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77643发布日期:2023-06-28 13:26阅读:40来源:国知局
电池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外壳。


背景技术:

1、参照图5和图6,目前现有的9v电池大多呈方块状,该电池的塑胶电芯壳由盖体20和盒体10组成。电池的正负极设置在盖体的上表面上,盖体盖合盒体以形成封闭的用于容纳极芯的内腔。盖合后的盖体和盒体之间再利用超音波熔接技术焊接。

2、焊接工艺如下:在焊接前通常需要在盖体20和盒体10中的一个相向面上设置熔着筋体30,焊接时超音波熔接设备抵靠盖体20的上表面并加压振动,带动熔着筋体30熔化使得盖体20和盒体10熔成一体。

3、现有技术中,盒体10的侧壁很薄,由于在熔接时受到超音波熔接设备加压振动,使得盒体10的开口处的侧壁容易向外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盒体的侧壁很薄,由于在熔接时受到超音波熔接设备的加压振动,使得盒体的开口处的侧壁容易向外变形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外壳。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外壳,包括上盖、胶盒、限位筋和熔着筋;

3、所述胶盒呈上开口的桶装结构,所述胶盒的上端面为第一熔接面;

4、所述上盖能够盖合所述胶盒的上开口,所述上盖的下表面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熔接面的第二熔接面;

5、所述熔着筋和所述限位筋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熔接面的外侧且朝向所述第一熔接面凸出,所述熔着筋和所述限位筋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熔接面的内侧且朝向所述第二熔接面凸出;

6、所述熔着筋凸出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限位筋凸出的高度;所述熔着筋和所述限位筋配合以限制所述胶盒的开口端向外变形。

7、可选地,所述熔着筋和所述限位筋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熔着筋环绕所述胶盒的开口设置,所述限位筋一一对应于所述熔着筋。

8、可选地,所述熔着筋设置于所述第二熔接面上,所述熔着筋的内侧壁和外侧壁自上而下逐渐靠近,所述限位筋设置于所述第一熔接面上,所述限位筋的外侧壁呈倾斜设置,使得所述限位筋的内外侧之间的厚度自上而下递增;所述熔着筋的内侧壁和所述限位筋的外侧壁相对设置。

9、可选地,所述胶盒的侧壁的内外侧之间的厚度为0.7mm;所述熔着筋的凸出高度为0.45mm,所述限位筋的凸出高度为0.3mm。

10、可选地,所述熔着筋设置于所述第一熔接面上,所述熔着筋的外侧壁呈倾斜设置,使得所述熔着筋的内外侧之间的厚度自上而下递减;所述限位筋设置于所述第二熔接面上,所述限位筋的内侧壁呈倾斜设置,使得所述限位筋的内外侧之间的厚度自上而下递减;所述熔着筋的外侧壁和所述限位筋的内侧壁相对设置。

11、可选地,所述第二熔接面的所处的高度高于所述上盖的下表面所处的高度,使得所述限位筋和所述上盖限定出凹槽,所述熔着筋插入所述凹槽。

12、可选地,所述胶盒的侧壁的内外侧之间的厚度为0.7mm;所述限位筋的凸出高度为0.3mm,所述熔着筋的内外侧之间的厚度为0.4mm。

13、可选地,所述上盖的下表面设置有限位板,当所述上盖盖合所述胶盒时,所述限位板插入所述胶盒的内腔。

14、可选地,当所述上盖盖合所述胶盒时,所述限位板的外侧壁和所述胶盒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隔。

15、可选地,所述熔着筋的内侧壁在所述第一熔接面上的正投影所形成的曲线为所述第一熔接面的内外轮廓线的等比例扩大形成,所述熔着筋的外侧壁在所述第一熔接面上的正投影所形成的曲线为所述第一熔接面的内外轮廓线的等比例扩大形成。

1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外壳,通过在上盖和胶盒中的一个设置熔着筋,上盖和胶盒中的另一个设置限位筋,当胶盒的侧壁在熔接时出现向外变形的趋势时,限位筋会被熔着筋阻挡,进而胶盒的侧壁也会随限位筋的阻挡而减少向外变形的程度,从而减少胶盒侧壁向外变形现象的发生。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胶盒、限位筋和熔着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着筋和所述限位筋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熔着筋环绕所述胶盒的开口设置,多个所述限位筋与多个所述熔着筋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着筋设置于所述第二熔接面上,所述熔着筋的内侧壁和外侧壁自上而下逐渐靠近,所述限位筋设置于所述第一熔接面上,所述限位筋的外侧壁呈倾斜设置,使得所述限位筋的内外侧之间的厚度自上而下递增;所述熔着筋的内侧壁和所述限位筋的外侧壁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盒的侧壁的内外侧之间的厚度为0.7mm;所述熔着筋的凸出高度为0.45mm,所述限位筋的凸出高度为0.3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着筋设置于所述第一熔接面上,所述熔着筋的外侧壁呈倾斜设置,使得所述熔着筋的内外侧之间的厚度自上而下递减;所述限位筋设置于所述第二熔接面上,所述限位筋的内侧壁呈倾斜设置,使得所述限位筋的内外侧之间的厚度自上而下递减;所述熔着筋的外侧壁和所述限位筋的内侧壁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熔接面的所处的高度高于所述上盖的下表面所处的高度,使得所述限位筋和所述上盖限定出凹槽,所述熔着筋插接在所述凹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5和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盒的侧壁的内外侧之间的厚度为0.7mm;所述限位筋的凸出高度为0.3mm,所述熔着筋的内外侧之间的厚度为0.4mm。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下表面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插接在所述胶盒的内腔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的外侧壁和所述胶盒的内侧壁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着筋的内侧壁在所述第一熔接面上的正投影为所述第一熔接面的内外轮廓线的等比例放大,所述熔着筋的外侧壁在所述第一熔接面上的正投影为所述第一熔接面的内外轮廓线的等比例放大。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外壳,包括上盖、胶盒、限位筋和熔着筋;胶盒呈上开口结构,胶盒的开口端的端面为第一熔接面;上盖能够盖合胶盒的上开口,上盖的对应于第一熔接面的区域为第二熔接面;熔着筋和限位筋中的一个设置于第二熔接面的外侧且朝向第一熔接面延伸,熔着筋和限位筋中的另一个设置于第一熔接面的内侧且朝向第二熔接面延伸;熔着筋延伸的高度大于或等于限位筋延伸的高度;所述熔着筋和所述限位筋配合以限制所述胶盒的开口端向外变形。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外壳,利用限位筋和熔着筋之间的阻挡,以限制胶盒侧壁向外变形。

技术研发人员:薛金海,黄卫剑,刘晓,蔡小娟,张海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豪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