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噪电子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24247发布日期:2020-02-04 10:4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噪电子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噪电子变压器。



背景技术:

电子变压器,是一种将电力电子变换技术与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高频电能变换技术进行结合,实现将一种电力特征的电能变换为另一种电力特征的电能的静止电力设备。电子变压器在电路应用中的工作频率主要在30khz至100khz之间,而电子变压器的各部件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电子变压器在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震动和噪音。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降噪反极高频变压器【申请号:cn201821041526.4,公开号:cn208637277u】包括:包括磁铁芯、电木骨架和线圈,线圈均匀缠绕在电木骨架的中部,磁铁芯的中柱穿过电木骨架中间的铁芯容纳通孔,与绕制在电木骨架上的线圈相垂直,磁铁芯的中柱上开设有气隙,线圈中最靠近电木骨架的一层为第一初级线圈,第一初级线圈的上部为次级线圈,次级线圈的上部为第二初级线圈,第一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次级线圈与第二初级线圈之间设置有绝缘层,第二初级线圈的外部表面设置有绝缘层,气隙填充有双组份环氧树脂胶。虽然在磁铁芯中柱的气隙上填充有环氧树脂胶,从而有效降低了变压器的工作噪音,但是气隙位于线圈的内侧,使得工作人员难以确认环氧树脂胶是否将气隙填满,因此不便于工作人员加工,同时,环氧树脂胶填充在两个磁芯之间会影响到变压器的整体性能。可见,设计一种易加工的降噪电子变压器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噪电子变压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降噪电子变压器,包括:绕线柱、引线结构,所述引线结构设置在所述绕线柱的一端;所述绕线柱上缠绕有线圈,所述绕线柱的两端分别插接有磁芯;所述磁芯的侧臂之间的第一贴合处敷设有胶体;所述磁芯与所述引线结构之间的第二贴合处敷设有胶体。

绕线柱上缠绕有线圈。磁芯共有两个,在实际安装时,将两个磁芯分别插接在绕线柱的两端,并将两个磁芯充分贴合,在两个磁芯侧臂之间的第一贴合处敷设胶体,在磁芯与引线结构之间的第二贴合处敷设胶体,烘干两处的胶体,从而使得胶体凝固,进而将第一贴合处、第二贴合处粘连,通过胶体的粘连使得电子变压器的结构更加稳固,减小了变压器运转时产生的震动,有效的降低了运转时产生的噪音。其中,磁芯的侧臂位于绕线柱的外侧,进而使得第一贴合处位于绕线柱的外侧,同时,引线结构位于绕线柱的外侧,进而使得磁芯与引线结构之间的第二贴合处位于绕线柱的外侧,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敷设胶体。同时,胶体采用敷设的方式设置,而非将胶体填充在两个磁芯之间,从而有效的降低了胶体对电子变压器整体性能的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贴合处与所述第二贴合处分别位于所述绕线柱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贴合处与所述第二贴合处之间的连线为一条倾斜的斜线。

进一步的,所述引线结构包括连接板、多个引脚,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绕线柱的一端,所述引脚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绕线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贴合处位于所述磁芯与所述连接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引脚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通线口,所述通线口与所述间隙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间隙与相应的通线口之间的连线由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向另一端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为t型。

进一步的,所述绕线柱上远离所述引线结构的一端还设置有卡榫,所述卡榫与所述磁芯相抵触。

进一步的,所述线圈外环绕有绝缘层。

进一步的,所述胶体为双组份环氧树脂胶。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贴合处、第二贴合处位于绕线柱的外侧,便于工作人员敷设胶体。

胶体采用敷设的方式设置而非填充在两个磁芯之间,可有效降低胶体对变压器整体性能的影响。

第一贴合处与第二贴合处分别位于绕线柱的两侧。第一贴合处与第二贴合处之间的连线为一条倾斜的斜线。一方面使得电子变压器能够分别吸收两侧的震动,另一方面,使得电子变压器的主要受力点分布更加均匀,以进一步的吸收工作时的震动,从而进一步降低工作时的噪音。

间隙与相应的通线口之间的连线由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向另一端倾斜,使得线圈引出的导线无需过度的形变也可与引脚相连,从而降低了导线的形变量,进而使得导线不易老化断裂。

附图说明

图1:整体结构图。

图2:引线结构图。

图3:爆炸图。

图4:绕线柱俯视图。

图中:1-绕线柱、2-引线结构、11-磁芯、12-卡榫、13-线圈、21-引脚、22-连接板、111-第一贴合处、112-第二贴合处、131-绝缘层、211-间隙、221-通线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一种降噪电子变压器,包括:绕线柱1、引线结构2。绕线柱1上缠绕有线圈13,线圈13外环绕有绝缘层131,从而有效的防止线圈13受外部环境影响而短路。绕线柱1的两端分别插接有磁芯11,绕线柱1的一端设置有卡榫12,磁芯11上设置有与卡榫12相对应的开口,卡榫12与其中一个磁芯相抵触,从而有效的防止此磁芯的位置产生偏移,磁芯11的侧臂之间的第一贴合处111敷设有双组份环氧树脂胶。

引线结构2包括两个t型连接板22、多个引脚21,连接板22设置在绕线柱1上远离卡榫12的一端,两个连接板22相互平行,两个连接板22之间的间距与磁芯11的宽度相等,一方面使得另一个磁芯能够连接板22相贴合,另一方面两个连接板22可对此磁芯进行限位,防止此磁芯的位置产生偏移,引脚21通过连接板22与绕线柱1固定连接,磁芯11与连接板22之间的第二贴合处112敷设有双组份环氧树脂胶。(双组份环氧树脂胶包括以环氧树脂为主要成分的胶粘剂,还包括环氧树脂固化剂。实际使用时,需要将两者混合使用。)

其中,第一贴合处111与第二贴合处112分别位于绕线柱1的两侧。第一贴合处111与第二贴合处112之间的连线为一条倾斜的斜线。一方面使得电子变压器能够分别吸收两侧的震动,另一方面,使得电子变压器的主要受力点分布更加均匀,以进一步的吸收工作时的震动,从而进一步降低工作时的噪音。

在实际安装时,可以先安装与连接板相对应的磁芯,也可以先安装与卡榫相对应的磁芯,若先安装与连接板相对应的磁芯,则将磁芯的中柱对准绕线柱,调节磁芯的位置,使得两个连接板分别位于磁芯的两侧,进而使得磁芯与连接板相贴合,推动磁芯,最终使得磁芯与绕线柱插接。将另一个磁芯的中柱对准绕线柱,调节磁芯的位置,使得磁芯开口对准卡榫,推动磁芯,直至两个磁芯相互贴合,在两个磁芯之间的第一贴合处敷设胶体,既敷设在两个磁芯的外表面上,同时在磁芯与与连接板之间的第二贴合处敷设胶体,烘干两处的胶体,使得胶体固化凝结。胶体采用敷设的方式设置而非填充在两个磁芯之间,从而有效的降低了胶体对电子变压器性能的影响。

磁芯的侧臂位于绕线柱的外侧,使得磁芯之间的第一贴合处位于绕线柱的外侧,引线结构的连接板位于绕线柱的外侧,使得磁芯与连接板之间的第二贴合处位于绕线柱的外侧,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敷设胶体。

在连接板22上设置有通线口221,引脚21之间设置有间隙211,通线口与221间隙211一一对应。由线圈13的出线端引出多根导线,拉动导线,使得导线依次经过通线口221、与通线口221相对应的间隙211,从而使得导线与引脚21相连,此时将导线与引脚21焊接。逐根焊接每根导线,最终使得线圈13通过导线与全部的引脚电连接。

其中,间隙211与相应的通线口221之间的连线由连接板22的一端向另一端倾斜,既间隙211与相应通线口221之间的连线相交于线圈13处,使得线圈13引出的导线可沿着两者之间连线的方向延伸,最终与引脚21相连,从而使得导线无需产生过度的形变也可与引脚相连,进而降低了导线的形变量,有效的防止了导线因过度形变产生老化而断裂。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