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及键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93451发布日期:2021-12-25 02:05阅读:96来源:国知局
按键结构及键盘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及键盘。


背景技术:

2.于传统的键盘结构中,最常见的是采用剪刀式倍数按键结构,于按压过程中保证键帽整体的平行下压,符合使用者的按压习惯;其中,倍数键由于其尺寸较大,例如:shift键、空格键等,需要在其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剪刀脚结构并搭配对应的平衡杆才能够保证键帽的平行下压。
3.但是,上述倍数键的结构复杂,还会由于平衡杆的存在造成敲击和共振噪音,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及键盘,以解决现有键盘中倍数键的结构复杂,还会由于平衡杆的存在造成敲击和共振噪音,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包括
7.底座,
8.键帽,所述键帽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等于25mm,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键帽的长度/宽度方向;
9.内剪刀,所述内剪刀为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板状结构,所述内剪刀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分别与所述键帽和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同一平面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10.外剪刀,所述外剪刀围绕在所述内剪刀的外围,所述外剪刀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键帽转动连接,且所述外剪刀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五边缘和第六边缘分别与所述内剪刀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七边缘和第八边缘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以使所述内剪刀和所述外剪刀绕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翻转;
11.其中,所述外剪刀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边缘的端部分别靠近所述键帽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边缘的端部;
12.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的上下两端分别抵触所述键帽和所述底座,以使所述键帽可相对所述底座上下运动。
13.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按键结构,其中所述键帽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小于等于45mm。
14.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按键结构,其中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
15.两个所述第一卡勾分别对应所述外剪刀第三边缘的两端设置;
16.两个所述第二卡勾分别对应所述内剪刀第二边缘的两端设置,所述第二卡勾与所述第一卡勾相背设置;
17.所述外剪刀第三边缘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卡勾相适配,以使所述外剪刀绕所述第一卡勾转动;
18.所述内剪刀第二边缘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卡勾相适配,以使所述内剪刀绕所述第二卡勾转动。
19.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按键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卡勾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第一弧面,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第三边缘的内壁为与所述第一弧面相适配的第一弧边;
20.所述第二卡勾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第二弧面,所述第二通孔靠近所述第二边缘的内壁为与所述第二弧面相适配的第二弧边,且所述第二弧边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卡勾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
21.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按键结构,其中所述键帽的内侧设有第一卡爪和第二卡槽;
22.四个所述第一卡爪对应所述内剪刀第一边缘均匀设置,所述第一卡爪沿第三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卡爪的开口背离所述键帽,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键帽指向所述底座的方向;
23.四个所述第二卡槽对应所述外剪刀第四边缘的均匀设置,所述第二卡槽的槽口沿所述第二方向背离所述第一卡爪;
24.所述内剪刀的第一边缘均匀设有的四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靠近所述第一边缘的孔壁与所述第一卡爪相适配;
25.所述外剪刀第四边缘朝向所述第三边缘的一侧均匀设有四个第三弧边,所述第三弧边与所述第二卡槽相适配。
26.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按键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卡爪沿第三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水滴状;
27.所述第二卡槽包括第一槽壁、第二槽壁以及第三槽壁;
28.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沿所述第三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槽壁于远离所述第四边缘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
29.所述第三弧边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凸台,以与所述第二槽壁相配合;
30.所述第二卡槽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三弧边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
31.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按键结构,其中位于所述外剪刀第四边缘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外剪刀的所述第五边缘和所述第六边缘以形成所述第三弧边;
32.位于所述第四边缘两端的所述第二卡槽还包括第四槽壁;
33.所述第四槽壁沿所述第三方向设置,所述第四槽壁于所述第四边缘端部的方向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槽壁、所述第二槽壁以及所述第三槽壁,以包覆伸出所述第五边缘和所述第六边缘的所数第三弧边。
34.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按键结构,其中所述内剪刀的第二边缘和所述外剪刀的第四边缘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均沿所述键帽向所述底座方向且
向所述内剪刀中部方向倾斜设置。
35.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按键结构,其中所述内剪刀中部设有通孔;
36.所述复位件设置于所述通孔内;
37.还包括走线膜层;
38.所述走线膜层设置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键帽的一侧;
39.所述内剪刀和外剪刀为全塑胶材质。
40.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键盘,其包括前述的按键结构。
4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按键结构,通过针对于沿第一方向尺寸大于25mm的按键即倍数键,在键帽和底座之间设置大剪刀脚结构,并且令大剪刀脚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边缘的端部分别靠近所述键帽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边缘的端部,进而使得倍数键内只有一个剪刀脚结构,既能够保证安装的简便化,又能够防止产生不必要的噪音;有效解决现有倍数键的结构复杂,还会由于平衡杆的存在造成敲击和共振噪音,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附图说明
42.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43.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44.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结构中内剪刀的结构示意图;
45.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结构中外剪刀的结构示意图;
46.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结构中内剪刀与底座的结构配合示意图;
47.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结构中外剪刀与底座的结构配合示意图;
48.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结构中键帽的结构示意图;
49.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结构中内剪刀与底座的结构配合示意图;
50.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结构中内剪刀与键帽的结构配合示意图;
51.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结构中外剪刀与底座的结构配合示意图;
52.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结构中外剪刀与键帽的结构配合示意图;
53.附图标号说明:底座1、第一卡勾11、第二卡勾12、第一弧面13、第二弧面14、键帽2、内剪刀3、第二通孔31、第二弧边32、第三通孔33、通孔34、外剪刀4、第一通孔41、第一弧边42、第三弧边43、凸台44、复位件5、转轴6、第一卡爪7、第二卡槽8、第一槽壁81、第二槽壁82、第三槽壁83、第四槽壁84、第一方向a、第二方向b、第三方向c。
具体实施方式
54.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55.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56.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57.实施例1
58.参考附图1和附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其包括底座1、键帽2、内剪刀3、外剪刀4以及复位件5,
59.所述键帽2沿第一方向a的尺寸大于等于25mm,所述第一方向a为所述键帽2的长度/宽度方向;
60.所述内剪刀3为沿所述第一方向a设置的板状结构,所述内剪刀3沿第二方向b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分别与所述键帽2和所述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方向b与所述第一方向a同一平面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a;
61.所述外剪刀4围绕在所述内剪刀3的外围,所述外剪刀4沿所述第二方向b相对设置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分别与所述底座1和所述键帽2转动连接,且所述外剪刀4沿所述第一方向a相对设置的第五边缘和第六边缘分别与所述内剪刀3沿所述第一方向a相对的第七边缘和第八边缘连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沿所述第一方向a延伸,以使所述内剪刀3和所述外剪刀4绕所述第一方向a相对翻转;
62.其中,所述外剪刀4沿所述第一方向a和所述第二方向v边缘的端部分别靠近所述键帽2沿所述第一方向a和所述第二方向b边缘的端部;
63.所述复位件5的上下两端分别抵触所述键帽2和所述底座4,以使所述键帽2可相对所述底座1上下运动。
64.具体的,为了解决现有倍数键的结构复杂,还会由于平衡杆的存在造成敲击和共振噪音,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针对键帽2沿第一方向a的尺寸大于25mm的按键结构,通过在键帽2和底座1之间设置内剪刀3和外剪刀4组成的大剪刀脚结构,配合复位件5实现按键结构的按压和弹起的实现,同时将所述外剪刀4沿所述第一方向a和所述第二方向b边缘的端部分别靠近所述键帽2沿所述第一方向a和所述第二方向b边缘的端部,使得该按键结构中的剪刀脚结构基本覆盖整个键帽2的区域,在第一方向a上连续存在剪刀脚结构,进而能够保证所述键帽2在按压或弹起过程中均能够保证平衡;并且一个剪刀脚结构大大简化了按键结构的组装方案,有效降低敲击噪音,保持按键结构的按压敲击声音一致,消除共振噪音。
65.其中,所述底座1为板状结构,其为按键结构提供安装面并与支撑面(例如:桌面)接触以实现按键结构的支撑,所述底座1可以是对应每个键帽2的单独的底座1,也可以是整个键盘的完整的底座;键帽2与所述底座1平行设置,键帽2需要朝向底座1被按压且远离底座1被回弹,本实施例的方案针对的是键帽2沿第一方向a的尺寸大于25mm的按键结构,该类型的按键结构长度和宽度方向至少一侧的尺寸较大,在敲击时容易出现第一方向a上的两
端运动不同步的问题,例如:shift键、+键、回车键,不包括tab键。
66.其中,参考附图2和附图3,所述内剪刀3为板状结构,所述外剪刀4为框架结构,所述外剪刀4围绕在所述内剪刀3的外周,并且二者沿所述第一方向a的两端通过转轴6连接,进而所述内剪刀3和所述外剪刀4能够绕所述第一方向a相对翻转;并且所述内剪刀3的中部设有通孔34为所述复位件5预留安装位;所述内剪刀3沿第二方向b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分别与所述键帽2和所述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外剪刀4沿所述第二方向b相对设置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分别与所述底座1和所述键帽2转动连接,形成键帽2和底座1之间的x形的大剪刀脚结构,在键帽2被下压时,内剪刀3和外剪刀4使得键帽2沿第一方向a的两端能够同步运动,保证即使没有平衡杆的情况下,大剪刀脚结构也能够保证键帽2的平衡;同时所述内剪刀3和所述外剪刀4为强度较高的全塑胶材质,例如:尼龙+15%玻纤,能够有效消除敲击噪音和共振噪音。
67.其中,所述复位件5为弹性件,例如:橡胶件、弹簧,在键帽2被按压时所述复位件5被压缩产生恢复形变的力,撤除外力后,复位件5将键帽2弹起复位。
68.根据上述所列,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按键结构,通过针对于沿第一方向a尺寸大于25mm的按键即倍数键,在键帽2和底座1之间设置大剪刀脚结构,并且令大剪刀脚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a和所述第二方向b边缘的端部分别靠近所述键帽2沿所述第一方向a和所述第二方向b边缘的端部,进而使得倍数键内只有一个剪刀脚结构,既能够保证安装的简便化,又能够防止产生不必要的噪音;有效解决现有倍数键的结构复杂,以及由于平衡杆的存在造成敲击和共振噪音,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69.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具体地理解为:可以同时包含有a与b,可以单独存在a,也可以单独存在b,能够具备上述三种任一种情况。
70.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键帽2沿第一方向a的尺寸小于等于45mm。
71.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更为具体的适用于沿述第一方向a的尺寸大等于25mm且小于等于45mm,例如:shift键、+键、回车键,但不包括空格键。
72.进一步地,参考附图1、附图7以及附图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底座1上设有第一卡勾11和第二卡勾12;
73.两个所述第一卡勾11分别对应所述外剪刀4第三边缘的两端设置;
74.两个所述第二卡勾12分别对应所述内剪刀3第二边缘的两端设置,所述第二卡勾12与所述第一卡勾11相背设置;
75.所述外剪刀4第三边缘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通孔41,所述第一通孔41与所述第一卡勾11相适配,以使所述外剪刀4绕所述第一卡勾11转动;
76.所述内剪刀3第二边缘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通孔31,所述第二通孔31与所述第二卡勾12相适配,以使所述内剪刀3绕所述第二卡勾12转动。
77.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内剪刀3、所述外剪刀4与所述底座1的转动连接,参考附图4和附图5,本实施例中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所述第一卡勾11和所述第二卡勾12,分别钩挂在外剪刀4的第一通孔41和内剪刀3的第二通孔31内,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31均为四周封闭的通孔,进而第一卡勾11和第二卡勾12能够穿入通孔并钩挂在通孔的孔壁上;并
且为了节省空间且保证钩挂牢固,将所述第一卡勾11和所述第二卡勾12沿第二方向b相背设置,即参考附图1中第一卡勾1朝左弯折,则第二卡勾12向右弯折(由于截面位置图1未示出),可参照附图7和附图9,以使得键帽2下压,所述内剪刀3的第一边缘和所述外剪刀4的第四边缘能够分别以第二边缘和第三边缘为轴向底座1转动;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卡勾11和所述第二卡勾12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b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以使得其能够匹配不同下压行程的按键结构,例如:所述第一卡勾11和所述第二卡勾12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b的距离较大,则键帽2可下压的形成则越大。
78.进一步地,参考附图1、附图7以及附图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卡勾11朝向所述底座1的一侧设有第一弧面13,所述第一通孔41靠近所述第三边缘的内壁为与所述第一弧面13相适配的第一弧边42;
79.所述第二卡勾12朝向所述底座1的一侧设有第二弧面14,所述第二通孔31靠近所述第二边缘的内壁为与所述第二弧面14相适配的第二弧边32,且所述第二弧边32沿所述第二方向b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卡勾12沿所述第二方向b的尺寸。
80.具体的,为了实现内外剪刀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1转动且保证键帽2的直上直下运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卡勾11与第一通孔41,第二卡勾12与第二通孔31设置为弧面与弧边的接触方式,进而参考附图7,键帽2下压时,第二弧面14能够绕第二弧边32转动,使得内剪刀2的第一边缘能够绕第一弧边32转动靠近或远离底座1,此处,所述第二弧面14和所述第二弧边32均至少包括四分之一圆弧,圆弧两端的切点与对方圆弧两端的切点相抵触;同时为了保证键帽2下压时的顺畅,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二弧边32沿所述第二方向b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卡勾12沿所述第二方向b的尺寸,为所述内剪刀3下压过程中沿所述第二方向b的平移预留空间;同理,所述第一弧面13能够绕所述第一弧边41转动且发生沿所述第二方向b的相对滑动。
81.进一步地,参考附图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键帽2的内侧设有第一卡爪7和第二卡槽8;
82.四个所述第一卡爪7对应所述内剪刀3第一边缘均匀设置,所述第一卡爪7沿第三方向c设置,且所述第一卡爪7的开口背离所述键帽2,所述第三方向c为所述键帽2指向所述底座1的方向;
83.四个所述第二卡槽8对应所述外剪刀4第四边缘的均匀设置,所述第二卡槽8的槽口沿所述第二方向b背离所述第一卡爪7;
84.所述内剪刀3的第一边缘均匀设有的四个第三通孔33,所述第三通孔33靠近所述第一边缘的孔壁与所述第一卡爪7相适配;
85.所述外剪刀4第四边缘朝向所述第三边缘的一侧均匀设有四个第三弧边43,所述第三弧边43与所述第二卡槽8相适配。
86.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键帽2与所述内剪刀3、所述外剪刀4的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于所述键帽2上设置第一卡爪7与内剪刀3转动连接,设置第二卡槽8与外剪刀4转动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卡爪7和所述第二卡槽8均沿第一方向a设有4个,以保证与内剪刀3和外剪刀4沿第一方向a与键帽2的连接牢固,避免出现不同步的情况;其中,参考附图8,所述第一卡爪7垂直键帽2向底座1延伸,开口朝向底座1,相配合的,在内剪刀3上开设第三通孔33,第三通孔33为周向封闭的通孔,靠近第一边缘或者说与第一边缘共用的孔壁卡(圆柱状)入所
述第一卡爪7,以实现卡接且转动连接;对应的,参考附图5和附图10,第二卡槽8的槽口沿第二方向b背离所述第一卡爪7,即与第一卡勾11的朝向相同,外剪刀4的第三弧边43可以对应第二卡槽8的数量进行分段设置也可以将所述外剪刀4的第四边缘朝向所述第三边缘的一侧整体设置为弧边,第三弧边43插入所述第二卡槽8使得所述第三弧边43可以在所述第二卡槽8发生小幅度相对转动。
87.进一步地,参考附图8和附图1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卡爪7沿第三方向c的截面形状为水滴状;
88.所述第二卡槽8包括第一槽壁81、第二槽壁82以及第三槽壁83;
89.所述第一槽壁81和所述第二槽壁82沿所述第三方向c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槽壁83于远离所述第四边缘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槽壁81和所述第二槽壁82;
90.所述第三弧边43朝向所述底座1的一侧设有凸台44,以与所述第二槽壁82相配合;
91.所述第二卡槽8沿所述第二方向b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三弧边43沿所述第二方向b的尺寸。
92.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键帽2的顺畅且稳定的下压和回弹,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卡爪7沿所述第三方向的截面c设置为水滴状,即由所述键帽2向所述底座1方向的尺寸之间减小,从而能够将所述第三通孔33的孔壁稳定的卡固其中;将所述第二卡槽8设置为包括所述第一槽壁81、所述第二槽壁82以及所述第三槽壁83,其中所述第一槽壁81可以与键帽2的内壁共用,以在所述第三方向c上形成容纳所述第三弧边43的空间,第三弧边43沿第三方向c的两端为圆弧的切点,该切点分别与所述第一槽壁81和所述第二槽壁82相活动抵触;通过所述第三槽壁83将所述第一槽壁81、所述第二槽壁82连接起来,在第二方向b上预留一个开口配合所述第三弧边43,防止第三弧边43或者说外剪刀4与键帽2配合不牢固;将所述第二卡槽8沿所述第二方向b的尺寸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三弧边43沿所述第二方向b的尺寸,以为所述键帽2下压时所述第三弧边43能够在所述第二卡槽8内沿所述第二方向b的滑动预留空间。更具体的,为了配合键帽2的形成,本实施例中于所述第三弧边43朝向所述底座1的一侧设有凸台44,所述凸台44沿所述第三方向c置于所述第二槽壁82外,以使得所述第三弧边43不会无限制的滑入所述第二卡槽8,从而显示所述键帽2的行程,所述凸台44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调整,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93.进一步地,参考附图3、附图5以及附图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在具体实施中,位于所述外剪刀4第四边缘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外剪刀4的所述第五边缘和所述第六边缘以形成所述第三弧边43;
94.位于所述第四边缘两端的所述第二卡槽8还包括第四槽壁84;
95.所述第四槽壁84沿所述第三方向c设置,所述第四槽壁84于所述第四边缘端部的方向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槽壁81、所述第二槽壁82以及所述第三槽壁83,以包覆伸出所述第五边缘和所述第六边缘的所数第三弧边43。
96.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外剪刀4与所述键帽2的稳定连接,保证平衡,本实施例中不仅仅在外剪刀第四边缘上设置第三弧边43连接第二卡槽8,还在第四边缘的两端设置额外的第三弧边43,以增加连接稳定性;所述第四槽壁84的设置使得所述外剪刀4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也是稳定的,避免发生晃动。
97.进一步地,参考附图7和附图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在具体实施中,所
述内剪刀3的第二边缘和所述外剪刀4的第四边缘朝向所述底座1的一侧均沿所述键帽向2所述底座1方向且向所述内剪刀3中部方向倾斜设置。
98.具体的,为了避免所述键帽2下压过程中,内剪刀3和外剪刀4靠近底座1的一侧与所述底座1发生边角干涉,无法转动或无法下压,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内剪刀3的第二边缘和所述外剪刀4的第四边缘朝向所述底座1的一侧均沿所述键帽向2所述底座1方向且向所述内剪刀3中部方向倾斜设置,以实现对底座1的避让。
99.进一步地,参考附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内剪刀3中部设有通孔34;所述复位件5设置于所述通孔34内;
100.还包括走线膜层(图中未示出);
101.所述走线膜层设置于所述底座1朝向所述键帽2的一侧;
102.所述内剪刀3和外剪刀4为全塑胶材质,例如:尼龙+15%玻纤,以增强强度,避免产生共振噪音。
103.实施例2
1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键盘,其包括若干所述按键结构。
105.其中,所述按键结构为实施例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请参照实施例1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10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