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焊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5244发布日期:2020-05-20 02:27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双排焊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双排焊线结构。



背景技术:

3c电子产品愈渐小型化与轻薄化设计,在第一电路板与复数焊线之间作电性连接为经常使用的设计方式,经由复数焊线延长第一电路板的布局、有效配置产品的内部空间。其中,电子装置(例如笔记型电脑)的体积小,内部空间势必相对局促,因此各第一电路板之间通常会利用复数焊线、或板对板(boardtoboard,简称btb)电连接器使彼此电性连接,达到较佳的空间利用率。

一般复数焊线排列成单排平铺型式的扁平线缆,扁平线缆具有30根数据线并为符合传输usb讯号的介面,包括复数条电源线、复数条接地线、4对高速讯号线、2条低速讯号线等。

单排的30根数据线排列顺序:

因扁平线缆的每一对高速差分信号线、每一对低速差分信号线、每一条共模辅助数据信号、共模辅助控制信号线及e-mak芯片供电电压信号线的左右两侧分别排布有1根接地线,使扁平线缆宽度较大,并有几点问题:

1.需要较大宽度及空间:数据线使用过多,需要30根数据线,不但成本较高,且焊线区域及pcb的宽度也较大,并不符合现今轻薄短小的产品设计需求。

2.加工较困难:讯号对使用之同轴线和电源线合并成一排扁平线缆使用,但两者为不同结构的线材,各自需要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来做裁线及剥线等加工,且两者线材的绝缘及芯线大小不同,易造成剥线加工及焊线加工时的困难,亦可能增加不良率及加工工时。

3.高速讯号干扰:相邻高速讯号对仅相隔一接地线,间距太小,恐造成讯号互相干扰,串音不佳(例如42awg,各线之间距离近)。

4.emi(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电磁干扰)/rfi(radiofrequencyinterference,射频干扰)问题:在type-c及另一插头的焊线区域仅以uv胶涂覆,未有任何金属壳做遮蔽,在高速讯号传输时易造成emi/rfi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排焊线结构,包括第一电路板、线材组及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设置板对板电连接器,第一电路板包括第一组接点及第二组接点。线材组,包括复数高速讯号线、复数低速讯号线、至少一电源线及至少一接地线。复数高速讯号线一端连接于第一组接点。复数低速讯号线一端连接于第二组接点。至少一电源线及至少一接地线一端连接于第二组接点。第二电路板设置电连接器,第二电路板包括第三组接点及第四组接点,分别连接于线材组另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组接点及第二组接点设置于第一电路板之上表面、下表面或分别设置于其二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板对板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之复数端子,板对板电连接器系为插座或插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双排焊线结构更包括第一外盖,设置于第一电路板而覆盖于复数高速讯号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双排焊线结构更包括第二外盖,设置于第二电路板而覆盖于复数高速讯号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组接点及第四组接点设置于第二电路板之上表面、下表面或分别设置于其二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系为板对板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之复数端子,板对板电连接器系为插座或插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系为usbtype-c电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设置于绝缘主体之复数端子及覆盖绝缘主体外之一屏蔽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组接点连接于复数高速讯号线,第四组接点连接于复数低速讯号线、至少一电源线及至少一接地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双排焊线结构更包括金属覆盖件,覆盖于线材组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线材组系为线缆或并排的二排线。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复数高速讯号线间未设置接地线,且,扁平线缆为双排线材排列,宽度较小。并且,线材组可挠性效果,方便弹性转弯线材,水平转折使用,便于轻薄型笔记型电脑内布线使用。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具有下列优点:

所需空间宽度减半:因使用双排焊线,线材排列宽度可减半,且使用双排btb(boardtoboard,板对板),连接器宽度也减半,故可减少焊线区域及pcb宽度,可节省成本,也较符合现今轻薄短小的产品设计需求。

加工较容易:将高速讯号线(使用同轴线或具有遮蔽效果的讯号对线)和电源线&低速讯号线(使用电子线或对线或对绞线)分开来,分成两排扁平线缆或线束使用,各对高速讯号线为相同线径,电源线&低速讯号线使用线径接近之线材。分2次加工,可有效降低线材处理方式困难度,减少加工时间和焊线加工不良率。

降低高速讯号干扰:因减少宽度可在焊线区域提供更大空间,故可将各对高速讯号线之间隔距离加大,不仅可减少干扰,也不需要在讯号间增加接地线,可以减少用线量,降低成本。

改善emi/rfi问题:在btb及type-c插头外加金属盖,遮蔽焊线区域,并在线材外加覆盖导电布或铜箔或铝箔等含金属之遮蔽物,可有效改善在高速讯号传输时的emi/rfi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电路板的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电路板、板对板电连接器与线材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电路板的外观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电路板、usbtype-c电连接器与线材组的正面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电路板、usbtype-c电连接器与线材组的背面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另一实施态样的侧视剖面示意图(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另一实施态样的侧视剖面示意图(二)。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俯视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另一实施态样的俯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之线材组的前视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之第一电路板的俯视、仰视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电路板之另一实施态样的俯视、仰视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之第二电路板的俯视、仰视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之线材组包覆金属覆盖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俯视示意图。

符号说明

1............第一电路板

1a...........上表面

1b...........下表面

11...........第一组接点

12...........第二组接点

2............板对板电连接器

21...........绝缘本体

22...........端子

3............线材组

3a...........二排线

3b...........线缆

31...........高速讯号线

32...........低速讯号线

33...........电源线

34...........接地线

4............第一外盖

5............第二电路板

5a...........上表面

5b...........下表面

51...........第三组接点

52...........第四组接点

6............板对板电连接器

61...........绝缘本体

62...........端子

7............usbtype-c电连接器

71...........绝缘主体

72...........端子

73...........屏蔽壳体

8............第二外盖

9...........金属覆盖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为双排焊线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图1为外观示意图,图2为第一电路板1之外观示意图,图3为第一电路板1、板对板电连接器2与线材组3之分解示意图,图4为第二电路板5之外观示意图,图5为第二电路板5、usbtype-c电连接器7与线材组3之正面分解示意图,图6为第二电路板5、usbtype-c电连接器7与线材组3之背面分解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双排焊线结构包括第一电路板1、线材组3及第二电路板5。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1上设置板对板电连接器2,第一电路板1包括第一组接点11及第二组接点12。

本实施例中,线材组3包括复数高速讯号线31、复数低速讯号线32、至少一电源线33及至少一接地线34。

本实施例中,复数高速讯号线31一端连接于第一组接点11。复数低速讯号线32一端连接于第二组接点12。至少一电源线33及至少一接地线34一端连接于第二组接点12。

本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5设置电连接器,第二电路板5包括第三组接点51及第四组接点52,分别连接于线材组3另一端。

本实施例中,更详细地说,复数高速讯号线31为使用同轴线或具有遮蔽效果的讯号对线。复数低速讯号线32、至少一电源线33和至少一接地线34为使用电子线或对线或对绞线。

如图12所示,线材组3为并排的二排线3b,分成两排扁平线缆或线束使用,其中的实施态样为第一排线材为复数高速讯号线31,第二排线材为复数低速讯号线32与至少一电源线33及至少一接地线34。第一排线材或可为复数低速讯号线32。

本实施例中,更详细地说,第一组接点11及第二组接点12分别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之上表面1a及下表面1b,但非以此为限。第一组接点11及第二组接点12亦可分别设置于其二者(上表面1a及下表面1b)。

如图7与图13所示,第一组接点11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之上表面1a,第二组接点12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之下表面1b,板对板电连接器2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之上表面1a。

如图8与图14所示,第一组接点11可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之下表面1b,第二组接点12可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之上表面1a,板对板电连接器2可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之上表面1a。

如图9所示,第一组接点11可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之上表面1a,第二组接点12相同第一组接点11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之上表面1a,第一组接点11与第二组接点12位于第一电路板1之同一表面的不同位置,板对板电连接器2可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之上表面1a或下表面1b。

本实施例中,更详细地说,板对板电连接器2包括绝缘本体21、设置于绝缘本体21之复数端子22。板对板电连接器2可为插头或插座。复数端子22用以传输讯号,传输电流0.3a至0.5a。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更详细地说,第二电路板5设置电连接器为usbtype-c电连接器7,包括绝缘主体71、设置于绝缘主体71之复数端子72及覆盖绝缘主体71外之屏蔽壳体73。usbtype-c电连接器7为插座。在此,第三组接点51连接于复数高速讯号线31,第四组接点52连接于复数低速讯号线32、至少一电源线33及至少一接地线34(参照图5、图6)。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更详细地说,电连接器可为板对板电连接器6,包括绝缘本体61、设置于绝缘本体61之复数端子62。板对板电连接器6可为插头或插座。复数端子62用以传输讯号,传输电流0.3a至0.5a。在此,第三组接点51连接于复数高速讯号线31,第四组接点52连接于复数低速讯号线32、至少一电源线33及至少一接地线34(图未示)。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更详细地说,双排焊线结构更包括第一外盖4(金属盖),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而覆盖于复数高速讯号线31,改善高速讯号线31传输讯号时所产生的emi(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电磁干扰)/rfi(radiofrequencyinterference,射频干扰)问题。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更详细地说,双排焊线结构更包括第二外盖8(金属盖),设置于第二电路板5而覆盖于复数高速讯号线31,改善高速讯号线31传输讯号时所产生的emi(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电磁干扰)/rfi(radiofrequencyinterference,射频干扰)问题。

本实施例中,更详细地说,第三组接点51及第四组接点52设置于第二电路板5之上表面5a、下表面5b,但非以此为限。第三组接点51及第四组接点52亦可分别设置于其二者(上表面5a及下表面5b)。

如图7、图15所示,第三组接点51设置于第二电路板5之上表面5a,第四组接点52设置于第二电路板5之下表面5b,usbtype-c电连接器7设置于第二电路板5之上表面5a。

如图8所示,第三组接点51亦可设置于第二电路板5之下表面5b,第四组接点52亦可设置于第二电路板5之上表面5a,usbtype-c电连接器亦可设置于第二电路板5之下表面5b。

另外,第三组接点51可设置于第二电路板5之上表面5a,第四组接点52可相同第三组接点51设置于第二电路板5之上表面5a,第三组接点51与第四组接点52位于第二电路板5之同一表面的不同位置(图未示)。

参照图16,图16为线材组包覆金属覆盖件之俯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双排焊线结构更包括金属覆盖件9,覆盖于线材组3外。线材组3外加覆盖金属覆盖件9(导电布或铜箔或铝箔等含金属之遮蔽物),可有效改善在高速讯号传输时的emi/rfi的问题。

参照图17,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图17为俯视示意图。第二实施例中,线材组3为线缆3b,线材组3为usbtype-c电连接器7尾端延伸出之线缆型式,usbtype-c电连接器7为插头电连接器,usbtype-c电连接器7连接于第二电路板5。线缆3b尾端拉出高速讯号线31焊接于第一电路板1上的第一组接点11,以及线缆3b尾端拉出复数低速讯号线32与至少一电源线33及至少一接地线34焊接于第一电路板1上的第二组接点12(未图示)。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复数高速讯号线间未设置接地线,扁平线缆双排线材排列,宽度较小。并且,线材组可挠性效果,方便弹性转弯线材,水平转折使用,便于轻薄型笔记型电脑内布线使用。

一般传统的柔性扁平排线(ffc,flexibleflatcable)、及一般传统的柔性印刷第一电路板(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不容易弯折,可挠性低,无法水平转弯,适用性较低。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具有下列优点:

所需空间宽度减半:因使用双排焊线,线材排列宽度可减半,且使用双排btb(boardtoboard,板对板),连接器宽度也减半,故可减少焊线区域及pcb宽度,可节省成本,也较符合现今轻薄短小的产品设计需求。

加工较容易:将高速讯号线(使用同轴线或具有遮蔽效果的讯号对线)和电源线&低速讯号线(使用电子线或对线或对绞线)分开来,分成两排扁平线缆或线束使用,各对高速讯号线为相同线径,电源线&低速讯号线使用线径接近之线材。分2次加工,可有效降低线材处理方式困难度,减少加工时间和焊线加工不良率。

降低高速讯号干扰:因减少宽度可在焊线区域提供更大空间,故可将各对高速讯号线之间隔距离加大,不仅可减少干扰,也不需要在讯号间增加接地线,可以减少用线量,降低成本。

改善emi/rfi问题:在btb及type-c插头外加金属盖,遮蔽焊线区域,并在线材外加覆盖导电布或铜箔或铝箔等含金属之遮蔽物,可有效改善在高速讯号传输时的emi/rfi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