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电梯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3516发布日期:2020-09-18 19:57阅读:53来源:国知局
自适应电梯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电梯电缆。



背景技术:

目前,电梯电缆的结构一般都是由包覆有绝缘层的若干根导电体和包覆在每根导电体外表面的绝缘体构成。并且根据电梯功能的不同,电缆中需要的线芯数量也各不相同,因此,一般厂家都会为电梯配备不同的电梯电缆,以供电梯在装配时使用。由于电梯内所使用的电缆数量过多,且各电缆之间的线芯数各不相同,因此在制造过程中,无法统一进行设计和制造,不但影响生产效率,而且还会增加电缆生产时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电梯电缆,可有效降低电缆的生成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电梯电缆,包括:

绝缘套;所述绝缘套沿长度方向开设若干个线束孔;

若干根线束;所述线束的数量与所述线束孔的数量相同,并唯一对应;且各所述线束穿设于所述绝缘套的各唯一对应的所述线束孔内;

第一绝缘端盖,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绝缘套的头端;所述第一绝缘端盖上开设若干第一走线孔,所述第一走线孔的数量与所述线束孔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相互连通;

第二绝缘端盖,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绝缘套的尾端;所述第二绝缘端盖上开设若干第二走线孔,所述第二走线孔的数量与所述线束孔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相互连通;

若干个封闭件;各所述封闭件选择性地封闭任意所述第一走线孔或任意所述第二走线孔。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电缆绝缘套的两端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一绝缘端盖和第二绝缘端盖,且第一绝缘端盖上开设与线束孔数量相同的第一走线孔,同时第二绝缘端盖上开设与线束孔数量相同的第二走线孔,且第一走线孔和第二走线孔的数量均与线束孔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相互连通。另外由于电缆还包括若干个封闭件,且每个封闭件可选择性地封闭任意第一走线孔或第二走线,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采用相应数量的封闭件,并将各封闭件选择性地封堵第一绝缘端盖上的第一走线孔和第二绝缘端盖上的第二走线孔,使得电缆可具备不同的线芯数量,以满足电梯中不同设备的接线要求,从而使得电缆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可采用标准件的形式,不但可大大降低电缆的设计和制造成本,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电缆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端盖上设置的所述封闭件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绝缘端盖上设置的所述封闭件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端盖包括:第一盖板、环设于所述第一盖板四周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在所述第一盖板上围成一用于被所述绝缘套的头端进入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绝缘套可拆卸连接,各所述第一走线孔开设于所述第一盖板上;

所述第二绝缘端盖包括:第二盖板、环设于所述第二盖板四周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第二盖板上围成一用于被所述绝缘套的尾端进入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绝缘套可拆卸连接,各所述第二走线孔开设于所述第二盖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绝缘套的头端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互旋合;

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绝缘套的尾端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互旋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端盖和所述第二绝缘端盖均为柔性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端盖上对应各所述第一走线孔还分别开设与各所述第一走线孔连通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绝缘端盖上对应各所述第二走线孔还分别开设与各所述第二走线孔连通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走线孔的内径,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走线孔的内径;所述封闭件包括:插入所述第一走线孔或第二走线孔内的堵头,设置于所述堵头一端的背板,所述背板用于嵌入所述第一凹槽或所述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堵头用于与任意所述第一走线孔或任意所述第二走线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堵头用于与任意所述第一走线孔或任意所述第二走线孔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背板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凹槽或所述第二凹槽的槽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线束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线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自适应电梯电缆,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绝缘套1、若干根线束2。其中,绝缘套1沿长度方向开设若干个线束孔11。而线束2的数量与绝缘套1上的线束孔11的数量相同,并唯一对应,各线束2分别穿设于绝缘套1唯一对应的各线束孔11内。

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自适应电梯电缆还包括:第一绝缘端盖3和第二绝缘端盖4。其中,第一绝缘端盖3可拆卸地设置于绝缘套1的头端,而第二绝缘端盖4可拆卸地设置于绝缘套1的尾端。其中,第一绝缘端盖3上开设若干第一走线孔31,且第一走线孔的数量与线束孔11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相互连通。同时,第二绝缘端盖4上开设若干第二走线孔41,且第二走线孔41的数量与线束孔11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相互连通。

此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自适应电梯电缆还包括:若干个封闭件5;各封闭件5选择性地封闭任意第一走线孔31或任意第二走线孔41。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电缆的绝缘套1的两端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一绝缘端盖3和第二绝缘端盖4,且第一绝缘端盖3上开设与线束孔11数量相同的第一走线孔31,同时第二绝缘端盖4上开设与线束孔11数量相同的第二走线孔41,且各第一走线孔31和各第二走线孔41均与线束孔11一一对应,相互连通。另外,由于电缆还包括:若干个封闭件5,且每个封闭件5可选择性地封闭任意第一走线孔31或第二走线41,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采用相应数量的封闭件5,并将各封闭件5选择性地封堵第一绝缘端盖3上的第一走线孔31和第二绝缘端盖4上的第二走线孔41,使得电缆可具备不同的线芯数量,以满足电梯中不同设备的接线要求,从而使得电缆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可采用标准件的形式,不但可大大降低电缆的设计和制造成本,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电缆的生产效率。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端盖3上设置的封闭件5的数量与第二绝缘端盖4上设置的封闭件5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比如,如图1中所示,相对应的两个封闭件5所封闭的第一走线孔31和第二走线孔41分别是与同一个线束孔11连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结合图2所示,第一绝缘端盖3包括:第一盖板32、环设于第一盖板32四周的第一侧壁33,且第一侧壁33在第一盖板32上围成一用于被绝缘套1的头端进入的第一空腔34,并且第一侧壁34与绝缘套1可拆卸连接,而各第一走线孔31开设于第一盖板32上。而相应的,第二绝缘端盖4的结构与第一绝缘端盖3的结构相同,具体为,如图1所示,第二绝缘端盖4包括:第二盖板42、环设于第二盖板42四周的第二侧壁43,且第二侧壁43在第二盖板42上围成一用于被绝缘套1的尾端进入的第二空腔44,并且第二侧壁43与绝缘套1可拆卸连接,而各第二走线孔41开设于第二盖板42上。

并且,为了实现第一绝缘端盖3与绝缘套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绝缘端盖3的第一侧壁33的内侧设有第一内螺纹(图中未标示),而相应的绝缘套1的头端设有第一外螺纹(图中未标示),第一绝缘端盖3与绝缘套1的头端之间可通过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的相互旋合实现可拆卸连接。同理,为了实现第二绝缘端盖4与绝缘套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二绝缘端盖4的第二侧壁43的内侧设有第二内螺纹(图中未标示),而相应的绝缘套1的尾端设有第二外螺纹(图中未标示),第二绝缘端盖4与绝缘套1的尾端之间可通过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的相互旋合实现可拆卸连接。

此外,作为优选地方案,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绝缘端盖3和第二绝缘端盖4均为柔性体。从而当第一绝缘端盖3和第二绝缘端盖4与绝缘套1连接后,借助自身的柔性特性,可将与绝缘套之间产生的接缝完全填满,从而提高整个电缆的密封性能,避免水汽对电缆的各线束造成侵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绝缘端盖3的第一盖板32上对应各第一走线孔31还分别开设与各第一走线孔31连通的第一凹槽35,而第二绝缘端盖4的第二盖板42上对应各第二走线孔41还分别开设与各第二走线孔41连通的第二凹槽45。并且,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凹槽35的内径大于第一走线孔31的内径,而第二凹槽45的内径大于第二走线孔41的内径。同时,对应各第一凹槽35和各第二凹槽45,本实施方式中,相应的封闭件5包括:插入第一走线孔31或第二走线孔41内的堵头51,设置于堵头51一端的背板52,该背板52用于嵌入第一凹槽35或第二凹槽45内。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当封闭件5封堵开设于第一盖板32上的任意第一走线孔31时,封闭件5的背板52用于在堵头51插入第一走线孔31后,嵌入与该第一走线孔31连通的第一凹槽35内。同理,当封闭件5封堵开设于第二盖板42上的任意第二走线孔41时,封闭件5的背板52用于在堵头51插入第二走线孔41后,嵌入与该第二走线孔41连通的第二凹槽45内。并且,作为优选地方案,在本实施方式中,背板52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凹槽35或第二凹槽45的槽深,从而使得背板52可完全收纳于第一凹槽35或第二凹槽45中,避免背板52外露于第一盖板32或第二盖板42外。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堵头51与第一盖板32或与第二盖板42的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堵头51用于与任意第一走线孔31或任意第二走线孔41螺纹连接。然而,作为一种替换方案,堵头51用于与任意第一走线孔31或任意第二走线孔41过盈配合,通过此种方式可同样实现堵头51对第一走线孔31或第二走线孔41的封堵。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