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线束转接端子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2004发布日期:2020-05-26 18:01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线束转接端子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线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线束转接端子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线束产业链包括电线电缆、连接器、加工设备、线束制造和下游应用产业,线束应用非常广泛,可用在汽车、家用电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等方面,车身线束连接整个车身,大体形状呈h形,现有的汽车线束转接端子多采用破线接线的方式进行连接或者采用单个的t字形接线件进行连接后,将导线与接头合并密封,因此在检修时,不方便区分导线的功能以及走向,因此当线束发生损坏时,因此现有的接线方式接线过程麻烦,并且不方便后期的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线束转接端子总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线束转接端子总成,包括左套环和右套环,所述左套环的前表面装配有左夹线体,所述右套环的前表面装配有右夹线体,所述右套环包括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前端右表面开设有第一套线口,所述第一套线口的右表面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口,所述固定口的内表面装配有接线环,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前端上表面中部开设有第一卡接口,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右端前表面装配有滑块,所述右夹线体包括第二接线体,所述第二接线体的顶端左表面装配有第三卡接扣,所述第二接线体的前表面开设有安装口,第二接线体的后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装配在滑块的外表面,所述安装口的内表面装配有接线柱,所述接线柱的左表面紧密贴合有导线,所述第二接线体的左表面开设有第二套线口,所述导线套接在第一套线口和第二套线口的内表面。

优选的,所述左套环包括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后端右表面装配有第一套接齿,所述左套环与右套环的结构相同且呈对称形态。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后端左表面装配有第二套接齿,所述第二套接齿的后表面紧密贴合在第一套接齿的前表面。

优选的,所述左夹线体包括第一接线体,所述第一接线体的上表面后端开设有第三卡接口,所述第一接线体的前端右表面装配有第二卡接扣,所述左夹线体与右夹线体结构相同且呈对称形态。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口套接在第三卡接扣的外表面,第一卡接扣卡接在第三卡接口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卡接扣的外表面套接在第二卡接口的内表面。

优选的,所述接线环的内表面装配有接线针,且接线环25的右表面紧密贴合在接线柱的左表面,所述接线柱的前表面开设有套线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一种带有左套环、右套环、左夹线体和右夹线体的汽车线束转接端子总成,在连接时,通过将第一卡接扣打开,将左套环和右套环分开,随后将需要转接导线分离开,将不需要转接导线套接在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内部,随后将左夹线体和右夹线体打开,将导线依次放置在接线环的内表面,接线针刺破导线皮与导线接触,随后将第一接线体和第二接线体分别向内侧移动并使用螺丝固定,将导线夹持从而将汽车线束进行转接,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汽车线束转接端子多采用破线接线的方式进行连接或者采用单个的t字形接线件进行连接所带来的接线麻烦,不方便维护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左套环,11、第一固定环,12、第一套接齿,2、右套环,21、第二固定环,22、第二套接齿,23、第一套线口,24、固定口,25、接线环,26、滑块,27、第一卡接口,28、第二卡接口,29、第一卡接扣,3、左夹线体,31、第一接线体,32、第三卡接口,33、第二卡接扣,4、右夹线体,41、第二接线体,42、安装口,43、滑槽,44、第二套线口,45、第三卡接扣,46、导线,47、接线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线束转接端子总成,包括左套环1和右套环2,左套环1的前表面装配有左夹线体3,右套环2的前表面装配有右夹线体4,右套环2包括第二固定环21,第二固定环21的前端右表面开设有第一套线口23,第一套线口23的右表面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口24,固定口24的内表面装配有接线环25,第二固定环21的前端上表面中部开设有第一卡接口27,第二固定环21的右端前表面装配有滑块26,右夹线体4包括第二接线体41,第二接线体41的顶端左表面装配有第三卡接扣45,第二接线体41的前表面开设有安装口42,第二接线体41的后表面开设有滑槽43,滑槽43装配在滑块26的外表面,安装口42的内表面装配有接线柱47,接线柱47的左表面紧密贴合有导线46,第二接线体41的左表面开设有第二套线口44,导线46套接在第一套线口23和第二套线口44的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一种带有左套环1、右套环2、左夹线体3和右夹线体4的汽车线束转接端子总成,在连接时,通过将第一卡接扣29打开,将左套环1和右套环2分开,随后将需要转接导线分离开,将不需要转接导线套接在第一固定环11和第二固定环21的内部,随后将左夹线体3和右夹线体4打开,将导线46依次放置在接线环25的内表面,接线针刺破导线皮与导线接触,随后将第一接线体31和第二接线体41分别向内侧移动并使用螺丝固定,将导线46夹持从而将汽车线束进行转接,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汽车线束转接端子多采用破线接线的方式进行连接或者采用单个的t字形接线件进行连接所带来的接线麻烦,不方便维护的问题。

具体而言,左套环1包括第一固定环11,第一固定环11的后端右表面装配有第一套接齿12,左套环1与右套环2的结构相同且呈对称形态,通过左套环1和右套环2将不需要转接的导线分开,从而方便将导线隔离便于后期的维护排障。

具体而言,第二固定环21的后端左表面装配有第二套接齿22,第二套接齿22的后表面紧密贴合在第一套接齿12的前表面,第一套接齿12和第二套接齿22相互咬合,将导线环抱,方便固定和分辨。

具体而言,左夹线体3包括第一接线体31,第一接线体31的上表面后端开设有第三卡接口32,第一接线体31的前端右表面装配有第二卡接扣33,左夹线体3与右夹线体4结构相同且呈对称形态,通过第一接线体31和第二接线体41在滑块26的外表面滑动,并且在第一接线体31和第二接线体41的外侧表面分别开设螺孔,使用螺丝固定,方便导线的连接。

具体而言,第一卡接口27套接在第三卡接扣45的外表面,第一卡接扣29卡接在第三卡接口32的内表面,第二卡接扣33的外表面套接在第二卡接口28的内表面,通过卡接扣与卡接口的连接作用,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组装。

具体而言,接线环25的内表面装配有接线针(图中未示出),且接线环25的右表面紧密贴合在接线柱47的左表面,接线柱47的前表面开设有套线孔(由于套线孔的口径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因此图中未示出),接线柱47与接线环25均为导体材料制作,第一接线体31和第二接线体41为绝缘体材料制作,接线柱47与接线环25通过接线针刺破导线46的外皮连接导线,连接过程方便,可靠。

工作原理:在连接时,通过将第一卡接扣29打开,将左套环1和右套环2分开,随后将需要转接导线分离开,将不需要转接导线套接在第一固定环11和第二固定环21的内部,随后将左夹线体3和右夹线体4打开,将导线46依次放置在接线环25的内表面,接线针刺破导线皮与导线接触,随后将第一接线体31和第二接线体41分别向内侧移动并使用螺丝固定,将导线46夹持从而将汽车线束进行转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