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及其电磁脱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7986发布日期:2020-05-22 21:20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断路器及其电磁脱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及其电磁脱扣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低压断路器中漏电系列及保护脱扣器领域的断路器及其电磁脱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磁脱扣装置外部大多没有屏蔽保护,或保护力度不够,外部强磁场的影响对脱扣器内部的永久磁铁造成极大的不利,造成增磁或失磁的后果,使脱扣器性能发生改变,导致抱死或误动作的非正常情况。

电磁屏蔽罩的设置有效遏止上述的影响,使干扰场在屏蔽罩内形成涡流并在屏蔽罩与被保护空间的分界面上产生反射,从而大大削弱干扰场在被保护空间的场强值,达到了屏蔽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及其电磁脱扣装置,能够有效地屏蔽电场和磁场。

正常状态下,电磁脱扣器在内部磁钢产生吸力作用下,衔铁吸合,顶杆处于自由状态;当漏电系列断路器检测出超过设定的漏电电流或保护脱扣器出现设定的工频小电流时,在电磁脱扣器内部的线圈,产生一个反向的电磁力,克服一部分电磁钢的吸力,使得“反力电磁力+弹簧力>磁钢吸力”,衔铁释放,电磁脱扣器动作顶杆弹出,继而将断路器本身的分合闸机构脱扣,起到保护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脱扣装置,包括外壳及顶杆,所述顶杆从外壳的前端面伸出,顶杆由设置在外壳中的电磁线圈驱动而伸缩;

在外壳的外侧还套设有屏蔽罩,屏蔽罩的前端开口设置,所述外壳的前端面从屏蔽罩前端的开口露出;所述屏蔽罩包括内、外两层罩壳,外层罩壳采用高电导率材料制成,内层罩壳采用高磁导率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外壳前端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对连接耳和第二对连接耳,第一对连接耳上同轴设有第一对连接孔,第二对连接耳上同轴设有第二对连接孔;

所述屏蔽罩上设有第一对u形槽和第二对u形槽,所述第一对连接孔露出于第一对u形槽,所述第二对连接孔露出于第二对u形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对连接孔和第二对连接孔的轴线均沿左右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屏蔽罩的后端设有出线孔,所述电磁线圈的导线从出线孔引出。

更为优选地,所述出线孔还用于引出信号线。

优选地,所述屏蔽罩的内层罩壳由铁质材料制成,所述屏蔽罩的外层罩壳由铜质材料制成。

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磁脱扣装置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断路器,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或其任一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电磁脱扣装置。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断路器及其电磁脱扣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磁脱扣装置中,由于在电磁脱扣装置的外壳外侧罩设有屏蔽罩,而且屏蔽罩具有内、外两层罩壳,外层罩壳由高电导率材料制成,能够对电场起到良好的屏蔽作用,内层罩壳由高磁导率材料制成,能够对磁场起到良好的屏蔽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磁脱扣装置既能够很好地屏蔽电场,还能够很好地屏蔽磁场,防护等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磁脱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屏蔽罩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外壳

2顶杆

3外壳的前端面

4屏蔽罩

5内层罩壳

6外层罩壳

7a连接耳

7b连接耳

7c连接耳

7d连接耳

8a连接孔

8b连接孔

8c连接孔

8d连接孔

9au形槽

9bu形槽

9cu形槽

9du形槽

10出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脱扣装置,包括外壳1及顶杆2,所述顶杆2从外壳的前端面3伸出,顶杆2由设置在外壳1中的电磁线圈驱动而伸缩;

在外壳1的外侧还套设有屏蔽罩4,屏蔽罩4的前端开口设置,所述外壳的前端面3从屏蔽罩4前端的开口露出;所述屏蔽罩4包括内、外两层罩壳5、6,外层罩壳采用高电导率材料制成,内层罩壳采用高磁导率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磁脱扣装置中,由于在电磁脱扣装置的外壳1外侧罩设有屏蔽罩4,而且屏蔽罩4具有内、外两层罩壳5、6,外层罩壳6由高电导率材料制成,能够对电场起到良好的屏蔽作用,内层罩壳5由高磁导率材料制成,能够对磁场起到良好的屏蔽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磁脱扣装置既能够很好地屏蔽电场,还能够很好地屏蔽磁场,防护等级较高。

屏蔽罩4对来自导线、电缆、元部件、电路或系统等外部的干扰电磁波和内部电磁波均起着吸收能量(涡流损耗)、反射能量(电磁波在屏蔽罩4上的界面反射)和抵消能量(电磁感应在屏蔽层上产生反向电磁场,可抵消部分干扰电磁波)的作用,所以屏蔽罩4具有减弱干扰的功能。当干扰电磁场的频率较高时,利用低电阻率的金属材料中产生的涡流,形成对外来电磁波的抵消作用,从而达到屏蔽的效果。当干扰电磁波的频率较低时,要采用高导磁率的材料,从而使磁力线限制在屏蔽罩4内部,防止扩散到屏蔽的空间去。

当电磁波到达屏蔽罩4表面时,由于空气与金属的交界面上阻抗的不连续,对入射波产生的反射。这种反射不要求屏蔽材料必须有一定的厚度,只要求交界面上的不连续;b、未被表面反射掉而进入屏蔽罩4的能量,在体内向前传播的过程中,被屏蔽材料所衰减。也就是所谓的吸收;c、在屏蔽罩4内尚未衰减掉的剩余能量,传到材料的另一表面时,遇到金属-空气阻抗不连续的交界面,会形成再次反射,并重新返回屏蔽罩4内。这种反射在两个金属的交界面上可能有多次的反射。总之,电磁屏蔽罩4对电磁的衰减主要是基于电磁波的反射和电磁波的吸收。

为了便于将电磁脱扣装置安装到断路器壳体中,如图1所示,所述外壳1前端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对连接耳7a、7b和第二对连接耳7c、7d,第一对连接耳7a、7b上同轴设有第一对连接孔8a、8b,第二对连接耳7c、7d上同轴设有第二对连接孔8c、8d;所述屏蔽罩4上设有第一对u形槽9a、9b和第二对u形槽9c、9d,所述第一对连接孔8a、8b露出于第一对u形槽9a、9b,所述第二对连接孔8c、8d露出于第二对u形槽9c、9d。在断路器壳体上设有多根连接柱,在第一对连接孔8a、8b和第二对连接孔8c、8d中均连接有连接柱,从而将电磁脱扣装置可靠地固定在断路器中,防止电磁脱扣装置在顶杆2运动时受到反作用力而移动。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对连接孔8a、8b和第二对连接孔8c、8d的轴线均沿左右方向延伸,断路器壳体上的连接柱从左右两侧穿过第一对u形槽9a、9b和第二对u形槽9c、9d并分别插在第一对连接孔8a、8b和第二对连接孔8c、8d中。

为了便于电磁脱扣装置的电磁线圈导线的引出,如图2所示,所述屏蔽罩4的后端设有出线孔10,所述电磁线圈的导线从出线孔10引出。电磁脱扣装置还具有信号线,所述出线孔10还用于引出信号线。

如图2所示,所述屏蔽罩4的内层罩壳5由铁质材料制成,所述屏蔽罩4的外层罩壳6由铜质材料制成。这样,铁质材料制成的内层罩壳5将电磁脱扣装置紧密包裹,能够防止外界磁场对电磁脱扣装置产生干扰,使得电磁脱扣装置输出的运动稳定。包裹在内层罩壳5外侧的外层罩壳6由铜质材料制成,能够有效地屏蔽断路器中带电部件所产生的电场漩涡。屏蔽罩4的内层罩壳5和外层罩壳6可以分别由铜质材料和铁质材料加工而成之后再通过组装或铆合而成,也可采用在铁质罩壳外侧覆设铜质材料直接加工成型,比如可以在铁质的罩壳外侧镀覆铜质材料形成外层罩壳6。

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磁脱扣装置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断路器,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或其任一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电磁脱扣装置。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断路器及其电磁脱扣装置,由于在电磁脱扣装置壳体的外侧罩设有铜、铁两种材质制成的屏蔽罩4,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屏蔽外界电场和磁场对电磁脱扣装置的干扰,使得电磁脱扣装置不受主电路通过高频大电流时产生的电磁场干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