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盒及电能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45167发布日期:2022-12-14 01:24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盒及电能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盒及电能表。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电池盒的正极与电池组正端子采用弹簧压缩方式接触连接,电池盒的负极与电池组的负端子采用弹簧方式接触连接。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为:1、电池盒负极与电池组采用弹簧压缩方式接触,接触电阻受环境影响大,易发生接触不良、掉电现象;2、通过弹簧连接,占用空间较大,导致电池盒整体体积较大,难以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3.因此,亟需一种电池盒及电能表,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盒及电能表,降低电阻受环境影响,解决接触不良、掉电问题,提高可靠性,降低整体体积,满足使用需求。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盒,包括盒组件、嵌设于所述盒组件上的两组导电组件和容置于所述盒组件的容纳腔内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导电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端子和接触引脚,两组所述导电组件的所述连接端子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两组所述导电组件的所述接触引脚分别伸出于所述容纳腔。
7.可选地,所述接触引脚为铜针。
8.可选地,所述接触引脚铆接于所述连接端子。
9.可选地,所述连接端子呈片状,所述连接端子的厚度为0.12mm-0.18mm。
10.可选地,所述盒组件包括焊接连接的壳体和盖体,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体形成所述容纳腔。
11.可选地,所述电池组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体沿第二方向连接,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导电组件固设于所述壳体上。
12.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电池组的两端,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个所述连接端子呈凵型,且其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内,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第二端与第一个所述接触引脚连接。
13.可选地,所述盒组件还包括内盖,所述内盖通过紧固件连接于所述壳体,第二个所述连接端子夹设于所述内盖和所述壳体之间,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二个所述接触引脚连接。
14.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电池组的同一端,所述壳体的同一端设有两个卡槽,两个所述连接端子分别限位于两个所述卡槽内。
15.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两个通槽,两个所述接触引脚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通槽,所述盒组件还包括内
盖,所述内盖盖设于所述通槽以使所述接触引脚夹设于所述内盖和所述壳体之间。
16.可选地,所述盖体和所述壳体还形成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插槽,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插槽内,外部结构与所述接触引脚插接时,所述外部结构限位于所述插槽内。
17.可选地,所述壳体和/或所述盖体上设有限位凸筋,所述限位凸筋与所述电池组内的每个电池的外形相适配,每个所述电池限位于所述限位凸筋。
18.可选地,所述导电组件与所述盒组件注塑成型。
19.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能表,包括上述的电池盒。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盒及电能表,两个连接端子分别焊接于电池组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两个接触引脚分别连接于两个连接端子,两个引脚分别与外部结构连接进行供电;一方面,实现了接触引脚与连接端子的硬链接,以及两组导电组件分别与电池组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硬连接,接触电阻受环境影响较小,提高了连接可靠性,避免出现接触不良或掉电等现象,同时有利于批量化生产和自动化开发;另一方面,连接端子的结构较薄,减小占用空间,进而减小电池盒整体体积,以满足用户使用要求。接触端子和接触引脚连接,避免一体成型结构,以保证二者之间的厚度差异,保证较薄的接触端子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焊接效果,尺寸较大的接触引脚保证结构刚度,防止发生变形,提高连接可靠性。导电组件整体嵌设于盒组件上,提高了结构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池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池盒的爆炸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池盒的左视图;
25.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池盒的主视图;
27.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
28.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个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池盒的爆炸图。
30.图中:
31.1、盒组件;11、壳体;111、第一卡槽;112、第二卡槽;113、第三卡槽;114、固定部;115、限位凸筋;12、盖体;13、内盖;1a、容纳腔;1b、插槽;
32.2、导电组件;21、第一个连接端子;211、第一端;212、第二端;213、本体部;22、第一个接触引脚;23、第二个连接端子;24、第二个接触引脚;
33.3、电池组;31、第一电极;32、第二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
型保护的范围。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7.实施例一
3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盒,如图1-图4所示,包括盒组件1、嵌设于盒组件1上的两组导电组件2和容置于盒组件1的容纳腔1a内的电池组3,电池组3包括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导电组件2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端子和接触引脚,两组导电组件2的连接端子分别焊接于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两组导电组件2的接触引脚分别伸出于容纳腔1a。
39.两个连接端子分别焊接于电池组3的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两个接触引脚分别连接于两个连接端子,两个引脚分别与外部结构连接进行供电;一方面,实现了接触引脚与连接端子的硬链接,以及两组导电组件2分别与电池组3的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的硬连接,接触电阻受环境影响较小,提高了连接可靠性,避免出现接触不良或掉电等现象,同时有利于批量化生产和自动化开发;另一方面,连接端子的结构较薄,减小占用空间,进而减小电池盒整体体积,以满足用户使用要求。接触端子和接触引脚连接,避免一体成型结构,以保证二者之间的厚度差异,保证较薄的接触端子与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的焊接效果,尺寸较大的接触引脚保证结构刚度,防止发生变形,提高连接可靠性。导电组件2整体嵌设于盒组件1上,提高了结构连接可靠性。
40.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分别为正极和负极,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也可以分别为负极和正极,根据需求设置即可,不进行限定。
41.由于铜材质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接触引脚为铜针,提高了接触引脚的导电性能。根据使用需求,可以采用c5191磷铜镀金,镀金层厚度为大于等于0.8u〞,接触电阻小,环境耐候性强。
42.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接触端子可以是铝片,其形状和大小根据实际结构和空间进行设置即可,不作限定。可选地,接触引脚铆接于连接端子,提高了连接可靠性,当接触引脚和接触端子均为铝材质时,也可以进行焊接。
43.本实施例中,连接端子分别和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通过电阻焊焊接,进一步可选地,连接端子呈片状,连接端子的厚度为0.12mm-0.18mm,避免厚度过大,提高了焊接效果。优选地,连接端子的厚度为0.15mm。
44.可选地,如图1-图4所示,盒组件1包括焊接连接的壳体11和盖体12,壳体11和盖体12形成容纳腔1a,通过采用分体结构,方便电池组3及导电组件2的安装,通过焊接连接,提
高了连接可靠性和密封效果,提高了对电池组3的保护效果。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电池组3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壳体11和盖体12沿第二方向连接,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导电组件2固设于壳体11上,方便组装。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x向,第二方向为y向,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可选地,壳体11和盖体12上分别设有相适配的卡槽和卡凸,以进行限位,方便后续焊接,提高了连接精度。
45.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7所示,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位于电池组3的两端,第一个连接端子21呈凵型,其包括本体部213和位于本体部213两端的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进一步可选地,壳体1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112,且第一个连接端子21的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分别卡接于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112内,第一端211与第一电极31连接,第二端212与第一个接触引脚22连接。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112用于对第一个连接端子21的两端进行限位,提高了第一个连接端子21分别与第一电极31及第一个接触引脚22的连接可靠性。可选地,壳体11沿第一方向还设有第三卡槽113,本体部213限位于第三卡槽113内,防止本体部213与电池组3外周结构相接触,避免导致短路或结构干涉等,提高了可靠性;进一步地,盖体12上设有压块,压块压在本体部213上,进一步进行限位。本体部213、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各自的形状和尺寸均可根据实际结构适应性调整,不作限定。
46.可选地,如图2-图4、图6所示,盒组件1还包括内盖13,内盖13通过紧固件连接于壳体11,参考图4,第二个连接端子23夹设于内盖13和壳体11之间,其两端分别与第二电极32和第二个接触引脚24连接,防止第二个连接端子23脱落,提高了连接可靠性。
47.可选地,参考图3和图6,壳体11上还设有固定部114,固定部114沿第一方向开设有与容纳腔1a连通的两个通槽,两个接触引脚穿设于两个通槽,两个接触引脚平行且朝向同一个方向延伸,方便与外部结构插接;内盖13盖设于通槽以使接触引脚夹设于内盖13和壳体11之间,防止接触引脚脱落或晃动,提高了连接可靠性;另外,接触引脚穿设于通槽时,能够封堵容纳空间。
48.可选地,如图4所示,盖体12和壳体11还形成与容纳腔1a连通的插槽1b,固定部114设于插槽1b内,外部结构与接触引脚插接时,外部结构限位于插槽1b内,提高了电池盒与外部结构连接时的可靠性。
49.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池组3包括一个电池,即盒组件1内设有一个电池,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更多个电池。可选地,壳体11和盖体12上分别设有限位凸筋(图中未示出),限位凸筋与电池的外形相适配。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有多个电池,例如设有单数个电池,电池的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位于两端,电池之间相互串联,从而使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位于电池组3的两端。
50.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能表,其包括上述的电池盒,通过减小电池盒的体积可连接可靠性,从而,降低了电能表的体积,方便布局,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且电池盒可以批量化生产和自动化开发,降低了成本,进而降低了电能表使用本电池盒时的成本。
51.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电池盒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设备,不进行限定。
52.实施例二
5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盒及电能表,其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相同部分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8所示,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位于电池
组3的同一端,例如本实施例中,电池组3包括两个电池,电池的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位于两端,两个电池串联,从而使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位于电池组3的两端;再例如,电池本身的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位于同一端,串联后,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仍位于电池组3的同一端;壳体11的同一端设有两个卡槽(图中未示出),两个所述连接端子分别限位于两个所述卡槽内,两组导电组件2对称设置。
54.如图8所示,壳体11和盖体12上分别设有限位凸筋115,限位凸筋115与电池组3中的每个电池的外形相适配,电池组3中的每个电池限位于限位凸筋115。本实施例中,壳体11沿第三方向设有两个限位凸筋115,分别用于限位两个电池组3。本实施例中,第三方向分别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本实施例中,电池组3为圆柱形,限位凸筋115设有与电池组3相适配的圆形凹槽。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壳体11沿第一方向设有两个限位凸筋115,分别用于对电池组3进行限位。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有三个或四个以上限位凸筋115,根据需求设置即可,不进行限定。具体地,限位凸筋115与壳体11为一体成型结构。
55.实施例三
5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盒及电能表,其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结构基本相同,相同部分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导电组件2与盒组件1注塑成型,具体参照现有技术即可,不再赘述。
57.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