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施工光电缆及易施工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16900发布日期:2021-05-04 10:23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施工光电缆及易施工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易施工光电缆及易施工电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电缆或光电缆,简称线缆,在施工放线时,常常会发生打扭现象,打扭常常会使光纤扭断,使导体扭曲变形,因此,需要专用的收放线设备,这就使得作业效率低、不能灵活使用;而在多种临时施工的场合,实际上线缆放出,施工完成后回收即可,常常出现放出线缆后,打扭成团,施工完成后不易理齐而丢弃的现象,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揭示一种易施工光电缆及易施工电缆,它们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易施工光电缆,具有护套、一个输光单元、四根第一输电导线,输光单元由多根光导纤维及位于所有光导纤维外的松套管构成,第一输电导线由第一导体及包覆在第一导体外的第一绝缘层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由第一保护单元、第二保护单元结合为一体而成,第二保护单元为椭圆柱体形状,第一保护单元为圆柱体的一部分,第二保护单元的长轴经过第一保护单元的直径,第二保护单元的短轴经过第一保护单元的直径,第二保护单元的长轴长度大于第一保护单元的直径,第二保护单元的短轴长度小于第一保护单元的直径,第二保护单元的短轴长度小于第二保护单元的长轴长度,第二保护单元上部的第一保护单元与第二保护单元一起构成护套,第一保护单元的外缘所在的圆柱体的中心轴线与第二保护单元的外缘所在的椭圆的中心轴线相重合,第一保护单元的外缘之内具有一个第一通孔,第二保护单元的外缘之内具有四个互不相通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不相连通,第一通孔位于第二通孔的上方;输光单元位于第一通孔内,每个第二通孔内具有一根第一输电导线。

上述所述的一种易施工光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导纤维的型号是g.652或g.653或g.654或g.655或g.656或g.657或a1a或a1b或a1c或a1d或om1或om2或om3或om4。

上述所述的一种易施工光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套管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尼龙。

一种易施工电缆,具有护套、四根第一输电导线、二根第二输电导线,第一输电导线由第一导体及包覆在第一导体外的第一绝缘层构成,第二输电导线由第二导体及包覆在第二导体外的第二绝缘层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由第一保护单元、第二保护单元结合为一体而成,第二保护单元为椭圆柱体形状,第一保护单元为圆柱体的一部分,第二保护单元的长轴经过第一保护单元的直径,第二保护单元的短轴经过第一保护单元的直径,第二保护单元的长轴长度大于第一保护单元的直径,第二保护单元的短轴长度小于第一保护单元的直径,第二保护单元的短轴长度小于第二保护单元的长轴长度,第二保护单元上部的第一保护单元与第二保护单元一起构成护套,第一保护单元的外缘所在的圆柱体的中心轴线与第二保护单元的外缘所在的椭圆的中心轴线相重合,第一保护单元的外缘之内具有二个互不相通的第一通孔,第二保护单元的外缘之内具有四个互不相通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不相连通,第一通孔位于第二通孔的上方;每个第一通孔内具有一根第二输电导线,每个第二通孔内具有一根第一输电导线。

上述所述的一种易施工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单元的左上角具有内陷的第一标识槽,第一保护单元的右上角具有内陷的第二标识槽,第一标识槽与第二标识槽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形状,第一标识槽正对左侧的第一通孔,第二标识槽正对右侧的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一种易施工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单元的下表面具有内陷的四个第三标识槽,且每个第三标识槽分别位于第二通孔的下方。

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一保护单元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

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二保护单元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

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一导体的材料是铜或铝或合金。

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二导体的材料是铜或铝或合金。

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一绝缘层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

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二绝缘层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易制造、布线时不会扭绞、放线后自动向上竖立。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实例1的一段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放大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使用的护套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实例2的一段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放大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使用的护套的一段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实例3的一段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使用的护套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实例4中使用的护套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为了使所在技术领域人员能更准确、清楚地理解及实施本申请,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于附图标记作进一步说明,图中:1—第一保护单元、2—第二保护单元、10—第一通孔、12—第一标识槽、13—第二标识槽、20—第二通孔、21—光导纤维、22—松套管、23—第三标识槽、31—第一导体、32—第一绝缘层、41—第二导体、42—第二绝缘层、a—第一保护单元的外缘、b—第二保护单元的外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实例1

请见图1至图3,一种易施工光电缆,具有护套、一个输光单元、四根第一输电导线,输光单元由多根光导纤维21及位于所有光导纤维外的松套管22构成,第一输电导线由第一导体31及包覆在第一导体外的第一绝缘层32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由第一保护单元1、第二保护单元2结合为一体而成,第二保护单元2为椭圆柱体形状,第一保护单元1为圆柱体的一部分,第二保护单元的长轴经过第一保护单元的直径,第二保护单元的短轴经过第一保护单元的直径,第二保护单元的长轴长度大于第一保护单元的直径,第二保护单元的短轴长度小于第一保护单元的直径,第二保护单元的短轴长度小于第二保护单元的长轴长度,第二保护单元2上部的第一保护单元1与第二保护单元2一起构成护套,第一保护单元的外缘a所在的圆柱体的中心轴线与第二保护单元的外缘b所在的椭圆的中心轴线相重合,第一保护单元的外缘a之内具有一个第一通孔10,第二保护单元的外缘b之内具有四个互不相通的第二通孔20,第一通孔10与第二通孔20不相连通,第一通孔10位于第二通孔20的上方;输光单元位于第一通孔10内,每个第二通孔20内具有一根第一输电导线。

上述所述的一种易施工光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导纤维的型号是g.652或g.653或g.654或g.655或g.656或g.657或a1a或a1b或a1c或a1d或om1或om2或om3或om4。

上述所述的一种易施工光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套管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尼龙。

实施实例2

请见图4至图6,参考图3,一种易施工电缆,具有护套、四根第一输电导线、二根第二输电导线,第一输电导线由第一导体31及包覆在第一导体外的第一绝缘层32构成,第二输电导线由第二导体41及包覆在第二导体外的第二绝缘层42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由第一保护单元1、第二保护单元2结合为一体而成,第二保护单元2为椭圆柱体形状,第一保护单元1为圆柱体的一部分,第二保护单元的长轴经过第一保护单元的直径,第二保护单元的短轴经过第一保护单元的直径,第二保护单元的长轴长度大于第一保护单元的直径,第二保护单元的短轴长度小于第一保护单元的直径,第二保护单元的短轴长度小于第二保护单元的长轴长度,第二保护单元2上部的第一保护单元1与第二保护单元2一起构成护套,第一保护单元的外缘a所在的圆柱体的中心轴线与第二保护单元的外缘b所在的椭圆的中心轴线相重合,第一保护单元的外缘a之内具有二个互不相通的第一通孔10,第二保护单元的外缘b之内具有四个互不相通的第二通孔20,第一通孔10与第二通孔20不相连通,第一通孔10位于第二通孔20的上方;每个第一通孔10内具有一根第二输电导线,每个第二通孔20内具有一根第一输电导线。

实施实例3

请见图7和图8,一种易施工电缆,基本同实施实例2,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保护单元1的左上角具有内陷的第一标识槽12,第一保护单元1的右上角具有内陷的第二标识槽13,第一标识槽12与第二标识槽13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形状,第一标识槽12正对左侧的第一通孔,第二标识槽13正对右侧的第一通孔。

实施实例4

请见图9,并参考图7和图8,一种易施工电缆,基本同实施实例3,不同之处在于:第二保护单元2的下表面具有内陷的四个第三标识槽23,且每个第三标识槽23分别位于第二通孔20的下方。

实施实例3、4中的标识槽同样可用在实施实例1、2中。

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一保护单元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

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二保护单元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

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一导体的材料是铜或铝或合金。

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二导体的材料是铜或铝或合金。

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一绝缘层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

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二绝缘层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

本申请中,第二保护单元长轴大于第一保护单元直径,且护套为一体的左右对称结构,故放置在水平面甚至是稍倾斜的面上时,能保证线缆竖直向上;第二保护单元内具有四根第一输电导线且其与第二保护单元的重量之和要远大于上部的重量,所述上部指第二保护单元与其中的一个输光单元或与其中的两根第二输电导线,故进一步保证了结构的稳定、产品整体的重心接近地面,故即使随意丢放本申请的线缆,也能实现直立放置的效果,使第二保护单元下表面与地表接触、第一保护单元始终位于上方。

本申请中,第一标识槽、第二标识槽不仅可用于开剥,而且还可轻易地识别出两根第二输电导线及四根第三输电导线,比如,第二输电导线具有不同颜色、不同载流量等时,第三输电导线有不同颜色、不同载流量等时,识别的原理是:第一标识槽、第二标识槽不同的形状实际是实现了序列标识。

当然,第三标识槽也起到了准确、可靠地开剥,使开剥位置更准确,开剥效率更高;而且,其增大了与地面的摩擦力,使产品更不易倾倒或侧翻。

本实用新型易于制造,护套可一次挤塑成型,生产速度快、成品合格率高、易盘绕、成本低;在输光单元、输电导体生产完成后,可在护套挤塑机上一次加工即可完成产品的生产。

本申请中,由于可以甩线布放,甩线后产品可自动竖直,故不用担心扭曲成团的问题,故施工速度快,而且完成作业后,简单绕线即可,不需花费大量的时间整理,下次可继续使用,故节省了施工成本及线缆成本。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易制造、布线时不会扭绞、放线后自动向上竖立。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