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78814发布日期:2022-09-10 01:13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为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成为当今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3.具备屏下摄像头技术的电子设备逐渐成为了重点关注趋势,屏幕摄像头所处区域为可透光可显示屏幕,但屏幕摄像头所处区域与正常显示区域存在显示和使用寿命差异,降低了用户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提高第二显示区的出光效率,提高使用寿命。
5.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显示区;
6.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7.衬底基板;
8.多个发光元件,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
9.第一光线调整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且位于所述发光元件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光线调整结构包括第一光线调整层和第二光线调整层,所述第二光线调整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光线调整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一光线调整层包括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发光元件至少部分交叠;
10.第二光线调整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且位于所述发光元件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光线调整结构包括第三光线调整层和第四光线调整层,所述第四光线调整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三光线调整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三光线调整层包括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发光元件至少部分交叠;
11.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光线调整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三光线调整层的厚度,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显示面板的垂直出光方向。
12.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13.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包括第一光线调整结构,第一光线调整结构包括第一光线调整层和第二光线调整层,第二光线调整层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光线调整层的折射率;第二显示区包括第二光线调整结构,第二光线调整结构包括第三光线调整层和第四光线调整层,第四光线调整层的折射率大于第三光线调整层的折射率,沿显示面板的垂直出光方向,调节第一光线调整层的厚度小于第三光线调整层的厚度,使得位于第三光线调
整层能够接收更多大角度的光线,并对其出光角度进行调节,提高第二显示区的正视角出光亮度,保证显示面板的使用效果。
14.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显示区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有鉴于背景技术中显示面板中屏幕摄像头所处区域与正常显示区域存在显示和使用寿命差异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第二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多个发光元件,位于衬底基板一侧;第一光线调整结构,位于第一显示区且位于发光元件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一光线调整结构包括第一光线调整层和第二光线调整层,第二光线调整层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光线调整层的折射率;第一光线调整层包括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发光元件至少部分交叠;第二光线调整结构,位于第二显示区且位于发光元件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二光线调整结构包括第三光线调整层和第四光线调整层,第四光线调整层的折射率大于第
三光线调整层的折射率;第三光线调整层包括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发光元件至少部分交叠;沿第一方向,第一光线调整层的厚度小于第三光线调整层的厚度,其中,第一方向为显示面板的垂直出光方向。
32.通过对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光线调整结构和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光线调整结构进行差异化设计,沿显示面板的垂直出光方向,第一光线调整结构中的第一光线调整层的厚度小于第二光线调整结构中的第三光线调整层的厚度,使得第三光线调整层能够接收到更多大角度的光线,并对大角度光线进行调节,使其沿正视角方向出射,进而提高第二显示区的出光效率,提高显示面板的整体使用寿命。
3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3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2中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显示区101和第二显示区102,第一显示区101至少部分围绕第二显示区102;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03;多个发光元件104,位于衬底基板103一侧;第一光线调整结构105,位于第一显示区101且位于发光元件104远离衬底基板103的一侧,第一光线调整结构105包括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和第二光线调整层1052,第二光线调整层1052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的折射率;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包括第一开口106,第一开口106与发光元件104至少部分交叠;第二光线调整结构107,位于第二显示区102且位于发光元件104远离衬底基板103的一侧,第二光线调整结构107包括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和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的折射率大于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的折射率;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包括第二开口108,第二开口108与发光元件104至少部分交叠;沿第一方向(如图中所示x方向),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的厚度小于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的厚度,其中,第一方向为显示面板100的垂直出光方向。
35.其中,第一显示区101为显示面板100中的正常显示区,第二显示区102为屏幕摄像头区,既可以实现显示也可以进行可以设置摄像头、光线传感器、指纹传感器等感光元件,实现感光,进而实现成像、指纹识别的功能。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03,衬底基板103可以为柔性衬底基板和刚性衬底基板,衬底基板103的具体材质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选择,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101和第二显示区102中均设置有位于衬底基板103一侧的多个发光元件104,发光元件104可以包括相同颜色发光元件或者多个发光元件可以包括红光发光元件、绿光发光元件和蓝光发光元件,用于实现彩色显示;发光元件104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选择,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在发光元件104远离衬底基板103一侧设置光线调整结构可以对发光元件104出射的光线的出射角度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的显示需求。本技术中第一显示区101对应设置有第一光线调整结构105,第一光线调整结构105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的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和第二光线调整层1052,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包括与发光元件104至少部分交叠的第一开口106,第二光线调整层1052填充第一开口106,使得经发光元件104沿正视角出射的光线直接出射,同时调节第二光线调整层1052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的折射率,发光元件104出射的大角度光线经第二光线调整层1052入射至第一光线调整层
1051,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部分光线会在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和第二光线调整层1052的交界面发生全反射,进而朝向正视角方向出射,保证正视角下的出光效率。对应第二显示区102也设置有第二光线调整结构107,第二光线调整结构107包括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和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包括与发光元件104至少部分交叠的第二开口108,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填充第二开口108,使得经发光元件104沿正视角出射的光线直接出射,同时调节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的折射率大于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的折射率,发光元件104出射的大角度光线经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入射至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部分光线会在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和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的交界面发生全反射,进而朝向正视角方向出射,保证正视角下的出光效率。但由于第一显示区101的和第二显示区102的功能存在差异,由于第二显示区102的透光性需求,第二显示区102中发光元件104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的设置密度较少,对应的发光元件104的设置数量较少,在全面屏显示需求下,提供相同的驱动信号,第二显示区102的显示亮度小于第一显示区101的显示亮度。为保证第二显示区102的显示亮度与第一显示区101的亮度匹配,第一显示区101中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为单层结构,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第二显示区102中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可以为单层结构,此时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的厚度即为沿第一方向x,单层的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的厚度h。或者第二显示区102中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也可以为多层结构,示例性的如图4,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为两层结构,此时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的厚度即为沿第一方向x,双层的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的厚度之和,即h2+h3。通过调整第一显示区101中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的厚度小于第二显示区102中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的厚度,使得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能够接收到更多大角度光线,并使光线在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和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的交界面发生全反射后,尽可能的朝向正视角方向出射,提高第二显示区102的出光效率,在相同的驱动信号驱动作用下,缩小第二显示区102与第一显示区101之间的显示亮度差,保证显示面板100的整体使用寿命。
36.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光线调整结构和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光线调整结构进行差异化设计,沿第一方向,第一光线调整结构中的第一光线调整层的厚度小于第二光线调整结构中的第三光线调整层的厚度,使得第三光线调整层能够接收到更多大角度的光线,并对大角度光线进行调节,使其沿正视角方向出射,进而提高第二显示区的出光效率,提高显示面板的整体使用寿命。
37.可选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沿第一方向x,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与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不交叠或至少部分交叠。
38.其中,如图2所示,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和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和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至少部分交叠,沿第一方向x,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的最大厚度h大于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的厚度h,保证经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出射的光线尽可能沿正视角方向出射;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可以设置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和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不交叠,沿第一方向x,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的厚度h等于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的厚度h,使得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能够接收到更多大角度的光线,同时经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调节大角度光线尽可能沿正视角方向直接出射,保证第二显示区102的显示效果,同时提高第二显示区102的使用寿命。
39.可选的,继续参考图2或图3,沿第一方向x,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包括第一子光线
调整层109,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位于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远离衬底基板103一侧;沿第一方向x,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的厚度h1大于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的厚度h。
40.其中,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和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均为单层结构,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仅包括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通过调节沿第一方向x,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的厚度h大于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的厚度h1,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能够对更多大角度光线进行出射角度调节,使其沿正视角方向出射,保证第二显示区102的出光效率,提高第二显示区102的显示亮度,进而保证显示面板100的使用寿命。
41.可选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的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和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沿第一方向x,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的厚度为h1,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的厚度为h2,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的厚度为h3,其中,h1<h2+h3。
42.其中,位于第二显示区102的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可以为双层结构,即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的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和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和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可以间隔设置,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和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也可以依次堆叠设置,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选择,如图4所示,示例性的以第一光线调整结构105包括单层设置的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和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沿第一方向x堆叠设置为例进行展示,其中,沿第一方向x,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的厚度h2与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的厚度h3之和大于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的厚度h1,相比于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对大角度光线的调节,提高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对更多角度的大角度光线的调节,进而提高第二显示区102的显示亮度。
43.可选的,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5所示,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包括第一子开口1091,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包括第二子开口1101,沿第一方向x,第一子开口1091的投影与第二子开口1101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44.其中,位于第二显示区102的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可以为双层结构,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的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和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和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的材料可以不同,进行分步制备得到,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沿第一方向x,第一子开口1091的投影与第二子开口1101的投影重叠,即第一子开口1091的投影面积等于第二子开口1101的投影面积,第一子开口1091的尺寸与第二子开口1101的尺寸相同,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的投影面积和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的投影面积相同,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的第一子开口1091和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的第二子开口1101可以同步刻蚀工艺制备得到,简化工艺制备流程,进而发光元件104出射的大角度光线依次经过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和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或依次经过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和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发生全反射,进行光线调节,保证第二显示区102的出光效率。或者,如图5所示,沿第一方向x,第一子开口1091的投影与第二子开口1101的投影部分重叠,第一子开口1091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子开口1101的投影面积,第一子开口1091的尺寸小于第二子开口1101的尺寸,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的投影面积,使得经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和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调节后的光线尽可能沿正视角方向出射,同时有效保证第二显示区102的显示面积。
45.可选的,继续参考图4或图5,沿第一方向x,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位于第三光线调
整层1071远离衬底基板103一侧,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的折射率为n1,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的折射率为n2,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的折射率为n3,其中,n3>n1≥n2。
46.其中,在第二显示区102中,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的折射率大于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的折射率,使得经发光元件104出射的大角度光线在四光线调整层与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接触界面处发生全反射,进而对大角度光线的出射角度进行调节,保证光线尽可能沿正视角方向出射,其中可以控制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中的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的折射率为n1等于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的折射率n2,即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和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的材料相同,或者可以控制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中的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和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的折射率不同,使得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的折射率n1大于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的折射率为n2,入射至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的大角度光线和入射至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的大角度光线均能发生能发生全反射,且尽可能沿正视角方向出射,有效提高第二显示区102的出光效率。
47.可选的,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包括第一子开口1091和靠近第一子开口1091的第一侧壁1092,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包括第二子开口1101和靠近第二子开口1101的第二侧壁1102,第一侧壁1092与衬底基板103之间的夹角为θ1,第二侧壁1102与衬底基板103之间的夹角为θ2,其中,θ1<θ2。
48.其中,位于第二显示区102的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可以为双层结构,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的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和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同时当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和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为相同材料时,可以调节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中靠近第一子开口1091的第一侧壁1092与衬底基板103之间的夹角θ1小于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靠近第二子开口1101的第二侧壁1102与衬底基板103之间的夹角θ2,使得当发光元件104出射的大角度光线经过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或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后均能发生全反射且尽可能沿正视角的方向出射,保证第二显示区102的出光效率和显示亮度。
49.可选的,继续参考图4、图5或图6,沿第一方向x,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位于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远离衬底基板103一侧,第二子光线调整单元位于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远离衬底基板103一侧,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的折射率为n1,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的折射率为n2,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的折射率为n3,其中,n3>n2>n1。
50.其中,在第二显示区102中,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的折射率大于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的折射率的前提下,使得经发光元件104出射的大角度光线在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与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接触界面处发生全反射,进而对大角度光线的出射角度进行调节,保证光线尽可能沿正视角出射,通过控制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中的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的折射率n1小于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的折射率n2,同样能使得入射至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的大角度光线和入射至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的大角度光线也均能发生能发生全反射,且尽可能沿正视角方向出射,有效提高第二显示区102的出光效率。
51.可选的,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沿第一方向x,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包括远离衬底基板103一侧的第一表面111,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包括远离衬底基板103一侧且与第二开口108至少部分交叠的第二表面112,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12位于同一平面上。
52.其中,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包括两层,分别为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和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且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和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间隔设置,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位于靠近衬底基板103的一侧,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位于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远离近衬底基板103的一侧,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和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均可以对大角度光线的出射方向进行调节,在第二光线调整结构107制备过程中,先制备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再进行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制备,后对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进行刻蚀工艺后,再制备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以使得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中远离衬底基板103的第一表面111与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中远离衬底基板103的第二表面112位于同一平面上,当部分大角度光线在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和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处发生全反射后,可以直接沿正视角方向出射,降低在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的第二表面112再次发生折射的几率,影响出光角度。
53.可选的,继续参考图2、图6或图7,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包括靠近第二开口108的侧壁113,侧壁113与衬底基板103的夹角为θ3,其中,70
°
≤θ3≤90
°

54.其中,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包括靠近第二开口108的侧壁113,侧壁113可以为直边,侧壁113与衬底基板103之间的夹角可以控制在70
°
~90
°
之间,保证经发光元件104出射光线由折射率大的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入射至折射率小的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光线在侧壁113发生全反射后尽可能沿正视角方向出射,降低第二显示区102的大角度光线出射几率,提高第二显示区102的显示亮度。
55.可选的,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沿第一方向x,侧壁113中的任意两点,靠近衬底基板103一侧的点的切线与衬底基板103之间的夹角θ31大于侧壁113中远离衬底基板103一侧的点的切线与衬底基板103之间的夹角θ32。
56.其中,如图8所示,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包括靠近第二开口108的侧壁113,侧壁113还可以设置为弧边,为保证大角度光线在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处的发生全反射后得出射角度,使得沿第一方向x,侧壁113中靠近衬底基板103一侧的点的切线与衬底基板103之间的夹角θ31大于侧壁113中远离衬底基板103一侧的点的切线与衬底基板103之间的夹角θ32,侧壁113的弯曲弧度逐渐减少,保证光线在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的侧壁113发生全反射后尽可能沿正视角方向出射,提高第二显示区102的出光效率。
57.可选的,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二光线调整层1052和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一体设置。
58.其中,显示面板100制作过程中可以在制备第一显示区101的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以及第二显示区102的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后,同层制备第二光线调整层1052和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此时第二光线调整层1052和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可以为相同材料,使得第二光线调整层1052和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为一体式的结构,有效简化工艺流程,降低制作成本。
59.可选的,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显示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发光元件104至少包括红光发光元件1041、绿光发光元件1042和蓝光发光元件1043,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至少包括第一光线调整分部114、第二光线调整分部115和第三光线调整分部116,第一光线调整分部114包括第一开口分部1141、第二光线调整分部115包括第二开口分部1151和第三光线调整分部116包括第三开口分部1161,沿第一方向x,红光发光元件1041
与第一开口分部1141至少部分交叠,绿光发光元件1042与第二开口分部1151至少部分交叠,蓝光发光元件1043与第三开口分部1161至少部分交叠,第一光线调整分部114的厚度为h1、第二光线调整分部115的厚度为h2、第三光线调整分部116的厚度为h3,其中,h3<h1<h2。
60.其中,为实现显示面板100的正常显示,发光元件104可以包括红光发光元件1041、绿光发光元件1042和蓝光发光元件1043,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有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和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对应不同的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因此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包括对应红光发光元件1041设置的第一光线调整分部114,对应绿光发光元件1042设置的第二光线调整分部115,对应蓝光发光元件1043设置的第三光线调整分部116,同时第一光线调整分部114包括第一开口分部1141,便于红光发光元件1041出射的沿正视角方向的红色光线从第一开口分部1141出射,第二光线调整分部115包括第二开口分部1151,便于绿光发光元件1042出射的沿正视角方向的绿色光线从第二开口分部1151出射,第三光线调整分部116包括第三开口分部1161,便于蓝光发光元件1043出射的沿正视角方向的蓝色光线从第三开口分部1161出射。在第二显示区102中,不同颜色发光区域的出光面积相同,不同颜色发光区域的出光亮度不同,如图10所示,当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为一层时,可以调节绿光发光元件1042的第二光线调整分部115的厚度h2大于红光发光元件1041的第一光线调整分部114的厚度h1,红光发光元件1041的第一光线调整分部114的厚度h1大于蓝光发光元件1043的第三光线调整分部116的厚度h3,通过不同颜色区域的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对大角度光线的调节,使得绿色发光区域的发光亮度大于红色发光区域的发光亮度,红色发光区域的发光亮度大于蓝色发光区域的发光亮度,进而提高第二显示区102的整体显示效果。
61.可选的,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三显示区117,第三显示区117至少部分围绕第二显示区102,第一显示区101至少部分围绕第三显示区117,第三显示区117包括第三光线调整结构118,且第三光线调整结构118位于发光元件104远离衬底基板103一侧;第三光线调整结构118包括第五光线调整层1181和第六光线调整层1182,第五光线调整层1181的折射率大于第六光线调整层1182的折射率;第五光线调整层1181包括第三开口119,第三开口119与发光元件104至少部分交叠;沿第一方向x,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的厚度为h1,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的厚度为h4,第五光线调整层1181的厚度为h5、其中,h1<h5<h4。
62.其中,为保证显示面板100的整体显示效果,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三显示区117,第三显示区117为过渡区,第三显示区117围绕第二显示区102,第一显示区101围绕第三显示区117,第三显示区117包括第三光线调整结构118,第三光线调整结构118位于发光元件104远离衬底基板103一侧,第三光线调整结构118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的第五光线调整层1181和第六光线调整层1182,第五光线调整层1181的折射率大于第六光线调整层1182的折射率,第五光线调整层1181可以为单层结构或者为双层结构,图11中以第五光线调整层1181为单层结构和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为单层结构进行展示,第五光线调整层1181包括第三开口119,第三开口119与发光元件104至少部分交叠,第三开口119被第六光线调整层1182填充,使得经发光元件104出射的正视角光线直接出射,对于经发光元件104出射的大角度光线经第六光线调整层1182入射至第五光线调整层1181后发生全反射,进而保证对大
角度光线的调节;由于不同显示区的像素密度不同,为保证不同显示区在相同驱动信号下的显示效果相同,需要对不同显示区域出射的光线进行相应调节,以保证不同显示区的显示效果,可以沿第一方向x,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的厚度h1小于第五光线调整层1181的厚度h5,第五光线调整层1181的厚度h5小于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的厚度h4,使得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和第五光线调整层1181对大角度光线的调节能力逐渐增加,有效提高第二显示区102的出光效率。
63.可选的,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沿第一方向x,第五光线调整层1181包括第三子光线调整层1183,第六光线调整层1182位于第三子光线调整层1183远离衬底基板103一侧;沿第一方向x,第三子光线调整层1183的厚度h6大于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的厚度h1,第三子光线调整层1183的厚度h6小于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的厚度h4。
64.其中,第三显示区117中的第五光线调整层1181为单层结构,第五光线调整层1181包括第三子光线调整层1183,第二显示区102中的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为双层结构,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包括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和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进而使得第三子光线调整层1183的厚度h6大于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的厚度h1,第三子光线调整层1183的厚度h6小于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的厚度h2和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的厚度h3之和,进而第一显示区101、第三显示区117和第二显示区102对大角度光线的调节能力依次增强,以使得经调节后的大角度光线尽可能沿正视角光线出射,同时匹配第一显示区101、第三显示区117和第二显示区102的像素密度依次降低的特征,使得第一显示区101、第二显示区102和第三显示区117的显示亮度相近,保证显示面板100的整体显示效果和使用寿命。
65.可选的,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沿第一方向x,第五光线调整层包括第三子光线调整层1183和第四子光线调整层1184,沿第一方向x,第三子光线调整层1183的厚度为h6,第四子光线调整层1184的厚度为h7,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的厚度为h1,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的厚度为h4,其中,h1<h6+h7<h4。
66.其中,如图13所示,示例性的,沿第一方向x,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可以设置成两层结构,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包括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和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第五光线调整层1181也可以设置成两层结构,第五光线调整层1181包括第三子光线调整层1183和第四子光线调整层1184,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设置成单层结构,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中靠近衬底基板103一侧的第一子光线调整层109的厚度h2、第五光线调整层1181中靠近衬底基板103一侧的第三子光线调整层1183的厚度h6均与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的厚度h1相同,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中远离衬底基板103一侧的第二子光线调整层110的厚度h3大于第五光线调整层1181中远离衬底基板103一侧的第四子光线调整层1184的厚度h7,同样能够使得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第五光线调整层1181和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对大角度光线的调节能力逐渐增加,有效提高第二显示区102和第三显示区117的出光效率,进而保证显示面板100的整体显示亮度。
67.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1,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的折射率为n4,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的折射率为n5,第五光线调整层的折射率为n6,其中,n5≤n6≤n4。
68.其中,在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第二光线调整层1052和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的厚度逐渐增加的前提下,可以使得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的折射率n4、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的
折射率n5和第五光线调整层n6相同,即采用相同的材料制备,并可以同层制作,有效简化工艺流程;还可以在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第二光线调整层1052和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的厚度逐渐增加的前提下,调节第一光线调整层1051的折射率n4、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的折射率n5和第五光线调整层n6不同,使得在第二显示区102中的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和第四光线调整层1072之间更容易发生全反射,大角度光线经第三光线调整层1071调节后更容易沿正视角方向出射,以保证第二显示区102的出光效率。
69.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显示装置200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00。
7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具备上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的相同或相应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做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图14所示的手机,也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71.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