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子的导线安装结构、插拔式连接器和环网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2512发布日期:2021-07-27 13:53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端子的导线安装结构、插拔式连接器和环网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端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线的端子安装结构、插拔式连接器和环网柜。



背景技术:

连接器就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其中插拔式连接器包括插配连接的两个端子,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

例如,申请号为cn201621041941.0(公告号为cn20643243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插拔式接线端子》,该插拔式接线端子包括公端子和母端子,公端子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插针,公端子两侧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弹性卡扣,母端子设置有容纳公端子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底部设置有能夹紧插针的弧形弹性夹,容纳腔向外侧设置有与弹性卡扣配合的卡槽,卡槽由容纳腔的端部延伸到容纳腔的底部,公端子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顺线的导线板,导线板具有容纳导线的凹槽。该接线端子脱扣方便且具有顺线功能。

但上述专利没有公开便于导线安装的端子的导线安装结构和插拔式连接器。另外,在环网柜中,导线通过采用金属件固定的方式来实现电连接,这样导线的安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便于导线安装的端子的导线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插拔式连接器,同样能便于导线安装。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导线的安装效率较高的环网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端子结构,包括第一座体,第一座体具有中空容纳腔、与中空容纳腔连通且用于导线插入中空容纳腔的第一开孔、与中空腔体连通且用于第二座体的金属插针插入的第二开孔,导线与金属插针相接触而实现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容纳腔内设置有第一弹性部;

导线未插入中空内腔的状态下,该第一弹性部的自由端与第一开孔相对从而阻挡在导线插入中空容纳腔的路径上;

导线插入中空内腔的过程中,导线施力于第一弹性部的自由端后,该自由端往第二开孔的方向移动,而允许导线越过自由端的顶部上方间隙后与金属插针电连接,并使导线限位在第一座体的内壁和第一弹性部的自由端之间。

作为改进,所述端子结构还包括解锁件,在外力的作用下,该解锁件能使得第一弹性部与导线相分离,从而使导线能从第一开孔拔出而与金属插针断开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开孔所在的外壁为第一座体的第一外壁,所述第一外壁还具有与中空容纳腔连通且与第一开孔间隔设置的第三开孔,所述解锁件穿过第三开孔且能沿导线的拔插方向滑动,该解锁件的里端用于与第一弹性部抵触配合,该解锁件的外端伸出第一外壁;

在外力的作用下,解锁件向内与第一弹性部相抵而使第一弹性部的自由端朝第二开孔的方向移动并与导线相分离,从而使导线能从第一开孔拔下而与金属插针断开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解锁件具有互成角度且相连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沿导线插入中空容纳腔的方向延伸且穿过第一外壁的第三开孔,该第二部分容纳在中空内腔中,所述第一弹性部具有向第一侧壁外推动第二部分的趋势。

进一步,所述中空容纳腔内设置有用于防止解锁件向中空容纳腔内滑脱的限位块,该限位块的位置低于导线位于中空内腔时的位置,该限位块位于第一弹性部背离解锁件的一侧且位于第一弹性部的移动路径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部包括相连且互成角度的第一延伸片和第二延伸片,第一延伸片固定在第一座体的内壁上,第二延伸片的固定端与第一延伸片相连,第二延伸片自固定端向自由端逐渐往第二开孔的方向倾斜。

进一步,所述第二开孔内设置有用于周向夹紧金属插针的第二弹性部,该第二弹性部自第二开孔的孔壁往第二开孔中部延伸且逐渐往第二座体的方向倾斜。

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限位块为一体的连接件,该连接件与第一座体的内壁相连;

该连接件的顶部具有允许第一弹性部的自由端进出的卡槽;

导线插入中空内腔时,导线作用于第一弹性部而使第一弹性部与卡槽脱离,而使第一弹性部与第一座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便于导线继续往前移动而与金属插针电连接的通道;

导线拔出该通道后,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第一弹性部的自由端回复到容纳于卡槽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有如上述的端子结构的插拔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座体插配连接的第二座体,第二座体具有金属插针,该金属插针插入第一座体的第二开孔中而将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相连。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有如上述的插拔式连接器的环网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仪表室、机构室和用于隔开仪表室和机构室的隔板,该隔板具有用于容纳插拔式连接器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的其中一个朝向仪表室内,所述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的另一个朝向机构室内,从而通过该插拔式连接器将仪表室内和机构室的导线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通过第一弹性部的作用,导线可以限位在第一座体的内壁和第一弹性部的自由端之间,这样安装导线时,直接将导线推入至合适的位置即可,无需通过金属件固定,这样便于导线安装,导线的安装效率较高。

应用有端子的导线安装结构的插拔式连接器,同样能便于导线安装。

应用有插拔式连接器的环网柜,同样能便于导线安装,导向的安装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拔式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分解图;

图4为图3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图5的分解图;

图7为本实施例的环网柜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去掉其中一个插拔式连接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拔式连接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该连接器包括第一座体1、第二座体2、第一弹性部3、解锁件4、限位块5、第二弹性部6等。第一座体1、第一弹性部3、解锁件4、限位块5的配合结构即为端子的导线安装结构。

其中,第一座体1具有中空容纳腔、与中空容纳腔连通且用于导线插入中空容纳腔的第一开孔11、与中空腔体连通且用于第二座体2的金属插针21插入的第二开孔12,导线与金属插针21相接触而实现电连接,

第一弹性部3设置在中空容纳腔内;导线未插入中空内腔的状态下,该第一弹性部3的自由端3a与第一开孔11相对从而阻挡在导线插入中空容纳腔的路径上;导线插入中空内腔的过程中,导线施力于第一弹性部3的自由端3a后,该自由端3a往第二开孔12的方向移动,而允许导线越过自由端3a的顶部上方间隙后与金属插针21电连接,并使导线限位在第一座体1的内壁和第一弹性部3的自由端3a之间。具体地,第一弹性部3包括相连且互成角度的第一延伸片31和第二延伸片32,第一延伸片31固定在第一座体1的内壁上,第二延伸片32的固定端与第一延伸片31相连,第二延伸片32自固定端向自由端3a逐渐往第二开孔12的方向倾斜。

在外力的作用下,解锁件4能使得第一弹性部3与导线相分离,从而使导线能从第一开孔11拔出而与金属插针21断开电连接。具体地,解锁件4具有互成角度且相连的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该第一部分41沿导线插入中空容纳腔的方向延伸且穿过第一外壁的第三开孔13,该第二部分42容纳在中空内腔中,第一弹性部3具有向第一侧壁外推动第二部分42的趋势。第一开孔11所在的外壁为第一座体1的第一外壁,第一外壁还具有与中空容纳腔连通且与第一开孔11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三开孔13,解锁件4穿过第三开孔13且能沿导线的拔插方向滑动,该解锁件4的里端用于与第一弹性部3抵触配合,该解锁件4的外端伸出第一外壁;在外力的作用下,解锁件4向内与第一弹性部3相抵而使第一弹性部3的自由端3a朝第二开孔12的方向移动并与导线相分离,从而使导线能从第一开孔11拔下而与金属插针21断开电连接。

限位块5固定在中空容纳腔内并用于防止解锁件4向中空容纳腔内滑脱,该限位块5的位置低于导线位于中空内腔时的位置,该限位块5位于第一弹性部3背离解锁件4的一侧且位于第一弹性部3的移动路径上。

第一弹性部3、第二弹性部6、限位块5为一体的连接件,该连接件与第一座体1的内壁相连。该连接件的顶部具有导线插入中空内腔时,导线作用于第一弹性部3而使第一弹性部3与卡槽14脱离,而使第一弹性部3与第一座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便于导线继续往前移动而与金属插针21电连接的通道;导线拔出该通道后,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第一弹性部3的自由端3a回复到容纳于卡槽14的状态。当使用多次后,第一弹性片3因疲劳或弯曲而变形,从而容易与第一座体1的内顶壁摩擦,通过设置卡槽14,这样第一弹性片3可以容纳在卡槽14中,而不容易与第一座体1的内顶壁相抵。

第二弹性部6设置在第二开孔12内设置有用于周向夹紧金属插针21,该第二弹性部6自第二开孔12的孔壁往第二开孔12中部延伸且逐渐往第二座体2的方向倾斜。

第二座体2与第一座体插配连接,第二座体2具有金属插针21,该金属插针21插入第一座体1的第二开孔12中而将第一座体1和第二座体2相连。

参见图7、图8,一种应用有上述的插拔式连接器的环网柜,还包括仪表室100、机构室200和用于隔开仪表室100和机构室200的隔板7,该隔板7具有用于容纳插拔式连接器的安装孔71,第一座体1和第二座体2的其中一个朝向仪表室100内,第一座体1和第二座体2的另一个朝向机构室200内,从而通过该插拔式连接器将仪表室100内和机构室200内的导线连通。

本实施例的插拔式连接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过程如下。

装配时,将第一座体1和第二座体2插接,此时金属插针21位于第二开孔12中,然后向第二座体2的导线从第一座体1的第一开孔11放入并继续向前推动导线,导线将推动第一弹性部3的第二延伸片32向下移动,同时向内推动解锁件4,解锁件4的第二部分42也将作用于第二延伸片32,从而便于导线越过第二延伸片32的自由端3a的顶部上方间隙,松开导线后,第二延伸片32开始回弹而与导线相抵,使得导线限位在第一座体1的内壁和第二延伸片32之间并与金属插针21实现电连接。

需要拔出导线时,作用于推动解锁件4的第一部分41,第一部分41将推动第二部分42,第二部分42推动第一弹性部3的第二延伸片32,而使第二延伸片32的顶部与导线之间具有间距,保持作用于第一部分41,同时将导线从第一开孔11拉出即可。

参见图7,在环网柜中,将插拔式连接器容纳在隔板7的安装孔71,将第一座体1朝向仪表室100,将第二座体2朝向机构室200,这样安装和拆卸导线的效率较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