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补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14686发布日期:2023-01-13 06:13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补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补液装置,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自动补液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工矿企业、民用建筑中常常会设置水塔、水罐等蓄水装置,这些蓄水装置常常需要进行补水作业。为了减轻员工的工作量,企业通常会在蓄水装置内设置浮球阀,以实现自动补液。
3.中国专利cn204647515u,公开了一种浮球阀,其包括阀体、底面设有配铁的活塞和浮球;所述阀体上端设有连接口,所述阀体侧壁设有管接口,所述阀体的内侧底面设有磁铁;所述活塞置于所述阀体内;所述浮球通过所述连接口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浮球置于所述阀体外,水塔内的。所述活塞置于所述阀体内,所述浮球与所述活塞之间的连接物穿过所述连接口将两者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塞上侧带硅胶密封圈。水塔内没有水的时候,水通过所述管接口和所述连接口进入所述水塔内,当水塔内的水位尚未达到设定值且所述管接口处的压力大于水塔内的压力时,水塔就一直进水,随着水塔内水位的升高,所述浮球也随着升高,当水位达到设定值时,由于所述浮球所受浮力是大于所述磁铁的磁力的,所述浮球就会将所述活塞拉起,所述活塞就堵住所述连接口,水塔停止进水。但由于连接口边沿较为锋利,一旦遇到需要频繁补水的场合,硅胶密封圈就会因为频繁撞击连接口边沿而破裂,从而失去其原有的密封效果,进而导致该专利失去自动补液的效果。
4.中国专利cn2438992y,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热水器单管上下水浮球阀,其包括浮子、连接三角、导链和导杆及阀体组成。浮球阀装在水箱底部,阀体内装有定片和动片,定片上装有硅胶圈,该胶圈底部内侧密封面为锥形或圆弧形,动片为锥形或球形,导杆穿过定片和“o”型密封圈、动片,其下端固定一配重螺母,压紧螺母位于压片上部且与阀体顶部螺纹配合。水箱初始上水前,浮子处于内箱底部。开始上水时,浮子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带动导链、链套、连接三角、导杆及动片和配重螺母上浮,直至动片和胶圈接触,此时浮球阀关闭,不再上水。但在需要频繁补水的场合下,动片频繁将硅胶圈勒紧在定片上,硅胶圈将很容易被锋利的定片割破,从而失去其原有的密封效果,进而导致该专利失去自动补液的效果。
5.因此设计一种能够长时间应对频繁补水场合的自动补液装置,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补液装置,其通过浮力改变闸板高度,进而改变闸板与水管截面的重合度大小,以控制水管补入蓄水装置中的液体量。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补液装置,包含补液装置,其包括第一水管、浮动组件和外壳,第一水管水平设置,第一水管出水端插入外壳并与外壳固定连接;外壳上开设漏水口;浮动组件包括闸板、连接杆和浮漂;闸板位于外壳内,
浮漂位于外壳外,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闸板和浮漂固定连接;连接杆穿过外壳,并能竖直滑动;闸板处于最高位置时,闸板封住第一水管的出水端;闸板处于最低位置时,闸板底部抵在外壳上。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装置内液面低于设定值时,闸板处于最低位置,闸板与第一水管管道截面重合度最小。水从第一水管出水端流入外壳,通过外壳的漏水口补充至蓄水装置内。随着蓄水装置内液面的升高,浮漂受浮力作用,将闸板通过连接杆推动上升,逐渐增大闸板与第一水管管道截面的重合度。蓄水装置内液面到达设定值时,闸板位于最高位置完全封住第一水管的出水端,中断补水。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补液装置还包括第二水管,第二水管与第一水管的轴线共线,第二水管靠近第一水管的一端插入外壳并与外壳固定连接,闸板处于最高位置时,闸板封住第二水管靠近第一水管的一端。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水管与第一水管配合限定了闸板在第一水管轴线方向上的位置。在第一水管损坏漏水时,还可将补液装置调转方向使用,向第二水管背离第一水管的一端泵入水,用第二水管替代第一水管。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第一主线阀,第一主线阀安装在第一水管的进水端。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关闭第一主线阀,即可断掉第一水管的供水,以便对补液装置进行检修维护。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支线补水阀,支线补水阀的进水口与第一主线阀的进水口并联,支线补水阀的出水口与第二水管背离第一水管的一端并联,支线补水阀常闭。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补液装置需要维修时,即可关闭第一主线阀、第二主线阀,断掉补液装置的供水,启动支线补水阀,代替补液装置进行补水作业。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第二主线阀,第二主线阀安装在第二水管背离第一水管的一端。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支线补水阀的出水口可与第二主线阀的出水口并联。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闸板始终与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相互贴合。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闸板与外壳内侧顶面之间存在缝隙,所述浮动组件还包括限位杆,限位杆位于外壳外并与连接杆固定连接,限位杆抵住外壳时,闸板处于最高位置。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用于限定浮动组件的高度上限。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内管径一致。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漂为金属浮漂。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本实用新型能够替代现有的浮球阀实现自动补液作业,不易损坏,能够长时间应对频繁补水场合。
24.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维修。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施例中补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体现本实施例中闸板位置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补液装置;11、第一水管;12、浮动组件;121、闸板;122、连接杆;123、浮漂;124、限位杆;13、外壳;14、第二水管;15、支撑板;2、第一主线阀;3、第二主线阀;4、支线补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0.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水平”、“左”、“右”、“前”、“后”、“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实施例
32.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一种自动补液装置,包含补液装置1,其包括第一水管11、浮动组件12和外壳13,外壳13上开设漏水口。第一水管11水平设置,第一水管11的出水端插入外壳13并与外壳13固定连接,第一水管11的进水端泵入水。浮动组件12包括闸板121、连接杆122和浮漂123;闸板121位于外壳13内,浮漂123位于外壳13外,连接杆122的两端分别与闸板121和浮漂123固定连接;连接杆122穿过外壳13,并能竖直滑动。
3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外壳13为方管,方管两端均为漏水口。
34.将补液装置1安装在蓄水装置内,蓄水装置内液面低于设定值时,闸板121底部抵在外壳13内侧底面,以限定浮动组件12的高度下限,此时闸板121处于最低位置,闸板121与第一水管11管道截面重合度最小。水从第一水管11出水端流入外壳13,通过外壳13的漏水口补充至蓄水装置内。随着蓄水装置内液面的升高,浮漂123受浮力作用,将闸板121通过连接杆122推动上升,逐渐增大闸板121与第一水管11管道截面的重合度。蓄水装置内液面到达设定值时,闸板121位于最高位置完全封住第一水管11的出水端,中断补水。本实施例能够替代现有的浮球阀实现自动补液作业,不易损坏,能够长时间应对频繁补水场合。而且本实施例结构简单易于维修。
35.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一主线阀2,第一主线阀2安装在第一水管11的进水端。关闭第一主线阀2,即可断掉第一水管11的供水,以便对补液装置1进行检修维护。
36.补液装置1还包括第二水管14,第二水管14与第一水管11的轴线共线,第二水管14靠近第一水管11的一端插入外壳13并与外壳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蓄水装置外界连通。闸板121处于最高位置时,闸板121封住第二水管14靠近第一水管11的一端。第二水管14与第一水管11配合限定了闸板121在第一水管11轴线方向上的位置。在第一水管11损坏漏水时,还可将补液装置1调转方向使用,向第二水管14背离第一水管11的一端泵入水,用第二水管
14替代第一水管11。
37.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二主线阀3,第二主线阀3安装在第二水管14背离第一水管11的一端。当补液装置1调转方向使用时,关闭第二主线阀3,即可断掉第二水管14的供水,以便对补液装置1进行检修维护。
38.本实施例还包括支线补水阀4,支线补水阀4的进水口与第一主线阀2的进水口并联,支线补水阀4的出水口与第二主线阀3的出水口并联,支线补水阀4常闭。当补液装置1需要维修时,即可关闭第一主线阀2、第二主线阀3,断掉补液装置1的供水,启动支线补水阀4,代替补液装置1进行补水作业。
39.具体的,闸板121上下滑动期间,闸板121的两板面始终与第一水管11和第二水管14相互靠近的两端面相互贴合,以限定闸板121在第一水管11轴线方向上的位置始终不变。
40.具体的,闸板121与外壳13内侧顶面之间存在缝隙,以便于水从第一水管11和第二水管14中流出。所述浮动组件12还包括限位杆124,限位杆124位于外壳13外并与连接杆122固定连接,限位杆124用于限定浮动组件12的高度上限,限位杆124抵住外壳13底面时,闸板121处于最高位置。
41.具体的,补液装置1还包括支撑板15,支撑板15分为两组,每组设置多个。一组支撑板15位于第一水管11与外壳13内侧顶面之间,另一组位于第二水管14与外壳13内侧顶面之间。两组支撑板15均与外壳13固定连接,第一水管11和第二水管14分别与两组支撑板15固定连接。
42.具体的,第一水管11和第二水管14均不与外壳13直接接触。
4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水管11和第二水管14的内管径一致。
44.具体的,闸板121为圆形,闸板121直径与第一水管11和第二水管14的外管径一致
45.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浮漂123为金属浮漂。
46.综上所述,本实施例能够替代现有的浮球阀实现自动补液作业,不易损坏,能够长时间应对频繁补水场合。而且本实施例结构简单易于维修。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