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流排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94540发布日期:2022-10-01 03:22阅读:72来源:国知局
汇流排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汇流排连接器
1.相关申请
2.本技术主张于2020年2月1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us62/976114、于2020年4月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us63/003334、于2021年1月2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us63/141259的优先权,这些美国临时申请通过援引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3.本公开面对一种汇流排连接器以及一种包括这种汇流排连接器的电气系统。


背景技术:

4.汇流排连接系统通常用在电力分配(power distribution)系统中,以将电力从一电源分配到诸如服务器和交换机的许多电气设备。在电力分配系统中,一汇流排(busbar)为金属带或金属条,典型地容置在开关柜(switchgear)、面板(panel boards)和汇流排槽封罩(busway enclosures)内,以用于局部大电流电力分配。汇流排还用于连接电气开关站(switchyard)处的高压设备和电池组(battery bank)中的低压设备。汇流排一般是非绝缘的并具有足够的刚度以由绝缘支柱支撑在空气中。这些特征使得汇流排充分的冷却并具有在不创建一新接头(joint)的情况下在不同的点接入(tap in)的能力。
5.汇流排的材料成分和横截面尺寸决定了能够安全承载的电流的最大的量。一汇流排或者可支撑在绝缘体上,或者绝缘物可完全包围汇流排。汇流排或者通过一金属通地(earthed)的封罩或者通过超出通常够得着的高度而被保护,以避免意外接触。电力中性(neutral)汇流排也可绝缘。通地(安全接地(grounding))汇流排典型地是裸露的并直接栓接在其封罩的任何金属底座(chassis)上。汇流排可按可分离或可插拔的汇流排沟(bus duct)或汇流排槽、分相(segregated-phase)汇流排或隔相(isolated-phase)汇流排条的形式封在一金属基座中。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绝缘基座和导电接触端子的连接器如此用于创建接口。
6.在电力分配系统中,汇流排连接系统通常被采用,以将电力从一电源分配到许多电气设备。这样一种电力分配系统平常包括一供给(supply)和一返回(return)的以一预定距离彼此间隔开的用于连接于若干电气设备的至少两个电接触件。各电气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可插拔的连接器,以分别连接于其中一个电力接触件。每一个电气设备的所述至少两个可插拔连接器以所述电力系统的两个电接触件的所述预定距离彼此间隔开。在要求更多电力的应用中,若干电接触件组队(ganged)在一起,以实现更多的电力传输。
7.当前,针对线缆网络方案,服务器和交换机在一机柜上被保持并被互连。这样一些机柜包括供给轨和返回轨,以将电力分配给独立的服务器和交换机。这些轨典型地为汇流排的形式。除了这些高电力传送系统,在服务器和交换机之间可能还需要信号部件。这些信号部件是将服务器和交换机互连到机柜顶部或机柜中部以太网交换机的分立(discrete)导体。在这种结构中,多个信号导体被采用,这导致机柜空间的消耗。
8.某些人群会欣赏一种通过减少信号导线的数量而能节省空间并最小化成本的替
代的结构。这也会改善组装并提供一更有效率的组装过程。如果需要维护,则更容易进行服务器的移出和重新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9.由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汇流排连接器。
10.一种汇流排连接器包括一绝缘的基座,所述基座配置成将一汇流排组件接收在其内。所述汇流排连接器连接于诸如一服务器的电气设备。所述汇流排连接器包括与一供给汇流排(supply busbar)和一返回汇流排(return bar)接合的多个接触端子。所述汇流排连接器可包括一信号基座,所述信号基座带有用于连接于所述汇流排组件的一信号部件的信号接触端子。
11.在一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汇流排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的基座,具有一前端以及一后端并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之间限定一纵向轴线,一腔体延伸穿过所述基座并限定前、后开口;以及一通路延伸穿过所述基座并限定前、后开口;第一、第二接触端子,各接触端子包括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的一本体以及从所述本体的后端延伸的一组弹性指部,所述接触端子定位在所述腔体内同时各自的本体结合于所述基座且所述弹性指部的一后端接近所述基座的后端,其中,所述第一接触端子的所述一组弹性指部位于所述后开口的一第一侧而所述第二接触端子的所述一组弹性指部位于所述后开口的一第二侧,其中,所述两接触端子通过所述基座彼此电绝缘,而且其中,一收容空间限定在所述弹性指部之间,至少一个汇流排配置成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中;以及一第三接触端子,至少部分地处于所述通路内,所述第三接触端子通过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接触端子和所述第二接触端子电绝缘,所述第三接触端子配置成通过其传输信号。
12.在一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汇流排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的基座,具有一前端、一后端并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之间限定一纵向轴线,一第一腔体延伸穿过所述基座并限定前、后开口,以及一第二腔体延伸穿过所述基座并限定前、后开口;第一、第二接触端子,各接触端子包括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的一本体以及从所述本体的后端延伸的一组弹性指部,各接触端子定位在所述第一腔体内同时各自的本体结合于所述基座且所述弹性指部的一后端接近所述基座的后端,其中,所述第一接触端子的所述一组弹性指部位于所述后开口的一第一侧,而所述第二接触端子的所述一组弹性指部位于所述后开口的一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一接触端子和所述第二接触端子彼此电结合,而且其中,一收容空间限定在所述弹性指部之间,一汇流排配置成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中;以及第三、第四接触端子,各第三、第四接触端子包括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的一本体以及从该本体的后端延伸的一组弹性指部,各第三、第四接触端子定位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同时各自的本体结合于所述基座且所述弹性指部的一后端接近所述基座的后端,其中,所述第三接触端子的所述一组弹性指部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后开口的一第一侧,而所述第四接触端子的所述一组弹性指部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后开口的一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三接触端子和所述第四接触端子彼此电结合并与所述第一接触端子和所述第二接触端子电绝缘,而且其中,一收容空间限定在所述第三接触端子的弹性指部和所述第四接触端子的弹性指部之间,一第二汇流排配置成收容在该收容空间中。
13.在一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汇流排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的基座,具有一
前端、一后端并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之间限定一纵向轴线,一腔体延伸穿过所述基座并限定前、后开口;以及第一、第二接触端子,各接触端子包括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的一本体、从所述本体的后端延伸的一第一组弹性指部以及从所述本体的后端延伸的一第二组弹性指部,所述第二组弹性指部在横向于所述纵向轴线的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组弹性指部偏移,各接触端子定位在所述腔体内同时各自的本体结合于所述基座且所述弹性指部的一后端接近所述基座的后端,其中,所述第一接触端子的所述一组弹性指部位于所述后开口的一第一侧,而所述第二接触端子的所述一组弹性指部位于所述后开口的一第二侧,而且其中,一收容空间限定在两组弹性指部之间,一汇流排配置成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中。
14.在一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汇流排连接器,其通过较低的精确制造但提供可靠的电连接的一对电接触端子而能被使用。
附图说明
15.本公开通过示例示出但不限于附图,在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部件,在附图中:
16.图1示出根据一第一实施例的一电气系统的一立体图,电气系统包括一汇流排连接器、一汇流排组件以及一电气设备;
17.图2示出电气系统的一剖视图;
18.图3示出汇流排连接器的一立体图;
19.图4示出汇流排连接器的一分解立体图;
20.图5示出汇流排连接器的一电接触端子的一立体图;
21.图6示出电接触端子的一俯视图;
22.图7示出电接触端子的一第一端子部的一侧视图;
23.图8示出第一端子部的一前视图;
24.图9示出电接触端子的一第二端子部的一侧视图;
25.图10示出第二端子部的一前视图;
26.图11示出汇流排连接器的一剖视图;
27.图12示出汇流排连接器的一替代的电接触端子的一立体图;
28.图13示出包括图12的电接触端子的汇流排连接器的一剖视图;
29.图14示出根据一第二实施例的一电气系统的一立体图,电气系统包括一汇流排连接器、一汇流排组件以及一电气设备;
30.图15示出图14的电气系统的一剖视图;
31.图16示出图14的汇流排连接器的一分解立体图;
32.图17示出图14的汇流排连接器的一剖视图;
33.图18示出根据一第三实施例的一电气系统的一立体图,电气系统包括一汇流排连接器、一汇流排组件以及一电气设备;
34.图19示出图18的汇流排连接器的一立体图;
35.图20示出能用于图18的电气系统的一替代的汇流排连接器的一立体图;
36.图21示出根据一第四实施例的一电气系统的一立体图,电气系统包括一汇流排连接器、一汇流排组件以及一电气设备;
37.图22示出图21的电气系统的一部分分解立体图;
38.图23示出根据一第五实施例的一电气系统的一立体图,电气系统包括一汇流排连接器、一汇流排组件以及一电气设备;
39.图24示出图23的电气系统的一部分分解立体图;
40.图25示出根据一第六实施例的一电气系统的一部分立体图,电气系统包括一汇流排连接器、一汇流排组件以及一电气设备;
41.图26示出图25的电气系统的一剖视图;
42.图27示出图25的汇流排连接器的一立体图;
43.图28示出图25的汇流排连接器的一分解立体图;
44.图29示出图25的汇流排连接器的一电接触端子的一立体图;
45.图30示出图25的汇流排连接器的电接触端子的一第一端子部的一立体图;
46.图31示出图30的第一端子部的一侧视图;
47.图32示出图25的汇流排连接器的电接触端子的一第二端子部的一立体图;
48.图33示出图32的第二端子部的一侧视图;
49.图34示出图25的汇流排连接器的一剖视图;
50.图35示出图25的汇流排连接器的电接触端子的一基座的一立体图;
51.图36示出图35的基座的一前视图;
52.图37示出图35的基座的一后视图;
53.图38示出图35的基座的一侧视图;
54.图39示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一电气系统的一部分立体图,电气系统包括一替代的汇流排连接器、一替代的汇流排组件以及一电气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55.附图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且应理解的是,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示例,本公开可以以各种形式具体实施。因此,本文公开的具体细节应解释为限制,而应解释为仅仅是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以及作为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各种方式采用本公开的代表性基础。
56.图1至图13示出一电气系统20的一第一实施例。电气系统20包括一汇流排连接器22、配置成结合(coupled)于汇流排连接器22的一汇流排组件24及诸如例如但不限于一服务器或一交换机的一电气设备26。汇流排连接器22配置成结合于电气设备26。之后,电气设备26连同安装在电气设备26上的汇流排连接器22定位在一机柜(rack,未示出)上并结合于汇流排组件24。图1示出电气设备26的一印刷电路板结合于汇流排连接器22。
57.汇流排组件24包括一第一导电的汇流排28、一第二导电的汇流排30以及在两汇流排28、30之间的一绝缘体32,参见图2。各汇流排28、30为刚性且具有一细长的且基本为矩形形状的本体,该本体具有相反的侧表面34、36,侧表面34、36与各自的沿纵向轴线和高度轴线(elevation axis)延伸的平面重合并彼此平行。两汇流排28、30沿高度轴线彼此平行且侧表面36面对绝缘体32。绝缘体32防止两汇流排28、30之间的电导通。两汇流排28、30和绝缘体32以一夹持层结构被牢固地附着(affixed)在一起。汇流排组件24配置成在各汇流排28、30的侧表面34上由汇流排连接器22夹持。汇流排组件24安装在机柜上并且沿机柜的一
背面(back)竖向地延伸。
58.如图3和图4所示,汇流排连接器22包括一绝缘的基座38、安装在基座38内的一第一电接触端子40以及安装在基座38内的一第二电接触端子42。接触端子40、42将来自汇流排28、30的电力分配到电气设备26。第一接触端子40具有配对(mated)在一起的一第一端子部44和一第二端子部46。同样地,第二接触端子42具有配对在一起的一第一端子部48和一第二端子部50。
59.参见图6至图8,第一端子部44、48具有由一基本为矩形形状的平坦的本体52、从平坦的本体52的一后端延伸的多个弹性指部54、从平坦的本体52的一顶端延伸的一顶安装部56、从平坦的本体52的一底端延伸的一底安装部58以及从平坦的本体52的一前端延伸的一安装凸缘60形成的一连接部。如本所所述的,安装部56、58附接(attached)于基座38。安装凸缘60附接于电气设备26。
60.参见图6,平坦的本体52具有限定顶、底缘和前、后端的相反的侧表面62、64。参见图7,一纵向轴线66由平坦的本体52限定在所述前、后端之间。侧表面62、64与各自的沿纵向轴线和高度轴线延伸的平面重合且彼此平行。至少一个顶突片68从顶缘向上延伸,且至少一个底突片70从底缘向下延伸。各突片68、70与平坦的本体52共面。
61.所述多个弹性指部54从平坦的本体52的后端延伸。如所示出的,所述多个弹性指部54均包括:一壁72,具有从平坦的本体52的后端并相对纵向轴线66倾斜延伸的一第一部分以及从所述第一部分的后端且平行于纵向轴线66延伸的一第二部分;以及一列/排的间隔开的接触梁74,从壁72的第二部分的后端延伸。各接触梁74具有:一第一部76,其从壁72的第二部分的后端且平行于纵向轴线66延伸;以及一第二部78,其从第一部76的后端延伸且为大体u形。第二部78形成第一端子部44、48的一后端81。第二部78形成一隆起或一系列的隆起。
62.顶安装部56具有:一第一部80,其从平坦的本体52的顶缘向上延伸且为大体u形;以及一第二部82,其为平坦的、从第一部80延伸并与平坦的本体52的侧表面62重叠且平行于平坦的本体52和纵向轴线66。第二部82具有与基座38接合以将第一接触端子40固定于基座38的一接合部(engagement)。第二部82可形成为具有一钩状端部84的一细长的臂。底安装部58除了是顶安装部56的镜像外,底安装部58与顶安装部56相同地形成并固定于基座38。如此,细节不再重复且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63.安装凸缘60从平坦的本体52的前端延伸并与平坦的本体52垂直。安装凸缘60在与顶、底安装部56、58相同的方向上从平坦的本体52延伸出。多个间隔开的缺口86设置成贯穿平坦的本体52和安装凸缘60的接合处。
64.参见图6、图9和图10,第二端子部46、50具有由一基本为矩形形状的平坦的本体88、从平坦的本体88的一后端延伸的多个弹性指部90以及从平坦的本体88的一前端延伸的一安装凸缘92形成的一连接部。
65.平坦的本体88具有限定顶、底缘和前、后端的相反的侧表面94、96。一纵向轴线98由平坦的本体88限定在前、后端之间。侧表面94、96与各自的沿纵向轴线和高度轴线延伸的平面重合且彼此平行。至少一个顶突片100从顶缘向上延伸,且至少一个底突片102从底缘向下延伸。各突片100、102与平坦的本体88共面。
66.所述多个弹性指部90从平坦的本体88的后端延伸。如所示出的,所述弹性指部90
均包括一壁104以及从壁104的后端延伸的一列/行的间隔开的接触梁106。壁104可具有:一第一部分,从平坦的本体88的后端并相对纵向轴线98倾斜地延伸;一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的后端且平行于纵向轴线98延伸;以及一第三部分,从所述第二部分的后端且相对纵向轴线98倾斜地延伸。各接触梁106具有:一第一部108,其从壁104的第三部分的后端相同倾斜地延伸;以及一第二部110,其从第一部108的后端延伸且大体为u形。第二部110形成第二端子部46、50的一后端112。第二部110形成一隆起。
67.安装凸缘92从平坦的本体88的前端延伸并与平坦的本体88垂直。多个间隔开的缺口114设置成贯穿平坦的本体88和安装凸缘92的接合处。
68.端子部44、46在插入基座38之前通过一卡件(clamp)116卡固在一起以形成一电结合(electrically coupled)对。在所述电结合对中,端子部44、46的侧表面64、94彼此对靠接合,且安装凸缘60对靠接合安装凸缘92。端子部46的接触梁106的第二部110接近端子部44的接触梁74的第一部76。后端112在纵向上与第二部78间隔开。端子部46的纵向长度小于端子部44的纵向长度。这允许端子部44、46嵌套在一起,同时各自的本体52、88彼此抵靠。如所示出的,卡件116位于沿平坦的本体52、88和所述多个弹性指部54、90的大约中间。在一实施例中,卡件116由从平坦的本体52、88中的一个延伸的安放在平坦的本体52、88中的另一个形成的一开口内的至少一个突起来提供。其它卡件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69.同样地,端子部48、50在插入基座38之前通过一卡件116卡固在一起以形成电结合对。在该电结合对中,端子部48、50的侧表面64、94彼此对靠接合,且安装凸缘60对靠接合安装凸缘92。端子部50的接触梁106的第二部110接近端子部48的接触梁74的第一部76。后端112在纵向上与第二部78间隔开。端子部50的纵向长度小于端子部48的纵向长度。这允许端子部48、50嵌套在一起,同时各自的本体52、88彼此抵靠。如所示出地,卡件116位于沿平坦的本体52、88和所述多个弹性指部54、90的大约中间。在一实施例中,卡件116由从平坦的本体52、88中的一个延伸的安放于平坦的本体52、88中的另一个形成的一开口内的至少一个突起来提供。其它卡件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70.尽管两个独立的端子部44、46和两个独立的端子部48、50给予说明,但是平坦的本体52、88和安装凸缘60、92可一体形成,同时壁72、104从单个的平坦的本体和安装凸缘向后延伸。
71.参见图3和图13,基座38具有一前端120、一后端122以及在前端120和后端122之间延伸并形成一中央腔体132的顶、底、侧壁124、126、128、130。中央腔体132从前端120纵向延伸至后端122并在其两端形成细长的前、后开口134、136。前、后开口134、136相对基座38的一纵向轴线140垂直地延伸,纵向轴线140在前端120和后端122之间延伸穿过中央腔体132。壁124、126、128、130具有:一第一壁部,其纵向延伸;以及一第二壁部,其在后端122处垂直于所述第一壁部,以减小后开口136相对前开口134的宽度。顶壁124和底壁126中的每一个均具有一细长的槽部138,槽部138接近并连通中央腔体132、从后开口136朝向前端120延伸。后开口136和槽部138具有当汇流排组件24沿一对接方向行进进入后开口136和槽部138中时适合将汇流排组件24收容在其内的尺寸。所述对接方向基本平行于基座38的纵向轴线140延伸。
72.基座38包括诸如突出的倒刺的接合部142,接合部142延伸到中央腔体132中、与接触端子40、42的第二部82的钩状端部84接合以将接触端子40、42安装在基座38内。当各接触
端子40、42安装在基座38内时,接触端子40的平坦的本体88的表面96面对接触端子42的平坦的本体88的表面96并彼此间隔开,且接触端子40的弹性指部54/90面对接触端子42的弹性指部54/90而且通过一空间144彼此间隔开。空间144提供朝向后开口136开口的一汇流排收容空间。基座38还包括在顶壁124的形成接近侧壁128从前端120朝向后端122纵向延伸的一细长的凹部146的多个表面,基座38还包括在顶壁124的形成接近侧壁130从前端120朝向后端122纵向延伸的一细长的凹部148的多个表面,基座38还包括在底壁126的形成接近侧壁128从前端120朝向后端122纵向延伸的一细长的凹部150的多个表面,以及基座38还包括在底壁126的形成接近侧壁130从前端120朝向后端122纵向延伸的一细长的凹部152的多个表面。接触端子40的顶突片68、100收容在凹部146中,接触端子40的底突片70、102收容在凹部150中。凹部146比接触端子40的顶突片68、100的组合的宽度稍宽,而凹部150比接触端子40的底突片70、102的组合的宽度稍宽。接触端子42的顶突片68、100收容在凹部148中,接触端子42的底突片70、102收容在凹部152中。凹部148比接触端子42的顶突片68、100的组合的宽度稍宽,而凹部152比接触端子42的底突片70、102的组合的宽度稍宽。接触端子40、42通过绝缘的基座38彼此电绝缘(electrically isolated)。
73.当接触端子40、42安装在基座38内且汇流排组件24未接合时,各平坦的本体52、88的纵向轴线66、98彼此平行且平行于基座38的纵向轴线140。
74.为了组装电气系统20,汇流排连接器22以一公知的方式安装于电气设备26,以在接触端子40、42与电气设备26之间形成电连接。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安装凸缘92表面安装于印刷电路板。已使汇流排连接器22安装在其上的电气设备26随后插入机柜并与汇流排组件24接合。如图11所示,各端子部44、48具有一枢转点p1,各端子部44、48围绕枢转点p1挠曲,而各端子部46、50具有一枢转点p2,各端子部46、50围绕枢转点p2挠曲。这些枢转点p1、p2通过改变它们的位置而能被改变,以调整端子插入点和法向力。汇流排组件24穿过后开口136并进入到收容空间144中。汇流排组件24首先接合各接触端子40、42的多个弹性指部54的各第二部78的第一隆起,在继续插入中央腔体132中时,接合各接触端子40、42的多个弹性指部54的各第二部78的第二隆起,然后接合各接触端子40、42的弹性指部90的第二部110。第二部78的第一隆起是汇流排组件24与汇流排连接器22对接过程中的首次接触的区域并释放任何的静电,从而在进一步对接的过程中,对接过程中不会产生电弧。当汇流排组件24完全插入到汇流排连接器22中时,汇流排组件24的汇流排28、30与第二部78、110两者接合,从而在汇流排组件24的一侧由两个端子部44、46形成接触的一条线而在汇流排组件24的另一侧由两个端子部48、50形成了接触的一条线。端子部44、46和端子部48、50在汇流排组件24插入连接器22的过程中能够围绕它们的枢转点p1和p2枢转。所述枢转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倾翻(tilt),以为汇流排组件24和接触端子40、42之间的未对准提供偏离对接(offset mating)和补偿。凹部146、150、148、152的宽度限制了整个枢转的量。整个连接器22能够围绕平坦的本体52、88与安装凸缘60、92的所述接合处相对电气设备26的印刷电路板倾翻。缺口86、114抵消(offset)倾翻的偏移力。缺口86,114的尺寸和数量能够调整以满足一所需的偏移力。随着汇流排组件24行进,法向力以一典型的单梁布置增加。端子部46、50通过支撑端子部44、48将额外的加强提供给端子部44、48并为端子部44、48提供另一枢转点。汇流排28的表面34接合接触端子40的弹性指部54、90,而汇流排30的表面34接合接触端子42的弹性指部54、90。如此,汇流排组件24在两侧上被牢固地夹持并稳固地保持在汇流排
连接器22内。
75.在如图5、图6和图11所示的一实施例中,端子部44、48的多个接触梁74错开,且端子部46、50的多个接触梁106错开。如此,端子部44、48的多组成对的接触梁74具有一第一长度,而端子部44、48的其它组的成对的接触梁74具有一不同的第二长度。端子部46、50的多组的成对的接触梁106具有一第一长度,而端子部46、50的其它组的成对的接触梁106具有一不同的第二长度。接触梁74比接触梁106长。所述错开的布置允许连接器22和汇流排组件24之间的多对接接合,而不是连接器22和汇流排组件24沿全部同时接合的接触点的一直线对接。在这种错开布置中,连接器22和汇流排组件24之间的插入力能被减小,这使得组装更有效率。在图11和图12所示的一实施例中,各接触梁74具有相同的长度,而各接触梁106具有相同的长度。接触梁74比接触梁106长。
76.一电气系统1020的一第二实施例示出在图14至图17中且包括一汇流排连接器1022、汇流排组件24以及诸如例如但不限于服务器或交换机的一电气设备1026。汇流排连接器1022配置成结合于电气设备1026。之后,电气设备1026连同安装在其上的汇流排连接器1022定位在一机柜(未示出)上并结合于汇流排组件24。不是像第一实施例那样设置于一电路板,而是汇流排连接器1022结合于电气设备1026的一线束。
77.汇流排连接器1022包括一绝缘的基座1038、安装在基座1038内的一第一电接触端子1040以及安装在基座1038内的一第二电接触端子1042。接触端子1040、1042将来自汇流排28、30的电力分配到电气设备1026。第一接触端子1040具有配合在一起的一第一接触端子部1044和一第二接触端子部1046。同样地,第二接触端子1042具有配合在一起的一第一接触端子部1048和一第二接触端子部1050。除了安装凸缘60与本体52共面及安装凸缘92与本体88共面之外,接触端子1040、1042与接触端子40、42相同地形成。如此,与提供给接触端子40一样,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接触端子1040的构件;与提供给接触端子42一样,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接触端子1042的构件。
78.基座1038具有一前端1120、一后端1122以及在前端1120和后端1122之间延伸并形成一腔体1132的顶、底、侧壁1124、1126、1128、1130,腔体1132在其端部限定前、后细长的开口1134、1136。前、后开口134、136相对基座1038的一纵向轴线1140竖向延伸,纵向轴线1140在前端1120和后端1122之间延伸穿过腔体1132。顶、底、侧壁1124、1126、1128、1130具有:一第一壁部,其纵向延伸;以及一第二壁部,其在后端1122处垂直于所述第一壁部以减小后开口1136的宽度。顶壁1124和底壁1126中的每一个具有一细长的槽部1138,槽部1138接近腔体1132并连通腔体1132且从后开口1136朝向前端1120延伸。后开口1136和槽部1138具有当汇流排组件24沿一对接方向行进进入后开口1136和凹槽1138中时适合将汇流排组件24收容于其内的尺寸,所述对接方向基本平行于基座1038的纵向轴线1140延伸。一居间壁1154在顶壁1124和底壁1126之间从前端120纵向延伸至槽部138,以将中央腔体1132分成两个部分。一安装耳部1156从侧壁1128延伸,而一安装耳部1158从侧壁1130延伸。安装耳部1156、1158用于将汇流排连接器1022固定于电气设备1026。
79.基座1038包括诸如突出的倒刺的接合部1142,接合部1142延伸到腔体1132中、与接触端子1040、1042的第二部82的钩状端部84接合以将接触端子1040、1042安装在基座1038内。当各接触端子1040、1042安装在基座1038内时,接触端子1040的表面96面对居间壁1154,接触端子1042的表面96面对居间壁1154,且接触端子1040的弹性指部54/90面对接触
端子1042的弹性指部54/90并通过朝向后开口1136开口的一空间1144彼此间隔开。空间1144提供一汇流排收容空间。像第一实施例的基座38的细长的凹部146、148、150、152一样,接触端子1040、1042的突片68、100安放于其内的细长的凹部1146、1148形成于顶壁1124,而突片70、102安放于其内的细长的凹部1150、1152形成于底壁1126。接触端子1040、1042通过绝缘基座1038彼此电绝缘。
80.当接触端子1040、1042安装在基座1038内且汇流排组件24未接合时,各平坦的本体52、88的纵向轴线66、98彼此平行且平行于基座1038的纵向轴线1140。
81.为了组装电气系统1020,汇流排连接器1022以一公知的方式安装于电气设备1026以在接触端子1040、1042与电气设备1026之间形成电连接。安装耳部1156、1158紧固于电气设备1026的基座。已使汇流排连接器1022安装在其上的电气设备1026随后插入机柜并与汇流排组件24接合。汇流排组件24穿过后开口1136并进入收容空间1144中。汇流排组件24首先接合各接触端子1040、1042的弹性指部54,并且在继续插入腔体1132中时接合各接触端子1040、1042的弹性指部90。汇流排28的表面34接合接触端子1040,而汇流排30的表面34接合接触端子1042。如此,汇流排组件24在两侧被夹持并牢固地保持在汇流排连接器1022内。汇流排组件24的一前端可接触居间壁1154,这防止汇流排组件24进一步插入汇流排连接器1022。端子部1044、1046和端子部1048、1050在汇流排组件24插入连接器1022的过程中能够围绕它们的枢转点p1和p2枢转。所述枢转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倾翻,以针对汇流排组件24和接触端子1040、1042之间的不对准提供偏移对接和补偿。凹部1146、1150、1148、1152的宽度限制了整个枢转的量。
82.一电气系统2020的一第三实施例示出在图18至图20。电气系统2020的第三实施例包括汇流排连接器1022、一汇流排组件2024以及电气设备1026。汇流排连接器1022配置成结合于电气设备1026。之后,电气设备1026连同安装在其上的汇流排连接器1022定位在一机柜(未示出)上并结合于汇流排组件2024。
83.除一多层柔性电路2160设置在两汇流排中的一个(在图18中示出为汇流排28)的表面34的一部分上外,汇流排组件2024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汇流排组件24相同地形成。柔性电路2160具有露出的接触垫2162和内部迹线。柔性电路2160的绝缘性能将接触垫2162和内部迹线与安装柔性电路2160的该汇流排电绝缘。柔性电路2160牢固地附着于该汇流排。
84.一信号基座2164设置在基座1038上并具有一通路,该通路容置一单个电信号接触端子2166,该单个电信号接触端子2166由一导线或其它传输元件形成、具有在其一端的与接触垫2162接触的信号接触件2168(参见图19,诸如molex公司销售的edgelock(边缘锁定)连接器)或在其该端由一弹簧针(pogo pin)型式连接器形成的一信号接触件2170(参见图20)。信号接触件2168、2170部分地容置在信号基座2164内并从信号基座2164向外延伸以与接触垫2162接合。信号基座2164可设置在基座1038的顶壁1124或底壁1126上并位于细长的槽部1138的一侧。信号基座2164可与基座1038一体形成或者可按一独立的部件形成并附接于基座1038。
85.为了组装电气系统2020,汇流排连接器1022和信号基座2164以一公知的方式安装于电气设备1026,以在信号接触端子2166与电气设备1026以及接触端子1040、1042与电气设备1026之间形成电连接。安装耳部1156、1158紧固于电气设备1026的基座。已使汇流排连
接器1022和信号基座2164安装在其上的电气设备1026随后插入机柜并与汇流排组件2024接合。汇流排组件2024穿过后开口1136并进入收容空间1144。汇流排组件2024首先接合各接触端子1040、1042的弹性指部54且在继续插入腔体1132中时接合各接触端子1040、1042的弹性指部90。汇流排28的表面34接合接触端子1040,而汇流排30的表面34接合接触端子1042。如此,汇流排组件24在两侧被夹持并稳固地保持在汇流排连接器1022内。信号基座2164与汇流排28的侧表面34(或汇流排30的侧表面34,如果柔性电路2160附接于另一汇流排30,就像图20所示的实施例所要求的那样)重叠且信号接触件2168或弹簧针型式连接器2170与其中一个接触垫2162对接。
86.在这些实施例中,电力通过汇流排28、30和汇流排连接器1022分配,而信号通过柔性电路2160和单个信号接触端子2166分配。
87.接触端子1040、1042可具有第一接触端子部1044、1048和第二接触端子部1046、1050,或者第二接触端子部1046、1050可从各接触端子1040、1042中取消。
88.一电气系统3020的一第四实施例示出在图21至图22且包括汇流排连接器1022、一汇流排组件3024和电气设备1026。汇流排连接器1022配置成结合于电气设备1026。之后,电气设备1026连同安装在其上的汇流排连接器1022定位在一机柜(未示出)上并结合于汇流排组件3024。不是像第一实施例那样设置于一电路板,而是汇流排连接器1022结合于电气设备1026的一线束。
89.除了绝缘体32是一印刷电路板3032且印刷电路板3032具有从印刷电路板3032的一前缘向前延伸的一延伸部3172外,汇流排组件3024与第一实施例的汇流排组件24相同地形成。延伸部3172具有露出的接触垫3174和内部迹线。印刷电路板3032的绝缘性能使接触垫3174和内部迹线与汇流排28、30电绝缘并使汇流排28与汇流排30电绝缘。
90.一信号基座3176设置在基座1038上并将多个电信号接触端子3178容置在一通路3180内,通路通路3180在信号基座3176的前端3182和后端3184之间延伸。通路3180从前端3182纵向延伸至后端3184并在其两端形成前、后细长的开口。所述前、后开口相对基座1038的纵向轴线1140竖向地延伸。所述前、后开口和通路3180在尺寸设置成将延伸部3172接收在其内。信号基座3176可设置在基座1038的顶壁1124或底壁1126上并且竖向地定位在细长的槽部1138的如图所示的下方或上方。信号基座3176可与基座1038一体地形成或者可形成为一独立的部件并附接于基座1038。各信号接触端子3178通过基座1038、3176彼此电绝缘并与接触端子1040、1042电绝缘。各信号接触端子3178可具有可挠曲(flexible)的一部分,从而当印刷电路板3032的延伸部3172插入多个信号接触端子3178之间时,所述可挠曲的部分挠曲以允许延伸部3172进入且多个信号接触端子3178夹持延伸部3172的两侧并接触接触垫3174。
91.为了组装电气系统3020,汇流排连接器1022和信号基座3176以一公知的方式安装于电气设备1026,以在信号接触端子3178与电气设备1026以及接触端子1040、1042与电气设备1026之间形成电连接。安装耳部1156、1158紧固于电气设备1026的基座。已使汇流排连接器1022和信号基座3176安装在其上的电气设备1026随后插入机柜并与汇流排组件3024接合。延伸部3172插入信号基座3176的通路3180中且信号接触端子3178与接触垫3174接合。汇流排组件3024穿过后开口1136并进入收容空间1144中。汇流排组件3024与接触端子1040、1042接合,其中汇流排28的表面34接合接触端子1040而汇流排30的表面34接合接触
端子1042。如此,汇流排组件3024在两侧被夹持并稳固地保持在汇流排连接器1022内。
92.在该实施例中,电力通过汇流排28、30和汇流排连接器1022分配,而信号通过印刷电路板3032和信号接触端子3178分配。
93.接触端子1040、1042可具有第一接触端子部1044、1048和第二接触端子部1046、1050,或者第二接触端子部1046、1050可从各接触端子1040、1042中取消。
94.一电气系统4020的一第五实施例示出在图23至图24且包括汇流排连接器1022、一汇流排组件4024和电气设备1026。汇流排连接器1022配置成结合于电气设备1026。之后,电气设备1026连同安装在其上的汇流排连接器1022定位在一机柜(未示出)上并结合于汇流排组件2024。不是像第一实施例中的那样设置于一电路板,而是汇流排连接器1022结合于电气设备1026的一线束。
95.除一多层柔性电路4186设置在汇流排28的表面34的一部分上且一多层柔性电路4188设置在汇流排30的表面34的一部分上外,汇流排组件4024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汇流排组件24相同地形成。柔性电路4186具有露出的迹线4190和安装在其上的一连接器4192,且柔性电路4188具有露出的迹线(未示出,但与所示出的迹线4190类似)和安装在其上的一连接器4194。各连接器4192、4194从柔性电路4186、4188以及各自的汇流排28、30的侧34向外延伸。柔性电路4186、4188的绝缘性能将迹线4190和连接器4192、4194与各自的汇流排28、30电绝缘。柔性电路4186牢固地附着于汇流排28,而柔性电路4188牢固地附着于汇流排30。
96.一信号基座4176设置在基座1038上且容置多个第一电信号接触端子4196,各第一电信号接触端子4196安放在一通路4198内,通路4198从信号基座4176的一前端4182纵向延伸至信号基座4176的一后端4184并在其两端形成前、后开口。各通路4198由一突壁部4200部分地限定且后开口形成在突壁部4200上。多个通路4198的前、后开口相对基座1038的纵向轴线1140竖向地叠置。突壁部4200在尺寸上设置为突壁部4200被收容在连接器4192内,以用于连接于柔性电路4186上的迹线4190。信号基座4176还容置多个第二电信号接触端子4202,各第一电信号接触端子4202安放在一通路4204内,通路4204从信号基座4176的前端4182纵向延伸至信号基座4176的后端4184并在其两端形成前、后开口。各通路4204由一突壁部4206部分地限定且后开口形成在突壁部4206上。多个通路4204的前、后开口相对基座1038的纵向轴线1140竖向地叠置。突壁部4206在尺寸上设置为突壁部4206被收容在连接器4194内,以用于连接于柔性电路4188上的迹线。信号基座4176可设置在基座1038的顶壁1124或底壁1126上并且竖向地定位在如图所示的下方或在上方,其中突壁部4200朝向槽部1138的一侧偏移,而突壁部4206朝向槽部1138的另一侧偏移。信号基座3176可与基座1038一体地形成或者可形成为一独立的构件并附接于基座1038。各信号接触端子4196、4202通过基座1038、4176彼此绝缘并且与接触端子1040、1042绝缘。
97.为了组装电气系统4020,汇流排连接器1022和信号基座3176以一公知的方式安装于电气设备1026,以在信号接触端子4196、4202与电气设备1026以及接触端子1040、1042与电气设备1026之间形成电连接。安装耳部1156、1158紧固于电气设备1026的基座。已使汇流排连接器1022和信号基座4176安装在其上的电气设备1026随后插入机柜并与汇流排组件4024接合。汇流排组件4024穿过后开口1136并进入收容空间1144中。汇流排组件4024与接触端子1040、1042接合,其中汇流排28的表面34接合接触端子1040,而汇流排30的表面34接
合接触端子1042。如此,汇流排组件4024在两侧被夹持且稳固地保持在汇流排连接器1022内。突壁部4200安放在连接器4192内,而突壁部4206安放在连接器4194内。
98.在该实施例中,电力通过汇流排28、30和汇流排连接器1022分配,而信号通过柔性电路4186及其连接器4192、柔性电路4188及其连接器4194分配。
99.接触端子1040、1042可具有第一接触端子部1044、1048和第二接触端子部1046、1050,或者第二接触端子部1046、1050可从各接触端子1040、1042中取消。
100.一电气系统5020的一第六实施例示出在图25至图39。电气系统5020的第六实施例包括一汇流排连接器5022、一汇流排组件5024以及电气设备1026。汇流排连接器5022配置成结合于电气设备1026。之后,电气设备1026连同安装在其上的汇流排连接器5022定位在一机柜(未示出)上并结合于汇流排组件5024。
101.汇流排组件5024包括第一导电汇流排28、第二导电汇流排30以及一印刷电路板5028。印刷电路板5208位于汇流排28、30之间并与各汇流排28、30通过一空气间隙间隔开。印刷电路板5208为刚性且具有细长的且基本为矩形形状的本体,该本体具有相反的侧表面5210、5212,侧表面5210、5212与各自的沿纵向轴线和高度轴线延伸的平面重合且彼此平行。侧表面5210面对汇流排28的侧表面36,而侧表面5212面对汇流排30的侧表面36。汇流排组件5024中的各汇流排28、30配置成在各自的侧表面34、36上由汇流排连接器5022夹持。汇流排组件5024安装在一机柜(未示出)上且沿机柜的一背面竖向地延伸。
102.如图28和图34所示,汇流排连接器5022包括一绝缘的基座5038、安装在基座5038内的一第一接触端子5040、安装在基座5038内的一第二接触端子5042、安装在基座5038内的一绝缘的信号基座5214以及安装在信号基座5214内的多个电信号接触端子5216。接触端子5040、5042配置成将来自汇流排28、30的电力传输至电气设备1026,而信号接触端子5216配置成将来自印刷电路板5208的信号传输至电气设备1026。第一接触端子5040具有配合在一起的一第一端子部5044和一第二端子部5046。同样地,第二接触端子5042具有配合在一起的一第一端子部5048和一第二端子部5050。
103.参见图29至图31,第一端子部5044、5048具有由一基本为矩形形状的平坦的本体5052、从平坦的本体5052的一后端延伸的多个弹性指部5054、从平坦的本体5052的一顶端延伸的一顶安装部5056、从平坦的本体5052的一底端延伸的一底安装部5058以及从平坦的本体5052的一前端延伸的一安装凸缘5060形成的一连接部。如本文说明的,安装部5056、5058附接于基座5038。
104.平坦的本体5052具有限定顶、底缘及前、后端的相反的侧表面5062、5064。一纵向轴线5066由平坦的本体5052限定在前、后端之间。侧表面5062、5064与各自的沿纵向轴线和高度轴线延伸的平面重合且彼此平行。至少一个顶突片5068从顶缘向上延伸,且至少一个底突片5070从底缘向下延伸。各突片5068、5070与平坦的本体5052共面。
105.所述多个弹性指部5054从平坦的本体5052的后端延伸。如所示出的,所述弹性指部5054均包括:一大体v型的壁5072,具有从平坦的本体5052的后端且相对纵向轴线5066倾斜延伸的一第一部分以及从所述第一部分的后端且相对纵向轴线5066倾斜延伸的一第二部分;以及一列/排的间隔开的接触梁5074,从壁5072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后端延伸。各接触梁5074具有:一第一部5076,其为大体u形、从壁5072的第二部分的后端延伸;以及一第二部5078,其从第一部5076的后端延伸且为大体u形。第二部5078形成第一端子部5044、5048的
一后端5081。第一、第二部5076、5078中的每一个形成一隆起。
106.顶安装部5056具有:一第一部5080,其从平坦的本体5052的顶缘向上延伸且为大体u形;以及一第二部5082,其为平坦的、从第一部5080延伸并与平坦的本体5052的侧表面5062重叠且平行于平坦的本体5052。第二部5082平行于纵向轴线5066延伸。第二部5082具有与基座5038接合以防止安装部5056相对基座5038移动的一接合部。第二部5082可形成为具有一钩状端部5084的一细长的臂。除了是顶安装部5056的镜像外,底安装部5058与顶安装部5056相同地形成。如此,细节不再重复且在本文中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107.安装凸缘5060从平坦的本体5052的前端延伸并与平坦的本体5052共面。
108.参见图29、图32和图33,第二端子部5046、5050具有由一基本为矩形形状的平坦的本体5352、从平坦的本体5352的一后端延伸的多个弹性指部5354、从平坦的本体5352的一顶端延伸的一顶安装部5356、从平坦的本体5352的一底端延伸的一底安装部5358以及从平坦的本体5352的一前端延伸的一安装凸缘5360形成的一连接部。如本文说明的,安装部5356、5358附接于基座5038。
109.平坦的本体5352具有限定顶、底缘及前、后端的相反的侧表面5362、5364。一纵向轴线5366由平坦的本体5352限定在前、后端之间。侧表面5362、5364与各自的沿纵向轴线和高度轴线延伸的平面重合且彼此平行。至少一个顶突片5368从顶缘向上延伸,且至少一个底突片5370从底缘向下延伸。各突片5368、5370与平坦的本体5352共面。
110.所述多个弹性指部5354从平坦的本体5352的后端延伸。如所示出的,所述弹性指部5354均包括:一大体v型的壁5372,具有从平坦的本体5352的后端且相对纵向轴线5366倾斜延伸的一第一部分以及从所述第一部分的后端且相对纵向轴线5366倾斜延伸的一第二部分;以及一列/行的间隔开的接触梁5374,从壁5372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后端延伸。各接触梁5374具有:一第一部5376,其为大体u形且从壁5372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后端延伸;以及一第二部5378,其从第一部5376的后端延伸且为大体u形。第二部5378形成第二端子部5046、5050的一后端5381。第一、第二部5376、5378中的每一个形成一隆起。
111.顶安装部5356具有:一第一部5380,其从平坦的本体5352的顶缘向上延伸且为大体u形;以及一第二部5382,其为平坦的、从第一部5380延伸并与平坦的本体5352的侧表面5362重叠且平行于平坦的本体5352。第二部5382平行于纵向轴线5366延伸。第二部5382具有与基座5038接合以防止安装部5356相对基座5038移动的一接合部。第二部5382可形成为具有一钩状端部5384的一细长的臂。除了是顶安装部5356的镜像外,底安装部5358与顶安装部5356相同地形成。如此,细节不再重复且在本文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112.安装凸缘5360从平坦的本体5352的前端延伸并与平坦的本体5352共面。
113.如图29所示,接触端子5040的端子部5044、5046在插入基座5038之前通过一卡件5116卡固在一起以形成电结合对。在所述电结合对中,端子部5044、5046的侧表面5064、5364彼此对靠接合,且安装凸缘5060与安装凸缘5360对靠接合。纵向轴线5066、5366彼此平行。壁5072、5372的第一部分倾斜地彼此远离,而壁5072、5372的第二部分倾斜地彼此靠近。第一部5076、5376倾斜地彼此远离。后端5081、5381彼此间隔开。弹性指部5054、5354形成一汇流排收容空间5118。如所示出,卡件5116位于沿平坦的本体5052、5352和所述多个弹性指部5054、5354的大约中间。在一实施例中,卡件5116由从其中一个平坦的本体5052延伸的安放在其中另一个平坦的本体5352形成的一开口内的至少一个突起来提供。其它卡件也在本
公开的范围内。
114.接触端子5042的端子部5048、5050在插入基座5038之前通过一卡件5116卡固在一起以形成电结合对。在该电结合对中,端子部5048、5050的侧表面5064、5364彼此对靠接合,且安装凸缘5060与安装凸缘5360对靠接合。壁5072、5372的第一部分倾斜地彼此远离,而壁5072、5372的第二部分倾斜地彼此靠近。第一部5076、5376倾斜地彼此远离。后端5081、5381彼此间隔开。弹性指部5054、5354形成一汇流排收容空间5118。如所示出的,卡件5116位于沿平坦的本体5052、5352和所述多个弹性指部5054、5354的大约中间。在一实施例中,卡件5116由从其中一个平坦的本体5052延伸的安放在其中另一个平坦的本体5352形成的一开口内的至少一个突起来提供。其它卡件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115.尽管针对各接触端子5040、5042说明了两个平坦的本体5052、5352和安装凸缘5060、5360,但是针对各接触端子5040、5042,两平坦的本体5052、5352和安装凸缘5060、5360可一体地形成且壁5072、5372从单个平坦的本体及安装凸缘向后延伸。
116.参见图35至图38,基座5038具有一体形成在一起的一中央的容置部5400、一第一侧的容置部5402以及一第二侧的容置部5404。
117.容置部5400具有一前端5420、一后端5422以及在前、后端5420、5422之间延伸并形成一中央腔体5432的顶、底、侧壁5424、5426、5428、5430。中央腔体5432从前端5420纵向延伸至后端5422并在其两端形成可为长方形或方形的前、后开口5434、5436。中央腔体5432的一中央纵向轴线5438在前、后开口5434、5436之间延伸。
118.容置部5402具有一前端5440、一后端5442以及在前、后端5440、5442之间延伸并形成一腔体5452的顶、底、侧壁5444、5446、5448、5450。腔体5452从前端5440纵向延伸至后端5442并在其两端形成前、后细长的开口5454、5456。腔体5452的一中央纵向轴线5458在前、后开口5454、5456之间延伸。前、后开口5454、5456相对纵向轴线5458竖向地延伸。顶壁5444和底壁5446中的每一个具有接近并连通腔体5452的且从后开口5456朝向前端5440延伸的一细长的槽部5460。后开口5456和槽部5460具有当汇流排28沿一对接方向行进进入后开口5456和槽部5460中时适合将汇流排28收容在其内的尺寸。所述对接方向基板平行于纵轴5458延伸。
119.侧壁5448包括延伸到腔体5452中与接触端子5040的钩状端部5084接合的诸如突出的倒刺的接合部5462且侧壁5450包括延伸到腔体5452中与接触端子5040的钩状端部5384接合的诸如突出的倒刺的接合部5464,以将接触端子5040固定在容置部5402内。当接触端子5040安装在容置部5402内时,第一端子部5044的表面5062面对侧壁5448而第二端子部5046的表面5362面对侧壁5450。汇流排收容空间5118朝向后开口5456开口。容置部5402还包括顶壁5444中的形成从前端5440朝向后端5442纵向延伸的一细长的凹部5466的多个表面,并且包括底壁5446中的形成从前端5440朝向后端5442纵向延伸的一细长的凹部5470的多个表面。接触端子5040的顶突片5068、5368收容在凹部5466内,接触端子5040的底突片5070、5370收容在凹部5470内。凹部5466比顶突片5068、5368的组合的宽度稍宽且凹部5470比接触端子5040的底突片5070、5370的组合的宽度稍宽,以允许接触端子5040相对容置部5402枢转。
120.容置部5404具有一前端5480、一后端5482以及在前、后端5480、5482之间延伸并形成一腔体5492的顶、底、侧壁5484、5486、5488、5490。腔体5492从前端5480纵向延伸至后端
5482并在其两端形成前、后细长的开口5494、5496。腔体5492的一中央纵向轴线5498在前、后开口5494、5496之间延伸。前、后开口5494、5496相对基座5038的纵向轴线竖向地延伸。顶壁5484和底壁5486中的每一个具有一细长的槽部5500,槽部5500接近并连通腔体5492且从后开口5496朝向前端5480延伸。后开口5496和槽部5500具有当汇流排30沿一对接方向行进进入后开口5496和槽部5500中时适合将汇流排30收容在其内的尺寸。所述对接方向大体上平行于纵轴5498延伸。
121.侧壁5488包括延伸到腔体5492中的与接触端子5042的钩状端部5384接合的诸如突出的倒刺的接合部5502并且侧壁5490包括延伸到腔体5492中的与接触端子5042的钩状端部5084接合的诸如突出的倒刺的接合部5504,以将接触端子5042固定在容置部5404内。当接触端子5042安装在容置部5404内时,第二端子部5050的表面5362面对侧壁5488,而第一端子部5048的表面5062面对侧壁5490。汇流排收容空间5118朝向后开口5496开口。容置部5404还包括顶壁5484中的形成从前端5480朝向后端5482纵向延伸的一细长的凹部5506的多个表面,并且包括底壁5486中的形成从前端5480朝向后端5482纵向延伸的一细长的凹部5508的多个表面。接触端子5042的顶突片5068、5368收容在凹部5506内,接触端子5042的底突片5070、5370收容在凹部5508内。凹部5506比顶突片5068、5368的组合的宽度稍宽且凹部5508比接触端子5042的底突片5070、5370的组合的宽度稍宽,以允许接触端子5042相对容置部5404枢转。
122.由于基座5038一体地形成,所以顶壁5424、5444、5484形成一连续的顶壁,底壁5426、5446、5486形成一连续的底壁,侧壁5428、5450是连续的,并且侧壁5430、5490是连续的。
123.一安装耳部5158从侧壁5448向外延伸。一安装耳部5160从侧壁5488向外延伸。
124.纵向轴线5438、5458、5498彼此平行。侧的容置部5402、5404的后端5442、5482彼此对齐。中央的容置部5400的后端5422在侧的容置部5402、5404的后端5442、5482的前方。如所示出的,侧的容置部5402、5404的前端5440、5480彼此对齐,中央的容置部5400的前端5420位于侧的容置部5402、5404的前端5440、5480的后方。在一实施例中,前端5440、5480、5420对齐。
125.当接触端子5040安装在侧的容置部5402内且汇流排组件5024未接合时,纵向轴线5066、5366、5458彼此平行。当接触端子5042安装在侧的容置部5404内且汇流排组件5024未接合时,纵向轴线5066、5366、5498彼此平行。
126.在图25、图27和图28所示的一实施例中,信号基座5214形成为一块体且具有一前端表面5510、一后端表面5512以及在前端表面5510和后端表面5512之间延伸的顶、底、侧壁5516、5518、5520、5522。多个间隔开的通路5524从前端表面5510沿纵向延伸至一腔体5526,腔体5526从后端表面5512延伸。各自的成对的信号接触端子5216安装在各通路5524内并延伸到腔体5526内。腔体5526在其后端限定一后开口5528。各信号接触端子5216可具有接近各通路5524的后开口的一可挠曲端部。信号基座5214安装在中央腔体5432内并且从中央腔体5432向后延伸。信号基座5214的后端表面5512可与基座5038的后端5442、5482对齐。
127.印刷电路板5208具有接近其前缘的多个接触垫5600。一缺口5602设置在接触垫5600的上方且一缺口5604设置在接触垫5600的下方,这限定了印刷电路板5208的一接触垫收容部5608,参见图25。
128.为了组装电气系统5020,汇流排连接器5022以一公知的方式安装于电气设备1026,以在信号接触端子5216与电气设备1026以及接触端子5040、5042与电气设备1026之间形成电连接。安装耳部5156、5158紧固于电气设备1026的基座。已使汇流排连接器1022安装在其上的电气设备1026随后插入机柜并与汇流排组件5024接合。汇流排28穿过侧的容置部5402的后开口5456并进入接触端子5040的收容空间5118。汇流排28的表面34接合接触端子5040的弹性指部5054,且汇流排28的表面36接合接触端子5040的弹性指部5354。如此,汇流排28在两侧上被接触端子5040夹持并稳固地保持在汇流排连接器5022内。汇流排30穿过侧的容置部5404的后开口5496并进入接触端子5042的收容空间5118。汇流排30的表面34接合接触端子5042的弹性指部5354,且汇流排30的表面36接合接触端子5042的弹性指部5054。如此,汇流排30在两侧被接触端子5042夹持并稳固地保持在汇流排连接器5022内。各接触端子5040、5042提供相对容置部5402、5404的纵向轴线5458、5498的一定程度的枢转,以适应汇流排28、30相对基座5038的不对准。印刷电路板5208的接触垫收容部5608穿过后开口5528并进入信号基座5214的腔体5526,且接触垫5600与信号接触端子5216接合。接触垫收容部5608在两侧被多个信号接触端子5216夹持并稳固地保持在汇流排连接器5022内。
129.在一实施例中且如图25、图27和图28所示,信号基座5214具有限定在顶壁5516的顶表面和底壁5518的底表面之间的一高度,该高度小于中央腔体5432的限定在中央腔体5432的一顶表面和一底表面之间的一高度,且信号基座5214具有限定在相反的侧壁5520、5522的外表面之间的一宽度,该宽度小于中央腔体5432的限定在中央腔体5432的相对的侧表面之间的一宽度。如此,信号基座5214能够相对基座5038竖向浮动并且能够相对基座5038水平浮动。诸如肋的合适的接合部(未示出)设置在信号基座5214和基座5038之间,以防止信号基座5214穿过中央腔体5432的端部脱出基座5038同时允许竖向移动和水平移动。信号基座5214的在腔体5526上方的顶壁5516安放在缺口5602内,信号基座5214的在腔体5526下方的底壁5518安放在缺口5604内。在印刷电路板5208的接触垫收容部5608在插入穿过信号基座5214的后开口5528时接触垫收容部5608未精确对准信号基座5214的后开口5528的情况下,当信号基座5214的端子接触印刷电路板5208的对接端时,信号基座5214在竖向和/或水平方向浮动,以确保接触垫收容部5608准确地进入到信号基座5214内。汇流排28、30是相对刚性的并且通过允许信号基座5214浮动,这提供了一信号接触端子5216和接触垫5600的精确对准。
130.在一实施例中且如图39所示,信号基座5214具有限定在顶壁5516的顶表面和底壁5518的底表面之间的一高度,该高度与中央腔体5432的限定在中央腔体5432的一顶表面和一底表面之间的一高度近似相等,且信号基座5214具有限定在相反的侧壁5520、5522的外表面之间的一宽度,该宽度小于中央腔体5432的限定在中央腔体5432的相对的侧表面之间的一宽度。如此,信号基座5214能够相对基座5038水平浮动但在竖向上保持就位。诸如肋适的合适的接合部(未示出)设置在信号基座5214和基座5038之间,以防止信号基座5214穿过中央腔体5432的端部脱出基座5038同时允许水平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基座5214的位于腔体5526上方的顶壁5516和基座5214的位于腔体5526下方的底壁5518中的每一个具有一细长的槽部5530,槽部5530接近并连通腔体5526且从后端表面5512朝向前端表面5510延伸。在该实施例中,缺口5602、5604从印刷电路板5208上取消且各接触垫5600的高度加大。在印刷电路板5208的接触垫收容部5608在插入穿过信号基座5214的后开口5528时接触垫收容
部5608未精确对准信号基座5214的后开口5528的情况下,当信号基座5214的端子接触印刷电路板5208的对接端时,信号基座5214在水平方向浮动,以确保接触垫收容部5608准确地进入到信号基座5214内。加大的接触垫5600提供了信号接触端子5216在竖向上的准确的接合。
131.在各实施例中,一个汇流排可接地。
132.在各实施例中,汇流排连接器22、1022、5022与机柜中的汇流排组件24、1024、2024、3024、4024、5024多种组装,其中各汇流排连接器22、1022、5022与其自己的电气设备26、1026组装。
133.本文提供的公开内容以优选和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方式说明了特征。通过阅读本公开,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想到随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和构思内的许多其它实施例、修改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