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线圈结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43446发布日期:2021-01-15 11:50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复合线圈结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线圈结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随身携带设备,生活中无处不用到手机等电子设备,使人们的衣食住行更加快捷方便。目前手机等电子产品是将nfc、wpc和mst天线分别设计线圈,加上纳米晶等磁性材料可以得到较好的天线性能。传统的线圈加磁性材料方案,为了保证各功能的效果,线圈面积较大,占用手机空间大,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线圈结构及移动终端,复合线圈结构占用空间小,且成本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合线圈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nfc线圈和辅助线圈,所述辅助线圈内设有wpc线圈,所述nfc线圈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馈电点、第二馈电点、第三馈电点和第四馈电点,所述第一馈电点与所述nfc线圈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二馈电点与所述nfc线圈的内端连接;所述nfc线圈的内端与所述辅助线圈的内端连接,所述辅助线圈的外端与所述wpc线圈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三馈电点与所述wpc线圈的内端连接,所述第一馈电点与wpc线圈的外端连接;所述wpc线圈的内端还设有第五馈电点,所述第四馈电点与所述wpc线圈的外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nfc线圈与所述辅助线圈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

进一步的,所述nfc线圈远离辅助线圈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覆盖膜层,所述辅助线圈远离nfc线圈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二覆盖膜层。

进一步的,所述nfc线圈和辅助线圈的形状均为矩形。

进一步的,所述wpc线圈的形状为圆环形。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所述的复合线圈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nfc线圈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馈电点和第二馈电点连接,可形成nfc回路;wpc线圈的两端分别与第四馈电点和第五馈电点连接,可形成wpc回路;nfc线圈与辅助线圈串联,然后与wpc线圈串联,wpc线圈再与第三馈电点连接,可形成回路线圈,实现大电感值,实现mst线圈功能。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线圈结构可有效降低线圈整体面积,占用空间小,且成本低,适用于手机等移动终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复合线圈结构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复合线圈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nfc线圈;2、辅助线圈;3、第一绝缘层;4、第一覆盖膜层;5、第二覆盖膜层;6、wpc线圈;7、第一馈电点;8、第二馈电点;9、第三馈电点;10、第四馈电点;11、第五馈电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nfc线圈与辅助线圈串联,然后与wpc线圈串联,,可形成回路线圈,实现大电感值,实现mst线圈功能,占用空间小,且成本低。

请参照图1至图3,一种复合线圈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nfc线圈1和辅助线圈2,所述辅助线圈2内设有wpc线圈6,所述nfc线圈1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馈电点7、第二馈电点8、第三馈电点9和第四馈电点10,所述第一馈电点7与所述nfc线圈1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二馈电点8与所述nfc线圈1的内端连接;所述nfc线圈1的内端与所述辅助线圈2的内端连接,所述辅助线圈2的外端与所述wpc线圈6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三馈电点9与所述wpc线圈6的内端连接,所述第一馈电点7与wpc线圈6的外端连接;所述wpc线圈6的内端还设有第五馈电点11,所述第四馈电点10与所述wpc线圈6的外端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nfc线圈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馈电点和第二馈电点连接,可形成nfc回路;wpc线圈的两端分别与第四馈电点和第五馈电点连接,可形成wpc回路;nfc线圈与辅助线圈串联,然后与wpc线圈串联,wpc线圈的两端分别与第三馈电点和第一馈电点连接,可形成回路线圈,实现大电感值,实现mst线圈功能。相对于传统的另外设置mst线圈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线圈结构可有效降低线圈整体面积,占用空间小,且成本低。

进一步的,所述nfc线圈1与所述辅助线圈2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3。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绝缘层的材质可以是pi,nfc线圈和辅助线圈可以一体成型,即可采用双层fpc进行加工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nfc线圈1远离辅助线圈2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覆盖膜层4,所述辅助线圈2远离nfc线圈1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二覆盖膜层5。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第一覆盖膜层和第二覆盖膜层可对nfc线圈和辅助线圈进行保护。

进一步的,所述nfc线圈1和辅助线圈2的形状均为矩形。

进一步的,所述wpc线圈6的形状为圆环形。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所述的复合线圈结构。

由上述描述可知,辐射线圈结构适用于手机等移动终端。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复合线圈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复合线圈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nfc线圈1和辅助线圈2,所述nfc线圈1与所述辅助线圈2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3,所述第一绝缘层3的材质为pi,所述nfc线圈1远离辅助线圈2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覆盖膜层4,所述辅助线圈2远离nfc线圈1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二覆盖膜层5。本实施例中,所述nfc线圈1和辅助线圈2的形状均为矩形,nfc线圈1和辅助线圈2可通过双面fpc加工得到。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辅助线圈2内设有wpc线圈6,wpc线圈6为绕线线圈,所述wpc线圈6的形状为圆环形。所述nfc线圈1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馈电点7、第二馈电点8、第三馈电点9和第四馈电点10。所述第一馈电点7与所述nfc线圈1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二馈电点8与所述nfc线圈1的内端连接,形成nfc回路。所述nfc线圈1的内端与所述辅助线圈2的内端连接,所述辅助线圈2的外端与所述wpc线圈6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三馈电点9与所述wpc线圈6的内端连接,所述第一馈电点7与wpc线圈6的外端连接,形成mst线圈回路,实现大电感。所述wpc线圈6的内端还设有第五馈电点11,所述第四馈电点10与所述wpc线圈6的外端连接,形成wpc回路。

本实施例的复合线圈结构,通过设置辅助线圈2将nfc线圈1与wpc线圈6进行串联,可以实现mst线圈功能,占用空间小,成本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线圈结构及移动终端,可有效降低线圈整体面积,占用空间小,且成本低,适用于手机等移动终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