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装的配电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38534发布日期:2022-08-06 03:44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拆装的配电开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拆装的配电开关。


背景技术:

2.配电(power distribution)是在电力系统中直接与用户相连并向用户分配电能的环节。配电系统由配电变电所、高压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线路以及相应的控制保护设备组成。
3.家庭中用配电开关,是由若干个控制单元及一个壳体组成,操作人员将壳体放置在预设孔中,再用螺丝将壳体与墙体固定,这样的操作方式需要事先在墙体上打孔,并需要将壳体上的安装孔与墙体上的孔对齐,增加了工作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的配电开关,具有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便于拆装的配电开关,包括安装有若干电器元件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一侧沿其边沿处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壳体开口一侧相平齐,所述第一壳体内壁沿其边沿方向设置有若干固定组件;
7.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一侧开口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内壁处,所述第一壳体外侧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数量及位置均与所述第二壳体数量及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通孔内部与对应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壳体内壁相对两侧之间固定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外周面转动套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一侧设置有弧形压板;
8.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弧形压板部分运动至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并与墙体一侧相接触。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弧形压板及挡板均与预制孔处的墙体相接触,进而将整个配电开关固定在预制孔内,且弧形压板通过驱动组件使之运动,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拆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对墙体进行钻孔作业。
1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内壁底部,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外周面转动设置有蜗杆;
11.所述转动块的底部设置有蜗轮,所述蜗轮转动套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杆上,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相啮合;
12.所述蜗杆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侧设置有带动组件,所述带动组件带动所述蜗杆转动;
13.所述蜗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杆为阻尼转动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蜗杆与第二固定杆在不受外力作用下,相对位置难以发生改变,蜗杆转动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转动块转动,转动块带动弧形压板部分运动至第一壳体外侧。
15.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带动组件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穿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蜗杆的顶部沿其边沿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导杆,所述转动杆的底部沿其边沿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放置槽,所述导杆数量及位置均匀所述第一放置槽数量及位置相对应,所述导杆的一端延伸至对应所述第一放置槽内部,且所述导杆与对应所述第一放置槽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杆的一端及所述第一放置槽内壁一侧相固定;
16.所述蜗杆的顶部固定有矩形块,所述转动杆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二放置槽的形状与所述矩形块形状相适配;
17.当所述第一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矩形块与所述第二放置槽脱离接触。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矩形块与第二放置槽,当矩形块位于第二放置槽内部时,操作人员通过转动杆即可转动蜗杆,当转动杆不受外力作用时,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矩形块与第二放置槽脱离接触,仅靠导杆与第一放置槽之间的接触力,无意中碰触到转动杆时,并不会带动蜗杆转动。
19.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杆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外部的一端固定有旋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钮方便操作人员快速转动转动杆。
21.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杆的外周面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且当所述第一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限位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壳体内壁顶部相接触。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限制了转动杆在第二壳体上运动的距离,同时保证导杆与第一放置槽始终处于接触状态,进而保证按压转动杆时,矩形块快速进入到第二放置槽内部。
23.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弧形压板包括弧形管,所述弧形管的一端与所述转动块的一侧相固定,所述弧形管上滑动套设有弧形导杆,所述弧形导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管与所述弧形导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弧形导杆的一端及所述弧形管内壁一侧相固定。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弧形导杆与弧形管之间设置有弹簧,当弧形板的一侧与墙体接触时,操作人员再使蜗杆转动,蜗杆最终带动弧形管运动一端距离,使第二弹簧发生形变,不会带动弧形板运动,避免弧形板运动到终点位置后,弧形板受到外力作用再次运动,而导致弧形板损坏的情况发生。
25.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弧形板远离所述弧形导杆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层。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层避免弧形板与墙体直接接触,进一步提高了弧形板的使用寿命。
2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通过弧形压板及挡板均与预制孔处的墙体相接触,进而将整个配电开关固定在
预制孔内,且弧形压板通过驱动组件使之运动,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拆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对墙体进行钻孔作业。
29.2.通过矩形块与第二放置槽,当矩形块位于第二放置槽内部时,操作人员通过转动杆即可转动蜗杆,当转动杆不受外力作用时,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矩形块与第二放置槽脱离接触,仅靠导杆与第一放置槽之间的接触力,无意中碰触到转动杆时,并不会带动蜗杆转动。
30.3.通过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限制了转动杆在第二壳体上运动的距离,同时保证导杆与第一放置槽始终处于接触状态,进而保证按压转动杆时,矩形块快速进入到第二放置槽内部。
31.4.通过在弧形导杆与弧形管之间设置有弹簧,当弧形板的一侧与墙体接触时,操作人员再使蜗杆转动,蜗杆最终带动弧形管运动一端距离,使第二弹簧发生形变,不会带动弧形板运动,避免弧形板运动到终点位置后,弧形板受到外力作用再次运动,而导致弧形板损坏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图1的仰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34.图3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4是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6.图5是图2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7.图中,1、第一壳体;11、挡板;2、固定组件;21、第二壳体;22、第一通孔;23、第一固定杆;24、转动块;25、;弧形压板;3、驱动组件;31、第二固定杆;32、蜗杆;33、蜗轮;4、带动组件;41、转动杆;42、导杆;43、第一放置槽;44、第一弹簧;45、矩形块;46、第二放置槽;5、旋钮;6、限位板;7、弧形管;71、弧形导杆;72、弧形板;73、第二弹簧;8、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9.实施例:
40.参照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便于拆装的配电开关,包括安装有若干电器元件的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一侧沿其边沿处设置有挡板11,挡板11的一侧与第一壳体1开口一侧相平齐。
41.第一壳体1内壁沿其边沿方向设置有若干固定组件2。固定组件2包括一侧开口的第二壳体21,第二壳体21固定在第一壳体1内壁处,第一壳体1外侧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22,第一通孔22数量及位置均与第二壳体21数量及位置相对应,第一通孔22内部与对应第二壳体21内部相连通。
42.第二壳体21内壁相对两侧之间固定有第一固定杆23,第一固定杆23的外周面转动套设有转动块24,转动块24的一侧设置有弧形压板25。
43.弧形压板25包括弧形管7。弧形管7的一端与转动块24的一侧相固定,弧形管7上滑动套设有弧形导杆71,弧形导杆71的另一端设置有弧形板72,弧形管7与弧形导杆71之间设
置有第二弹簧73,第二弹簧73的两端分别与弧形导杆71的一端及弧形管7内壁一侧相固定。在弧形导杆71与弧形管7之间设置有弹簧,当弧形板72的一侧与墙体接触时,弧形板72受到外力作用不会再运动,避免弧形板72损坏的情况发生。
44.弧形板72远离弧形导杆71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层8。橡胶层8避免弧形板72与墙体直接接触,进一步提高了弧形板72的使用寿命。
45.固定组件2还包括驱动组件3,驱动组件3带动弧形压板25部分运动至第一壳体1的外侧并与墙体一侧相接触。过弧形压板25及挡板11均与预制孔处的墙体相接触,进而将整个配电开关固定在预制孔内,且弧形压板25通过驱动组件3使之运动,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拆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对墙体进行钻孔作业。
46.驱动组件3包括第二固定杆31,第二固定杆3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壳体21内壁底部,第二固定杆31的外周面转动设置有蜗杆32。转动块24的底部设置有蜗轮33,蜗轮33转动套设在第一固定杆23上,蜗杆32与蜗轮33相啮合;蜗杆32远离第二固定杆31的一侧设置有带动组件4,带动组件4带动蜗杆32转动。
47.蜗杆32与第二固定杆31为阻尼转动连接。蜗杆32与第二固定杆31在不受外力作用下,相对位置难以发生改变。
48.在安装配电开关之前,弧形压板25整体位于第一通孔22及第二壳体21内部。弧形压板25没有部分位于第一壳体1外部,方便操作人员将第一壳体1大部分塞入预制孔内部。
49.带动组件4包括转动杆41,转动杆41穿设在第二壳体21上。转动杆41位于第二壳体21外部的一端固定有旋钮5。旋钮5方便操作人员快速转动转动杆41。
50.蜗杆32的顶部沿其边沿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导杆42,转动杆41的底部沿其边沿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放置槽43,导杆42数量及位置均匀第一放置槽43数量及位置相对应,导杆42的一端延伸至对应第一放置槽43内部,且导杆42与对应第一放置槽43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44,第一弹簧44的两端分别与导杆42的一端及第一放置槽43内壁一侧相固定。蜗杆32的顶部固定有矩形块45,转动杆4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放置槽46,第二放置槽46的形状与矩形块45形状相适配。当第一弹簧44处于自然状态时,矩形块45与第二放置槽46脱离接触。通过矩形块45与第二放置槽46,当矩形块45位于第二放置槽46内部时,操作人员通过转动杆41即可转动蜗杆32,当转动杆41不受外力作用时,在第一弹簧44的作用下,矩形块45与第二放置槽46脱离接触,仅靠导杆42与第一放置槽43之间的接触力,无意中碰触到转动杆41时,并不会带动蜗杆32转动。
51.转动杆41的外周面设置有限位板6,限位板6位于第二壳体21内部,且当第一弹簧44处于自然状态时,限位板6的顶部与第二壳体21内壁顶部相接触。限位板6限制了转动杆41在第二壳体21上运动的距离,同时保证导杆42与第一放置槽43始终处于接触状态,进而保证按压转动杆41时,矩形块45快速进入到第二放置槽46内部。
52.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53.操作人员首先将第一壳体1大部分塞入预制孔内部。并将第一壳体1位置摆好好。
54.接下来,操作人员转动第一壳体1内部的旋钮5,可以依次转动,也可以以对角线的路线进行转动旋钮5。
55.操作人员首先按压旋钮5,旋钮5带动转动杆41向下运动,使第一弹簧44发生压缩形变,随着转动杆41的运动,矩形块45位于第二放置槽46内部。此时操作人员保持转动杆41
的现有位置不变的情况。操作人员转动旋钮5,旋钮5带动矩形块45运动,矩形块45带动蜗杆32转动。蜗杆32带动蜗轮33转动。蜗轮33带动转动块24运动,转动块24带动弧形管7运动。
56.弧形管7带动弧形板72运动,最终使弧形板72的一端与墙体接触。
57.当弧形板72与墙体接触的一瞬间,操作人员不会停止转动旋钮5,旋钮5继续带动转动杆41转动,进而使弧形管7继续运动。由于弧形板72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此时弧形导杆71位于弧形管7内部的长度变化,第二弹簧73此时处于压缩形变状态。
58.由于第二固定杆31与蜗杆32之间为阻尼转动连接。第二弹簧73的弹性恢复力无法是蜗杆32反向转动。
59.最终,操作人员松开旋钮5,在第一弹簧44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矩形块45与第二放置槽46脱离接触。减少了转动杆41与蜗杆32之间的接触面积,当无意中碰触到旋钮5时,由于对旋钮5施加的力不大,另外由于蜗杆32与第二固定杆31之间为阻尼转动连接,所以蜗杆32无法转动,进而保证配电开关的安装位置保持不变。
60.操作人员按照上述操作方法,依次将各个弧形板72的一端均与墙体接触。
6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