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线专用钳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4714发布日期:2020-10-28 12:1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线专用钳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施工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接线专用钳子。



背景技术:

电力工程作业时,通常在两股电线接头中,传统做法通常是采用两股线互相交织缠绕后,再用防火胶布粘合进行隔离,这种作业方法比较落后,目前正被压线帽接线法所代替,压线帽接线法比较先进,能更好地保证电线接头不发生打火、短路与接触不良的现象。但是,这种方法操作繁琐,而且费时费力,效率不是特别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接线专用钳子,操作简单,有效提高接线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线专用钳子,包括第一钳体、第二钳体以及连接轴,所述的第一钳体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包括第一钳嘴、第一连接杆和第一钳柄;所述的第二钳体自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包括第二钳嘴、第二连接杆和第二钳柄,所述的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以构成钳子结构;其中,还包括用于将两股或多股线搓合为一股的搓线机构、用于盛装压线帽并将压线帽推出的控帽机构以及用于限制第一钳嘴活动的控位机构;所述的控位机构包括拉杆以及控位组件,所述的控位组件安装于第二钳柄上,所述的拉杆的一端与控位组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钳嘴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通过连接件与拉杆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钳柄连接;所述的搓线机构安装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所述的控帽机构安装于第二连接杆上,且位于连接轴与搓线机构之间的位置。在使用时,与常规的钳子的使用方法类似,将两股电线夹在第一钳嘴与第二钳嘴之间,通过第一钳嘴和第二钳嘴将两股电线紧紧的咬住,同时要使两股电线的端部的一端伸入搓线机构中;然后操作控位机构,通过控位机构将第一钳嘴锁紧,然后拔开连接件,使拉杆与第一连接杆分开,此时,一直按住控位机构,保持第一钳嘴与第二钳嘴锁紧状态;然后操作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由于第一钳嘴与第一连接杆已经分离,操作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时,第一钳嘴不会转动,而第一连接杆仍然转动,此时安装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的搓线机构开始运作,重复张开和合闭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使得搓线机构反复搓动两股电线,使其搓为一股;最后,再操作控帽机构,控帽机构将压线帽推出,且推出的同时直接吞进两股电线,将两股电线的接头包裹,完成一次接线。要进行下一次接线时,松开控位组件,使控位组件恢复原位,然后将连接件重新连接拉杆和第一连接杆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的控帽机构包括帽盘和控盘杆;所述的冒盘内蜗旋设有发条,沿着发条蜗旋的方向上在冒盘的内壁间隔设有多个卡位,发条的一端固定于冒盘中心的转轴上,另一端蜗旋至冒盘的外端并卡接于卡位上;所述的发条与卡位卡接的一端设有用于推动压线帽移动的挡板,所述的控盘杆与转轴连接,推动控盘杆带动转轴转动;多个压线帽沿着发条蜗旋的方向呈圆周排列于冒盘中,在冒盘上还设有压线帽出口。压线帽位于最外圈的发条与冒盘内壁之间,多个压线帽呈环形排列,一端相抵与挡板上,另一端位于出口处,且压线帽与发条和冒盘内壁之间具有一定的挤压力,为过盈配合,这样,压线帽不会轻易的从冒盘中滑出,只有受到推力的情况下才回移动;在使用时,推动控盘杆,控盘杆推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的同时带动发条转动,从而最外端的与发条连接的挡板发生周向位移,从而推动压线帽向出口一端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压线帽为定制的接线保护冒,形体为圆锥桶柱体,桶表面由绝缘材料制成,并有凸凹的棱线,富有弹性,桶里面材料为导电材料制成的螺旋空腔,压线帽外圆与空腔内壁有粘合度,粘合力度小于压线帽内螺旋与电线结合力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控帽机构还包括伞齿轮、导管、杆牙、转动条、棘轮机构、螺旋柱、第一弹簧以及压钮;所述的导管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的第一导管的一端与压线帽出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导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导管位于伞齿轮的轴芯孔内,与伞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杆上设有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的转动条的一端穿设于第一安装通孔中,另一端与杆牙连接,所述的杆牙与伞齿轮配合实现齿轮传动;所述的转动条位于第一安装通孔中的一端与棘轮机构的棘轮连接,所述的螺旋柱的一端与棘轮机构的棘爪组件连接,另一端与压钮连接,所述的第一弹簧套设于螺旋柱上,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压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棘轮机构固定连接。第二导管的外壁与轴芯孔的内壁配合实现固定连接,压线帽位于第二导管中时,压线帽的外壁与第二导管的内壁之间是具有一定的相互挤压力的,同时,压线帽又受到紧挨着的后面的压线帽的推力作用,因此,在第二导管随着伞齿轮转动的时候,最外端的压线帽逐渐向前移动,从而旋进电线接头中。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钳嘴与第二钳嘴的咬合处、第一搓线板和第二搓线板的中轴线、以及第二导管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这样电线被第一钳嘴和第二钳嘴咬住时,刚好可以伸入至搓线机构中,同时,当压线帽被推出时,又能刚好对准电线接头,实现将压线帽套在电线接头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螺旋柱上设有外螺纹机构,所述的棘爪组件的中心设有安装通孔,安装通孔上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的螺旋柱与安装通孔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所述的转动条的中部还设有用于调节转动条旋转方位的链接球。棘爪组件包括中部的圆盘,和安装在圆盘上面的棘爪,棘爪与棘轮配合,实现棘轮机构的单向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棘轮机构,实现将上下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从而带动杆牙转动,杆牙与伞齿轮配合,实现伞齿轮的转动。其中,螺旋柱上的外螺纹结构与棘爪组件的内螺纹结构配合,螺旋柱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棘爪组件旋转,棘爪组件旋转从而带动棘轮旋转,从而带动旋转条的旋转。由于螺旋柱外套设有第一弹簧,按压压钮,螺旋柱向下运动,棘爪组件正向旋转,带动棘轮旋转,从而转动条旋转,松开压钮后,由于第一弹簧的弹性力,螺旋柱向上运动,由于棘轮机构是单向旋转的,此时,棘爪组件逆向旋转,不能推动棘轮旋转,转动条是不转动的;待螺旋柱恢复原位后,再次按压压钮,实现转动条、伞齿轮间歇性的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搓线机构包括第一搓线板和第二搓线板,所述的第一搓线板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连接杆上,所述的第二搓线板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连接杆上,第一搓线板的另一端与第二搓线板的另一端相对层叠设置;第一搓线板与第二搓线板上均设有凸起的防滑齿。第一搓线板和第二搓线板相互层叠对立设置,在使用时,电线放置在第一搓线板和第二搓线板之间,操作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张开和闭合的过程中,第一搓线板和第二搓线板相互搓动,将夹在两者之间的两股电线搓合为一股;优选地,在第一搓线板和第二搓线板上均设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防滑齿,避免在搓合的过程中,电线与第一搓线板或第二搓线板发生打滑,而影响搓合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的拉杆包括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的第一拉杆的一端与第一钳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拉杆转动连接,第二拉杆的另一端与控位组件连接;所述的第一拉杆的中部设有连接孔,所述的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有与连接孔对应的摁锁,所述的第一连接杆通过摁锁与第一拉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一钳柄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钳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钳柄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杆通过连接轴与第二连接杆转动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钳体包括相对可拆卸的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钳嘴部分,第二部分是第一连接杆与第一钳柄部分,第一钳嘴与第一拉杆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拉杆又通过摁锁与第一连接杆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由摁锁控制在一起活动或分开活动;在需要使用第一钳嘴和第二钳嘴进行咬合电线时,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是合并在一起的,此时,整体结构与常规的钳子类似,正常操作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即可;当需要使用搓线机构实现搓线功能时,此时拔起摁锁,使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分离,此时,在操作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时,第一钳嘴是不会跟着一起转动的,仅仅只有第一连接杆跟着转动,从而完成第一搓线板和第二搓线板相互搓合;这样设计,在搓线的过程中,也只需单手便可以操作,电线通过第一钳嘴和第二钳嘴紧紧咬合定位,不需要另一只手定位电线,操作简单方便。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拉杆转动连接,第二拉杆的另一端又是与控位组件连接的,通过操作控位组件,可以使第二拉杆被锁定,当第二拉杆被锁定后,第一钳嘴便被锁定。

作为优选的,第一连接杆在第一搓线板处形成局部抬高,保证第二搓线板与第一搓线板的搓合面可以居中水平互动,第二搓线板和第一搓线板搓合面前端均有适度的翘起,形成互为翘口,确保电线被碾入搓合,摁锁至连接轴之间区位有拱起空间,空间尺寸保证匣壳的推进口和推出口居两个钳嘴的中心线位置,从而保证被推出的压线帽能够刚好吞进包裹在电线接头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控位组件包括第二弹簧、压杆、撑块、以及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在所述的第二钳柄上设有第一安装通孔,在第一安装通孔的内壁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槽;所述的第二弹簧安装于第一安装通孔内,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安装通孔的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撑块固定连接;所述的压杆的一端穿设于第二弹簧内,与撑块固定连接;压杆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安装通孔外部且位于远离第一钳柄的一侧;所述的第二拉杆与控位组件连接的一端穿入第一安装通孔内,在第二拉杆的端部设有横向设置的滑槽,在所述的滑槽内横向设有拉簧,所述的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相向设于第二拉杆的端部,且与滑槽可滑动连接;所述的拉簧的一端与第一定位块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定位块连接;在所述的撑块底部设有凸起的撑体,撑体位于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之间的位置;当按压压杆推动撑块移动,所述的撑体插入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之间,以推动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向两侧移动至卡槽内。在操作的过程中,当不需要锁定第一钳嘴的时候,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是相互贴合在一起的,当需要锁定第一钳嘴时,按下压杆使撑块底部的撑体插入至第一定位与第二定位块之间,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分别向两侧移动,直至移动至两侧的卡槽内,此时需要一直按住压杆,保持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一直位于卡槽内,从而限制第二拉杆的移动;当完成操作后,松开压杆,撑体在第二弹簧的弹性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使撑体从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之间抽出;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在拉簧的弹性作用下,相向移动,从而又贴合在一起,此时,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从卡槽中移出,第二拉杆又能继续在第一安装通孔内滑动,第一钳嘴解除锁定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的撑体的端部呈椎体结构,所述的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相向的一侧上均设有斜面,两个斜面相向而对,形成与椎体结构对应的三角空间;所述的压杆位于第一安装通孔外部的一端的端部设有第一按键。撑体的端部设计为椎体结构,与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之间形成的三角空间对应,这样便于撑体插入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之间;另外,撑体的直径值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保证撑体插入第一定位和第二定位块之间时,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能够刚好卡入卡槽中即可,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合在一起的长度值要小于第一安装通孔的直径值,这样才便于第二拉杆能够顺畅的在第一安装通孔内来回移动。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第一钳柄与第二钳柄之间还设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第一端与第一钳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钳柄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第一钳柄与第二钳柄上分别设有第一刀体和第二刀体,第一刀体与第二刀体相对设置以构成剪刀结构。在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之间设置第三弹簧,通过第三弹簧的弹性力实现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的自动闭合,在操作事,只需要单向操作使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相互张开,使得操作更加的简单方便;另外,在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靠近连接轴处分别设置第一刀体和第二刀体,这样钳子增加了剪刀的功能,通过第一刀体和第二刀体的咬合剪切作用,可以实现将电线的表皮剥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接线专用钳子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操作第一钳柄与第二钳柄的张开与闭合;从而实现第一钳嘴和第二钳嘴、第一刀体和第二刀体的张开或闭合;

s2.通过第一刀体和第二刀体的张开与闭合,对电线表皮进行剥离;

s3.通过第一钳嘴和第二钳嘴的张开与闭合,对剥离后的两股电线对齐咬紧,此时按下控位组件的第二按键,使撑体插入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之间,推动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分别移动至两侧的卡槽中,第二拉杆通过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固定,此时第一钳嘴被锁紧;同时使第一钳嘴和第二钳嘴紧紧咬住两股电线,且两股电线同时位于第一搓线板和第二搓线板之间;然后拔起摁锁,第一拉杆与第一连接杆由固定关系变为活动关系;之后,通过第一钳柄与第二钳柄的张开与合闭的往复动作,驱动第一搓线板和第二搓线板相对搓动,将两股电线搓合为一股;

s4.启动控盘杆,控盘杆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使得发条上的挡板推动压线帽向出口方向移动,压线帽依次移动至导管中;

s5.按压压钮,带动螺旋柱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棘轮机构旋转,棘轮机构到底转动条旋转,转动条带动杆牙转动,从而带动伞齿轮旋转,伞齿轮转动的同时,第二导管转动,位于第二导管中的压线帽一起转动,位于第二导管中最外端的压线帽受到后面的压线帽的挤压力以及第二导管的旋转推力被挤压出导管,从而旋进电线接头中;

s6.再次接线时,通过松开第一按键,撑体从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之间撤回,拉簧把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从卡槽中拉回至原位,然后,按下摁锁,摁锁将第一拉杆锁住,即可进行下一次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接线专用钳子及其使用方法,除了对电线绝缘表皮削剥需要双手外,其余作业只需要一只手即可完成,而且一气呵成,具有时间短,效率高,接线质量好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伞齿轮与导管、杆牙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棘轮机构与转动条及螺旋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棘轮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钳子正常状态下咬合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正常状态下张开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钳子第一钳嘴锁定状态下的张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接线专用钳子,包括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以及连接轴3,所述的第一钳体1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包括第一钳嘴11、第一连接杆12和第一钳柄13;所述的第二钳体2自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包括第二钳嘴21、第二连接杆22和第二钳柄23,所述的第一钳体1与第二钳体2通过连接轴3转动连接,以构成钳子结构;其中,还包括用于将两股或多股线搓合为一股的搓线机构4、用于盛装压线帽514并将压线帽514推出的控帽机构5以及用于限制第一钳嘴11活动的控位机构6;所述的控位机构6包括拉杆以及控位组件,所述的控位组件安装于第二钳柄23上,所述的拉杆的一端与控位组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钳嘴11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通过连接件7与拉杆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钳柄13连接;所述的搓线机构4安装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22上;所述的控帽机构5安装于第二连接杆22上,且位于连接轴3与搓线机构4之间的位置。在使用时,与常规的钳子的使用方法类似,将两股电线夹在第一钳嘴11与第二钳嘴21之间,通过第一钳嘴11和第二钳嘴21将两股电线紧紧的咬住,同时要使两股电线的端部的一端伸入搓线机构4中;然后操作控位机构6,通过控位机构6将第一钳嘴11锁紧,然后拔开连接件7,使拉杆与第一连接杆分开,此时,一直按住控位机构6,保持第一钳嘴11与第二钳嘴21锁紧状态;然后操作第一钳柄13和第二钳柄23,由于第一钳嘴11与第一连接杆已经分离,操作第一钳柄13和第二钳柄23时,第一钳嘴11不会转动,而第一连接杆仍然转动,此时安装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22上的搓线机构4开始运作,重复张开和合闭第一钳柄13和第二钳柄23,使得搓线机构4反复搓动两股电线,使其搓为一股;最后,再操作控帽机构5,控帽机构5将压线帽514推出,且推出的同时直接吞进两股电线,将两股电线的接头包裹,完成一次接线。要进行下一次接线时,松开控位组件,使控位组件恢复原位,然后将连接件7重新连接拉杆和第一连接杆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3、4、5所示,所述的控帽机构5包括帽盘51和控盘杆52;所述的帽盘51内蜗旋设有发条512,沿着发条512蜗旋的方向上在帽盘51的内壁间隔设有多个卡位,发条512的一端固定于帽盘51中心的转轴513上,另一端蜗旋至帽盘51的外端并卡接于卡位上;所述的发条512与卡位卡接的一端设有用于推动压线帽514移动的挡板,所述的控盘杆52与转轴513连接,推动控盘杆52带动转轴513转动;多个压线帽514沿着发条512蜗旋的方向呈圆周排列于帽盘51中,在帽盘51上还设有压线帽514出口。压线帽514位于最外圈的发条512与帽盘51内壁之间,多个压线帽514呈环形排列,一端相抵与挡板上,另一端位于出口处,且压线帽514与发条512和帽盘51内壁之间具有一定的挤压力,为过盈配合,这样,压线帽514不会轻易的从帽盘51中滑出,只有受到推力的情况下才回移动;在使用时,推动控盘杆52,控盘杆52推动转轴513转动,转轴513转动的同时带动发条512转动,从而最外端的与发条512连接的挡板发生周向位移,从而推动压线帽514向出口一端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压线帽514为定制的接线保护冒,形体为圆锥桶柱体,桶表面由绝缘材料制成,并有凸凹的棱线,富有弹性,桶里面材料为导电材料制成的螺旋空腔,压线帽514外圆与空腔内壁有粘合度,粘合力度小于压线帽514内螺旋与电线结合力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3、4、5所示,所述的控帽机构5还包括伞齿轮53、导管54、杆牙55、转动条56、棘轮机构57、螺旋柱58、第一弹簧59以及压钮50;所述的导管54包括第一导管54和第二导管54,所述的第一导管54的一端与压线帽514出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导管54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导管54位于伞齿轮53的轴芯孔内,与伞齿轮53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杆22上设有第一安装通孔15,所述的转动条56的一端穿设于第一安装通孔15中,另一端与杆牙55连接,所述的杆牙55与伞齿轮53配合实现齿轮传动;所述的转动条56位于第一安装通孔15中的一端与棘轮机构57的棘轮572连接,所述的螺旋柱58的一端与棘轮机构57的棘爪组件571连接,另一端与压钮50连接,所述的第一弹簧59套设于螺旋柱58上,第一弹簧59的一端与压钮5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棘轮机构57固定连接。第二导管54的外壁与轴芯孔的内壁配合实现固定连接,压线帽514位于第二导管54中时,压线帽514的外壁与第二导管54的内壁之间是具有一定的相互挤压力的,同时,压线帽514又受到紧挨着的后面的压线帽514的推力作用,因此,在第二导管54随着伞齿轮53转动的时候,最外端的压线帽514逐渐向前移动,从而旋进电线接头中。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螺旋柱58上设有外螺纹机构,所述的棘爪组件571的中心设有安装通孔,安装通孔上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的螺旋柱58与安装通孔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所述的转动条56的中部还设有用于调节转动条56旋转方位的链接球。棘爪组件571包括中部的圆盘,和安装在圆盘上面的棘爪,棘爪与棘轮572配合,实现棘轮机构57的单向旋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钳嘴11与第二钳嘴21的咬合处、第一搓线板41和第二搓线板42的中轴线、以及第二导管54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这样电线被第一钳嘴11和第二钳嘴21咬住时,刚好可以伸入至搓线机构4中,同时,当压线帽514被推出时,又能刚好对准电线接头,实现将压线帽514套在电线接头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棘轮机构57,实现将上下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从而带动杆牙55转动,杆牙55与伞齿轮53配合,实现伞齿轮53的转动。其中,螺旋柱58上的外螺纹结构与棘爪组件571的内螺纹结构配合,螺旋柱58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棘爪组件571旋转,棘爪组件571旋转从而带动棘轮572旋转,从而带动旋转条的旋转。由于螺旋柱58外套设有第一弹簧59,按压压钮50,螺旋柱58向下运动,棘爪组件571正向旋转,带动棘轮572旋转,从而转动条56旋转,松开压钮50后,由于第一弹簧59的弹性力,螺旋柱58向上运动,由于棘轮机构57是单向旋转的,此时,棘爪组件571逆向旋转,不能推动棘轮572旋转,转动条56是不转动的;待螺旋柱58恢复原位后,再次按压压钮50,实现转动条56、伞齿轮53间歇性的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搓线机构4包括第一搓线板41和第二搓线板42,所述的第一搓线板41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连接杆上,所述的第二搓线板42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连接杆22上,第一搓线板41的另一端与第二搓线板42的另一端相对层叠设置;第一搓线板41与第二搓线板42上均设有凸起的防滑齿。第一搓线板41和第二搓线板42相互层叠对立设置,在使用时,电线放置在第一搓线板41和第二搓线板42之间,操作第一钳柄13和第二钳柄23张开和闭合的过程中,第一搓线板41和第二搓线板42相互搓动,将夹在两者之间的两股电线搓合为一股;优选地,在第一搓线板41和第二搓线板42上均设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防滑齿,避免在搓合的过程中,电线与第一搓线板41或第二搓线板42发生打滑,而影响搓合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6、7、8、9、10所示,所述的拉杆包括第一拉杆61和第二拉杆62,所述的第一拉杆61的一端与第一钳嘴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拉杆62转动连接,第二拉杆62的另一端与控位组件连接;所述的第一拉杆61的中部设有连接孔,所述的第一连接杆12的一端设有与连接孔对应的摁锁,所述的第一连接杆12通过摁锁与第一拉杆61可拆卸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杆12的另一端与第一钳柄13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杆22的一端与第二钳嘴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钳柄23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杆12通过连接轴3与第二连接杆22转动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钳体1包括相对可拆卸的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钳嘴11部分,第二部分是第一连接杆与第一钳柄13部分,第一钳嘴11与第一拉杆61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拉杆61又通过摁锁与第一连接杆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由摁锁控制在一起活动或分开活动;在需要使用第一钳嘴11和第二钳嘴21进行咬合电线时,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是合并在一起的,此时,整体结构与常规的钳子类似,正常操作第一钳柄13和第二钳柄23即可;当需要使用搓线机构4实现搓线功能时,此时拔起摁锁,使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分离,此时,在操作第一钳柄13和第二钳柄23时,第一钳嘴11是不会跟着一起转动的,仅仅只有第一连接杆跟着转动,从而完成第一搓线板41和第二搓线板42相互搓合;这样设计,在搓线的过程中,也只需单手便可以操作,电线通过第一钳嘴11和第二钳嘴21紧紧咬合定位,不需要另一只手定位电线,操作简单方便。第一拉杆61的另一端与第二拉杆62转动连接,第二拉杆62的另一端又是与控位组件连接的,通过操作控位组件,可以使第二拉杆62被锁定,当第二拉杆62被锁定后,第一钳嘴11便被锁定。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在第一搓线板41处形成局部抬高,保证第二搓线板42与第一搓线板41的搓合面可以居中水平互动,第二搓线板42和第一搓线板41搓合面前端均有适度的翘起,形成互为翘口,确保电线被碾入搓合,摁锁至连接轴3之间区位有拱起空间,空间尺寸保证匣壳的推进口和推出口居两个钳嘴的中心线位置,从而保证被推出的压线帽514能够刚好吞进包裹在电线接头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6、7所示,所述的控位组件包括第二弹簧63、压杆64、撑块65、以及第一定位66块和第二定位块67;在所述的第二钳柄23上设有第一安装通孔15,在第一安装通孔15的内壁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槽151;所述的第二弹簧63安装于第一安装通孔15内,第二弹簧63的一端与第一安装通孔15的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撑块65固定连接;所述的压杆64的一端穿设于第二弹簧63内,与撑块65固定连接;压杆64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安装通孔15外部且位于远离第一钳柄13的一侧;所述的第二拉杆62与控位组件连接的一端穿入第一安装通孔15内,在第二拉杆62的端部设有横向设置的滑槽,在所述的滑槽内横向设有拉簧68,所述的第一定位66块与第二定位块67相向设于第二拉杆62的端部,且与滑槽可滑动连接;所述的拉簧68的一端与第一定位66块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定位块67连接;在所述的撑块65底部设有凸起的撑体651,撑体651位于第一定位66块与第二定位块67之间的位置;当按压压杆64推动撑块65移动,所述的撑体651插入第一定位66块与第二定位块67之间,以推动第一定位66块与第二定位块67向两侧移动至卡槽151内。在操作的过程中,当不需要锁定第一钳嘴11的时候,第一定位66块与第二定位块67是相互贴合在一起的,当需要锁定第一钳嘴11时,按下压杆64使撑块65底部的撑体651插入至第一定位66与第二定位块67之间,第一定位66块与第二定位块67分别向两侧移动,直至移动至两侧的卡槽151内,此时需要一直按住压杆64,保持第一定位66块和第二定位块67一直位于卡槽151内,从而限制第二拉杆62的移动;当完成操作后,松开压杆64,撑体651在第二弹簧63的弹性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使撑体651从第一定位66块与第二定位块67之间抽出;第一定位66块与第二定位块67在拉簧68的弹性作用下,相向移动,从而又贴合在一起,此时,第一定位66块与第二定位块67从卡槽151中移出,第二拉杆62又能继续在第一安装通孔15内滑动,第一钳嘴11解除锁定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撑体651的端部呈椎体结构,所述的第一定位66块与第二定位块67相向的一侧上均设有斜面,两个斜面相向而对,形成与椎体结构对应的三角空间;所述的压杆64位于第一安装通孔15外部的一端的端部设有第一按键69。撑体651的端部设计为椎体结构,与第一定位66块和第二定位块67之间形成的三角空间对应,这样便于撑体651插入第一定位66块和第二定位块67之间;另外,撑体651的直径值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保证撑体651插入第一定位66和第二定位块67之间时,第一定位66块与第二定位块67能够刚好卡入卡槽151中即可,第一定位66块与第二定位合在一起的长度值要小于第一安装通孔15的直径值,这样才便于第二拉杆62能够顺畅的在第一安装通孔15内来回移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在所述的第一钳柄13与第二钳柄23之间还设有第三弹簧8,第三弹簧8的第一端与第一钳柄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钳柄23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第一钳柄13与第二钳柄23上分别设有第一刀体14和第二刀体24,第一刀体14与第二刀体24相对设置以构成剪刀结构。在第一钳柄13和第二钳柄23之间设置第三弹簧8,通过第三弹簧8的弹性力实现第一钳柄13和第二钳柄23的自动闭合,在操作事,只需要单向操作使第一钳柄13和第二钳柄23相互张开,使得操作更加的简单方便;另外,在第一钳柄13和第二钳柄23靠近连接轴3处分别设置第一刀体14和第二刀体24,这样钳子增加了剪刀的功能,通过第一刀体14和第二刀体24的咬合剪切作用,可以实现将电线的表皮剥离。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线专用钳子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操作第一钳柄13与第二钳柄23的张开与闭合;从而实现第一钳嘴11和第二钳嘴21、第一刀体14和第二刀体24的张开或闭合;

s2.通过第一刀体14和第二刀体24的张开与闭合,对电线表皮进行剥离;

s3.通过第一钳嘴11和第二钳嘴21的张开与闭合,对剥离后的两股电线对齐咬紧,此时按下控位组件的第二按键,使撑体651插入第一定位66块与第二定位块67之间,推动第一定位66块与第二定位块67分别移动至两侧的卡槽151中,第二拉杆62通过第一定位66块与第二定位块67固定,此时第一钳嘴11被锁紧;同时使第一钳嘴11和第二钳嘴21紧紧咬住两股电线,且两股电线同时位于第一搓线板41和第二搓线板42之间;然后拔起摁锁,第一拉杆61与第一连接杆由固定关系变为活动关系;之后,通过第一钳柄13与第二钳柄23的张开与合闭的往复动作,驱动第一搓线板41和第二搓线板42相对搓动,将两股电线搓合为一股;

s4.启动控盘杆52,控盘杆52带动转轴513转动,转轴513转动使得发条512上的挡板推动压线帽514向出口方向移动,压线帽514依次移动至导管54中;

s5.按压压钮50,带动螺旋柱58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棘轮机构57旋转,棘轮机构57到底转动条56旋转,转动条56带动杆牙55转动,从而带动伞齿轮53旋转,伞齿轮53转动的同时,第二导管54转动,位于第二导管54中的压线帽514一起转动,位于第二导管54中最外端的压线帽514受到后面的压线帽514的挤压力以及第二导管54的旋转推力被挤压出导管54,从而旋进电线接头中;

s6.再次接线时,通过松开第一按键69,撑体651从第一定位66块与第二定位块67之间撤回,拉簧68把第一定位66块和第二定位块67从卡槽151中拉回至原位,然后,按下摁锁,摁锁将第一拉杆61锁住,即可进行下一次作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