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可靠性的TO系列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01483发布日期:2020-09-04 13:02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可靠性的TO系列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可靠性的to系列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一个电子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往往经过几十或数百道工序,即使每一步的可靠性达到99%,百道工序后也只能得到37%的良率。在生产中,每一道工序可靠性必须无限接近100%,才能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引发功率半导体器件失效的负载类型可分为:机械、热、电气、辐射和化学负载。其中机械负载包括物理冲击、震动、施加的应力等,材料对这些负载的响应可表现为弹性应变、塑性应变、翘曲、错位、疲劳裂缝产生和扩展、蠕变以及蠕变开裂等。热载荷会使材料因热膨胀而发生尺寸变化,导致封装体开裂。现有的to系列封装,塑封料和引线框架之间的密封性较差,湿气、潮气等腐蚀性气体能通过塑封料渗透,侵蚀芯片引发性能退化甚至失效。另外,现有连桥、框架的结构与形状过于简单和平滑,连桥焊接不够快速、稳定,导致焊接效率和可靠性偏低,不能有效抵抗机械载荷和热载荷的冲击。因此,有必要对to系列封装的结构和形状优化设计,进一步提高产品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to系列封装结构,以解决to系列产品封装密封性不好、焊接效率低和稳定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可靠性的to系列封装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引线框架,所述引线框架表面沿所述壳体内边缘开设有至少一条沟槽,所述引线框架从上至下分为散热部、芯片部和管脚,所述散热部配置有散热片,所述芯片部安装有两个芯片,每个所述芯片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桥,两个所述连桥另一端分别连接至两侧所述管脚,实现所述芯片与所述管脚之间的电气连接。

优选的,所述引线框架通过塑封方式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沟槽通过冲压或蚀刻方式形成。

优选的,所述沟槽的截面呈等腰梯形。

优选的,所述连桥呈阶梯状,包括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所述第一阶梯高于所述第二阶梯,所述第一阶梯端部下表面设有固定销;所述第二阶梯端部与所述芯片焊接连接,所述固定销与所述管脚顶部开设的固定孔嵌设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阶梯端部呈半圆形,且开设有与所述半圆形同心的圆形通孔。

优选的,所述固定孔的深度为所述管脚厚度的二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可靠性的to系列封装结构,结合传统to系列封装结构,在引线框架顶端与壳体的连接处,开设梯形沟槽,塑封料填充进沟槽内,壳体与框架的接合不再是平滑的平面,由于这些填充,壳体与引线框架的接合更为牢固,密封性更好;

同时在现有连桥结构的基础上,把连桥头部后端折弯90度,整体呈直角z形,桥臂与芯片表面垂直连接,夹角为90度,而不再是锐角,有效解决了焊接时锡膏堆积问题;在连桥尾部背面设置定位凸起,且在两侧管脚的对应焊接位置开设定位凹槽,通过固定连桥焊接位置,不但加快连桥贴片速度,提高生产效率,还可避免连桥在焊接过程中产生位移,增加焊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图3是连桥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壳体,2.引线框架,21.散热部,22.芯片部,23.管脚,3.沟槽,4.芯片,5.连桥,51.第一阶梯,52.第二阶梯,53.固定销,54.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高可靠性的to系列封装结构,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引线框架2,引线框架2表面沿壳体1内边缘开设有至少一条沟槽3,引线框架2从上至下分为散热部21、芯片部22和管脚23,散热部21配置有散热片,芯片部22安装有两个芯片4,每个芯片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桥5,两个连桥5另一端分别连接至两侧管脚23,实现芯片4与管脚23之间的电气连接。

其中具体的,引线框架2通过塑封方式与壳体1固定连接,沟槽3通过冲压或蚀刻方式形成,沟槽3的截面呈等腰梯形。

如图3所示,连桥5呈阶梯状,包括第一阶梯51和第二阶梯52,第一阶梯51高于第二阶梯52,第一阶梯51端部下表面设有固定销53;第二阶梯52端部与芯片4焊接连接,固定销53与管脚23顶部开设的固定孔54嵌设连接,第二阶梯52端部呈半圆形,且开设有与半圆形同心的圆形通孔,固定孔54的深度为管脚厚度的二分之一。

连桥5头部与芯片4焊接,连桥5折弯处与芯片4表面垂直,避免焊接时出现锡膏堆积现象,连桥5的尾部与管脚连接,连桥5的固定销53嵌入管脚固定孔54内,既加快了连桥5的贴放速度,又可防止连桥5位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可靠性的to系列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引线框架,所述引线框架表面沿所述壳体内边缘开设有至少一条沟槽,所述引线框架从上至下分为散热部、芯片部和管脚,所述散热部配置有散热片,所述芯片部安装有两个芯片,每个所述芯片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桥,两个所述连桥另一端分别连接至两侧所述管脚,实现所述芯片与所述管脚之间的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可靠性的to系列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框架通过塑封方式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可靠性的to系列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通过冲压或蚀刻方式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可靠性的to系列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的截面呈等腰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可靠性的to系列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桥呈阶梯状,包括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所述第一阶梯高于所述第二阶梯,所述第一阶梯端部下表面设有固定销;所述第二阶梯端部与所述芯片焊接连接,所述固定销与所述管脚顶部开设的固定孔嵌设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可靠性的to系列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阶梯端部呈半圆形,且开设有与所述半圆形同心的圆形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可靠性的to系列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的深度为所述管脚厚度的二分之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TO系列封装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引线框架,所述引线框架表面沿所述壳体内边缘开设有至少一条沟槽,所述引线框架从上至下分为散热部、芯片部和管脚,所述散热部配置有散热片,所述芯片部安装有两个芯片,每个所述芯片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桥,两个所述连桥另一端分别连接至两侧所述管脚,实现所述芯片与所述管脚之间的电气连接,这一设计使得塑封料与引线框架之间密封性更好,连桥的焊接更加快速、精确和稳定;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增强了TO系列封装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梦彤;许海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晟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7
技术公布日:2020.09.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