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外力碰撞的紧贴组件的密封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71855发布日期:2022-08-09 21:11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抗外力碰撞的紧贴组件的密封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改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外力碰撞的紧贴组件的密封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电连接器通常使用于多种应用中,例如用于连接两个电子装置,除了要满足一般的性能要求外,特别重要的要求是电连接器必须达到接触良好,工作可靠,维护方便,按外形分类可分为圆形电连接器、矩形电连接器,圆形电连接器由于自身结构的特点在军事装备上(航空、航天)用量最大,矩形电连接器由于其结构简单更多的是用于电子设备的印制线路板上。
3.矩形电连接器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固定插针,另一部分用于固定插入环,通过插针与插入环的配合,可实现了电连接器的两部分连接,但是电连接器的插针多次插拔后,插针容易发生歪斜,不便于电连接器两部分的连接,而且电连接器的两部分容易受到外力碰撞被迫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的插针多次插拔后,插针容易发生歪斜,不便于电连接器两部分的连接,而且电连接器的两部分容易受到外力碰撞被迫分离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具有抗外力碰撞的紧贴组件的密封电连接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具有抗外力碰撞的紧贴组件的密封电连接器,包括对接块与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对接块侧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边角处设置有过渡圆角,所述对接块侧面固定连接有插入板,所述插入板侧面矩形阵列有插入环,所述连接块侧面采用螺钉固定连接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侧面矩形阵列有插针,多组所述插针外壁设置有可将多组插针拉直的拨正机构,所述对接块与连接块上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可防止因外力碰撞导致对接块与连接块分离的对接机构。
7.可选地,所述插入板侧面边缘位置等距设置有定位孔,所述连接块侧面边缘位置等距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直径与定位孔孔径相同。
8.可选地,所述拨正机构包括公共板、拨正环、延伸杆,所述公共板侧面矩形阵列有拨正环,所述拨正环内径与插针直径相同。
9.可选地,所述公共板上下表面中线位置对称固定连接有延伸杆,所述连接块内腔上下于延伸杆对应位置开设有让位槽。
10.可选地,所述延伸杆上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竖直杆,所述连接块于竖直杆位置开设有延伸槽,所述竖直杆侧面顶部螺纹连接有移位螺杆,所述移位螺杆末端开设有内六角槽,所述移位螺杆另一端采用轴承转动连接在u型壳侧面。
11.可选地,所述u型壳一侧面为开放状态,所述u型壳上表面采用竖直螺栓螺纹连接
在竖直孔内,所述竖直孔与竖直螺栓位置一一对应。
12.可选地,所述对接机构包括对接板、连接杆、卡入杆,所述对接板底部焊接在对接块顶部,所述对接板侧面开设有侧槽。
13.可选地,所述对接板一侧面开设有插入槽,所述对接板两侧面固定连接有释放杆,所述连接杆焊接在连接块上表面,所述连接杆两侧面对称焊接有卡入杆,所述卡入杆与释放杆均为弹性杆。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
15.1、本发明在对接块与连接块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对接机构,利用连接杆侧面的卡入杆卡入对接板的侧槽内,实现了对接块与连接块的快速对接,避免电连接器因为外力碰撞导致电连接器的对接块与连接块受迫分离,同时可利用对接板两侧面的释放杆快速实现了对接块与连接块的分离。
16.2、本发明在插针外壁设置有拨正机构,当发现连接块一侧面矩形阵列的插针因多次插拔歪斜后,可通过转动移位螺杆带动延伸杆一侧的公共板从连接块内移出,公共板通过拨正环将多组歪斜的插针拨正,从而便于对接块与连接块后续对接。
17.3、本发明在对接块与连接块侧面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可设置成圆环形槽或者带有圆角的矩形槽,容纳槽内可用于放置不同形状的密封圈,可提高对接块与连接块对接时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u型壳与连接块的分离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连接块与其连接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对接块;2、对接板;21、侧槽;22、释放杆;23、插入槽;3、插入板;31、定位孔;32、插入环;4、卡入杆;5、连接杆;6、u型壳;61、竖直螺栓;7、延伸槽;8、连接块;81、竖直孔;82、让位槽;83、水平孔;84、容纳槽;9、定位柱;10、插针; 11、公共板;110、拨正环;12、延伸杆;13、移位螺杆;14、竖直杆;15、延伸板;16、安装板;17、内六角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6.参照图1-5,一种具有抗外力碰撞的紧贴组件的密封电连接器,包括对接块1与连接块8,对接块1与连接块8分别与两个电子装置的待连接线路连接,插入板3侧面边缘位置等距设置有定位孔31,连接块8侧面边缘位置等距设置有定位柱9,定位孔31与定位柱9 的
数目选择为四组,定位柱9直径与定位孔31孔径相同,定位柱9 与定位孔31的设置便于对接块1与连接块8之间的正确对接。
27.连接块8与对接块1侧面开设有容纳槽84,容纳槽84边角处设置有过渡圆角,容纳槽84可根据实际的密封圈的形状设置成圆环形或者带有圆角的矩形,在本发明中,容纳槽84的形状设置成矩形,故而密封圈选择为矩形圈,密封圈使得连接块8与对接块1对接时,连接块8与对接块1之间保持良好的密封性。
28.对接块1侧面固定连接有插入板3,插入板3侧面矩形阵列有插入环32,连接块8侧面采用螺钉固定连接有延伸板15,延伸板15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6,安装板16侧面矩形阵列有插针10,多组插针10外壁设置有可将多组插针10拉直的拨正机构,需要补充地是,插针10与插入环32均选择为导电金属材质,本发明中选择为黄铜材质。
29.拨正机构包括公共板11、拨正环110、延伸杆12,公共板11上下表面中线位置对称固定连接有延伸杆12,连接块8内腔上下于延伸杆12对应位置开设有让位槽82,让位槽82的长度略大于延伸杆 12的长度,使得公共板11可受下述移位螺杆13驱动从连接块8内腔内移出,利用公共板11上的拨正环110强制让歪斜的插针10拨正。
30.延伸杆12上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竖直杆14,连接块8于竖直杆14位置开设有延伸槽7,竖直杆14从延伸槽7内伸出,竖直杆 14的作用使得移位螺杆13可带动公共板11沿连接块8内腔横移。
31.竖直杆14侧面顶部螺纹连接有移位螺杆13,移位螺杆13末端开设有内六角槽17,内六角槽17的尺寸选择为标准内六角扳手的尺寸,使得操作人员可使用内六角扳手转动移位螺杆13。
32.移位螺杆13另一端采用轴承转动连接在u型壳6侧面,u型壳6 对应位置处可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内部设置轴承,轴承座自身采用圆形阵列的螺钉固定到u型壳6侧面,u型壳6的作用是对移位螺杆 13外部进行遮挡,防止操作人员误触移位螺杆13。
33.u型壳6一侧面为开放状态,u型壳6上表面采用竖直螺栓61螺纹连接在竖直孔81内,竖直孔81与竖直螺栓61位置一一对应,公共板11侧面矩形阵列有拨正环110,拨正环110内径与插针10直径相同,且拨正环110内壁打磨成光滑面,便于插针10沿拨正环110 内壁横移。
34.对接块1与连接块8上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可防止因外力碰撞导致对接块1与连接块8分离的对接机构,对接机构包括对接板2、连接杆5、卡入杆4,进一步地,对接机构可设置两组,具体设置位置于对接块1与连接块8上下表面中间位置。
35.对接板2底部焊接在对接块1顶部,对接板2侧面开设有侧槽 21,对接板2一侧面开设有插入槽23,对接板2两侧面固定连接有释放杆22,连接杆5焊接在连接块8上表面,连接杆5两侧面对称焊接有卡入杆4,卡入杆4与释放杆22均为弹性杆,使得卡入杆4 与释放杆22在受到外力时可绕其一端发生一定程度地形变,从而使得对接块1与连接块8快速对接与分离。
36.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37.通过连接块8侧面预留的水平孔83,使用螺栓将延伸板15底部的安装板16固定在连接块8侧面,使得插针10可从连接块8一侧面伸出,在将对接块1与连接块8对接之前,使用六角扳手插入到内六角槽17,并转动移位螺杆13,移位螺杆13带动竖直杆14底部的延伸杆
12一侧的公共板11横移,公共板11带动拨正环110沿固定的水平方向横移,将因多次插拔导致歪斜的插针10拨正。
38.当需要将连接块8与对接块1对接时,利用定位柱9与定位孔 31将两者对接,此时连接杆5一端的卡入杆4进入到对接板2的插入槽23内,由于插入槽23宽小于两组卡入杆4宽度,卡入杆4会受力变形,此时卡入杆4可顺利进入到对接板2的侧槽21内,在对接机构的作用下,连接块8与对接块1稳定快速对接,并且由于容纳槽 84内密封圈的作用,对接块1与连接块8之间的密封性大大提高。
39.当需要将连接块8与对接块1分离时,人力按压对接板2两侧的释放杆22,释放杆22受迫使得卡入杆4变形进入到插入槽23内,从而可将对接块1与连接块8分离。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