口槽41接触的过程中减少动触头40受到的冲击,从而有效地提高双极接地刀闸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三个静触头和一个动触头40上均设置有缓冲结构。

当然,也可以使动触头40的端部具有缓冲结构11,至少接地静触头10上设置有开口槽41,缓冲结构11与开口槽41卡接。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三个静触头上均设置有开口槽41。

可选地,双极接地刀闸还包括压紧结构60,动触头40通过压紧结构60与接地静触头10电连接。通过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地增强动触头40与接地静触头1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防止动触头40与接地静触头10之间的连接断开,从而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双极接地刀闸的安全性能。

在本申请中,在需要保证动触头40和接地静触头10之间稳定连接的同时还需要不会妨碍动触头40的转动。所以设置压紧结构60包括碟簧61和螺母62,动触头40通过碟簧61和螺母62与接地静触头10电连接。

具体地,接地静触头10包括连接板段12和触头板段13。动触头40通过枢转轴与连接板段12连接,且碟簧61和螺母62设置在枢转轴上并压住动触头40;触头板段13与连接板段12连接,且动触头40在运动过程中与触头板段13接触或分离。这样设置,当动触头40处于合闸位置时,动触头40能够通过连接板段12将正极静触头20和负极静触头30分别与接地静触头10连接。而当动触头40处于分闸到位位置时,能够通过触头板段13将动触头40进行定位支撑,防止动触头40出现晃动。

可选地,缓冲结构11设置在触头板段13与动触头40接触的部位。

可选地,动触头40由分闸到位位置转动90度后切换至合闸位置。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动触头40在分闸到位位置时的稳定性,并且可以防止动触头40在分闸到位位置时出现意外晃动。

可选地,动触头40处于分闸到位位置时,动触头40立置以沿竖直方向延伸。通过这样设置,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动触头40处于稳定状态。并且通过这样设置,还能够使触头板段13为动触头40提供支撑力并防止动触头40出现偏移。

在本申请中,双极接地刀闸还包括电机80和传动机构70。电机80通过传动机构70与动触头40驱动连接。这样设置,可以通过电机80和传动机构70对动触头40进行驱动代替人工驱动动触头40,可以有效地保证对动触头40驱动的准确性,并且减少安全隐患。

具体地,传动机构70包括多个相互啮合的齿轮结构71,且至少一个齿轮结构71的齿面弧度为90度。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使动触头40的转动更加稳定,并且方便对动触头40的转动进行控制以及防止动触头40的转动幅度过大。可选地,双极接地刀闸还包括多个限位止挡部,多个限位止挡部对应正极静触头20和负极静触头30的位置设置,以对齿轮结构71的运动进行限位止挡。通过设置限位止档部可以进一步有效地防止动触头40转动幅度过大导致动触头40不能与正极静触头20和负极静触头30的准确连接。保证了动触头40与静触头之间接触稳定。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传动机构70包括至少一个主动齿轮、至少一个中间齿轮和至少一个从动齿轮,电机80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通过中间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且从动齿轮是扇形结构,从动齿轮带动动触头40同步转动。根据刀闸分合闸运动位置的需要,从动齿轮的弧度不限于90度,可以在0至360度范围内选取。各个齿轮限位的位置随着角度选取不同而随着调整。优选地,所属的从动齿轮是弧度为90度的扇形结构。通过这样设置,与电机80主轴连接的主动齿轮转动,带动中间齿轮转动,中间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在限位止挡部的作用下,从动齿轮在0°~90°范围内转动。从动齿轮与动触头40连接,从而驱动动触头40分闸与合闸。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中的双极接地刀闸只具有一个动触头40,结构简单可靠;

2、整体尺寸小,制造成本低;

3、具有缓冲结构11,提高了刀闸的使用寿命。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