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备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29631发布日期:2020-12-18 13:1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备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浪涌防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备保护器。



背景技术:

浪涌后备保护器(即用于浪涌保护器的后备保护器)适用于已安装浪涌保护器(spd)等防雷设备的场所,能够消除因浪涌保护器劣化、电网故障而引起的火灾隐患,解决因雷电而引起的浪涌保护器失效问题,确保浪涌保护器不起火、防雷功能持续有效;同时有效克服因使用熔断器或断路器做外置脱离器而存在的保护盲区问题。

现有后备保护器存在以下缺陷:1.后备保护器的操作机构结构复杂、零部件多,装配也较为繁琐,且当后备保护器处于闭合状态时动触头与静触头两者连接不可靠;2.后备保护器无法检测自身的分断状态,不能实现其分断状态的反馈以及与相关电力控制设备的组网,智能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机构结构精简、装配方便、动静触头连接可靠的后备保护器,且自身带有分断检测功能。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一种后备保护器,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操作手柄、与操作手柄形成联动配合的操作机构、与操作机构形成联动配合的脱扣机构、与操作机构形成联动配合的静触头,所述静触头上形成静触点,所述操作机构包括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在壳体上的触头支持、连接在触头支持上的跳扣、连接在触头支持上且与跳扣形成联动配合的锁扣、至少一个连接在触头支持上的动触头,所述操作手柄通过u型杆与跳扣连接,所述触头支持上形成至少一个连接槽,动触头的一端形成正对静触点的动触点,动触头的另一端设置在连接槽内,所述动触头的另一端与销轴之间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为动触头提供向静触头方向的作用力。

上述后备保护器的操作机构通过设置了扭簧,在扭簧的作用下使动触头始终保持向静触头方向的作用力,当后备保护器闭合时,动触点能与静触点紧密贴合,使动触头对静触头保持一定的接触压力,即使动静触点发生一定的磨损后,仍可保证动静触头电连接的可靠性,提高产品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后备保护器的操作机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装配,且动静触头电连接可靠。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动触头的个数设置一个,所述动触头的另一端分叉形成两个勺型倒钩,所述触头支持的两侧分别形成凸块,触头支持的中部形成隔板,所述扭簧包括第一簧体、第二簧体、横臂、第一连臂、第二连臂,所述销轴穿置在隔板上,且第一簧体和第二簧体均连接在销轴上,所述第一簧体和第二簧体设置在隔板两侧,且第一簧体和第二簧体分别设置在两个勺型倒钩内,所述第一连臂和第二连臂分别连接在凸块上,所述横臂抵压在动触头上。

上述是采用单个动触头的后备保护器,当合上操作手柄时,带动触头支持绕销轴转动,第一连臂和第二连臂分别抵压在触头支持两侧的凸块上,使得扭簧的横臂一直作用于动触头使动触头紧贴触头支持,从而使动触点能与静触点保持合适的接触压力。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动触头的个数设置两个,两个动触头的另一端分叉均形成两个勺型倒钩,所述触头支持的两侧分别形成凸块,触头支持的中部形成隔板,隔板上方形成挡块,两个动触头分别设置在隔板的两侧,所述销轴的两侧均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包括第一簧体、第二簧体、横臂、第一连臂、第二连臂,所述销轴穿置在隔板上,第一簧体和第二簧体均连接在销轴上,且第一簧体和第二簧体分别设置在每个动触头的两个勺型倒钩内,所述第一连臂连接在凸块上,第二连臂连接在挡块上,所述横臂抵压在动触头上。

上述是采用两个动触头的后备保护器,当合上操作手柄时,带动触头支持绕销轴转动,第一连臂和第二连臂分别抵压在触头支持的凸块和挡块上,使得扭簧的横臂一直作用于动触头使动触头紧贴触头支持,从而使动触点能与静触点保持合适的接触压力。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壳体内设置有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上形成定位孔,壳体内形成定位柱,所述微动开关通过定位孔与定位柱的固定在壳体内,所述微动开关设置在动触头的一侧,且动触头分断时与微动开关形成联动配合。

上述微动开关固定在动触头的一侧,在后备保护器分断后,动触头会碰触到微动开关的开关触点,使微动开关输出开关量信号,实现后备保护器分合状态的检测。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脱扣机构包括固定在壳体内的支架、连接在支架上的骨架、活动连接在骨架上动铁芯,所述动铁芯正对触头支持且与触头支持形成联动配合。

上述后备保护器的脱扣方式是采用动铁芯动作作用于触头支持,触头支持复位至分断状态,带动动触头从静触头上分离,完成后备保护器的分断。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凸块上形成卡槽。

上述凸块上的卡槽用于扭簧上连臂的安置,避免连臂从凸块上脱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操作机构去掉锁扣后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触头支持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操作机构去掉锁扣后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触头支持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动触头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扭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2、3、7、8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采用单触头的后备保护器,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的操作手柄2、与操作手柄2形成联动配合的操作机构3、与操作机构3形成联动配合的脱扣机构4、与操作机构3形成联动配合的静触头5,所述静触头5上形成静触点51,所述操作机构3包括通过销轴37活动连接在壳体1上的触头支持31、连接在触头支持31上的跳扣32、连接在触头支持31上且与跳扣32形成联动配合的锁扣33、一个连接在触头支持31上的动触头34,所述操作手柄2通过u型杆35与跳扣32连接,所述触头支持31上形成一个连接槽311,所述触头支持31的两侧分别形成凸块312,所述凸块312上形成卡槽315,触头支持31的中部形成隔板313,所述动触头34的一端形成正对静触点51的动触点341,所述动触头34的另一端分叉形成两个勺型倒钩342,且动触头34的另一端与销轴37之间设置有扭簧36,所述扭簧36包括第一簧体361、第二簧体362、横臂363、第一连臂364、第二连臂365,所述销轴37穿置在隔板313上,且第一簧体361和第二簧体362均连接在销轴37上,所述第一簧体361和第二簧体362设置在隔板313两侧,且第一簧体361和第二簧体362分别设置在两个勺型倒钩342内,所述第一连臂364和第二连臂365分别连接在凸块312上的卡槽315内,所述横臂363抵压在动触头341上,所述扭簧36为动触头34提供向静触头5方向的作用力,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微动开关6,所述微动开关6上形成定位孔61,壳体1内形成定位柱11,所述微动开关6通过定位孔61与定位柱11的固定在壳体1内,所述微动开关6设置在动触头34的一侧,且动触头34分断时与微动开关6形成联动配合,所述脱扣机构4包括固定在壳体1内的支架41、连接在支架41上的骨架42、活动连接在骨架42上动铁芯43,所述动铁芯43正对触头支持31且与触头支持31形成联动配合。

实施例二

如图4、5、6、7、8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采用双触头的后备保护器,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的操作手柄2、与操作手柄2形成联动配合的操作机构3、与操作机构3形成联动配合的脱扣机构4、与操作机构3形成联动配合的静触头5,所述静触头5上形成静触点51,所述操作机构3包括通过销轴37活动连接在壳体1上的触头支持31、连接在触头支持31上的跳扣32、连接在触头支持31上且与跳扣32形成联动配合的锁扣33、两个连接在触头支持31上的动触头34,所述操作手柄2通过u型杆35与跳扣32连接,所述触头支持31上形成两个连接槽311,所述触头支持31的两侧分别形成凸块312,所述凸块312上形成卡槽315,触头支持31的中部形成隔板313,隔板313上方形成挡块314,两个动触头34分别设置在隔板313的两侧,两个动触头34的一端均形成正对静触点51的动触点341,两个动触头34的另一端分叉均形成两个勺型倒钩342,动触头34的另一端设置在连接槽311内,所述动触头34的另一端与销轴37之间均设置有扭簧36,两个扭簧36设置在销轴37的两侧,所述扭簧36包括第一簧体361、第二簧体362、横臂363、第一连臂364、第二连臂365,所述销轴37穿置在隔板313上,第一簧体361和第二簧体362均连接在销轴37上,且第一簧体361和第二簧体362分别设置在每个动触头34的两个勺型倒钩342内,所述第一连臂364连接在凸块312上的卡槽315内,第二连臂365连接在挡块314上,所述横臂363抵压在动触头34上,所述扭簧36为动触头34提供向静触头5方向的作用力,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微动开关6,所述微动开关6上形成定位孔61,壳体1内形成定位柱11,所述微动开关6通过定位孔61与定位柱11的固定在壳体1内,所述微动开关6设置在动触头34的一侧,且动触头34分断时与微动开关6形成联动配合,所述脱扣机构4包括固定在壳体1内的支架41、连接在支架41上的骨架42、活动连接在骨架42上动铁芯43,所述动铁芯43正对触头支持31且与触头支持31形成联动配合。

当然除了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技术方案内容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例如与本实用技术方案中与扭簧作用一致的等同替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