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型动力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88568发布日期:2021-11-06 04:2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高温型动力电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高温型动力电缆,属于电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电缆品种很多,主要由包括导体及导体表面的绝缘层和外护套等构成,其耐高温性能比较差。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行业,对电缆的耐高温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能源、石化、冶金、电力等行业所用的电缆,由于长期在高温下工作的线路较多,因此,对电缆的耐高温性能要求高。过去,因电线电缆不耐高温而发生火灾事故的情况屡见不鲜,给国家、企业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给人民的生命安全也带来了很大危害。在现代化电站、冶金、化工等大型工程的建设中,都需要用大量的电缆,而使用性能优异的耐高温电缆,才可能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生产使用的安全。
3.中国专利号zl201220666017.7公开了一种自冷却电缆,包括外护套、设置于外护套内的导体和设置于外护套和导体之间的绝缘层,导体为中空结构的导体,导体的两端为密封结构,导体中空部分设置有冷却剂,其安装使用方便,且本身具有很好的散热性能,保证了电缆的载流量,可用于高强度电流的传输,从而可普遍应用于大电流变压器的建造中。以上现有专利技术方案中,采用导体中空部分设置有冷却剂来保证散热性,进而防止电缆的温度升高,然而,以上现有技术方案仅仅采用冷却剂来散热,不能实现耐高温保护。
4.中国专利号zl201921566759.0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电缆,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缆芯、ptfe绕包层、金属保护层、铝塑复合层、凯夫拉纤维层以及硅橡胶护套,所述缆芯和ptfe绕包层之间设有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与缆芯和ptfe绕包层的间隙内填充有阻燃层;所述硅橡胶护套外可拆卸连接有标志块,所述标志块上喷涂有用于指示电缆型号的标志码,具有耐高温性能好、信号和电力传输不会出现故障、安全隐患小的效果。以上现有的专利技术方案中,采用ptfe绕包层、金属保护层、铝塑复合层、凯夫拉纤维层以及硅橡胶护套的设计,能够实现电缆的耐高温保护,但是,仅仅采用现有技术方案,长时间使用后,由于高频次的冷热互换,保护层容易脱落或损坏,导致电缆失去耐高温保护功能,降低电缆的使用寿命。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既能实现吸热冷却又具有耐高温保护层的耐高温动力电缆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耐高温型动力电缆,采用屏蔽层涂覆在圆柱支撑体外侧的四周,吸热环套在圆柱支撑体的外侧,隔热层套在吸热环的外侧,耐高温外层套在隔热层的外侧,吸热环、散热循环管道、主散热管道内充满冷却液,冷却液是采用丙二醇的设计,耐高温外层和隔热层能够起到耐高温保护内部电缆的作用,吸热环、散热循环管道、主散热管道内的冷却液能够起到吸热降温作用,既保证了电缆的耐高温,又能够保证吸热冷却,极大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7.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
8.一种耐高温型动力电缆,结构包括:耐高温外层、隔热层、吸热环、电缆、圆柱支撑体、小密封塞、连通管、大密封塞、屏蔽层,所述的圆柱支撑体内沿中心线加工主散热管道,圆柱支撑体内加工散热循环管道和电缆管道,散热循环管道和电缆管道的结构完全相同,散热循环管道和电缆管道位置关于圆柱支撑体的中心线对称,所述的电缆插入到电缆管道内,所述的屏蔽层涂覆在圆柱支撑体外侧的四周,所述的吸热环套在圆柱支撑体的外侧,吸热环沿圆柱支撑体中心线均匀分布,所述的隔热层套在吸热环的外侧,所述的耐高温外层套在隔热层的外侧,所述的大密封塞通过耐高温粘合剂固定在圆柱支撑体内的主散热管道的左端和右端,小密封塞通过耐高温粘合剂固定在圆柱支撑体内的散热循环管道的左端和右端,所述的连通管的一端焊接在大密封塞上,连通管的另一端焊接在小密封塞上,由此,通过连通管能够将散热循环管道和主散热管道连通。
9.进一步,所述的耐高温外层采用耐高温隔热套管加工而成,耐高温隔热套管是以高膨松性无碱玻璃纤维砂编织成管,外层涂覆优质的硅橡胶。
10.进一步,所述的隔热层是采用岩棉加工而成。
11.进一步,所述的吸热环、散热循环管道、主散热管道内充满冷却液,冷却液是采用丙二醇。
12.进一步,所述的圆柱支撑体采用氟橡胶加工而成,能够耐300℃高温。
13.进一步,所述的大密封塞和小密封塞以及连通管均采用铜材质加工而成。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屏蔽层涂覆在圆柱支撑体外侧的四周,吸热环套在圆柱支撑体的外侧,隔热层套在吸热环的外侧,耐高温外层套在隔热层的外侧,吸热环、散热循环管道、主散热管道内充满冷却液,冷却液是采用丙二醇的设计,耐高温外层和隔热层能够起到耐高温保护内部电缆的作用,吸热环、散热循环管道、主散热管道内的冷却液能够起到吸热降温作用,既保证了电缆的耐高温,又能够保证吸热冷却,极大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5.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圆柱支撑体内部结构图。
19.图中:1.耐高温外层;2.隔热层;3.吸热环;4.电缆;5.圆柱支撑体;5

1.
20.散热循环管道;5

2.主散热管道;5

3.电缆管道;5

4.连通孔;6.小密封塞;7.连通管;8.大密封塞;9.屏蔽层。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22.如图1

3所示,一种耐高温型动力电缆,结构包括:耐高温外层1、隔热层2、吸热环3、电缆4、圆柱支撑体5、小密封塞6、连通管7、大密封塞8、屏蔽层9,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的圆柱支撑体采用氟橡胶加工而成,能够耐 300℃高温,圆柱支撑体5内沿中心线加工主散热管道5

2,圆柱支撑体5内加工散热循环管道5

1和电缆管道5

3,散热循环管道5

1和电缆管道5

3的结构完全相同,散热循环管道5

1和电缆管道5

3的位置关于圆柱支撑体5的中心线对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电缆4插入到电缆管道5

3内,所述的屏蔽层 9涂覆在圆柱支撑体5外侧的四周,所述的吸热环3套在圆柱支撑5体的外侧,吸热环3沿圆柱支撑体5中心线均匀分布,吸热环内充满冷却液,冷却液是采用丙二醇,所述的隔热层2套在吸热环3的外侧,所述的耐高温外层1套在隔热层2的外侧,耐高温外层1采用耐高温隔热套管加工而成,耐高温隔热套管是以高膨松性无碱玻璃纤维砂编织成管,外层涂覆优质的硅橡胶;隔热层2是采用岩棉加工而成;如图3所示,所述的大密封塞8通过耐高温粘合剂固定在圆柱支撑体5内的主散热管道5

2的左端和右端,小密封塞6通过耐高温粘合剂固定在圆柱支撑体5内的散热循环管道5

1的左端和右端,散热循环管道、主散热管道内充满冷却液,冷却液是采用丙二醇,如图3所示,所述的连通管7的一端焊接在大密封塞8上,连通管7的另一端焊接在小密封塞6上,大密封塞和小密封塞以及连通管均采用铜材质加工而成,由此,通过连通管7能够将散热循环管道5

1和主散热管道5

2连通。
23.作为实施实例,首先在圆柱支撑体5内加工主散热管道5

2、散热循环管道 5

1和电缆管道5

3,将电缆4插入到电缆管道5

3内,然后在圆柱支撑体5外侧的四周涂覆屏蔽层9,屏蔽层9能够保护电缆;在吸热环3内充满冷却液,充满冷却液后,吸热环3密闭,吸热环3套在圆柱支撑5体的外侧,吸热环3能够吸收热量,采用岩棉加工而成的隔热层2套在吸热环3的外侧,采用耐高温隔热套管加工而成耐高温外层1后套在隔热层2的外侧,耐高温外层1的耐高温隔热套管是以高膨松性无碱玻璃纤维砂编织成管,外层涂覆优质的硅橡胶,耐高温外层1和隔热层2能够起到耐高温保护内部电缆的作用。最后,将大密封塞8固定在圆柱支撑体5内的主散热管道5

2的左端和右端,小密封塞6固定在圆柱支撑体5内的散热循环管道5

1的左端和右端,连通管7的一端焊接在大密封塞8上,连通管7的另一端焊接在小密封塞6上,通过连通管7能够将散热循环管道5

1和主散热管道5

2连通,吸热环、散热循环管道、主散热管道内的冷却液能够起到吸热降温作用。
2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