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排气散热结构的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4896发布日期:2020-01-15 00:4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排气散热结构的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排气散热结构的电容器。



背景技术:

电容器是储存电荷的电气元件,是许多电子设备中必不可少的电气元件之一,在调谐、旁路、耦合、滤波等电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容器经长时间使用后,内部温度升高,会加速电容器加速老化甚至导致电容器短路爆炸等问题,在使用时存在一定安全性的问题。

现有的电容器散热途径大多采取的是增加外壳的比表面积进而加大科内的换热效率,但是该种方式会加大电容器的体积,增加生产成本,且只能起到缓解局部热量集中的问题,因此如何使得电容器的散热效率得到提高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排气散热结构的电容器,通过液冷腔内部呈之字形排布的液冷盘管内部灌装有导热硅油,导热硅油在液冷盘管内的运动在散热片之间通过热对流来带走多余的热量,且不会由于循环系统的损坏使得流出的硅油导致套壳内部结构元件的损坏,具有较好明显的导热传热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排气散热结构的电容器,包括套壳,所述套壳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液冷腔,所述液冷腔的内部设有液冷盘管,所述液冷盘管的两端端部分别靠近套壳的内底壁设有导热液入口和导热液出口,所述导热液入口和导热液出口的端部均套接有导液管,所述套壳的底部开设有两个贯穿孔,两个导液管垂直插设于套壳的底部,且两个导液管的外表面与两个贯穿孔的内侧壁之间抵接有限位块,两个所述导液管分别远离导热液入口和导热液出口的一端刻设有外螺纹并且均螺纹连接有旋盖。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冷腔的形状呈内部开设有柱状凹槽的空心圆柱体,且液冷腔的外侧壁及底部外表面分别与套壳的内侧壁及内底壁相抵接,所述液冷盘管内部灌装有导热硅油。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液管的外表面靠近旋盖的一侧套设有橡胶圈并且橡胶圈沿垂直方向的两侧分别与套壳的底部外表面以及旋盖的顶端相抵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冷腔的柱状凹槽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夹座,所述夹座的内部嵌装有芯子。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芯子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铝杆,所述套壳的顶端嵌装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端外表面设有插片端子。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顶盖的顶端外表面靠近插片端子处设有注塑件,所述插片端子的底端贯穿注塑件与铝杆相套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套壳的内部靠近液冷腔的顶端处设有两个排气管,且套壳的内部靠近两个排气管的一侧均开设有锥形孔并且孔径大小由套壳内部往外依次减小。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套壳的外侧壁靠近两个锥形孔处均设有排气格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套壳内部设置液冷腔,液冷腔内部呈之字形排布的液冷盘管内部灌装有导热硅油,导热硅油在液冷盘管内的运动在散热片之间通过热对流来带走多余的热量,且不会由于循环系统的损坏使得流出的硅油导致套壳内部结构元件的损坏,具有较好明显的导热传热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套壳的内部设置有排气管且套壳的外表面开设有与排气管顶端相连通的锥形孔,可较好的引导芯子长时间工作产生的气体通过锥形孔处导出,同时,锥形孔的孔径大小由套壳内部往外依次减小可较好的积聚气体并通过排气格栅进行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剖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冷腔a-a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处结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c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为:1、套壳;2、顶盖;3、排气格栅;4、液冷腔;5、夹座;6、芯子;7、铝杆;8、插片端子;9、液冷盘管;10、注塑件;11、导热液入口;12、导热液出口;13、导液管;14、限位块;15、旋盖;16、橡胶圈;17、排气管;18、锥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2-4所示的一种基于排气散热结构的电容器,包括套壳1,所述套壳1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液冷腔4,所述液冷腔4的内部设有液冷盘管9,所述液冷盘管9的两端端部分别靠近套壳1的内底壁设有导热液入口11和导热液出口12,所述导热液入口11和导热液出口12的端部均套接有导液管13,所述套壳1的底部开设有两个贯穿孔,两个导液管13垂直插设于套壳1的底部,且两个导液管13的外表面与两个贯穿孔的内侧壁之间抵接有限位块14,两个所述导液管13分别远离导热液入口11和导热液出口12的一端刻设有外螺纹并且均螺纹连接有旋盖15;

所述液冷腔4的形状呈内部开设有柱状凹槽的空心圆柱体,且液冷腔4的外侧壁及底部外表面分别与套壳1的内侧壁及内底壁相抵接,所述液冷盘管9内部灌装有导热硅油;

所述导液管13的外表面靠近旋盖15的一侧套设有橡胶圈16并且橡胶圈16沿垂直方向的两侧分别与套壳1的底部外表面以及旋盖15的顶端相抵接。

实施方式具体为:液冷腔4形状呈内部开设有柱状凹槽的空心圆柱体装入套壳1的内部,同时液冷腔4的内部呈之字形排布的液冷盘管9,使用时,打开导热液入口11处的旋盖15,从导热液入口11处往液冷盘管9内部装入导热硅油,然后旋紧旋盖15使得旋盖15与橡胶圈16相抵接即可完成导热硅油的灌装,导热硅油具有较好的导热传热效果,其散热的原理与水冷散热相同,通过导热硅油在液冷盘管9内的运动在散热片之间通过热对流来带走多余的热量,且不会由于循环系统的损坏使得流出的硅油导致套壳1内部结构元件的损坏,具有较好明显的导热传热效果,经过长时间使用的导液硅油可通过旋动导热液出口12处的导液管13的旋盖15放出导热硅油,然后重新灌装即可。

根据图1、2、5所示的一种基于排气散热结构的电容器,所述液冷腔4的柱状凹槽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夹座5,所述夹座5的内部嵌装有芯子6;

所述芯子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铝杆7,所述套壳1的顶端嵌装有顶盖2,所述顶盖2的顶端外表面设有插片端子8;

所述顶盖2的顶端外表面靠近插片端子8处设有注塑件10,所述插片端子8的底端贯穿注塑件10与铝杆7相套接;

所述套壳1的内部靠近液冷腔4的顶端处设有两个排气管17,且套壳1的内部靠近两个排气管17的一侧均开设有锥形孔18并且孔径大小由套壳1内部往外依次减小;

所述套壳1的外侧壁靠近两个锥形孔18处均设有排气格栅3。

实施方式具体为:芯子6通过夹座5固定在液冷腔4上表面设置的夹座5上,结构稳定性较好,套壳1顶端的顶盖2的顶端外表面靠近插片端子8处设有注塑件10,插片端子8的底端贯穿注塑件10与铝杆7相套接,同时,芯子6长时间使用产生的热量积聚不经过排出会造成电容器的爆炸,因此套壳1的内部设置有排气管17且套壳1的外表面开设有与排气管17顶端相连通的锥形孔18,锥形孔18的孔径大小由套壳1内部往外依次减小可较好的积聚气体并通过排气格栅3进行排出。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液冷腔4的内部呈之字形排布的液冷盘管9,使用时,打开导热液入口11处的旋盖15,从导热液入口11处往液冷盘管9内部装入导热硅油,然后旋紧旋盖15使得旋盖15与橡胶圈16相抵接即可完成导热硅油的灌装,导热硅油具有较好的导热传热效果,通过导热硅油在液冷盘管9内的运动在散热片之间通过热对流来带走多余的热量,且不会由于循环系统的损坏使得流出的硅油导致套壳1内部结构元件的损坏,具有较好明显的导热传热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