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量子点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18189发布日期:2020-08-11 21:31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量子点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膜,尤其涉及一种量子点膜。



背景技术:

量子点膜被广泛应用于显示器的制造,显示设备中的量子点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屏幕显示亮度及画面均一性。一般量子点膜采用上、下两层阻隔层中间夹一层量子点层的结构,类似“三明治”结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耗损,阻隔层阻隔性能会出现部分失效,量子点层中的量子点颗粒遇到水汽和氧气会出现失效现象,导致显示器背光源发出来的蓝光经过量子点膜后失去转化为白光的能力,从而出现整个量子点膜失效现象,故需要对此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阻隔层阻隔性能易部分失效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量子点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量子点膜,包括第一基材层、第一阻隔层、第二基材层、第二阻隔层、量子点层,所述第一基材层与所述第一阻隔层相连接,所述第二阻隔层与所述第二基材层相连接,所述量子点层散布有量子点颗粒,还包括第一纳米管层、第二纳米管层,所述第一纳米管层位于所述第一阻隔层与所述量子点层之间,所述第二纳米管层位于所述第二阻隔层与所述量子点层之间,所述第一纳米管层、所述第二纳米管层散布有碳纳米管。

散布有量子点颗粒的量子点层可以在蓝色led背光源的激发下发出白光,附着在其两侧的第一阻隔层、第二阻隔层提供阻隔功能,保护量子点层不与水汽、氧气等物质接触。本实用新型中加入到第一纳米管层、第二纳米管层中的碳纳米管拥有很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量子点层中的量子点颗粒,使其更好阻隔掉水分及氧气。同时由于碳纳米管可以吸附量子点颗粒,从而提升量子点层发光效率。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量子点膜,所述碳纳米管为纳米级的多壁碳纳米管,所述碳纳米管与所述量子点层所在平面的角度为0~90°。

将碳纳米管设置为上述角度,可以保证其具有较好的吸附性。同时多壁碳纳米管相比同类产品也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保证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好的发光效率。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量子点膜,所述碳纳米管的管径为10~50nm,长度为10~20μm,纯度为95%~99%,比表面积为400~500m2/g。

将碳纳米管的参数设置为上述数值,可以保证其具有较好的吸附性。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量子点膜,所述第一纳米管层、所述第二纳米管层的材质为环氧树脂、酸酐改性的聚丙烯聚合物、酸酐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酸酐改性线形低密度聚乙烯聚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的共聚物中的一种。

上述高分子聚合物可以与碳纳米管结合,具备较强的粘合力,同时,其物理性能可以使得第一纳米管层、所述第二纳米管层具有耐高温、高韧性的特点,降低涂布难度。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量子点膜,所述第一纳米管层、所述第二纳米管层还散布有分散剂,所述分散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二氯苯、n-甲基吡咯烷酮、十二烷基磺酸钠中的一种。

选用上述材料作为分散剂可以保证其具有较好的分散性能,可以获得与量子点颗粒更大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更好的吸附效果。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量子点膜,所述第一纳米管层、所述第二纳米管层的厚度为5~100μm。

将第一纳米管层、第二纳米管层的厚度设置在上述范围内,用以平衡吸附性能、透光性能、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量子点膜,所述第一纳米管层、所述第二纳米管层与所述量子点层接触的一面设置为锯齿形结构,所述锯齿形结构的齿尖顶角a为80°~100°,所述锯齿形结构的循环间距b为10μm~100μm。

更大接触面可以获得更高的吸附量子点颗粒的效果,来获得更高的量子点颗粒发光效率。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量子点膜,所述第一纳米管层、所述第二纳米管层与所述量子点层接触的一面设置为曲线形结构,所述曲线形结构的循环间距c为10μm~100μm。

更大接触面可以获得更高的吸附量子点颗粒的效果,来获得更高的量子点颗粒发光效率。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量子点膜,所述量子点层的厚度为100~200μm。

将量子点层的厚度设置在上述范围内,用以平衡发光性能与成本二者之间的关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纳米管层、第二纳米管层与量子点层接触面设置为锯齿形结构时的局部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纳米管层、第二纳米管层与量子点层接触面设置为曲线形结构时的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量子点膜,包括第一基材层1、第一阻隔层2、第二基材层7、第二阻隔层6、量子点层4,所述第一基材层1与所述第一阻隔层2相连接,所述第二阻隔层6与所述第二基材层7相连接,所述量子点层4散布有量子点颗粒,还包括第一纳米管层3、第二纳米管层5,所述第一纳米管层3位于所述第一阻隔层2与所述量子点层4之间,所述第二纳米管层5位于所述第二阻隔层6与所述量子点层4之间,所述第一纳米管层3、所述第二纳米管层5散布有碳纳米管。

作为优选,所述碳纳米管为纳米级的多壁碳纳米管,所述碳纳米管与所述量子点层4所在平面的角度为0°。

作为优选,所述碳纳米管的管径为10nm,长度为10μm,纯度为95%,比表面积为400m2/g。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纳米管层3、所述第二纳米管层5的材质为环氧树脂、酸酐改性的聚丙烯聚合物、酸酐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酸酐改性线形低密度聚乙烯聚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的共聚物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纳米管层3、所述第二纳米管层5还散布有分散剂,所述分散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二氯苯、n-甲基吡咯烷酮、十二烷基磺酸钠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纳米管层3、所述第二纳米管层5的厚度为5μm。

作为优选,所述量子点层4的厚度为100μm。

实施例2

一种量子点膜,包括第一基材层1、第一阻隔层2、第二基材层7、第二阻隔层6、量子点层4,所述第一基材层1与所述第一阻隔层2相连接,所述第二阻隔层6与所述第二基材层7相连接,所述量子点层4散布有量子点颗粒,还包括第一纳米管层3、第二纳米管层5,所述第一纳米管层3位于所述第一阻隔层2与所述量子点层4之间,所述第二纳米管层5位于所述第二阻隔层6与所述量子点层4之间,所述第一纳米管层3、所述第二纳米管层5散布有碳纳米管。

作为优选,所述碳纳米管为纳米级的多壁碳纳米管,所述碳纳米管与所述量子点层4所在平面的角度为90°。

作为优选,所述碳纳米管的管径为50nm,长度为20μm,纯度为99%,比表面积为500m2/g。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纳米管层3、所述第二纳米管层5的材质为环氧树脂、酸酐改性的聚丙烯聚合物、酸酐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酸酐改性线形低密度聚乙烯聚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的共聚物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纳米管层3、所述第二纳米管层5还散布有分散剂,所述分散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二氯苯、n-甲基吡咯烷酮、十二烷基磺酸钠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纳米管层3、所述第二纳米管层5的厚度为100μm。

作为优选,所述量子点层4的厚度为200μm。

实施例3

一种量子点膜,包括第一基材层1、第一阻隔层2、第二基材层7、第二阻隔层6、量子点层4,所述第一基材层1与所述第一阻隔层2相连接,所述第二阻隔层6与所述第二基材层7相连接,所述量子点层4散布有量子点颗粒,还包括第一纳米管层3、第二纳米管层5,所述第一纳米管层3位于所述第一阻隔层2与所述量子点层4之间,所述第二纳米管层5位于所述第二阻隔层6与所述量子点层4之间,所述第一纳米管层3、所述第二纳米管层5散布有碳纳米管。

作为优选,所述碳纳米管为纳米级的多壁碳纳米管,所述碳纳米管与所述量子点层4所在平面的角度为45°。

作为优选,所述碳纳米管的管径为30nm,长度为15μm,纯度为97%,比表面积为450m2/g。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纳米管层3、所述第二纳米管层5的材质为环氧树脂、酸酐改性的聚丙烯聚合物、酸酐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酸酐改性线形低密度聚乙烯聚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的共聚物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纳米管层3、所述第二纳米管层5还散布有分散剂,所述分散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二氯苯、n-甲基吡咯烷酮、十二烷基磺酸钠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纳米管层3、所述第二纳米管层5的厚度为45μm。

作为优选,所述量子点层4的厚度为150μm。

实施例4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纳米管层3、所述第二纳米管层5与所述量子点层4接触的一面设置为锯齿形结构,所述锯齿形结构的齿尖顶角a为80°,所述锯齿形结构的循环间距b为10μm。

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3。

实施例5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纳米管层3、所述第二纳米管层5与所述量子点层4接触的一面设置为锯齿形结构,所述锯齿形结构的齿尖顶角a为100°,所述锯齿形结构的循环间距b为100μm。

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3。

实施例6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纳米管层3、所述第二纳米管层5与所述量子点层4接触的一面设置为锯齿形结构,所述锯齿形结构的齿尖顶角a为90°,所述锯齿形结构的循环间距b为65μm。

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3。

实施例7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纳米管层3、所述第二纳米管层5与所述量子点层4接触的一面设置为曲线形结构,所述曲线形结构的循环间距c为10μm。

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3。

实施例8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纳米管层3、所述第二纳米管层5与所述量子点层4接触的一面设置为曲线形结构,所述曲线形结构的循环间距c为100μm。

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3。

实施例9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纳米管层3、所述第二纳米管层5与所述量子点层4接触的一面设置为曲线形结构,所述曲线形结构的循环间距c为65μm。

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3。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