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安全控制急停操作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42094发布日期:2021-01-26 14:34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安全控制急停操作仪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安全控制急停操作仪器,特别是涉及工业控制仪器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急停操作仪器,急停仪器在待机时,指示灯会发光,以便使用者知晓急停仪器的工作状态,由于指示灯的外壳呈中空状态,在长时间的使用下,外界的空气进入到指示灯外壳中,指示灯的外壳内容易出现雾气,导致光源不清晰,其次,由于现有的急停仪器较容易操纵,所以在工作时很容易出现误操作的情况,使用者轻微触碰到按钮,按钮就控制设备停止工作,多次出现该情况影响到工作效率,故而,我们提出挡层在指示灯前端形成一层覆盖物,不影响到指示灯的光源散发,且避免指示灯内部进入空气后形成雾气,使用者需要下压按压块后再转动按压块,所以可减少使用者工作时误触导致设备急停的几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了解决指示灯的外壳内容易出现雾气,导致光源不清晰,使用者轻微触碰到按钮,按钮就控制设备停止工作,多次出现该情况影响到工作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业安全控制急停操作仪器。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安全控制急停操作仪器,所述工业安全控制急停操作仪器包括:
[0005]
操作盒,所述操作盒前端上方嵌接有指示灯,且指示灯内壁开有内嵌槽,所述内嵌槽内侧嵌入设置有覆盖于指示灯内侧的挡层,且挡层外壁右上角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嵌筒,所述嵌筒内壁均匀开有若干个进气孔,且嵌筒内侧呈环绕嵌接有橡胶垫,且嵌筒顶端前后均开有出气孔;
[0006]
按键外壳,所述按键外壳嵌接在操作盒前端下方,且操作盒前端下方贯穿设置有按键,所述按键由后至前贯穿按键外壳后端并延伸到按键外壳,且按键外壳以及操作盒均与按键转动连接,所述按键前端两侧均开有贯穿槽,且按键外壁与按键外壳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按键外壳内壁呈环绕开有环形槽外表面,且按键外壳内壁两侧并位于环形槽前端对称开有与环形槽贯通的直行槽,所述按键外壳前端插接且滑动连接有按压块,且按压块外壁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切换位于环形槽与直行槽内,且滑块切换分别与环形槽以及直行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后端固定连接有末端与环形槽相接触的外弹簧,且按压块后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贯穿设置于贯穿槽的贯穿柱。
[0007]
优选的,所述操作盒内部设置芯片和控制器结构,且控制器设置在操作盒内部前端,所述指示灯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挡层内侧与指示灯之间呈中空状态,且挡层内侧与指示灯之间、进气孔、嵌筒内部以及出气孔之间相通。
[0009]
优选的,所述橡胶垫位于进气孔与出气孔之间,且橡胶垫由四块扇形状的橡胶片相互拼接组成。
[0010]
优选的,所述按键位于环形槽内侧,且贯穿柱位于贯穿槽正前端,所述按键末端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1]
优选的,所述外弹簧位于滑块与环形槽之间,且外弹簧通过滑块伸缩,所述外弹簧末端与环形槽滑动连接。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
[0013]
保持指示灯内的封闭状态,挡层在指示灯前端形成一层覆盖物,不影响到指示灯的光源散发,且避免指示灯内部进入空气后形成雾气。
[0014]
使用者需要下压按压块后再转动按压块,所以可减少使用者工作时误触导致设备急停的几率,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弹簧可将按键拉回复位到原来的位置,且按压块也被拉回旋转,滑块到达直行槽,由外弹簧将滑块弹起,按压块也被复位。
附图说明
[0015]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指示灯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嵌筒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外壳结构前视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外壳结构内部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块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结构:1操作盒;101连接板;2指示灯;201内嵌槽;3挡层;4嵌筒;401进气孔;402橡胶垫;403出气孔;5按键外壳;501按键;502贯穿槽;503弹簧;6环形槽;601直行槽;7按压块;701滑块;702外弹簧;703贯穿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4]
请参阅图1至图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25]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工业安全控制急停操作仪器,所述工业安全控制急停操作仪器包括:
[0026]
操作盒1,所述操作盒1前端上方嵌接有指示灯2,且指示灯2内壁开有内嵌槽201,
所述内嵌槽201内侧嵌入设置有覆盖于指示灯2内侧的挡层3,且挡层3外壁右上角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嵌筒4,所述嵌筒4内壁均匀开有若干个进气孔401,且嵌筒4内侧呈环绕嵌接有橡胶垫402,且嵌筒4顶端前后均开有出气孔403,首先使用者将操作盒1安装在设备中,将螺栓拧入到连接板101中,通过连接板101把操作盒1安装进设备,所述操作盒1内部设置芯片和控制器结构,且控制器设置在操作盒1内部前端,所述指示灯2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且使用者可将操作盒1内部设置的芯片和控制器电源接入到设备的电路中,便于后期直接操作设备的停止与运行工作,通过指示灯2指示当前控制器的工作状态,指示灯2由两种颜色的灯珠组成,其中一个灯珠亮起表示控制器待机,另外一个灯珠亮起表示控制器控制设备停止,且使用者可挤压挡层3,挡层3由透明的塑料膜制成,且嵌筒4由pvc塑料制成,嵌筒4与挡层3热熔为一体,使用者在挤压挡层3时,所述挡层3内侧与指示灯2之间呈中空状态,且挡层3内侧与指示灯2之间、进气孔401、嵌筒4内部以及出气孔403之间相通,挡层3内侧与指示灯2之间的空气就会从出气孔403中跑入到嵌筒4中,由于所述橡胶垫402位于进气孔401与出气孔403之间,且橡胶垫402由四块扇形状的橡胶片相互拼接组成,空气将橡胶垫402冲开,四块扇形状的橡胶片发生形变,空气从四块扇形状的橡胶片之间的缝隙内渗出,空气从出气孔403中排出,随着使用者持续的挤压挡层3,挡层3内部空气渗出后挡层3紧贴在指示灯2内壁,且挡层3内侧的空气排完后,由于挡层3内侧与指示灯2之间没有空气,无法形成吸力把外界的空气吸入,加上橡胶垫402不被气流冲击,橡胶垫402之间的缝隙闭合,即使少量的空气从出气孔403中进入,空气也无法进入到挡层3内侧与指示灯2之间,保持指示灯2内的封闭状态,挡层3在指示灯2前端形成一层覆盖物,不影响到指示灯2的光源散发,且避免指示灯2内部进入空气后形成雾气;
[0027]
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按键外壳5,所述按键外壳5嵌接在操作盒1前端下方,且操作盒1前端下方贯穿设置有按键501,所述按键501由后至前贯穿按键外壳5后端并延伸到按键外壳5,且按键外壳5以及操作盒1均与按键501转动连接,所述按键501前端两侧均开有贯穿槽502,且按键501外壁与按键外壳5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503,所述按键外壳5内壁呈环绕开有环形槽6外表面,且按键外壳5内壁两侧并位于环形槽6前端对称开有与环形槽6贯通的直行槽601,所述按键外壳5前端插接且滑动连接有按压块7,且按压块7外壁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块701,所述滑块701切换位于环形槽6与直行槽601内,且滑块701切换分别与环形槽6以及直行槽601滑动连接,所述滑块701后端固定连接有末端与环形槽6相接触的外弹簧702,且按压块7后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贯穿设置于贯穿槽502的贯穿柱703,使用者要按下急停按钮时,先将按压块7按压进按键外壳5内部,同时滑块701在直行槽601内滑动,通过滑块701与直行槽601保持按压块7在按键外壳5内移动时呈直行;
[0028]
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外弹簧702位于滑块701与环形槽6之间,且外弹簧702通过滑块701伸缩,所述外弹簧702末端与环形槽6滑动连接,同时外弹簧702被滑块701压缩,滑块702被下压后,滑块702位于环形槽6中,所述按键501位于环形槽6内侧,且贯穿柱703位于贯穿槽502正前端,所述按键501末端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并贯穿柱703贯穿到贯穿槽502中,使用者可转动按压块7,滑块701就会转入到环形槽6内,且外弹簧702跟随滑块701的转动,按键501被贯穿柱703转动,按键501转动时触发控制器,控制器可控制设备停止工作,使用者需要下压按压块7后再转动按压块7,所以可减少使用者工作时误触导致设备急停的几率,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弹簧503可将按键501拉回复位到原来的位置,且按压块7也
被拉回旋转,滑块701到达直行槽601,由外弹簧702将滑块701弹起,按压块7也被复位。
[0029]
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到的设备:
[0030]
指示灯为pl1604型号;
[0031]
按键为xb2bs542c型号。
[0032]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