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液冷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14966发布日期:2022-11-16 07:1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液冷端子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液冷充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液冷端子。


背景技术:

2.液冷端子通常在大电流导电端子尾部通过冷却液的方式实现降温,或者使用冷却液简单地通过端子内部的方式带走大电流端子上产生的热量。中国专利cn110416777a公开了一种液冷充电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其中,液冷充电连接器包括外壳体、高压端子和导线;高压端子设置在外壳体的腔体内且其一端穿出腔体用于充电;导线部分穿入腔体内并与高压端子压接形成压接区;其中,腔体内灌封有导热胶以包覆压接区。所述高压端子和导线形成的压接区在外壳体的腔体内,在腔体内灌封导热胶后,导热胶包覆压接区,可以将高压端子和导线不规则的压接区固定住,使压接区得到良好的接触,还可以增大压接区的导热接触面积,进而增加压接区的散热速度,使压接区产生的热量便于及时消散,其次,可将管接头与压接区彻底隔离开,消除管接头渗漏积液导致的密封绝缘问题。但是缺点是冷却液与端子接触面积较小,导致热交换效率不高,端子降温有限。
3.中国专利cn216146628u公开了液冷充电枪用可更换端子组件。该组件包括端子主体、端子柱、端子绝缘帽、液冷线缆导体、冷却液管、温度传感器,所述端子主体与端子柱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端子柱前端连接有端子绝缘帽,端子主体上安装有液冷线缆导体、冷却液管、温度传感器。该方案采用液冷技术可对充电枪端子进行液体循环冷却散热,提高了充电枪端子载流能力,可大大提升充电电流,缩短充电时间,满足用户快速充电的需求。当充电枪端子被污染或者磨损后也不会导致严重的充电发热,极大的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风险,当充电枪端子损坏时,可以快速更换充电枪端子,极大的降低了充电桩的运营维护成本。虽然其使用冷却液简单地通过端子内部的方式带走大电流端子上产生的热量,但是其热交换效率并不高,在充电过程中,大电流导电端子局部发热过高,从而限制了充电电流大小。
4.通常大电流端子是最大的发热点,大电流端子局部的最大温升限制了液冷充电系统的最大电流和电流充电时间。虽然上述端子处均使用了液冷装置,但是上述设计的液冷介质与大电流导电端子接触面积较少,或距离发热点太远,导致热传递效率较低,液冷介质来不及带走导电端子上产生的热量。因此如何使液冷介质尽可能与大电流导电端子进行充分接触就显得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以求设计一种结构,尽可能的加大液冷介质与大电流导电端子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使液冷介质直接到达导电端子发热部位,进而解决端子局部温升的问题。
6.为达到上述效果,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液冷端子。
7.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液冷端子,其包括内导体、外接触导体、电缆导体以及塑料管;
8.所述电缆导体位于塑料管内部;
9.所述内导体尾端与电缆导体连接;
10.所述外接触导体嵌套在内导体外部;
11.所述外接触导体与塑料管密封连接。
12.优选地,所述塑料管内部分别设置有液冷塑料管进口通道、液冷塑料管出口通道;
13.所述电缆导体设置在液冷塑料管出口通道中。
14.优选地,所述液冷塑料管出口通道与电缆导体之间还设置有间隙,间隙用来流动液冷介质。
15.优选地,所述内导体前端为双螺旋结构,所述双螺旋结构包括第一螺旋通道和第二螺旋通道;所述第一螺旋通道和第二螺旋通道在内导体头部相通;
16.所述第一螺旋通道通过塑料连接件与液冷塑料管进口通道相连;
17.所述第二螺旋通道与液冷塑料管出口通道相连。
18.优选地,所述外接触导体底部一侧还设置有冷却液进口;所述冷却液进口与第一螺旋通道相连接。
19.优选地,所述塑料连接件底部与液冷塑料管进口通道相连;
20.所述塑料连接件顶部设置有突出端口,所述突出端口和冷却液进口相连。
21.优选地,所述塑料连接件与外接触导体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
22.优选地,所述外接触导体尾部翻铆固定内导体。
23.优选地,所述内导体尾端与电缆导体之间采用焊接或者压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24.优选地,所述外接触导体前端还设置有塑料放触指帽。
25.本技术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26.1、本发明通过将内导体前端设计为双螺旋结构的方式,所述双螺旋结构包括第一螺旋通道和第二螺旋通道,所述第一螺旋通道通过塑料连接件与液冷塑料管进口通道相连,所述第二螺旋通道与液冷塑料管出口通道相连;进而实现了液冷介质与大电流导电端子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导电端子局部的主动散热能力,降低了端子局部温升。
27.2、本发明通过塑料连接件的设计,所述塑料连接件底部与液冷塑料管进口通道相连;所述塑料连接件顶部设置有突出端口,所述突出端口和冷却液进口相连;外接触导体底部还设置有冷却液进口;所述冷却液进口与第一螺旋通道相连接的方式进而实现了冷却液的单向进入,并通过第二螺旋通道的方式实现回流,进而实现了与端子的全接触,全过程散热。
28.3、本发明通过将电缆导体设置在液冷塑料管出口通道中的方式,进而实现了对电缆导体上的热量释放,进而做到了对端子的全程散热。
29.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从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30.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3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液冷端子的基础设计图;
33.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电动汽车充电液冷端子的优化设计图;
34.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液冷端子的内导体结构图;
35.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液冷端子的外接触导体结构图;
36.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种电动汽车充电液冷端子的优化设计图;
37.附图标记:1、内导体;2、外接触导体;3、电缆导体;4、液冷塑料管进口通道;5、液冷塑料管出口通道;6、间隙;7、第一螺旋通道;8、第二螺旋通道;9、塑料连接件;10、冷却液进口;11、密封圈;12、塑料放触指帽。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实施例中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39.应该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本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一个实施例”或“本实施例”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40.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并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41.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42.本文中术语“至少一种”,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b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43.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
44.实施例1
45.本实施例主要介绍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液冷端子的基础设计,请参考图1。
46.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液冷端子,其包括内导体1、外接触导体2、电缆导体3以及塑料管;
47.所述电缆导体3位于塑料管内部;
48.所述内导体1尾端与电缆导体3连接;
49.所述外接触导体2嵌套在内导体1外部;
50.所述外接触导体2与塑料管中的液冷塑料管进口通道4密封连接;外接触导体的设计请参考图4。
51.进一步的,所述塑料管内部分别设置有液冷塑料管进口通道4、液冷塑料管出口通道5以及电缆导体3通道;
52.进一步的,所述内导体1前端为双螺旋结构,所述双螺旋结构包括第一螺旋通道7和第二螺旋通道8;所述第一螺旋通道7和第二螺旋通道8在内导体头部相通;内导体结构具体请参考图3。
53.所述第一螺旋通道7通过外接触导体2与液冷塑料管进口通道4相连;
54.所述第二螺旋通道8与液冷塑料管出口通道5相连。
55.进一步的,所述内导体1尾端与电缆导体3之间采用焊接或者压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56.本发明通过将内导体前端设计为双螺旋结构的方式,所述双螺旋结构包括第一螺旋通道和第二螺旋通道,所述第一螺旋通道通过外接触导体与液冷塑料管进口通道相连,所述第二螺旋通道与液冷塑料管出口通道相连;进而实现了液冷介质与大电流导电端子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导电端子局部的主动散热能力,降低了端子局部温升。
57.实施例2
58.基于上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主要介绍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液冷端子的第二种设计,具体请参考图5,其包括内导体1、外接触导体2、电缆导体3以及塑料管;
59.所述电缆导体3位于塑料管内部;
60.所述内导体1尾端与电缆导体3连接;
61.所述外接触导体2嵌套在内导体1外部;
62.所述外接触导体2与塑料管中的液冷塑料管进口通道4密封连接。
63.进一步的,所述塑料管内部分别设置有液冷塑料管进口通道4、液冷塑料管出口通道5;
64.所述电缆导体3设置在液冷塑料管出口通道5中。
65.进一步的,所述液冷塑料管出口通道5与电缆导体3之间还设置有间隙6,间隙6用来流动液冷介质。
66.进一步的,所述内导体1前端为双螺旋结构,所述双螺旋结构包括第一螺旋通道7和第二螺旋通道8;
67.所述第一螺旋通道7通过外接触导体2与液冷塑料管进口通道4相连;
68.所述第二螺旋通道8与液冷塑料管出口通道5相连。
69.进一步的,所述外接触导体2一侧还设置有冷却液进口10;所述冷却液进口10与第一螺旋通道7相连接;另一侧与塑料连接件9相连;所述塑料连接件9另一端连接液冷塑料管
进口通道4。
70.进一步的,所述外接触导体2尾部翻铆固定内导体1。
71.本发明通过将电缆导体3设置在液冷塑料管出口通道5中,进而实现了对电缆导体上的热量释放,进而做到了对端子的全程散热。
72.实施例3
73.基于上述实施例1-2,本实施例主要介绍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液冷端子的优化设计,具体请参考图2。
74.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液冷端子,其包括内导体1、外接触导体2、电缆导体3以及塑料管;
75.所述电缆导体3位于塑料管内部;
76.所述内导体1尾端与电缆导体3连接;
77.所述外接触导体2嵌套在内导体1外部;
78.所述外接触导体2与塑料管密封连接。
79.进一步的,所述塑料管内部分别设置有液冷塑料管进口通道4、液冷塑料管出口通道5;
80.所述电缆导体3设置在液冷塑料管出口通道5中。
81.进一步的,所述液冷塑料管出口通道5与电缆导体3之间还设置有间隙6,间隙6用来流动液冷介质。
82.进一步的,所述内导体1前端为双螺旋结构,所述双螺旋结构包括第一螺旋通道7和第二螺旋通道8;
83.所述第一螺旋通道7通过塑料连接件9与液冷塑料管进口通道4相连;
84.所述第二螺旋通道8与液冷塑料管出口通道5相连。
85.进一步的,所述外接触导体2一侧还设置有冷却液进口10;所述冷却液进口10与第一螺旋通道7相连接。
86.进一步的,所述塑料连接件9底部与液冷塑料管进口通道4相连;
87.所述塑料连接件9顶部设置有突出端口,所述突出端口和冷却液进口10相连。
88.进一步的,所述塑料连接件9与外接触导体2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11。
89.进一步的,所述外接触导体2尾部翻铆固定内导体1。
90.进一步的,所述内导体1尾端与电缆导体3之间采用焊接或者压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91.进一步的,所述外接触导体2前端还设置有塑料放触指帽12。
92.发明通过塑料连接件的设计,所述塑料连接件底部与液冷塑料管进口通道相连;所述塑料连接件顶部设置有突出端口,所述突出端口和冷却液进口相连;外接触导体底部还设置有冷却液进口;所述冷却液进口与第一螺旋通道相连接的方式进而实现了冷却液的单向进入,并通过第二螺旋通道的方式实现回流,进而实现了与端子的全接触,全过程散热。
9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其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通过常规的替代或者能够实现相同的功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
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整合和参数变更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