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及键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00813发布日期:2023-03-31 18:50阅读:37来源:国知局
按键结构及键盘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及键盘,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一体式升降机构的按键结构及键盘。


背景技术:

2.就目前个人电脑的使用习惯而言,键盘为不可或缺的输入设备之一,用于输入文字、符号或数字。键盘在使用时,键帽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键帽常产生倾斜状态,甚至产生卡住的现象。无论是倾斜或是卡住,均可能造成按键触发功能不正常或是失效。关于此问题,目前多采用额外增加金属平衡杆,独立连接键帽与底板,以增加键帽于上下移动时的平稳度。但平衡杆在组装时存在形变问题,或是按键使用过程中平衡杆与底板脱离问题。
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按键结构及键盘,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及键盘,能够藉由取消平衡杆设计以实现按键结构按压平稳及升降机构本身结构稳固且升降机构使按键结构外圈带动优势明显。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键帽,具有第一长边、第二长边、第一短边及第二短边,该第一长边及该第二长边相对,该第一短边及该第二短边相对,该第一长边及该第二长边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底板,沿该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不同;以及升降机构,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该机构装置包括:外支撑板,呈板状,该外支撑板具有第三长边、第四长边、第三短边、第四短边、第一容置口及第二容置口,该第三长边与该第四长边相对,该第三短边与该第四短边相对,该第三长边及该第四长边分别沿该第一方向延伸,该第一容置口靠近该第三短边且贯穿该外支撑板,该第二容置口靠近该第四短边且贯穿该外支撑板,且该外支撑板两端分别与该键帽及该底板枢接;第一内支撑件,设置于该第一容置口且与该外支撑板枢接,且其两端分别与该键帽及该底板枢接;以及第二内支撑件,设置于该第二容置口且与该外支撑板枢接,且其两端分别与该键帽及该底板枢接;其中,当键帽受到按压或松开按压时,该外支撑板的该第三长边相对该键帽的该第一长边转动,该外支撑板的该第四长边相对该底板转动,该第一内支撑件相对该外支撑板转动,该第二内支撑件相对该外支撑板转动,以使该键帽的该第一短边及该第二短边沿第三方向的运动一致,其中该第三方向与该第一方向及该第二方向互不相同。
6.较佳的,该外支撑板具有第一结合部及第二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位于该外支撑板的该第三长边,该第二结合部位于该外支撑板的该第四长边,该第一结合部与该底板结合及该第二结合部与该键帽结合,其中,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二结合部至少其一设置于该第一容置口与该第二容置口之间,当键帽受到按压或松开按压时,该键帽的中部受到该外支撑板的牵引力。
7.较佳的,该第一内支撑件具有第三结合部及第四结合部,该第二内支撑件具有第
五结合部及第六结合部,该第一内支撑件沿该第一方向与该外支撑板枢接,该第二内支撑件沿该第一方向与该外支撑板枢接,该第三结合部位于该第一内支撑件靠近该第三长边的一端且与该键帽结合,该第四结合部位于该第一内支撑件靠近该第四长边的一端且与该底板结合,该第五结合部位于该第二内支撑件靠近该第三长边的一端且与该键帽结合,该第六结合部位于该第二内支撑件靠近该第四长边的一端且与该底板结合,当键帽受到按压或松开按压时,该第一内支撑件及该第二内支撑件同步相对该外支撑板转动。
8.较佳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该外支撑板具有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位于该第一容置口与该第二容置口之间且贯穿该外支撑板,该第一弹性件设置于该第一通孔,该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设置于该键帽,该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设置于该底板,当该键帽受到按压时,该键帽沿该第三方向的反向运动压缩该第一弹性件,当该键帽松开按压时,该第一弹性件的回复力推动该键帽沿该第三方向运动;或者,还包括第二弹性件及第三弹性件,该第一内支撑件具有第二通孔且贯穿该第一内支撑件,该第二内支撑件具有第三通孔且贯穿该第二内支撑件,该第二弹性件设置于该第二通孔,该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设置于该键帽且另一端设置于该底板,该第三弹性件设置于该第三通孔,该第三弹性件的一端设置于该键帽且另一端设置于该底板,当该键帽受到按压时,该键帽沿该第三方向的反向运动压缩该第二弹性件及该第三弹性件,当该键帽松开按压时,该第二弹性件及该第三弹性件的回复力分别推动该键帽沿该第三方向运动。
9.较佳的,该外支撑板具有外骨板及内骨板,该外骨板及该内骨板均呈板状,该外骨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及第二面,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分别与该第一方向平行,该内骨板贴附设置于该外骨板的该第一面或该第二面。
10.较佳的,该内骨板具有第五长边、第六长边及侧边加强部,该第五长边与该第六长边相对,该第五长边及该第六长边分别与该第一方向平行,该侧边加强部位于该第五长边及该第六长边的至少其一,该侧边加强部用于与该外骨板相配合,以加强该外支撑板的结构强度。
11.较佳的,该外骨板具有该第三长边、该第四长边、该第一容置口及该第二容置口,该内骨板具有第三容置口及第四容置口,该第一容置口与该第三容置口共轴线,该第二容置口与该第四容置口共轴线,该第五长边嵌于该第三长边,该第六长边嵌于该第四长边,该内骨板的该侧边加强部具有第一加强部及第二加强部,该第一加强部位于该第三容置口与该第一方向平行的一侧且该第一加强部靠近该第五长边,该第二加强部位于该第四容置口与该第一方向平行的一侧且该第二加强部靠近该第六长边,当该外骨板与该内骨板结合时,该第一加强部及该第二加强部分别与该外骨板相配合,使该外骨板与该内骨板结合稳定。
12.较佳的,该外骨板的该第一容置口于该内骨板的正投影完全位于该内骨板的该第三容置口内,该外骨板的该第二容置口于该内骨板的正投影完全位于该内骨板的该第四容置口内;该第一加强部自该第三容置口边缘向口内延伸及该第二加强部自该第四容置口边缘向口内延伸,该第一加强部与该第一容置口配合及该两者该第二加强部与该第二容置口配合后,加强该内骨板与该外骨板结合强度。
13.较佳的,该外骨板具有该第三长边及该第四长边,该第五长边嵌于该第三长边,该第六长边嵌于该第四长边,该内骨板的该侧边加强部具有第三加强部及第四加强部,该第
三加强部位于该内骨板的该第五长边,该第四加强部位于该内骨板的该第六长边,当该外骨板与该内骨板结合时,该第三加强部及该第四加强部使该外骨板与该内骨板结合稳定。
14.较佳的,该外骨板具有该第三长边、该第四长边、第一结合部及第二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位于该第三长边,该第二结合部位于该第四长边,该第一结合部与该键帽结合及该第二结合部与该底板结合,其中,该第一结合部设置于该第三长边且位于该第一容置口与该第二容置口之间,或该第二结合部设置于该第四长边且位于该第一容置口与该第二容置口之间,当键帽受到按压或松开按压时,该键帽的中部受到该外骨板的牵引力。
15.较佳的,该外骨板的材质为塑料,该内骨板的材质为金属。
16.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键盘,包括如上所述的按键结构。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按键结构及键盘,按键结构的升降机构为一体式剪刀,第一内支撑件及第二内支撑件分别枢接于外支撑板的长边方向两端的第一容置口及第二容置口,外支撑件呈板状,外支撑件设置于键帽与底板之间,当按压键帽或松开键帽时,外支撑板与第一内支撑件及第二内支撑件配合转动。通过本发明的设计,可以取消常规长按键的平衡杆设计,省去组装平衡杆带来的麻烦,仅通过一体式的升降机构实现按键结构按压平稳,且提升升降机构本身结构强度,同时升降机构使外支撑板与第一内支撑件及第二内支撑件的配合带动键帽外圈优势明显。
附图说明
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爆炸图;
20.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升降装置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外支撑板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23.请参照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100的爆炸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结构100,按键结构100包括键帽11、底板12及升降机构13,升降机构13设置于键帽11与底板12之间。
24.键帽11具有第一长边111、第二长边112、第一短边113及第二短边114,第一长边111与第二长边112相对,第一短边113与第二短边114相对,第一短边113与第二短边114位于第一长边111及第二长边112之间;第一长边111及第二长边112分别沿第一方向1001延伸。
25.底板12沿第一方向1001及第二方向1002延伸,第一方向1001及第二方向1002相异。
26.升降机构13包括外支撑板14、第一内支撑件151及第二内支撑件152,其中第一内支撑件151及第二内支撑件152组装于外支撑板14上,且其两端分别与键帽11及底板12枢接;外支撑板14一端与键帽11相连接,另一端与底板12相连接。外支撑板14呈板状,外支撑
板14具有第三长边141、第四长边142、第三短边143、第四短边144、第一容置口1451及第二容置口1452,第三长边141与第四长边142相对,第三短边143与第四短边144相对,第三短边143与第四短边144位于第三长边141与第四长边142之间,第三长边141及第四长边142分别沿第一方向1001延伸,第一容置口1451靠近第三短边143且贯穿外支撑板14,第二容置口1452靠近第四短边144且贯穿外支撑板14。第一内支撑件151设置于第一容置口1451且与外支撑板14枢接,第二内支撑件152设置于第二容置口1452且与外支撑板14枢接。其中,当键帽11受到按压或松开按压(恢复自然状态)时,外支撑板14的第三长边141相对键帽11的第一长边111转动,外支撑板14的第四长边142相对底板12转动,第一内支撑件151相对外支撑板14转动,第二内支撑件152相对外支撑板14转动,以使键帽11的第一短边113及第三短边114沿第三方向1003的正反向运动一致,其中第一方向1001、第二方向1002及第三方向1003互不相同,如此,能够藉由取消传统的平衡杆设计以实现按键结构100按压过程中平稳,且升降机构13本身结构稳固,且升降机构13使按键结构100外圈带动优势明显,也就是键帽11边缘上下运动保持一致,而不会有边缘翘起及卡顿的问题。
27.一并参照图2所示,图2为图1所述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100的升降装置13的示意图。升降机构13的外支撑板14具有第一结合部1461及第二结合部1462,第一结合部1461位于外支撑板14的第三长边141,第二结合部1462位于外支撑板14的第四长边142,第一结合部1461与底板12结合及第二结合部1462与键帽11结合。具体而言,第一结合部1461与第二结合部1462的至少其一设置于第一容置口1451与第二容置口1452之间,如此当键帽11受到按压或松开按压时,键帽11的中部受到外支撑板14的牵引力。具体实施时,外支撑板14的第一结合部1461为滑动槽或枢接孔的其中之一,则底板12对应第一结合部1461具有卡和结构与之卡合连接;外支撑板14的第二结合部1462为滑动槽或枢接孔的其中另一,则键帽11对应第二结合部1462具有卡和结构与之卡合连接。第一结合部1461位于第三长边141分别靠近第三短边143及第四短边144的两端(即分别位于第三短边143与第一容置口1451之间及第四短边144与第二容置口1452之间),第二结合部1462位于第四长边142的中间位置(即第一容置口1451及第二容置口1452之间);或者,第一结合部1461位于第三长边141的中间位置(即第一容置口1451及第二容置口1452之间),第二结合部1462位于第四长边142分别靠近第三短边143及第四短边144的两端(即分别位于第三短边143与第一容置口1451之间及第四短边144与第二容置口1452之间);或者,第一结合部1461位于第三长边141的中间位置且第二结合部1462位于第四长边142的中间位置;第三长边141或第四长边14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滑动槽或枢接孔使得键帽11的中央区域具有升降机构13抓住键帽11,避免传统两对剪刀脚都靠空白键长边的两端设置而导致中央区域被弹性件顶高距离底板12较远。较好的实施方式,第一结合部141具有第一枢接孔1411、第二枢接孔1412、第三枢接孔1413及第四枢接孔1414,其中第一枢接孔1411和第二枢接孔1412位于第三长边141的两端,也即第一枢接孔1411位于第一容置口1451外侧,第二枢接孔1412位于第二容置口1452外侧;第三枢接孔1413和第四枢接孔1414位于第一容置口1451与第二容置口1452之间且位于外支撑板14的中轴线1004的两侧,第三枢接孔1413靠近第一容置口1451且远离第二容置口1452,第四枢接孔1414靠近第二容置口1452且远离第一容置口1451。第二结合部142具有第一滑动槽1421及第二滑动槽1422,第一滑动槽1421及第二滑动槽1422均位于第一容置口1451与第二容置口1452之间,且第一滑动槽1421及第二滑动槽1422于第四长边144的中间
位置间隔设置(即外支撑板14的中轴线1004的两侧),第一枢接孔1411、第二枢接孔1412、第三枢接孔1413及第四枢接孔1414分别与底板12的卡和结构相结合,第一滑动槽1421及第二滑动槽1422分别与键帽11的卡和结构相结合,实现外支撑板14的第三长边141与底板12可活动连接及第四长边142与键帽11可活动连接,同时,靠近外支撑板14的中央区域设置的枢接孔或滑动槽(例如第三枢接孔1413、第四枢接孔1414、第一滑动槽1421、第二滑动槽1422)可以达到抓住键帽11中部的效果,且如此设计可以免去传统键帽11中央区域预弯设计结构,简化键帽制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升降机构13升降平稳,且兼具传统的平衡杆的刚性连接、按压及连动功能,本设计实现平衡杆加升降机构13功能一体化设计。设计需要的枢接孔及滑动槽的数量及分别与键帽11或底板12的连接方式,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以此为限。
28.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一内支撑件151具有第三结合部1511及第四结合部1512,第二内支撑件152具有第五结合部1521及第六结合部1522,第一内支撑件151沿第一方向1001与外支撑板14枢接,第二内支撑件152沿第一方向1001与外支撑板14枢接,第三结合部1511位于第一内支撑件151靠近第三长边141的一端且与键帽11结合,第四结合部1512位于第一内支撑件151靠近第四长边142的一端且与底板12结合,第五结合部1521位于第二内支撑件152靠近第三长边141的一端且与键帽11结合,第六结合部1522位于第二内支撑件152靠近第四长边142的一端且与底板12结合,当键帽11受到按压或松开按压时,第一内支撑件151及第二内支撑件152同步相对外支撑板14转动。具体实施时,第一内支撑件151与外支撑板14枢接位置及第二内支撑件152与外支撑板14枢接的位置位于同一直线且与第一方向1001平行。较好的实施方式,外支撑件14的第一结合部1461的滑动槽或枢接孔的其中之一与底板12可活动连接,外支撑件14的第二结合部1462的滑动槽或枢接孔的其中另一与键帽11可活动连接,第一内支撑件151嵌于第一容置口1451,且第一内支撑件151与第一方向1001平行的两端与外支撑板14枢接,第一内支撑件151与第一方向1001垂直的两端分别与键帽11及底板12可活动连接,第二内支撑件152与第一方向1001平行的两端与外支撑板14枢接,第二内支撑件152与第一方向1001垂直的两端分别与键帽11及底板12可活动连接,当按压键帽11时,键帽11沿第三方向1003的反向运动(也即朝向底板12的方向运动),外支撑板14的第一结合部1461相对底板12转动,键帽11向外支撑板14的第一结合部1461靠近,外支撑板14的第二结合部1462相对键帽11转动,外支撑板14的第二结合部1462向底板12靠近,第一内支撑件151的第三结合部1511相对键帽11转动第一内支撑件151的第三结合部1511向底板12靠近,第一内支撑件151的第四结合部1512相对底板12转动,键帽11向第一内支撑件151的第四结合部1512靠近;同理,第二内支撑件152与第一内支撑件151运动方式相同,第二内支撑件152的第五结合部1521相对键帽11转动,第二内支撑件152的第五结合部1521向底板12靠近,第二内支撑件152的第六结合部1522相对底板12转动,键帽11向第二内支撑件152的第六结合部1522靠近,如此,外支撑板14靠近中间位置的第一结合部1461及第二结合部1462的至少其一抓住键帽11或底板12使键帽11的中央区域相对底板12靠近,实现键帽11按压平稳。同理,当松开键帽11时,运动方式逆推,不再赘述。
29.参照图1和图2所示,当外支撑板14具有第一通孔147时,按键结构100具有第一弹性件(未绘示,用于提供键帽11复位的回复力),第一通孔147位于第一容置口1451与第二容置口1452之间且贯穿外支撑板14,第一弹性件设置于第一通孔147,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设置于键帽11,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设置于底板12,当键帽11受到按压时,键帽11沿第三方向
1003的反向进行运动压缩第一弹性件,当键帽11松开按压时,第一弹性件的回复力推动键帽11沿第三方向1003运动。具体实施时,外支撑板14的第一结合部1461或第二结合部1462的至少其一靠近第一通孔147,即第三枢接孔1413及第四枢接孔1414分别位于第一通孔147的两侧,或者第一滑动槽1421及第二滑动槽1422分别位于第一通孔147的两侧。当第一弹性件抵顶键帽11的中央区域使得键帽11的中央区域顶高时,藉由外支撑板14的中间位置设置的第一结合部1461或第二结合部1462,第一结合部1461或第二结合部1462牵引键帽11的中央区域,即第三枢接孔1413及第四枢接孔1414牵引底板12及第一滑动槽1421及第二滑动槽1422牵引键帽11,避免键帽11中央区域被顶高,且如此设计可以免去传统键帽11中央区域预弯设计结构,简化键帽制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30.参照图1和图2所示,当第一内支撑件151还进一步设有第二通孔1513,第二内支撑件152具有第三通孔1523,按键结构100具有第二弹性件(未绘示)及第三弹性件(未绘示),第一内支撑件151的第二通孔1513贯穿第一内支撑件151,第二内支撑件152的第三通孔1523贯穿第二内支撑件152,第二弹性件设置于第二通孔1513,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设置于键帽11且另一端设置于底板12,第三弹性件设置于第三通孔1523,第三弹性件的一端设置于键帽11且另一端设置于底板12,当键帽11受到按压时,键帽11沿第三方向1003的反向运动压缩第二弹性件及第三弹性件,当键帽11松开按压时,第二弹性件及第三弹性件的回复力分别推动键帽11沿第三方向1003运动。即第二弹性件及第三弹性件分别位于键帽11与底板13之间的两端,使得键帽11按压平稳且键帽11相对第一方向1001保持平行运动,同时,外支撑板11的第一结合部1461或第二结合部1462的至少其一设置于外支撑板11的中部区域,使得整个键帽11在运动时整体平稳运动一致。
31.也即,本发明中,可以仅仅于外支撑板14约中间位置设置第一弹性件,来提供键帽11复位的回复力;也可以仅于两个内支撑件151、152的通孔1513、1523中设置第二弹性件及第三弹性件,来提供键帽11复位的回复力,无论何种设置,只要能提供键帽11复位即可,端视设计者需求而定。
32.参照图1和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外支撑板14的分解示意图。外支撑板14具有外骨板148及内骨板149,外骨板148及内骨板149均呈板状,外骨板148具有相对的第一面1481及第二面1482,第一面1481与第二面1482分别与第一方向1001平行,内骨板149贴附设置于外骨板148的第一面1481或第二面1482。具体实施时,内骨板149可以直接贴附外骨板148的其中一面设置,又可以内骨板149半嵌入外骨板148的其中一面设置,还可以内骨板149全嵌入外骨板148的其中一面设置,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以此为限。较好的实施方式,外骨板148具有第三长边141、第四长边142、第一结合部1461及第二结合部1462,第一结合部1461位于第三长边141,第二结合部1462位于第四长边142,第一结合部1461与键帽11结合及第二结合部1462与底板12结合,即外骨板148的外缘具有的部件直接对应外支撑板14的外缘具有的部件,也就是说,外骨板148第一结合部1461设置于第三长边141且位于第一容置口1451与第二容置口1452之间,或外骨板148的第二结合部1462设置于第四长边142且位于第一容置口1451与第二容置口1452之间,当键帽11受到按压或松开按压时,键帽11的中部受到外骨板148的牵引力。较好的实施方式,第一结合部141具有第一枢接孔1411、第二枢接孔1412、第三枢接孔1413及第四枢接孔1414,其中第一枢接孔1411和第二枢接孔1412位于第三长边141的两端,第三枢接孔1413和第四枢接孔1414位于第一容置口1451与第二
容置口1452之间,第三枢接孔1413靠近第一容置口1451且远离第二容置口1452,第四枢接孔1414靠近第二容置口1452且远离第一容置口1451。第二结合部142具有第一滑动槽1421及第二滑动槽1422,第一滑动槽1421及第二滑动槽1422均位于第一容置口1451与第二容置口1452之间,且第一滑动槽1421及第二滑动槽1422于第四长边144的中间位置间隔设置,第一枢接孔1411、第二枢接孔1412、第三枢接孔1413及第四枢接孔1414分别与底板12的卡和结构结合,第一滑动槽1421及第二滑动槽1422分别与键帽11的卡和结构结合,实现外骨板148的第三长边141与底板12可活动连接及第四长边142与键帽11可活动连接,同时,靠近外骨板148的中央区域设置的枢接孔或滑动槽(例如第三枢接孔1413、第四枢接孔1414、第一滑动槽1421、第二滑动槽1422)可以避免键帽11的中央区域被弹性件顶高且不必为此过度预弯空白键的键帽11的中央区域,设计需要的枢接孔及滑动槽的数量及分别与键帽11或底板12的连接方式,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以此为限。
33.参照图3所示,内骨板149具有侧边加强部1490、第五长边1491及第六长边1492,第五长边1491与第六长边1492相对,第五长边1491及第六长边1492分别与第一方向1001平行,侧边加强部1490位于第五长边1491及第六长边1492的至少其一。具体实施时,侧边加强部1490可以是折边、凹沟或凸肋的至少其一或组合配置,侧边加强部1490作为内骨板149长边的补强结构,使内骨板149结构更稳固且与外骨板148结合更牢固,从而使外支撑板14的结构牢固且刚性强,折边、凹沟或凸肋这样的补强结构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以此为限。
34.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内骨板149具有第三容置口1493及第四容置口1494,第一容置口1451与第三容置口1493共轴线,第二容置口1452与第四容置口1494共轴线,第五长边1491嵌于第三长边141,第六长边1492嵌于第四长边142,内骨板149的侧边加强部1490具有第一加强部171及第二加强部172,第一加强部171位于第三容置口1493与第一方向1001平行的一侧且第一加强部171靠近第五长边1491,第二加强部172位于第四容置口1494与第一方向1001平行的一侧且第二加强部172靠近第五长边1491,当外骨板148与内骨板149结合时,第一加强部171及第二加强部172使外骨板148与内骨板149结合稳定。具体实施时,外骨板148的第三长边141处设置有第一枢接孔1411、第二枢接孔1412、第三枢接孔1412及第四枢接孔1414,内骨板149对应外骨板148的枢接孔处设置有凹沟以避让枢接孔使内骨板149嵌入外骨板148,因此内骨板149的每两个凹沟之间设置折边以增强内骨板149长边处的结构强度,此外,内骨板149的第三容置口1493及第四容置口1494靠近长边处设置第一加强部171及第二加强部172,由于第三容置口1493及第四容置口1492处结构强度变弱,第一加强部171及第二加强部172用以增强第三容置口1493及第四容置口1494处结构强度,第一加强部171及第二加强部172可以为折边,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以此为限。更好地实施方式,外骨板148的第一容置口1451于内骨板149的正投影完全位于内骨板149的第三容置口1493内,外骨板148的第二容置口1452于内骨板149的正投影完全位于内骨板149的第四容置口1494内。具体来说,内骨板149的第三容置口1493的尺寸大于外骨板148的第一容置口1451的尺寸,说明第三容置口1493的边缘包围第一容置口1451,第四容置口1494的边缘包围第二容置口1452,即内骨板149嵌入外骨板148设置,第一加强部171自第三容置口1493边缘向口内延伸及第二加强部172自第四容置口1494边缘向口内延伸,第一加强部171与第一容置口1451配合及第二加强部172与第二容置口1452配合后,加强内骨板149与外骨板148结合强度,嵌入的设置方式可以增强内骨板149与外骨板148结合的强度。
35.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外骨板148的第三长边141及第四长边142,内骨板149的第五长边1491嵌于外骨板148的第三长边141,内骨板149的第六长边1492嵌于外骨板148的第四长边142,内骨板149的侧边加强部1490具有第三加强部173及第四加强部174,第三加强部173位于内骨板149的第五长边1491,第四加强部174位于内骨板149的第六长边1492,当外骨板148与内骨板149结合时,第三加强部173及第四加强部174使外骨板148与内骨板149结合稳定。具体实施时,外骨板148的第四长边142处有第一滑动槽1421及第二滑动槽1422,内骨板149的第六长边1492处对应外骨板148的第一滑动槽1421及第二滑动槽1422具有凹沟以避让第一滑动槽1421及第二滑动槽1422使内骨板149更好地嵌入外骨板148,同时,内骨板149的第六长边1492具有折边以与外骨板148的第四长边142卡合,内骨板149的第六长边1492处的两凹沟之间的折边增强外支撑板14中间区域的结构强度,解决因第一通孔147导致外支撑板14中间区域结构弱的问题,内骨板149的第六长边1492处的凹沟及折边用以增强内骨板149长边方向的结构强度,当内骨板149嵌入外骨板148时,使得外骨板148的第四长边142处的结构强度增强,最终使得整个外支撑板14的长边方向的结构强度增强,第三加强部173及第四加强部174可以是折边、凸肋或凹沟的至少其一,也可以是组合使用,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以此为限。
36.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内骨板149的第三容置口1493于垂直于第一方向1001处设置有第一加强部171,内骨板149的第四容置口1494于垂直于第一方向1001处设置有第二加强部172,内骨板149的第五长边1491处设置有第三加强部173,内骨板149的第六长边1492处设置有第四加强部174,如此当内骨板149嵌入外骨板148后,内骨板149增强外骨板148的结构强度,最终使得外支撑板14的结构强度强且刚性足。较好的实施方式,第一加强部171为折边,第二加强部172为折边,第三加强部173为折边、凸肋及凹沟的组合,第四加强部174为折边、凸肋及凹沟的组合,具体视外骨板148的具体结构,内骨板149对应外骨板148的具体结构配置补强结构。具体来说,第一加强部171自第三容置口1493的内缘向口内延伸,以用于卡和/嵌入外骨板148上,第二加强部172自第四容置口1494的内缘向口内延伸,以于卡和/嵌入外骨板148上,最终增加内骨板149与外骨板148结合强度。
37.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外骨板148的材质为塑料,内骨板149的材质为金属。具体实施时,外骨板148整体板体为塑料材质,内骨板149整体板体为金属材质,金属材质的内骨板149对塑料材质的外骨板148增加强度,同时内骨板149因为嵌入外骨板148的一面贴附设置,使得内骨板149与外骨板148成为稳固结构的外支撑板14,两者结合的方式可为insert molding方式。另外,第一内支撑件151及第二内支撑件152分别嵌入设置外支撑板14的第一容置口1451及第二容置口1452,使得升降机构13成为一体式剪刀,这样的升降机构13带动键帽11的外圈效果更好。
38.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键盘,包括上述所述的按键结构100,键盘可以是输入装置,也可以是按键装置,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以此为限。
39.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按键结构及键盘,按键结构包括键帽、底板及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设置于键帽与底板之间,键帽具有第一长边、第二长边、第一短边及第二短边,第一长边与第二长边相对,第一短边与第二短边相对,第一长边及第二长边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底板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延伸,升降机构包括外支撑板、第一内支撑件及第二内支撑件,外支撑板呈板状,外支撑板具有第三长边、第四长边、第三短边、第四短边、第一容置
口及第二容置口,第三长边与第四长边相对,第三短边与第四短边相对,第三长边及第四长边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容置口靠近第三短边且贯穿外支撑板,第二容置口靠近第四短边且贯穿外支撑板;第一内支撑件设置于第一容置口且与外支撑板枢接,第二内支撑件设置于第二容置口且与外支撑板枢接;其中,当键帽受到按压或松开按压时,外支撑板的第三长边相对键帽的第一长边转动,外支撑板的第四长边相对底板转动,第一内支撑件相对外支撑板转动,第二内支撑件相对外支撑板转动,以使键帽的第一短边及第三短边沿第三方向的正反向运动一致,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互不相同,如此,能够藉由取消平衡杆设计以实现按键结构按压平稳及升降机构本身结构稳固且升降机构使按键结构外圈带动优势明显。
40.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方式旨在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为了清楚描述所需的部件,示意性附图中的比例并不表示实际部件的比例关系。
41.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方式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方式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方式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