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控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07613发布日期:2023-03-01 00:13阅读:57来源:国知局
双控开关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双控开关。


背景技术:

2.本部分提供了与本技术相关的背景信息,这些信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3.双控开关是一个开关同时带常开、常闭两个触点,通过按压两个触点中的一个触点可触发开关的通断动作。双控开关的基本构造包括三个接线端子,其中一个输入接线端子、两个输出接线端子,带有两个触点的动触头与输入接线端子连接,两个静触头分别与两个输出接线端子连接,一个开关按键组件控制动触头的两个触点,分别在两个静触头之间作闭合/分断的切换。对于墙壁开关中的双控开关,面临三大需求趋势:大电流控制、多线路接入和无螺纹接线,从这三大需求出发进行的技术改进,都需要增大双控开关的体积,特别是它的厚度。然而,在墙壁上预留的安装双控开关的线槽是标准化的,线槽的空间是固定的、有限的。此外,由上述三大需求,还导致了导线大量占据线槽空间的问题,例如,现在的双线路(2条进线加4条出线)接入4平方毫米的粗线与以前的单线路(1条进线加2条出线)接入1平方毫米直径的细线相比,前者占据线槽的空间是后者的8倍,线槽空间不够用的问题因此而突显。要解决线槽空间不够的问题,不可能采用缩小导线体积的办法,只能采用减小双控开关体积的办法,于是,双控开关的厚度减薄设计成了当前双控开关产品生产中最为迫切而又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问题。
4.双控开关的厚度减薄设计之所以具有挑战性,原因有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在技术上存在诸多设计矛盾。首先是额定电流的增大,需要加大触头的分断距离和各导件之间的绝缘距离,这些距离的加大与厚度减薄设计是相矛盾的。其次是多线路接入和粗导线接入需要增加各接线端子的体积,这些体积的加大与厚度减薄设计也是相矛盾的。再次是无螺纹快捷接线、退线,需要增加接线、退线用的容手指或工具介入的操作空间,这些空间的增加还是与厚度减薄设计是相矛盾的。由于上述原因,现有技术的双控开关的体积较大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从整体设计和结构设计两方面加以优化是不可能获得理想效果的。
5.并且现有技术提供的双控开关,部件繁多,结构复杂,这不仅容易增加开关的产品不良风险,且不利于开关的轻薄化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6.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控开关,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7.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双控开关,所述双控开关包括: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
9.固定部分包括按键固定支架、安装支架、连接支架和后座。
10.活动部分包括按键、摆杆驱动件、摆杆和导电组件。
11.按键固定支架设置在按键和连接支架之间,安装支架设置在连接支架和后座之
间。摆杆驱动件设置在安装支架靠近连接支架的端面,摆杆和导电组件均设置在安装支架和后座构成的容纳空间内。摆杆驱动件和摆杆活动连接,按键和摆杆驱动活动连接,摆杆和导电组件活动连接。
12.按键固定支架远离按键的端面设置有凹槽,连接支架由该凹槽的槽口进入凹槽并且连接支架的外侧壁和凹槽的内侧壁卡合连接。连接支架中部设置有孔,孔贯穿连接支架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并且在连接支架的后端面绕该孔的孔口周向设置有凸起的阻挡层,安装支架的外侧壁和阻挡层卡合连接。安装支架远离连接支架的端面设置有卡合块,后座的侧壁上设置有卡合孔,卡合块和卡合孔卡合连接。
13.按键和按键固定支架的前端面连接,按键的中部和按键固定支架连接并且该连接处构成第一支点部,按键的两端能够以第一支点部为圆心进行转动。按键连接按键固定支架的端面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压块,压块随着按键的两端的转动而转动。压块依次贯穿按键固定支架、连接支架的孔并且和摆杆驱动件接触。
14.连接支架的前端面连接按键固定支架,连接支架的后端面连接安装支架。连接支架的孔构成摆杆驱动件的活动空间。按键固定支架远离按键的端面的凹槽的槽底设置有两个固定部,两个固定部贯穿连接支架的孔并且设置在摆杆驱动件的中部的两侧,摆杆驱动件的中部和两个固定部铰连接。
15.摆杆驱动件包括两个过渡件,所述两个过渡件沿按键的长度方向对称分布且对称布置,也就是说,一个过渡件对应按键的其中一端,按键的每一个压块对应接触有一个过渡件,这样按键的其中一压块能够直接作用于一个过渡件,按键的另一压块直接作用于另一个过渡件。在按压按键的两端的任意一端时,压块能将压力施加给对应的过渡件,过渡件能够以摆杆驱动件的中部为圆心进行转动,从而能够使得摆杆驱动件发生转动动作,摆杆驱动件的转动动作会带动摆杆发生相应动作,从而触发开关的通断动作。
16.摆杆驱动件还包括两个推杆,两个推杆分别设置在过渡件远离压块的端面,并且推杆远离过渡件的一端贯穿安装支架并且设置在摆杆的两侧。
17.摆杆的一端和摆杆驱动件的中部铰连接,因此摆杆的另一端能够以该铰连接处为圆心进行转动,摆杆远离摆杆驱动件的一端通过弹性部连接有触发板。触发板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触点。在按压按键的任意一端时,过渡件能够以摆杆驱动件的中部为圆心进行转动使得转动的推杆推动摆杆,此时摆杆远离摆杆驱动件的一端带动触发板发生相应动作,且弹性部产生拉伸形变。
18.导电组件包括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和第三接线端,导电组件还包括固定板、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其中固定板和第二触点均和第一接线端连接,第三触点和第二接线端连接。固定板位于触发板下方,触发板的底部和固定板接触形成第二支点部,触发板的第一触点设置在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之间,通过触发板以第二支点部为圆心进行转动,触发板上的第一触点实现与第二触点或第三触点接触。当第一触点和第三触点接触接触时,双控开关为接通状态;当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接触接触时,双控开关为断开状态。
19.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和第三接线端用于连接三相电线,第一接线端连接零线,第二接线端用于连接火线,第三接线端用于连接地线。
2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和第三接线端均连接市电的火线,双控开关通过控制火线的通断来实现开关作用。
21.摆杆的弹性部出于压缩状态,弹性部会向触发板施加压力,因此弹性部和固定板夹紧触发板,使得触发板的底部与固定板紧密接触并形成第二支点部。
2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23.本技术提供的双控开关,在按压按键的两端的任意一端时,来自按键的按压力能够传递至相应的过渡件上,使得过渡件以摆杆驱动件的中部为圆心进行转动,相应的,位于转动的过渡件的推杆随之向着靠近摆杆的方向移动直至与摆杆接触并且推动摆杆,摆杆远离摆杆驱动件的一端带动触发板转动,触发板以第二支点部为圆心进行转动使得第一触点第二触点或第三触点接触,该过程实现双控开关的通断功能。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控开关,将按键的按压运动转换为过渡件的转动来进行触发作业,由于过渡件与按键的接触部分与作为圆心的摆杆驱动件的中部的距离较远,这样,按键的小行程按压运动能够转换为摆杆驱动件的过渡件的大行程运动。该小行程向大行程的转换,利于降低按键的安装高度,利于双控开关的轻薄化发展。摆杆驱动件可以设计为一体式结构,其具有结构简单、传动高效且全面的优点。
24.另外,由于弹性部对触发板的持续压力,使得触发板和固定板的接触部分可以作为第二支点部,通过摆杆带动触发板绕第二支点部转动实现双控开关的通断功能,这不仅利于提高双控开关的作业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且利于减小双控开关的体积,利于双控开关的轻薄化发展。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双控开关使用了更少的部件,且简化了内部结构。
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26.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27.图1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双控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b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双控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双控开关的爆炸图;
30.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按键和按键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按键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支架和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b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支架和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7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摆杆驱动件、摆杆和导电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6.图7b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摆杆驱动件、摆杆和导电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7.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后座的结构示意图;
38.图9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摆杆驱动件、摆杆和导电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9.图9b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摆杆驱动件、摆杆和导电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40.其中,附图标记为:100.按键固定支架;101.第一凹槽;102.转动部;103. 第一贯穿孔;104.固定部;105.安装孔;106.第一卡合块;200.安装支架;201. 第二卡合块;202.第
二凹槽;203.限位孔;204.第三卡合块;205.固定块;300. 连接支架;301.第一卡合槽;302.孔;303.阻挡层;304.第一卡合孔;400.后座; 401.第二卡合孔;402.接线孔;500.按键;501.第一凸起部;502.弧形块;503.压块;600.摆杆驱动件;601.过渡件;602.推杆;603.导向块;700.摆杆;800.导电组件;801.第一接线端;802.第二接线端;803.第三接线端;804.固定板;805. 第二触点;806.第三触点;901.弹性部;902.触发板;903第一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41.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4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控开关,双控开关包括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固定部分包括按键固定支架100、安装支架200、连接支架300和后座400。活动部分包括按键500、摆杆驱动件600、摆杆700和导电组件800。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控开关的外观如图1a和图1b所示,操作人员通过按压按键500来实现双控开关的通断,按键500的两端的其中一端为翘起状态并且与按键固定支架100 之间存在间隙,按键500的另一端与按键固定支架100接触贴合,按压按键500 的翘起的一端能改变双控开关的通断状态并且使得原先未翘起的一端转变为翘起状态。按键500、摆杆驱动件600和摆杆700构成按压力的传动机构。以将双控开关水平放置作为参考,该传动机构的有益效果可以描述为:将竖直向下按压按键500的力通过摆杆驱动件600转换为水平推动摆杆700的力,这使得摆杆700和摆杆700连接的触发板902可以接近竖直设置,由于后座400的容纳空间有限,而且导电组件800水平相对设置,因此摆杆700和触发板902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能有效利用了因导电组件800与市电电连接的连接端彼此之间不能接触而存在的间隙,因此有效利用了后座400的容纳空间,相应的可以降低容
纳空间的深度,利于双控开关的轻薄化发展。
46.如图2所示,双控开关的按键固定支架100用于连接按键500。连接支架 300用于同时连接按键固定支架100和安装支架200,同时连接支架300的设置能在尽量减少双控开关的厚度的情况下增加双控开关的强度。固定支架100用于连接摆杆驱动件600,固定支架100和后座400连接构成的容纳空间,摆杆 700和导电组件800设置在该容纳空间内。后座400用于隔离导电组件800,同时连接市电的三相电线(附图中未显示)通过后座400与导电组件800连接。
47.如图3和图4所示,出于减少双控开关的厚度的观点,按键固定支架100 靠近按键500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槽101,相应的,按键500靠近按键固定支架 100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凸起部501,第一凸起部501和第一凹槽101配合连接,该设置缩短了按键500和摆杆驱动件600的距离,有利于减少双控开关的厚度。在按键固定支架100靠近的按键500的端面的中部设置有四个呈直线排列的转动部102,转动部102上设置有弧形卡槽,为了方便叙述,下文中,将四个转动部102的排列方向称为x轴方向。按键500靠近按键固定支架100的端面的中部设置有沿x轴方向排列的四个弧形块502,弧形块502的弯曲弧面朝向按键固定支架100。弧形块502和转动部102的弧形卡槽卡合连接,弧形块502和转动部102构成第一支点部,弧形块502具有类似转动轴的作用,按键500的两端能够以第一支点部为圆心进行转动。第一凸起部501的两端均沿x轴方向设置有压块503,相应的,第一凹槽101的槽底面的两端均沿x轴方向设置有第一贯穿孔103,第一贯穿孔103贯穿按键固定支架100,压块503能穿过对应的第一贯穿孔103与摆杆驱动件600接触。按键固定支架100远离按键500的端面的中部沿x轴方向设置有两个固定部104,两个固定部104之间存在间隙,并且固定部104上均设置有安装孔105。
48.如图3所示,按键固定支架100远离按键500的端面为槽体结构,并且在该槽体结构的两个相对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凸出的第一卡合块106。连接支架300 的前端面由该槽体结构的槽口进入并与按键固定支架100卡合连接。
49.如图5a所示,连接支架300的侧壁上设置有内凹的第一卡合槽301,第一卡合槽301和第一卡合块106卡合连接。连接支架300的中部设置有孔302,孔 302贯穿连接支架300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并且在连接支架300的后端面绕该孔 302的孔口周向设置有凸起的阻挡层303,阻挡层303上设置有第一卡合孔304,第一卡合孔304贯穿阻挡层303。安装支架200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卡合块201,安装支架200进入孔302并且第二卡合块201和第一卡合孔304卡合连接。
50.如图5a所示,安装支架200远离连接支架300的端面设置有第三卡合块204。安装支架200靠近底座400的一端的底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出的固定块205。在安装支架200和连接支架300卡合连接后,固定块205与连接支架300的底部接触,固定块205和第二卡合块201夹紧连接支架300。
51.如图5b和图6所示,安装支架200上设置有第二凹槽202,第二凹槽202 用于设置摆杆驱动件600。第二凹槽202的两端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限位孔203,限位孔203的作用在于限制和引导摆杆驱动件600的转动路径。第二凹槽202 的具体形状和摆杆驱动件600相互匹配。两个固定部104贯穿孔302后进入第二凹槽202并且分别位于摆杆驱动件600的中部的两侧,固定部104和摆杆驱动件600的中部铰连接,更具体的,使用转动轴(附图中未显示)贯穿
摆杆驱动件600的中部和两个安装孔105。
52.压块503随着按键500的转动而转动。压块503依次贯穿第一贯穿孔103、孔302并且和摆杆驱动件600接触。
53.如图7a和图7b所示,摆杆驱动件600包括两个过渡件601,述两个过渡件 601沿按键500的长度方向对称分布且对称布置,也就是说,一个过渡件601对应按键500的其中一端,按键500的每一端的压块503对应接触有一个过渡件 601,压块503能够直接作用于对应的过渡件601。在按压按键500的两端的任意一端时,压块503能将压力施加给对应的过渡件601,过渡件能够以摆杆驱动件600的中部为圆心进行转动,从而能够使得摆杆驱动件600发生转动动作。摆杆驱动件600还包括两个推杆602,两个推杆602分别设置在过渡件601远离压块503的端面,并且推杆602远离过渡件的一端贯穿安装支架200并且设置在摆杆700的两侧。推杆602远离过渡件的一端设置有朝向摆杆700的凸弧状,举例来说,该凸弧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弧状、椭圆弧状等。过渡件601的转动会带动其中一推杆602向摆杆700方向移动,同时另一推杆602向远离摆杆700 方向移动。过渡件601的两侧上设置有凸起的导向块603,导向块603和限位孔 203连接,在过渡件601转动过程中,导向块603会随限位孔203预设路径移动。限位孔203的形状与预设路径相关。
54.如图7a、图7b、图9a和图9b所示,摆杆700的一端和摆杆驱动件600的中部铰连接,更具体的,使用转动轴(附图中未显示)贯穿摆杆驱动件600的中部、两个安装孔105和摆杆700。因此摆杆700的另一端能够以该铰连接处为圆心进行转动,摆杆700远离摆杆驱动件600的一端通过弹性部901连接有触发板902,触发板902使用导电金属制备。触发板902倾斜设置,触发板902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触点903。在按压按键500的任意一端时,过渡件601能够以摆杆驱动件600的中部为圆心进行转动使得转动的推杆602推动摆杆700,摆杆700通过弹性部901带动触发板902转动发生相应动作,且弹性部901产生拉伸形变。导电组件800由导电金属制备,导电组件800包括第一接线端801、第二接线端802和第三接线端803,第一接线端801、第二接线端 802和第三接线端803均为螺纹孔结构,导线放入螺纹孔内后采用螺丝固定。导电组件800还包括固定板804、第二触点805和第三触点806,其中固定板804、和第二触点806均和第一接线端801连接,第三触点806和第二接线端802连接。固定板804水平设置并且位于触发板902下方,触发板902的底部和固定板804接触形成第二支点部,触发板902设置在第二触点805和第三触点806 之间,通过触发板902以第二支点部为圆心进行转动,触发板902上的第一触点903实现与第二触点805或第三触点806接触。当第一触点903和第三触点 806接触接触时,双控开关为接通状态;当第一触点903和第二触点805接触接触时,双控开关为断开状态。弹性部901为弹簧,并且弹性部901出于压缩状态,弹性部901会向倾斜设置的触发板902施加压力,因此弹性部901和固定板804夹紧触发板902,使得触发板902的底部与固定板804紧密接触并形成第二支点部。
55.如图7a所示,相比于摆杆驱动件600的中部,摆杆驱动件600的过渡件601 需要较大的表面积来确保过渡件601和压块503的准确接触,出于提升摆杆驱动件600在安装支架200上的安装便捷度的观点,摆杆驱动件600设计为“两头大中间细”的结构。
56.如图8所示,后座400的顶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卡合孔401,第二卡合孔 401贯穿后座400的侧壁,并且后座400通过第二卡合孔401和第三卡合块204 卡合连接,从而实现与安装支架200的连接。后座400的底部的侧壁上接线孔402,接线孔402贯穿后座400的侧壁,
三个接线孔402分别对应第一接线端801、第二接线端802和第三接线端803。导线贯穿接线孔402与第一接线端801或第二接线端802或第三接线端803连接,再用螺丝贯穿接线孔402固定。后座400 为槽体结构,后座400的内部分割有三个容纳空间分别放置第一接线端801、第二接线端802和第三接线端803。
57.如图9a和图9b所示,将按键500的按压运动转换为过渡件601的转动,过渡件601的转动转换为推杆602对摆杆700的推动,摆杆700的转动转换为触发板902的转动,通过该过程实现双控开关的通断转换。该过程中,按键500 的小行程按压运动能够转换为摆杆驱动件600的的大行程运动。该小行程向大行程的转换,利于降低按键500的安装高度,利于双控开关的轻薄化发展。
58.来自按键500的按压力能够迅速且精准地传递至摆杆驱动件600上,驱动过渡件601的转动,但又由于最终双控开关的通断是由触发板902以第二支点部为圆心进行转动所触发的,因此过渡件601的转动角度不需要太大,相应的可以降低孔302的深度,利于双控开关的轻薄化发展。
59.通过推杆602对摆杆700的推动带动触发板902的转动结构,可以合理利用后座400的容纳空间,利于双控开关的轻薄化发展。
60.进一步地,摆杆700通过弹性部901带动触发板902转动,切换第一触点 903与第二触点805、第三触点806的接触转换,使得对双控开关的通断触发更加精准高效。第一触点903设置在第二触点805、第三触点806之间,提高通断触发效果。
6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控开关中,弹性部901可以设计为多种结构形式,只要满足弹性部901的压缩方向沿着摆杆700的长度方向即可。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摆杆驱动件600采用一体成型方式制备得到,使其为一体式结构,便于装配,简化双控开关的装配过程,且还使得摆杆驱动件600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摆杆驱动件600例如可以采用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材料制备得到,该种材料具有高强度和高柔韧性。摆杆驱动件600的过渡件601的宽度大于摆杆驱动件600的中部的宽度,从而增加按键500与摆杆驱动件600的接触面积,这使得摆杆驱动件600对按压力的传递更加柔和、顺畅和高效。
62.本实施例提供的双控开关,按压按键500使其一端旋转1.8
°
,则相应的摆杆驱动件600的过渡件601旋转1.8
°
,同时相应的推杆602横向移动0.7mm,驱使摆杆700旋转7
°
来实现通断切换。
6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控开关中固定部分均采用卡合连接,卡合连接的方式具有紧固性强且便于拆装的优点。并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控开关中固定部分的连接结构,在保持连接强度的同时有利于减少双控开关的厚度,从而利于双控开关的轻薄化发展。
64.综上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控开关能实现小行程向大行程的转换,这利于降低降低双控开关的厚度,使其更加轻薄化,提升其美观性。另外,相比相关技术提供的双控开关,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控开关减少了部件的使用,简化了内部结构布置,且方便拆卸,增加用户体验好感度,有效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65.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