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55556发布日期:2022-06-18 03:09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储能装置主要是指用于储存电能的装置,其在充电后可以存储上百瓦时的电量,并在用户需要时释放这些电能以供用户使用。
3.由于储能装置内部的线路众多,这使得储能装置内部的装配布局混乱、线束分布交错复杂。不合理的装配布局与错乱的线束容易引起储能装置的短路,造成火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装置,以减少储能装置内热量的堆积,以及提高储能装置的散热效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包括电源组件、电源管理模块、转换组件、第一铜排和第一螺栓,所述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和所述转换组件由下至上依次排列,所述转换组件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铜排的上端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开设有第二定位孔和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铜排的下端的第三定位孔,所述电源组件的顶部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设置有第四定位孔,所述第一螺栓经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四定位孔螺纹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铜排的下端面设置有凸出于所述下端面的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焊接于所述第三定位孔内。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定位孔由多个侧壁首尾依次相接而成,相邻的两个所述侧壁的相接位置设置有缺口。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铜排的上端面设置有凸出于所述上端面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伸入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内,所述储能装置包括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上端面相接。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绝缘壳体、上导电片、下导电片和多个电池,多个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内,所述上导电片的下端固定于所述绝缘壳体,且与多个所述电池的上端抵接,所述上导电片的上端焊接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所述下导电片的下端固定于所述绝缘壳体内,且与多个所述电池的下端抵接,所述下导电片的上端焊接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壳体包括绝缘上壳、绝缘下壳和绝缘内衬,多个所述电池夹设于所述绝缘上壳和所述绝缘内衬之间,所述下导电片的下端夹设于所述绝缘内衬与所述绝缘下壳之间,所述绝缘内衬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电池的下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端面,所述下导电片的下端伸入所述第一通孔以与所述电池的下端抵接,所述绝缘上壳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电池的上端经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上导电片的下端抵接。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导电片的下端与所述绝缘下壳之间设置有下绝缘层,
所述上导电片的上端与所述绝缘上壳之间设置有上绝缘层。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电路板,所述上导电片的上端焊接于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所述下导电片的上端焊接于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换组件包括主控模块、逆变模块和第二铜排,所述主控模块设置有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铜排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逆变模块。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铜排的至少一部分套设有绝缘套。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储能装置与相关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铜排支撑转换组件以及第一螺栓将电源管理模块固定于电源组件的凸部上,以形成合理的装配布局,也有利于模块化的部件进行装配。转换组件通过第一铜排可以与电源管理模块进行电连接,减少线束的数量,有利于优化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布局。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的设置,方便模块化的部件进行组装,有利于提高装配的准确性。电源管理模块通过第一螺栓与第四定位孔螺纹连接固定于电源组件的上方,有利于避免电源管理模块与电源组件之间发生短路的情况。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转换组件、电源管理模块和电源组件的装配剖视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铜排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电源管理模块的部分结构的细节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电源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转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电源组件;101、凸部;11、绝缘壳体;111、绝缘上壳;112、绝缘下壳;113、绝缘内衬;12、电池;13、上导电片;14、下导电片;
24.2、电源管理模块;21、第二定位孔;22、第三定位孔;
25.3、转换组件;31、逆变模块;32、主控模块;33、第二铜排;
26.4、第一铜排;41、第一定位部;42、第二定位部;
27.5、第一螺栓;
28.6、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
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储能装置,包括电源组件1、电源管理模块2、转换组件3、第一铜排4和第一螺栓5,电源组件1、电源管理模块2和转换组件3由下至上依次排列,转换组件3开设有用于固定第一铜排4的上端的第一定位孔,电源管理模块2开设有第二定位孔21和用于固定第一铜排4的下端的第三定位孔22,电源组件1的顶部设置有凸部101,凸部101设置有第四定位孔,第一螺栓5经第二定位孔21与第四定位孔螺纹连接,电源管理模块2与电源组件1电连接。
33.通过第一铜排4支撑转换组件3以及第一螺栓5将电源管理模块2固定于电源组件1的凸部101上,以形成合理的装配布局,也有利于模块化的部件进行装配。转换组件3通过第一铜排4可以与电源管理模块2进行电连接,减少线束的数量,有利于优化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布局。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21、第三定位孔22和第四定位孔的设置,方便模块化的部件进行组装,有利于提高装配的准确性。电源管理模块2通过第一螺栓5与第四定位孔螺纹连接固定于电源组件1的上方,有利于避免电源管理模块2与电源组件1之间发生短路的情况。
34.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组件1主要通过电源管理模块2储存电能,依靠转换组件3将其储存的电能释放给需要的设备。
35.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的,第一铜排4的下端面设置有凸出于下端面的第一定位部41,第一定位部41焊接于第三定位孔22内。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一定位部41和第三定位孔22,第一铜排4可以固定于电源管理模块2上,有利于实现第一铜排4的上端与转换组件3之间的连接。
36.如图5所示,优选的,第三定位孔22由多个侧壁首尾依次相接而成,相邻的两个侧壁的相接位置设置有缺口。缺口的设置有有利于焊剂进入第三定位孔22的侧壁与第一定位部41之间形成的空隙之中,实现固定。
37.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的,第一铜排4的上端面设置有凸出于上端面的第二定位部42,第二定位部42伸入于第一定位孔内,储能装置包括第二螺栓6,第二螺栓6与第二定位部42螺纹连接,第二螺栓6的头部与第一定位孔的上端面相接。
38.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焊接提高了第一铜排4的稳定性,转换组件3可以直接放置于第一铜排4的上端以进行装配。第二螺栓6的头部与第一定位孔的上端面相接,使得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一铜排4可以固定转换组件3下,从而对转换组件3进行支撑。调节第二螺栓6与第二定位部42的旋合长度,使第一铜排4的上端面与转换组件3之间产生压力,从而提高第一铜排4与转换组件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以实现转换组件3与电源管理模块2之间的电连接。
39.如图6所示,进一步的,电源组件1包括绝缘壳体11、上导电片13、下导电片14和多个电池12,多个电池12设置于绝缘壳体11内,上导电片13的下端固定于绝缘壳体11,且与多个电池12的上端抵接,上导电片13的上端焊接于电源管理模块2,下导电片14的下端固定于绝缘壳体11内,且与多个电池12的下端抵接,下导电片14的上端焊接于电源管理模块2。
40.可以理解的是,上导电片13分别与电池12的上端相抵接,下导电片14与电池12的下端相抵接,以使电源组件3与电源管理模块2构成回路.电源管理模块2可以将接收到的电
能传输至电池12内进行储存。上导电片13和下导电片14固定于绝缘壳体11,可以避免漏电的情况。上导电片13的上端和下导电片14的上端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电源管理模块2相接,有利于电池12与电源管理模块2之间形成回路,使电能可以经过电源管理模块2进入电池12中,以进行储存。
41.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绝缘壳体11包括绝缘上壳111、绝缘下壳112和绝缘内衬113,多个电池12夹设于绝缘上壳111和绝缘内衬113之间,下导电片14的下端夹设于绝缘内衬113与绝缘下壳112之间,绝缘内衬113设置有第一通孔,电池12的下端固定于第一通孔的上端面,下导电片14的下端伸入第一通孔以与电池12的下端抵接,绝缘上壳111设置有第二通孔,电池12的上端经第二通孔与上导电片13的下端抵接。
42.可以理解的是,电池12的下端固定于第一通孔的上端面,而绝缘上壳111会对电池12产生压力,使电池12稳定夹设于绝缘上壳111和绝缘下壳112之间,下导电片14的下端与位置固定的电池12的下端相接时,不会受到来自电池12自身的重力作用,这有利于提高下导电片14与电池12下端相接的稳定性,也避免电池12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压向下导电片14的情况。
43.进一步的,下导电片14的下端与绝缘下壳112之间设置有下绝缘层,上导电片13的上端与绝缘上壳111之间设置有上绝缘层。
44.可以理解的是,绝缘层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上导电片13和下导电片14的绝缘性能,以避免漏电的情况发生。
45.进一步的,电源管理模块2包括电路板,上导电片13的上端焊接于电路板的上表面,下导电片14的上端焊接于电路板的上表面。
46.将上导电片13的上端和下导电片14的上端均焊接于电路板的上表面,可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能。焊接的位置在受到外力向下压的时候,不会直接与上导电片13的上端直接接触而短路。
47.如图7所示,优选的,转换组件3包括主控模块32、逆变模块31和第二铜排33,主控模块32设置有第一定位孔,第二铜排33电连接主控模块32与逆变模块31。
48.可以理解的是,逆变模块31用于将电源组件1的电能以合适的形式传输至主控模块32上的接口,以供给其他设备。通过第二铜排33电连接主控模块32和逆变模块31,有利于两者进行通讯,以实现相应的功能。第二铜排33的设置也可以减少本实用新型内的导线数量。
49.优选的,第一铜排4的至少一部分套设有绝缘套。绝缘套可以避免第一铜排4电连接电源管理模块2和电源组件1后,工作时产生电火花的情况。
50.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装配过程为:将下导电片14夹在绝缘内衬113和绝缘下壳112之间,再将电池12夹在绝缘内衬113和绝缘上壳111之间,将上导电片13固定于绝缘上壳111的上表面,完成电源组件1的装配;将第一螺栓5经电源管理模块2上的第二定位孔21与绝缘上壳111上的凸部101进行螺纹连接,将电源管理模块2固定在电源组件1的上方;将第一定位部41焊接于第三定位孔22内,第二螺栓6经转换组件3的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部42螺纹连接,以完成转换组件3的固定。
5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储能装置,通过第一铜排4支撑转换组件3以及第一螺栓5将电源管理模块2固定于电源组件1的凸部101上,以形成合理的装配布局,也有利于模块化的部
件进行装配。转换组件3通过第一铜排4可以与电源管理模块2进行电连接,减少线束的数量,有利于优化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布局。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21、第三定位孔22和第四定位孔的设置,方便模块化的部件进行组装,有利于提高装配的准确性。电源管理模块2通过第一螺栓5与第四定位孔螺纹连接固定于电源组件1的上方,有利于避免电源管理模块2与电源组件1之间发生短路的情况。
52.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