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航天用组合绝缘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82393发布日期:2020-07-24 16:21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航空航天用组合绝缘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领域,具体涉及航空航天用的组合绝缘电缆。



背景技术:

世界航空线缆标准:mil-美军标,en-欧标,abs-法国空客标准,bms-波音材料标准,nasa-美国宇航局标准等,我国基本参照mil-美军标。美军标和世界航空线缆发展,主要是绝缘材料的发展,从四十年代的橡皮绝缘棉纱腊克线,到五十年代的pvc,到六十年代的pvc尼龙线,到六十年代后期的ptfe,均可称作第一代绝缘航空缆。七十年代美军开发了第二代的航空电缆绝缘,如优异的x-etfe绝缘和聚酰亚胺薄膜绝缘,x-etfe绝缘一直广泛使用至今,包括今天的国际上和我国的大部分航空飞机和战机。x-etfe绝缘的最高耐温为200℃,无法满足更高端的260℃耐温高空和航天线缆。聚酰亚胺薄膜有优良的机械化学稳定性和260℃耐温,但有其致命缺陷,不耐水解和耐电弧串弧能力差,曾多次因其发生空难安全事故。耐温260℃,耐水解和耐电弧串弧能力强的综合性能优秀的高端绝缘航空线缆是航天航空发展的必然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航空线缆无法满足耐高温的需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性能完全符合美军标和sae22759的全部性能指标要求,具有突出的可靠稳定性的绝缘电缆。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航空航天用组合绝缘电缆,包括导体,导体的外侧自内而外依次套有绝缘套、屏蔽套以及护套,所述绝缘套与所述屏蔽套间设有聚酯带绕包,所述屏蔽套与所述护套间设有铝塑复合带绕包,所述绝缘套包括多层聚四氟乙烯绝缘薄膜,多层所述的四氟乙烯绝缘薄膜层间包裹有至少一层复合聚酰亚胺薄膜,所述四氟乙烯绝缘薄膜与所述聚酰亚胺薄膜烧结为套体紧密贴合于导体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导体为镀锡、镀银或镀镍导体。

再进一步地,护套包括芳纶编织套以及芳纶编织套外侧覆盖的树脂。

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绝缘套用聚四氟乙烯与聚酰亚胺组合结构,温等级和综合性能都优异,能满足最现代的航天航空机载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述:

如图所示,一种航空航天用组合绝缘电缆,包括导体1,导体1的外侧自内而外依次套有绝缘套2、聚酯带绕包3、屏蔽套4、铝塑复合带绕包5以及护套6,导体1为镀锡、镀银或镀镍导体,绝缘套2包括多层聚四氟乙烯绝缘薄膜依次包覆,每两层四氟乙烯绝缘薄膜层间包裹有一层复合聚酰亚胺薄膜,根据需要将四氟乙烯绝缘薄膜与聚酰亚胺薄膜包覆在导体上后烧结为一个整体的套体紧密贴合于导体1的外表面。护套6为芳纶编织套,芳纶编织套外侧涂覆有树脂,既能保证柔软性,同时增加耐磨性。

本技术方案采用烧结管烧结,烧结管不同于常规空气管道加热,特殊设计成金属模具接触式加压加热烧结。模具采用耐高温形变的镍基合金钢。模具承线长短由工艺参数决定,并配置加热气体逸出槽。确保所有搭接的重叠率误差在2%以内。最后烧结固化沿电缆全部轴向长度熔融透彻完整均匀而恰到好处不发生过烧,产品的可靠稳定性得到保证。



技术特征:

1.一种航空航天用组合绝缘电缆,包括导体,导体的外侧自内而外依次套有绝缘套、屏蔽套以及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与所述屏蔽套间设有聚酯带绕包,所述屏蔽套与所述护套间设有铝塑复合带绕包,所述绝缘套包括多层聚四氟乙烯绝缘薄膜,多层所述的聚四氟乙烯绝缘薄膜层间包裹有至少一层复合聚酰亚胺薄膜,所述聚四氟乙烯绝缘薄膜与所述聚酰亚胺薄膜烧结为套体紧密贴合于导体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航天用组合绝缘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为镀锡、镀银或镀镍导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航天用组合绝缘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包括芳纶编织套以及芳纶编织套外侧覆盖的树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航空航天用组合绝缘电缆,包括导体,导体的外侧自内而外依次套有绝缘套、屏蔽套以及护套,绝缘套与所述屏蔽套间设有聚酯带绕包,所述屏蔽套与所述护套间设有铝塑复合带绕包,所述绝缘套包括多层聚四氟乙烯绝缘薄膜,多层所述的四氟乙烯绝缘薄膜层间包裹有至少一层复合聚酰亚胺薄膜,所述四氟乙烯绝缘薄膜与所述聚酰亚胺薄膜烧结为套体紧密贴合于导体的外表面。其性能完全符合美军标和SAE22759的全部性能指标要求,具有突出的可靠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宏基环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5
技术公布日:2020.07.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