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失控抑制电池

文档序号:34821299发布日期:2023-07-20 01:4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失控抑制电池

本申请属于电池热失控抑制,具体涉及一种热失控抑制电池。


背景技术:

1、锂/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被广泛应用于纯电动汽车、低速电动车、电化学储能等领域。

2、实际应用中,锂/钠离子电池安全事故频发,主要由外部损伤及其内部微短路导致的热失控引起。

3、当前,多是从电气安全保护的方面抑制锂/钠离子电池热失控,该种技术方案,不能够有效的将锂/钠离子电池热失控发生时的热量及时、高效的导出,并不能够有效避免安全事故。

4、鉴于上述技术缺陷的存在提出本申请。

5、需注意的是,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失控抑制电池,以克服或减轻已知存在的至少一方面的技术缺陷。

2、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热失控抑制电池,包括:

4、壳体,其上具有开口;

5、多个负极片;

6、多个正极片;

7、多个隔膜,与各个负极片、正极片在壳体内相间设置;

8、mylar膜,包覆在各个负极片、正极片、隔膜外周,其内灌注电解液,与壳体之间填充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受热变为气相;

9、盖板,连接在壳体上,封堵开口;

10、负极柱,连接在盖板上,与各个负极片连接;

11、正极柱,连接在盖板上,与各个正极片连接;

12、泄压阀,连接在盖板上。

13、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热失控抑制电池中,mylar膜内侧紧贴两层隔膜。

14、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热失控抑制电池中,mylar膜内侧,各个负极片、正极片、隔膜以聚酰亚胺胶带缠绕。

15、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热失控抑制电池中,mylar膜外壁成型有多个导流槽。

16、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热失控抑制电池中,相变材料,占据壳体、mylar膜之间空间50%~80%。

17、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热失控抑制电池中,相变材料为液-气相变材料,为酯类材料。

18、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热失控抑制电池中,相变材料中掺有阻燃剂。

19、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提供一种热失控抑制电池,其设计在壳体、mylar膜之间填充相变材料,当电池温度升高时,相变材料会受热变为气相,以相变的形式吸收大量的热,当电池温度急剧升高时,会有大量的气体产生,致使壳体内压力急剧上升,从而使在壳体上设置的泄压阀打开,气体通过泄压阀排出,对壳体内进行泄压,一方面,可防止壳体内压力过高发生爆破,另一方面,气体排出时携带大量的热量,以此可将热量及时、高效的排出,抑制电池热失控,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特征:

1.一种热失控抑制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失控抑制电池,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失控抑制电池,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失控抑制电池,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失控抑制电池,其特征在于,相变材料,占据壳体(1)、mylar膜(5)之间空间50%~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失控抑制电池,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失控抑制电池,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申请属于电池热失控抑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失控抑制电池,包括:壳体,其上具有开口;多个负极片;多个正极片;多个隔膜,与各个负极片、正极片在壳体内相间设置;mylar膜,包覆在各个负极片、正极片、隔膜外周,其内灌注电解液,与壳体之间填充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受热变为气相;盖板,连接在壳体上,封堵开口;负极柱,连接在盖板上,与各个负极片连接;正极柱,连接在盖板上,与各个正极片连接;泄压阀,连接在盖板上。

技术研发人员:黄卫峰,赵子芳,程银锋,刘陶陶,刘善芹,刘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科技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