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浸式变压器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4151发布日期:2020-09-11 22:16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油浸式变压器散热器。



背景技术:

油浸式变压器为工矿企业与民用建筑工配电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油浸式变压器在工作过程中铁芯和线圈会产生大量的热,借助热传导和对流等方式将热量向外扩散,以保证变压器的正常稳定的工作。

目前油浸式变压器散热器的结构,包括进油管、回油管和配接在进油管和回油管之间依次排列的散热片,进油管与回油管连线与地平面垂直,变压器引出热油从进油管进入,分流到各组散热片的散热腔中散热,降温后的变压器油从回油管引出,进入变压器内,如此循环冷却。但现有的此种油浸式变压器散热器的散热片为顺序依次排列,相邻两散热片之间间隔较小,相邻两散热片均散热至两散热片中间空间,使两散热片中间部分积聚较多热量,从而使得散热器对变压器的散热效果不好。

为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浸式变压器散热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可以对油浸式变压器更好的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油浸式变压器散热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可以对油浸式变压器更好的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油浸式变压器散热器,包括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在油箱外侧壁固定设置,油箱顶部还固定设置有储油柜,散热组件包括多个平行竖直于地面设置的散热片,散热管穿过散热片,且散热管外壁与散热片接触,散热管进液口和出液口通过导管连接空腔内部设置有泵体的冷却液容器。

优选地,油箱外侧壁还设置有风冷散热机构,风冷散热机构与散热组件平行设置,且风冷散热机构对散热组件风冷散热。

优选地,风冷散热机构包括固定连接油箱的支架和至少一个固定连接支架的散热风扇。

优选地,支架在散热风扇连接位置处开设有通风槽,支架上还固定连接设置有空腔壳体,且散热风扇均设置在壳体空腔内部。

优选地,壳体设置有出气口,且壳体出气口位置处设置有罩体,罩体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口,出风口与散热片的位置对应设置。

优选地,散热管包括若干输油管和可拆卸连接连接相邻输油管的连接件,连接件与输油管处于连通状态。

优选地,散热片上开设有通孔,且输油管穿过通孔。

优选地,散热片上开设有缺口,散热片在缺口位置处开设有收纳槽a,密封块上开设有收纳槽b,密封块在缺口位置处通过紧固件连接散热片,此时,收纳槽a和收纳槽b形成密封腔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浸式变压器散热器,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性好,其一,散热组件,散热片通过外部设置,可以对油箱的热量进行传递,为了对散热组价的散热性能进行加强,还设置有散热管,散热管穿过散热片,且散热管外壁与散热片接触,散热片进液口和出液口通过导管连接空腔内部设置有泵体的冷却液容器,泵体使冷却液在散热管内循环,对散热片进行散热,从而进一步的对油箱和变压器油进行散热;

其二,对于风冷散热机构,且风冷散热机构对散热组件风冷散热,散热风扇作用于散热组件,对散热管内的冷却液和散热片都进行散热,而罩体的设置使得风集中作用与散热组件,且一个出风口作用与一个散热片,冷风从出风口位置处喷出,加强散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风冷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散热片的外观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散热片的外观示意图。

图中:1、储油柜;2、油箱;3、风冷散热机构;31、壳体;32、散热风扇;33、支架;34、通风槽;35;罩体;36、出风口;4、散热组件;41、散热管;411、连接件;412、输油管;42、散热片;421、通孔;422、收纳槽a;423、密封块;424、收纳槽b;425、缺口;43、导管;44、冷却液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浸式变压器散热器,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散热组件4,散热组件4在油箱2外侧壁固定设置,油箱2顶部还固定设置有储油柜1,散热组件4包括多个平行竖直于地面设置的散热片42,散热管41穿过散热片42,且散热管41外壁与散热管41接触,散热管41进液口和出液口通过导管43连接空腔内部设置有泵体的冷却液容器44。

油箱2外侧壁还设置有风冷散热机构3,如图2所示,风冷散热机构3与散热组件4平行设置,且风冷散热机构3对散热组件4风冷散热,风冷散热机构3包括固定连接油箱2的支架33和至少一个固定连接支架33的散热风扇32,支架33在散热风扇32连接位置处开设有通风槽34,支架33上还固定连接设置有空腔壳体31,且散热风扇32均设置在壳体31空腔内部;壳体31设置有出气口,且壳体31出气口位置处设置有罩体35,罩体35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口36,出风口36与散热管41的位置对应设置。

如图4所示,为了方便进行维修和拆卸,散热管41包括若干输油管412和可拆卸连接连接相邻输油管412的连接件411,连接件411与输油管412处于连通状态。

其中,油箱2就是变压器的外壳,用钢板焊接而成,里面除了装置铁芯、线圈等部件之外,还有变压器油,铁芯和线圈都浸在变压器油中,油箱2保护铁芯和线圈不受外力及潮气的侵蚀,同时通过变压器油的对流,将运行中铁芯和线圈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箱壁,储油柜1是一个圆筒形的容器,装在油箱2顶盖上部,通过管道与变压器的油箱2连通,变压器油充满油箱2并达到储油柜1的一半,当变压器运行时,温度升高油膨胀,油箱2中的油流进油枕;当油温下降时,油又流入油箱2中,使油箱2里始终充满油。储油柜1上装有油表,通过油表可以监视油面的高低,在箱壁的外侧装有散热组件4,油箱箱2内热油通过箱壁和散热组件4,将热量散到周围的空气中,对油进行冷却,对于散热组件4,散热管41通过外部设置,可以对油箱2的热量进行传递,为了对散热组价4的散热性能进行加强,还设置有散热管41,散热管41穿过散热片42,且散热管41外壁与散热管41接触,散热管41进液口和出液口通过导管43连接空腔内部设置有泵体的冷却液容器44,泵体使冷却液在散热管41内循环,对散热片42进行散热,从而进一步的对油箱2和变压器油进行散热。

对于风冷散热机构3,且风冷散热机构3对散热组件4风冷散热,散热风扇32作用于散热组件4,对散热管41内的冷却液和散热片42都进行散热,而罩体35的设置使得风集中作用与散热组件4,且一个出风口36作用与一个散热片42,冷风从出风口36位置处喷出,加强散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二个具体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实施例1中,一种油浸式变压器散热器,包括散热组件4,散热组件4在油箱2外侧壁固定设置,油箱2顶部还固定设置有储油柜1,散热组件4包括多个平行竖直于地面设置的散热片42,散热管41穿过散热片42,且散热管41外壁与散热片接触,散热管41进液口和出液口通过导管43连接空腔内部设置有泵体的冷却液容器44,油箱2外侧壁还设置有风冷散热机构3,风冷散热机构3与散热组件4平行设置,且风冷散热机构3对散热组件4风冷散热,如图5所示,散热片42上开设有通孔421,且输油管412穿过通孔421。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一种油浸式变压器散热器,包括散热组件4,散热组件4在油箱2外侧壁固定设置,油箱2顶部还固定设置有储油柜1,散热组件4包括多个平行竖直于地面设置的散热片42,散热管41穿过散热片42,且散热管41外壁与散热片接触,散热管41进液口和出液口通过导管43连接空腔内部设置有泵体的冷却液容器44,油箱2外侧壁还设置有风冷散热机构3,风冷散热机构3与散热组件4平行设置,且风冷散热机构3对散热组件4风冷散热,如图6所示,散热片42上开设有缺口425,散热片42在缺口425位置处开设有收纳槽a422,密封块423上开设有收纳槽b424,密封块423在缺口425位置处通过紧固件连接散热片42,此时,收纳槽a422和收纳槽b424形成密封腔体,输油管412穿过此密封腔体。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