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序内嵌电流的一体式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1219发布日期:2020-04-07 21:15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零序内嵌电流的一体式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互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零序内嵌电流的一体式互感器。



背景技术:

电流互感器是能够将大电流变成小电流,然后将小电流输出到智能检测系统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智慧用电的今天,电流互感器是空气开关/断路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配件;其功能主要是将大电流按比例变换成标准小电流,以便实现测量仪表、保护设备及自动控制设备的标准化、小型化。

零序互感器是指该用电回路的所有线路都穿过该互感器,在零序互感器监测用电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电流时,如果出现线路漏电时,穿过互感器的电流回路中就会有不平衡电流流过而被零序互感器检测到,此信号就可以送入执行元件进行脱扣。但是在现有的断路器使用中,分为普通断路器和智能型用电断路器,普通断路器要加装互感器又需要考虑电箱的大小;而市面上其他的智能型断路器也存在配件过厚,导致电箱内接线距离过短不方便维修操作的情况。

所以,市面上亟需一种更加实用、结构合理的互感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零序内嵌电流的一体式互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互感器体积过大,配件加装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零序内嵌电流的一体式互感器,属于单相断路器的配件,且是配合额定电流为1a-63a的微型断路器使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零序互感器线圈和电流互感器线圈,所述零序互感器线圈和所述电流互感器线圈容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成的腔体内;

所述零序互感器线圈的环孔内设置有所述电流互感器线圈,所述第二壳体形成隔板将所述零序互感器线圈和所述电流互感器线圈分隔;所述第二壳体还设置有出线通孔,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与所述出线通孔对应的进线通孔,火线由所述进线通孔穿入,穿过所述电流互感器线圈的环孔再从所述出线通孔穿出,零线由所述进线通孔穿入,穿过所述零序互感器线圈的环孔再从所述出线通孔穿出。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第一环形容纳槽和第二环形容纳槽,所述第一环形容纳槽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容纳槽的环孔中;所述电流互感器线圈嵌入在所述第一环形容纳槽中固定,所述零序互感器线圈嵌入所述第二环形容纳槽中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环形容纳槽的环孔中还设置有供火线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环形容纳槽的环孔中的非所述第一环形容纳槽包围的部分设置有供零线穿过的第二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进线通孔包括第一进线孔和第二进线孔,所述第一、第二进线孔的边缘向第二壳体延伸形成第一凸起壁,所述第一、第二通孔的边缘向第一壳体延伸形成第二凸起壁;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后,所述第一凸起壁和所述第二凸起壁紧密贴合形成通道,以将火线和零线与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线圈分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壳体还设置有与单相断路器适配的卡扣,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扣合连接在单相断路器底座。

作为优选,所述进线通孔与单相断路器底座的输出通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后,所述进线通孔与单相断路器底座的进线通孔同轴线。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主控板,所述主控板设置有通讯接线端和输入接线端,所述零序互感器线圈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流互感器线圈的输出端均与所述输入接线端连接,所述通讯接线端用于与外部配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通讯接线端贯穿所述第二壳体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外;所述输入接线端贯穿所述第一壳体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外,以与单相断路器的电控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现有技术中,因为作为单相用电来说,通常未配备互感器来进行电路参数的测量,也就是没有配备零序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来起到一个测量电流、功率、电能的功能,而作为单相断路器的配件来说,既要考虑到配件所具有的功能,又要考虑到现有电箱的高度,因为作为老旧式的组合式电箱来说,长宽的尺寸都较为固定,所以在添加配件时,体积越小越好,但是功能不能是越来越少的阉割版,所以基于市场现有的困境才有本实用新型的创意出现。

在本实用新型中,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零序互感器线圈和电流互感器线圈,零序互感器线圈和电流互感器线圈容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成的腔体内;零序互感器线圈的环孔内设置有电流互感器线圈,第二壳体形成隔板将零序互感器线圈和电流互感器线圈分隔;第二壳体还设置有出线通孔,第一壳体设置有与出线通孔对应的进线通孔,火线由进线通孔穿入,穿过电流互感器线圈的环孔再从出线通孔穿出,零线由进线通孔穿入,穿过零序互感器线圈的环孔再从出线通孔穿出。实现了零序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合理排布,将只需要感应火线电流的电流互感器线圈排布在零序互感器线圈的环孔中,然后让火线穿过电流互感器线圈,而零线同样穿过零序互感器线圈环孔,但是不在电流互感器覆盖的范围,合理而巧妙的排布减小了配件的体积,能直接扣合在单相断路器上,接线方便、体积小并且能够满足智能用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的第一视角;

图3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的第二视角;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壳体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去除第一壳体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在单相断路器时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第一壳体;11、卡扣;2、第二壳体;21、出线通孔;211、第一通孔;212、第二通孔;22进线通孔;221、第一进线孔;222、第二进线孔;23、第一环形容纳槽;24、第二环形容纳槽;3、零序互感器线圈;4、电流互感器线圈;5、主控板;51、通讯接线端;52、输入接线端;6、单相断路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零序内嵌电流的一体式互感器,请参阅图1-图6,属于单相断路器的配件,并且仅为配合额定电流为1a-63a的微型断路器使用,具体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零序互感器线圈3和电流互感器线圈4,零序互感器线圈3和电流互感器线圈4容置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扣合成的腔体内;

零序互感器线圈3的环孔内设置有电流互感器线圈4,第二壳体形成隔板将零序互感器线圈3和电流互感器线圈4分隔;第二壳体2还设置有出线通孔21,第一壳体1设置有与出线通孔21对应的进线通孔22,火线由进线通孔22穿入,穿过电流互感器线圈4的环孔再从出线通孔21穿出,零线由进线通孔22穿入,穿过零序互感器线圈3的环孔再从出线通孔21穿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后,由于零序互感器线圈和电流互感器线圈之间有隔板,所以能防止两者会碰撞损坏,并且作为单相断路器的配件是水平放置在单相断路器的输出端口下方的,也不会发生挪位的现象,在装配在单相断路器的下方时,火线和零线从单相断路器底部的输出孔穿出,然后由本实用新型的进线通孔穿入;火线穿过电流互感器线圈的环孔,然后再从出线通孔穿出,然后零线从进线通孔穿入,再穿过零序互感器线圈的环孔且不在电流互感器线圈的部分,最后经由出线通孔穿出。电流互感器线圈对火线的电流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控,实现计量的功能;零序互感器线圈对火线和零线的平衡电流进行检测,实现漏电检测和保护的传感功能,并且电流互感器线圈是内嵌式的排布在零序互感器线圈的环孔中的,两种互感器线圈的嵌套式的排布让整个结构的厚度非常小,相较市面上的3-4cm厚的互感器配件,本实用新型能够做到1.5cm左右,结构非常的巧妙。零序、电流互感器线圈自带有的输出端就可以连接外部设备进行后续的监测和响应。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设置有第一环形容纳槽23和第二环形容纳槽24,第一环形容纳槽23设置在第二环形容纳槽24的环孔中;电流互感器线圈4嵌入在第一环形容纳槽23中固定,零序互感器线圈3嵌入第二环形容纳槽24中固定。在第二壳体上设置环形的容纳槽,将零序互感器线圈和电流互感器线圈分别嵌入第二环形容纳槽和第一环形容纳槽中,完全隔开电流互感器线圈和零序互感器线圈,并更好的固定结构,不会发生不必要的窜动和碰撞,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第一环形容纳槽23的环孔中还设置有供火线穿过的第一通孔211,第二环形容纳槽24的环孔中的非第一环形容纳槽包围的部分设置有供零线穿过的第二通孔212。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就是出线通孔,为了更好的定位和走线,并且防止火线和零线在腔体内排布时发生弯折,所以将零序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固定后,在其两者的相应位置进行打孔排布。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进线通孔22包括第一进线孔221和第二进线孔222,第一、第二进线孔的边缘向第二壳体延伸形成第一凸起壁,第一、第二通孔的边缘向第一壳体延伸形成第二凸起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扣合后,第一凸起壁和第二凸起壁紧密贴合形成通道,第一进线孔、第二进线孔分别和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应设置,也就是说在两对对应的孔位之间,都产生了相互凸起的部分,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后,两者的凸起部分紧密贴合形成了一个通道,这个通道便是容置火线和零线通过的,而通道的存在即以将火线和零线与零序、电流互感器线圈分隔。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第一壳体1还设置有与单相断路器适配的卡扣11,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扣合连接在单相断路器底座。在单相断路器的应用中,因为生产厂家都会预留扣位给断路器的配件进行配合使用,比如施耐德的单相断路器,在单相断路器的底部预留有扣位进行配件的装配。具体如施耐德ic65n系列的断路器可以实现装配。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进线通孔22与单相断路器底座的输出通孔对应设置,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扣合后,进线通孔22与单相断路器底座的进线通孔22同轴线设置。因为单相断路器的规格是一定的,并且针对固定厂商生产的单相断路器其输出通孔位置都是一定的,所以在进行通孔和输出通孔在扣合后是同轴线设置的话,非常的适合装配和布线,并且在扣合后不会由于孔位置的不对应出现弯折火线和零线的情况,能够保证其最佳的走线和装配。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还包括有主控板5,主控板5设置有通讯接线端51和输入接线端52,零序互感器线圈的输出端与电流互感器线圈的输出端均与输入接线端连接,通讯接线端用于与外部配件连接。通讯接线端51贯穿第二壳体2并延伸至第二壳体2外;输入接线端52贯穿第一壳体1并延伸至第一壳体1外,以与单相断路器的电控仓连接。因为单相断路器的电控仓配件都是装配在断路器的侧边,所以输入接线端可以贯穿第一壳体直接与侧壁的电控仓连接,也可以直接从电控仓获得电源供应,以完成数据传输等功能。

实施例

以配合施耐德ic65n型断路器结合使用,先将电流互感器嵌套在零序互感器线圈的环孔中,然后火线和零线穿过断路器后自断路器底部的输出通孔伸出;然火线自第一通孔穿出,也就自然穿过了电流互感器线圈的环孔,零线自第二通孔穿出,穿过了零序互感器线圈的环孔,并且不在电流互感器线圈的范围内;零序互感器监测火线和零线的平衡电流,电流互感器监测火线的电流信息;然后零序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自带的接线端子连接在主控板的输入接线端上,由主控板的通讯接线端与远程的网关进行连接,并进行数据的读取和传输,而输入接线端还能与电控仓进行连接实现漏电保护等,也就是实现分合闸功能。然后再利用第一壳体上的卡扣与断路器底壳上的扣位进行扣合固定,第一、第二壳体利用螺丝固定。并且在内含有通讯pcb,让互感器具有信息传输功能,并且在互感器背包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来监测互感器内部的温度,让互感器的运行状态能够实时监控,整体功能实现定期漏电实验、远程监测实时数据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1)传统1a-60a微型断路器没有远程合分闸,所以利用同时具有零序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配件进行智能用电的功能实现;

2)电流互感器线圈嵌套在零序互感器线圈的环孔中,将整个配件的设计体积减小,实现了老式电箱的装配方便。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