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14489发布日期:2022-06-15 10:46阅读:61来源:国知局
排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插。


背景技术: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办公电子设备在各个家庭、单位等的用量越来越多,这对排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面上的排插存在产品单一的问题,当使用者需要同时给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充电时,通常需要外接充电器。而且,排插的充电器插孔一般位于排插的同一平面,当充电器插孔插满充电器时,经常会使排插往一个方向发生偏转,造成布线零乱的同时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插,有效解决了排插插满连接器时会发生偏转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排插,所述排插包括:
5.主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包括第一端面;
6.第一转动体,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之间,所述第一转动体包括设有连接器插孔的第一转动面,所述第一转动体还包括第一初始状态和第一转动状态,当所述第一转动体处于第一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转动面与所述第一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当所述第一转动体处于第一转动状态时,所述第一转动面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以及
7.第二转动体,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之间,所述第二转动体和所述第一转动体并排设置,所述第二转动体包括设有连接器插孔的第二转动面,所述第二转动体还包括第二初始状态和第二转动状态,当所述第二转动体处于第二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转动面与所述第一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当所述第二转动体处于第二转动状态时,所述第二转动面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形成第二夹角。
8.上述排插,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之间设置可转动的第一转动体和第二转动体,第一转动体和第二转动体都能够在0-90度之间旋转任意角度,使得连接器插孔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通过第一转动体和第二转动体的转动而调整朝向,从而灵活地满足连接器与排插之间的适配性,能够满足180度内各种角度的接电需求。此外,第一转动体和第二转动体能够独立进行转动,第一转动体和第二转动体能够同时处于第一初始状态和第二初始状态;第一转动体和第二转动体还能够同时处于第一转动状态和第二转动状态;当第一转动体处于第一初始状态时,第二转动体能够处于第二转动状态;当第二转动体处于第二初始状态时,第一转动体能够处于第一转动状态,使得排插能够适用于各种使用场景。当连接器插接于排插时,具有较好的美观性,还能够避免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插的立体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插的第一分解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插的第二分解示意图。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排插的剖面示意图。
14.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排插的剖面示意图。
1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插的第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1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插的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
17.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插的第三使用状态示意图。
18.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规划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换句话说,描述的实施例根据除了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还可以包含其他内容,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只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2.请结合参看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插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插的第一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排插的剖面示意图。排插1000包括主体10、第一转动体20以及第二转动体30,第一转动体20和第二转动体30均可转动地固定于主体10。
23.主体10包括第一基座11、第二基座12和连接柱13。其中,第一基座11和第二基座12间隔设置,连接柱13连接于第一基座11和第二基座12之间。第一基座11、第二基座12以及连接柱13之间形成第一安装空位101和第二安装空位10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13设置于第一基座11和第二基座12的中间位置,第一安装空位101和第二安装空位102对称设置于连接
柱13的两侧。
24.第一基座11包括第一端面111,第二基座12包括与第一端面111朝向相同的第二端面121。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21两者之一设有开关按钮,两者之另一设有usb插口。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座11与主线缆(图未示)连接,第一端面111设有开关按钮112,第二端面121设有若干usb插口122。具体地,第二端面121设有四个usb插口122,四个ubs插口122包括两个ubs-a插口和两个usb-c插口。一个ubs-a插口和一个usb-c插口间隔设置形成一组,两组usb插口122间隔设置于第二端面121。两组usb插口122分别与第一安装空位101和第二安装空位102相对。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ubs插口122的数量和类型不限于此,在此不做限定。
25.连接柱13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三端面131和第四端面132,第三端面131背离第一端面111。其中,第三端面131设有固定孔132,排插1000可通过固定孔132固定于外部物体。连接柱13还包括第一遮挡部133和第二遮挡部134。其中,第一遮挡部133从第三端面131向远离第二安装空位102的方向延伸,第二遮挡部134从第三端面131向远离第一安装空位101的方向延伸。
26.第一转动体20和第二转动体30均可转动地固定于第一基座11和第二基座12之间。具体地,第一转动体20容置于第一安装空位101,第二转动体30容置于第二安装空位102。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转动体30和第一转动体20并排设置。其中,第一转动体20的大小和第二转动体30的大小相同,第一转动体20和第二转动体30对称设置。
27.排插1000还包括两个第一转接组件40。两个第一转接组件40分别设置于第一转动体20和第一基座11、第二基座12之间,第一转动体20通过第一转接组件40可转动地固定于主体10。可以理解的是,一个第一转接组件4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基座11内和第一转动体20内,另一个第一转接组件4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二基座12内和第一转动体20内。其中,第一转接组件40的横截面为圆形。
28.排插1000还包括两个第二转接组件50。两个第二转接组件50分别设置于第二转动体30和第一基座11、第二基座12之间,第二转动体30通过第二转接组件50可转动地固定于主体10。可以理解的是,一个第二转接组件5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基座11内和第二转动体30内,另一个第二转接组件5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二基座12内和第二转动体30内。其中,第二转接组件50的横截面为圆形。
29.第一转动体20包括设有连接器插孔210的第一转动面21,连接器插孔210包括但不限于两孔、三孔或者五孔的样式。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孔210为三孔样式,第一转动面21包括四组三孔样式的连接器插孔210。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孔210的样式和数量不限于此,在此不做限定。
30.第一转动体20还包括第一初始状态和第一转动状态。当第一转动体20处于第一初始状态时,第一转动面21与第一端面111在同一水平面上;当第一转动体20处于第一转动状态时,第一转动面21与第一端面111之间形成第一夹角。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角的大小为0-90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转动体20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转动,转动的角度范围为0-90度,使得第一转动面21和第一端面111之间形成的第一夹角为0至90度之间的任意角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状态包括第一倾斜状态和第一竖直状态。当第一转动体20处于第一倾斜状态时,第一夹角为45度。当第一转动体20处于第一竖直状态时,第一夹角为90度。其
中,第一转接组件40设有固定件(图未示)。当第一转动体20转动至第一夹角为45度时,第一转动体20能够通过固定件固定为第一倾斜状态;当第一转动体20转动至第一夹角为90度时,第一转动体20能够通过固定件固定为第一竖直状态。
31.第一转动体20还包括第一限位沿22,第一限位沿22凸伸于第一转动体20朝向第二转动体30的一侧。当第一转动体20处于第一初始状态时,第一限位沿22抵接于连接柱13。具体地,第一限位沿22抵接于第四端面132。
32.第一转动体20还包括与第一转动面21相背设置的第一底面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面23为弧面。第一遮挡部133使第一转动体20与主体10之间形成平整的表面。
33.第二转动体30包括设有连接器插孔310的第二转动面31,连接器插孔310包括但不限于两孔、三孔或者五孔的样式。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孔310为三孔样式,第二转动面31包括四组三孔样式的连接器插孔310。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孔310的样式和数量不限于此,在此不做限定。
34.第二转动体30还包括第二初始状态和第二转动状态。当第二转动体30处于第二初始状态时,第二转动面31与第一端面111在同一水平面上;当第二转动体30处于第二转动状态时,第二转动面31与第一端面111之间形成第二夹角。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夹角的大小为0-90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转动体30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转动,转动的角度范围为0-90度,使得第二转动面31和第一端面111之间形成的第二夹角为0至90度之间的任意角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动状态包括第二倾斜状态和第二竖直状态。当第二转动体30处于第二倾斜状态时,第二夹角为45度。当第二转动体30处于第二竖直状态时,第二夹角为90度。其中,第二转接组件50设有固定件(图未示)。当第二转动体30转动至第二夹角为45度时,第二转动体30能够通过固定件固定为第二倾斜状态;当第二转动体30转动至第二夹角为90度时,第二转动体30能够通过固定件固定为第二竖直状态。
35.第二转动体30还包括第二限位沿32。第二限位沿32凸伸于第二转动体30朝向第一转动体20的一侧。当第二转动体30处于第二初始状态时,第二限位沿32抵接于连接柱13。具体地,第二限位沿32抵接于第四端面132。当第一转动体20处于第一初始状态、第二转动体30处于第二初始状态时,连接柱13完全隐藏于第一限位沿22和第二限位沿32,第一转动面21、第二转动面31、第一端面111以及第二端面121形成完整的平面。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转动体20和第二转动体30的转动方向相反。若第一转动体20的转动方向为逆时针,则第二转动体30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若第一转动体20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则第二转动体30的转动方向为逆时针。
36.第二转动体30还包括与第二转动面31相背设置的第二底面3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底面33为弧面。第二遮挡部134使第二转动体30与主体10之间形成平整的表面。当第一转动体20处于第一竖直状态、第二转动体30处于第二竖直状态时,第一转动面21和第二转动面31相背设置,第一底面23和第二底面33相对设置。
37.第一基座11设有第一容纳空间110,第二基座12设有第二容纳空间120,第一转动体20设有第三容纳空间200,第二转动体30设有第四容纳空间300,第一转接组件40设有第一通孔400,第二转接组件50设有第二通孔500。第一容纳空间110和第二容纳空间120均与第一通孔400、第二通孔500连通。第三容纳空间200与第一通孔400连通,第四容纳空间300与第二通孔500连通。排插1000还包括第一电线组(图未示)和第二电线组(图未示),第一电
线组沿第一容纳空间110、第一通孔400、第三容纳空间200、第一通孔400以及第二容纳空间120设置,第二电线组沿第一容纳空间110、第二通孔500、第四容纳空间300、第二通孔500以及第二容纳空间120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线组为设置于连接器插孔210的插孔组件(图未示)、设置于与第一安装空位101相对的一组usb插口122的插孔组件(图未示)提供电源;第二电线组为设置于连接器插孔310的插孔组件(图未示)、设置于与第二安装空位102相对的一组usb插口122的插孔组件(图未示)提供电源。
38.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之间设置可转动的第一转动体和第二转动体,第一转动体和第二转动体都能够在0-90度之间旋转任意角度,使得连接器插孔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通过第一转动体和第二转动体的转动而调整朝向,从而灵活地满足连接器与排插之间的适配性,能够满足180度内各种角度的接电需求。此外,第一转动体和第二转动体能够独立进行转动,第一转动体和第二转动体能够同时处于第一初始状态和第二初始状态(如图6所示);第一转动体和第二转动体还能够同时处于第一转动状态和第二转动状态;当第一转动体处于第一初始状态时,第二转动体能够处于第二转动状态(如图7所示);当第二转动体处于第二初始状态时,第一转动体能够处于第一转动状态(如图8所示),使得排插能够适用于各种使用场景。当连接器插接于排插时,具有较好的美观性,还能够避免安全隐患。排插同时设有连接器插孔和usb插口,能够满足不同的充电需求,使得充电更加方便。
39.请结合参看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排插的剖面示意图。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排插2000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排插1000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排插2000还包括第三电线组(图未示),连接柱13设有第五容纳空间130。其中,第一容纳空间110和第二容纳空间120均与第五容纳空间130连通。第一电线组沿第一容纳空间110、第一通孔400以及第三容纳空间200设置,第二电线组沿第一容纳空间110、第二通孔500以及第四容纳空间300设置,第三电线组沿第一容纳空间110、第五容纳空间130以及第二容纳空间120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线组为设置于连接器插孔210的插孔组件(图未示)提供电源;第二电线组为设置于连接器插孔310的插孔组件(图未示)提供电源;第三电线组为设置于第二端面121的usb插口122的插孔组件(图未示)提供电源。
40.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排插2000的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排插1000的基本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41.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且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42.以上所列举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