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引线定位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49445发布日期:2023-01-24 23:04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容引线定位治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引线式电容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引线定位治具。


背景技术:

2.引线式的电容有两个电容引出线,电容和线路板装配时,需要将引出线插到线路板的孔里,进行焊接固定,因为实际使用需求不同,对引线式电容的两根引线之间距离尺寸需要也各有不同,当两只引线之间的实际距离与需求距离存在偏差时,就往往需要作业人员手动整理。发明人认为,因为引线式电容的引线纤细,而引线之间需要的尺寸间隔又小,往往需要作业人员反复调整对两根引线之间的距离校对,使得作业人员的双手极易疲劳,对作业人员的熟练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工效低,不能满足企业产出量的需求。为此,设计出一种电容引线定位治具。
3.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理解本公开的背景,并且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4.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受引线纤细的结构影响,电容的两根引线在调整距离时,经常出现轻微施力就出现整形过量或整形不足的影响,具体的整形效果只能在整形后测量得知,无法在引线整形中对引线的调整量进行按需定位。
5.鉴于以上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本公开提供了的一种电容引线定位治具,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电容引线定位治具,包括治具本体,所述治具本体的一端为置入端,另一端为顶触端,置入端的宽度小于顶触端的宽度,治具本体的两侧壁为从置入端至顶触端直线过渡的倾斜侧壁,倾斜侧壁从置入端至顶触端平行排列有数个限距槽组,每个限距槽组包括镜像分设于治具本体两侧的两个限距槽,通过从置入端至顶触端直线过渡的倾斜侧壁和限距槽组的设置,可以使得引线式电容将引线按需求置入相应宽度的限距槽组中,作业人员在限距槽组中对引线进行整形,便捷地将两个引线的间距调整至需要的范围。
7.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治具本体呈等腰三角形,治具本体的上下底面互相平行,治具本体的上底面的棱设有圆角,可以使得引线式电容在治具本体的上底面从置入端至顶触端滑动,从置入端至顶触端直线过渡的倾斜侧壁可以逐渐分开两个引线,圆角避免了对引线的多次调整折弯,引起纤细的引线的折损。
8.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置入端宽度为1毫米,所述顶触端宽度为3毫米,此距离范围的设置可以满足常用电容的适用。
9.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置入端的棱边设有圆角,便于电容的两个引线与置入端的接触配合,避免了置入端的棱边刮擦纤细的引线,引起引线的折损。
10.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治具本体在置入端延伸有导引部,导引部的宽度不大于置入端,导引部的设置,便于有足够的距离容量可以调整电容与置入端的配合角度。
11.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倾斜侧壁垂直于治具本体的下底面,限距槽垂直于治具本体的下底面,便于作业人员操作。
12.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距槽的槽深不大于2毫米,限距槽的槽宽不大于2毫米,深度范围有利于作业人员对引线整形时提供足够高度的底部支撑,宽度范围有利于不同的电容在同一个限距槽进行引线整形后,不同电容的引线的尺寸形状更加一致。
13.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距槽的槽口设有圆角,避免了电容引线在滑过不需要的限距槽时,槽口对纤细的引线产生折损。
14.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距槽配设有尺寸标记,便于作业人员按需便捷的选用需求的限距槽。
15.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触端设有避位凹槽,减小顶触端的面积,使得顶触端可以提供更加稳定唯一的顶触基准面。
16.相比较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通过从置入端至顶触端直线过渡的倾斜侧壁和限距槽组的设置,可以使得引线式电容将引线按需求置入相应宽度的限距槽组中,作业人员在限距槽组中对引线进行整形,便捷地将两个引线的间距调整至需要的范围。
18.2.本治具结构简单,没有复杂的机械配合联动,操作方便,对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及作业熟练度要求低。
19.3.耐用易保养,可以反复使用,材料一致,便于资源可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中实施例1视角一的立体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中实施例2视角二的立体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中实施例3视角一的立体示意图。
23.图中标号说明:2、置入端;21、导引部;3、顶触端;31、避位凹槽;4、倾斜侧壁;5、限距槽。
24.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仅用于区分所表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公开中所说“连接”,如无特殊具体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的“连接”。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要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成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7.如图1至图3所示,设计出一种电容引线定位治具,包括治具本体,治具本体为一个整体,耐用易保养,可以反复使用,材料一致,便于资源可回收利用,所述治具本体的一端为置入端2,另一端为顶触端3,顶触端3的最外端处形成唯一的平面,此平面可以由三点构成,可以由点线构成,也可以直接是唯一平面,置入端2的宽度小于顶触端3的宽度,治具本体的
两侧壁为从置入端2至顶触端3直线过渡的倾斜侧壁4,治具本体的两侧壁从置入端2至顶触端3呈渐宽状,倾斜侧壁4从置入端2至顶触端3平行排列有数个限距槽组,每个限距槽组包括镜像分设于治具本体两侧的两个限距槽5,通过从置入端2至顶触端3直线过渡的倾斜侧壁4和限距槽组的设置,可以使得引线式电容将引线按需求置入相应宽度的限距槽组中,作业人员在限距槽组中对引线进行整形,可以便捷地将两个引线的间距调整至需要的范围。
28.使用时,将顶触端3按需顶触在工作台的挡板或是一处凸起上,实现治具本体在作业方向上的限位,也就是置入端2到顶触端3的方向上的限位,将一个电容的两个引线从上方骑跨在治具本体上,将电容从置入端2往顶触端3滑动,从置入端2至顶触端3直线过渡的倾斜侧壁4会从两个引线中间将引线往两侧推压,从而将两个引线分开,按需选择此电容需要调整的距离,将电容的引线滑入对应的限距槽组中,电容的两个引线分别各置入一个限距槽5,作业人员轻轻从两侧按压引线,将引线按入限距槽中,即可实现电容引线的定位,省时省力,且限位准确,取出此电容,重复以上步骤,即可进行下一轮作业,本治具结构简单,没有复杂的机械配合联动,操作方便,对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及作业熟练度要求低。
29.以上实施方式中,列举出4种实施例实现上述技术方案:
30.实施例1
31.本实施例是所述治具本体呈等腰三角形,治具本体的上下底面互相平行,治具本体的上底面的棱设有圆角,可以使得引线式电容在治具本体的上底面从置入端2至顶触端3滑动,从置入端2至顶触端3直线过渡的倾斜侧壁4可以逐渐分开两个引线,圆角避免了对引线的多次调整折弯,引起纤细的引线的折损;所述置入端2宽度为1毫米,所述顶触端3宽度为3毫米,此距离范围的设置可以满足常用电容的适用;所述治具本体在置入端2延伸有导引部21,导引部21的宽度不大于置入端2,导引部21的设置,便于有足够的距离容量可以调整电容与置入端2的配合角度,此宽度小于或等于都可以实现此功能,本实施例可以是等于,所述倾斜侧壁4垂直于治具本体的下底面,限距槽5垂直于治具本体的下底面,便于作业人员对引线的整形操作,直接从两侧按压即可;限距槽组设有3组,3组限距槽组的宽度分别为1.5毫米、2毫米、2.5毫米,所述限距槽5的槽深不大于2毫米,限距槽5的槽宽不大于2毫米,深度范围有利于作业人员对引线整形时提供足够高度的底部支撑,宽度范围有利于不同的电容在同一个限距槽5进行引线整形后,不同电容的引线的尺寸形状更加一致,不大于2毫米的槽身便于作业人员直接以限距槽5为基底支撑按压处于限距槽5内的引线就可以完成对引线的整形作业;所述限距槽5配设有尺寸标记,本实施例尺寸标记为该限距槽5所在的限距槽组的宽度的距离刻度和文字标识,即1.5毫米、2毫米、2.5毫米,便于作业人员按需便捷的选用需求的限距槽5。
32.实施例2
3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是所述置入端2的棱边设有圆角,避免了电容引线在滑过不需要的限距槽5时,槽口对纤细的引线产生折损;所述限距槽5配设有尺寸标记,该尺寸标记为每个限距槽组对应唯一的颜色,便于作业人员按需便捷的选用需求的限距槽5。
34.实施例3
3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是所述限距槽5的槽口设有圆角,避免了电容引线在滑过不需要的限距槽5时,槽口对纤细的引线产生折损;所述限距槽5配设有尺寸标记,所述尺寸标记为激光雕刻的文字标识,便于作业人员按需便捷的选用需求的限距槽5;所述顶触端
3设有避位凹槽31,用以减少顶触端3与工作台的接触面积,本实施例的避位凹槽31可以是半圆形缺口,半圆形缺口减少了顶触端3的接触面积,使得顶触端3可以提供更加稳定唯一的顶触基准面。
36.实施例4
3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是所述顶触端为至少三个顶脚,本实施例可以是3个,用来与工作台的限位凸起形成限位顶触结构,治具本体的下底面设有防滑纹,增加治具本体下底面的摩擦系数,使得本治具在使用时更加稳定。
38.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