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波器扁平线绕线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7113发布日期:2020-06-05 19:39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滤波器扁平线绕线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波器绕线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滤波器扁平线绕线模具。



背景技术:

滤波器(filter)顾名思义,是对波进行过滤的器件。滤波器的功能就是允许某一部分频率的信号顺利的通过,而另外一部分频率的信号则受到较大的抑制或被滤除,它实质上是一个选频电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滤波器已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基本每个电子产品都会用到滤波器。滤波器一般包括封闭式环形载体以及缠绕在封闭式环形载体上的电感线圈。

制作上述结构的滤波器时,传统的制作方式是采用人工绕线的方式在封闭式环形载体上缠绕漆包线,以致使在封闭式环形载体上形成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电感线圈,这种制作方式劳动强度较高、报废率较高、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下,且成品的滤波器质量不佳。

另外,目前用于制作线圈的绕线机进行制作线圈时,将载体(铁芯)套接于绕线机的转轴的治具上,通过转轴不断转动以将漆包线缠绕于载体(铁芯)的外围。也就是说,目前的绕线机并不能直接对封闭式环形载体进行绕线,即不可直接制作上述结构的滤波器。为了通过绕线机制作滤波器时,生产者可能会先将封闭式环形载体分开成两个部件,再在这两个部件上分别绕制线圈,最后再将绕制好线圈的两个部件组合在一起即可形成上述结构的滤波器。但是这种制作方式较为繁琐,工作效率低,且还需求考虑两个部件组合形成封闭式环形载体后结构的稳定性,以致使整个滤波器的质量不够理想。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滤波器扁平线绕线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滤波器扁平线绕线模具包括:底座;进线模座,该进线模座固定于该底座上,且该进线模座中部设置有安装槽,且该进线模座沿其前端面向后开设有贯通该安装槽的第一进线槽和第二进线槽;绕线模仁,其固定于该进线模座的安装槽中,且该绕线模仁两侧分别与该安装槽两侧内壁之间形成有均呈j字形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进线槽和第二进线槽的第一绕线通道和第二绕线通道,且该绕线模仁上还设置有供滤波器的环形载体安装的承载槽,该第一绕线通道和第二绕线通道均与该承载槽连通,且该绕线模仁上还设置有与承载槽连通的v形槽,该v形槽底部与第一绕线通道的出口和第二绕线通道的出口对应;滑动盖板组件,其包括有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该底座上端的第一滑动盖板和第二滑动盖板,该第一滑动盖板和第二滑动盖板边缘分别盖在第一绕线通道和第二绕线通道上端。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进线槽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槽、第一斜面槽和第二平面槽,该第一平面槽的深度大于该第二平面槽的深度,该第二平面槽连通所述第一绕线通道。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进线槽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三平面槽、第二斜面槽和第四平面槽,该第三平面槽的深度大于该第四平面槽的深度,该第四平面槽连通所述第二绕线通道。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绕线模仁两侧分别沿其侧面向内开设有呈j字形的第一绕线槽和第二绕线槽,该第一绕线槽和第二绕线槽与所述安装槽两侧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的第一绕线通道和第二绕线通道。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绕线模仁后端形成有一开口,该开口连通所述承载槽。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绕线槽和第二绕线槽前端均设置有下引导斜面和侧引导斜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滑动盖板和第二滑动盖板端部分别设有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且该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底部边缘呈j字形,并与所述第一绕线通道和第二绕线通道一一对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上端面设置有滑槽,该第一滑动盖板和第二滑动盖板对称设置于该滑槽中,且该底座上端面设置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该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分别置于该第一滑动盖板和第二滑动盖板上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在封闭式环形载体上一次性成型两组线圈,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直接对封闭式环形载体进行绕线以直接制作滤波器的困境,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还能够保证制作滤波器的质量;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零件少,制作成本低,且便于装配,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进线模座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绕线模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4所示,为一种滤波器扁平线绕线模具,其包括:底座1;进线模座2,该进线模座2固定于该底座1上,且该进线模座2中部设置有安装槽21,且该进线模座2沿其前端面向后开设有贯通该安装槽21的第一进线槽22和第二进线槽23;绕线模仁3,其固定于该进线模座2的安装槽21中,且该绕线模仁3两侧分别与该安装槽21两侧内壁之间形成有均呈j字形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进线槽22和第二进线槽23的第一绕线通道301和第二绕线通道302,且该绕线模仁3上还设置有供滤波器的环形载体安装的承载槽31,该第一绕线通道301和第二绕线通道302均与该承载槽31连通,且该绕线模仁3上还设置有与承载槽31连通的v形槽32,该v形槽32底部与第一绕线通道301的出口和第二绕线通道302的出口对应;滑动盖板组件4,其包括有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该底座1上端的第一滑动盖板41和第二滑动盖板42,该第一滑动盖板41和第二滑动盖板42边缘分别盖在第一绕线通道301和第二绕线通道302上端。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滤波器的环形载体放置于该绕线模仁3的承载槽31中,且驱动第一滑动盖板41和第二滑动盖板42边缘分别盖在第一绕线通道301和第二绕线通道302上端,两根漆包线沿进线模座2的第一进线槽22和第二进线槽23进入,并分别进入第一绕线通道301和第二绕线通道302,并与第一绕线通道301和第二绕线通道302的轨迹进线,当穿过环形载体中心孔后进入绕线模仁3上的v形槽32,且该两根漆包线分别沿v形槽32的两个斜面继续进线绕圆,以形成一圈,并且会不断的向上堆叠,以此在环形载体两侧分别绕制一组线圈,即可在封闭式环形载体上挤压成型线圈,达到制作滤波器的目的。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可在封闭式环形载体上一次性成型两组线圈,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直接对封闭式环形载体进行绕线以直接制作滤波器的困境,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还能够保证制作滤波器的质量;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零件少,制作成本低,且便于装配,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所述第一进线槽22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槽221、第一斜面槽222和第二平面槽223,该第一平面槽221的深度大于该第二平面槽223的深度,该第二平面槽223连通所述第一绕线通道301,该第一平面槽221位于前端,用于进线,且由于深度大,其进线更加方便。

所述第二进线槽23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三平面槽231、第二斜面槽232和第四平面槽233,该第三平面槽231的深度大于该第四平面槽233的深度,该第四平面槽233连通所述第二绕线通道302。该第三平面槽231位于前端,用于进线,且由于深度大,其进线更加方便。

所述绕线模仁3两侧分别沿其侧面向内开设有呈j字形的第一绕线槽33和第二绕线槽34,该第一绕线槽33和第二绕线槽34与所述安装槽21两侧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的第一绕线通道301和第二绕线通道302。所述绕线模仁3后端形成有一开口35,该开口35连通所述承载槽31,可使漆包线更方便进入承载槽31以穿过环形载体的中心孔。

所述第一绕线槽33和第二绕线槽34前端均设置有下引导斜面303和侧引导斜面304,以便漆包线更好地进入。

所述第一滑动盖板41和第二滑动盖板42端部分别设有第一槽体411和第二槽体421,且该第一槽体411和第二槽体421底部边缘呈j字形,并与所述第一绕线通道301和第二绕线通道302一一对应。

所述底座1上端面设置有滑槽11,该第一滑动盖板41和第二滑动盖板42对称设置于该滑槽11中,且该底座1上端面设置第一限位板12和第二限位板13,该第一限位板12和第二限位板13分别置于该第一滑动盖板41和第二滑动盖板42上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滤波器的环形载体放置于该绕线模仁3的承载槽31中,且驱动第一滑动盖板41和第二滑动盖板42边缘分别盖在第一绕线通道301和第二绕线通道302上端,两根漆包线沿进线模座2的第一进线槽22和第二进线槽23进入,并分别进入第一绕线通道301和第二绕线通道302,并与第一绕线通道301和第二绕线通道302的轨迹进线,当穿过环形载体中心孔后进入绕线模仁3上的v形槽32,且该两根漆包线分别沿v形槽32的两个斜面继续进线绕圆,以形成一圈,并且会不断的向上堆叠,以此在环形载体两侧分别绕制一组线圈,即可在封闭式环形载体上挤压成型线圈,达到制作滤波器的目的。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可在封闭式环形载体上一次性成型两组线圈,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直接对封闭式环形载体进行绕线以直接制作滤波器的困境,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还能够保证制作滤波器的质量;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零件少,制作成本低,且便于装配,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