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能表接线端子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25458发布日期:2024-02-22 21:36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能表接线端子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气连接,具体涉及一种电能表接线端子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电能的仪表,目前已经普及至千家万户,对每户用电情况进行测量。电能表通过接线端子与导线连接。

2、早期电能表的接线端子包括安装在电能表上的接线螺钉,在使用时直接将导线缠绕到接线螺钉上,通过积压的方式固定住,这种接线方式存在如下问题:接线螺钉尾部和导线的接触面积较小,不利于接线螺钉和导线充分接触,导致接线回路电阻增加;此外,在接线螺钉压接电流导线时,螺钉采用螺旋式下压与导线直接接触,螺钉和导线产生的旋转摩擦导致螺钉表面保护层的损伤,也会引起接线回路电阻增加。根据安培法则,电阻增加会导致能耗增加,进而引起电能表整体温升偏高,严重时会导致电能表自燃。

3、针对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2020755072.8的实用新型专利《电能表压片式接线端子》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该压片式接线端子包括接线框、贯穿安装于接线框上侧面的接线螺钉以及套装于接线螺钉钉帽上的压板;其中,压板包括上部、下部以及连接上部和下部的连接部,上部套装于接线螺钉上端,下部穿插于接线框内,下部位于接线螺钉尾部下方;该压片式接线端子将接线螺钉安装在接线框上,并在接线螺钉上设置压板,将压板下部设置在接线螺钉尾部下方,以使得压板下部可随着接线螺钉向下运动而对插入接线框的导线进行挤压,以使得放置在接线框中的导线和导电片可以紧密接触,进而完成导电。这种设计,有效避免了接线螺钉和导线之间的摩擦导致的保护层被破坏,且压板和导线的接触面吻合,增加了双方的接触面积,有效降低接触阻抗,解决电能表温升偏高的问题。

4、但无论是早期的接线端子结构,还是上述压片式接线端子结构,在与导线连接时,都需要通过拧紧螺钉进行压紧。如果能够将导线直接插入而不进行其他操作即可实现自动夹紧,则能够提高插头的连接效率,实现快速连接。但是,现有技术中暂未查阅到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为了解决插头插入连接位置需通过其他操作进行压紧限位,造成连接效率低、无法实现快速连接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电能表接线端子连接结构,在与导线连接时,只需插入操作,即可实现压紧连接定位,进而实现快速连接。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能表接线端子连接结构,包括座体,还包括:

4、压柱,所述压柱的两端分别设置圆柱部和圆台部,所述圆台部沿远离圆柱部的方向直径逐渐减小;所述圆柱部与开设在座体一端中部的圆孔间隙配合连接;

5、至少一个导电压块,所述导电压块与开设在座体圆柱面上的活动槽间隙配合连接,所述活动槽位于座体内部的一端与所述圆孔的一端相重合;所述导电压块靠近圆孔的一端设置有斜面,所述导电压块的斜面与所述压柱的圆台部的周面相贴合;

6、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位于所述座体的内腔中;

7、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嵌合安装在所述压柱的内部,所述第一磁铁的一端面与所述压柱的圆台部朝向第二磁铁的一端面相重合;

8、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安装在座体上,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第二磁铁连接;

9、检测连接时,所述座体插入至电能表接线端子的导电套内,挤压所述压柱,所述压柱通过圆台部的周面进行推动所述导电压块的斜面,所述导电压块一端从所述活动槽伸出,并与导电套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一磁铁靠近所述第二磁铁并产生相吸的磁力,所述压柱的圆台部通过磁力压紧所述导电压块的斜面,以实现所述导电压块端部压紧导电套内壁。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槽的槽壁沿导电压块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滑动连接有第一导块,所述第一导块与所述导电压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螺旋弹簧,所述第一导块通过第一螺旋弹簧与所述第一导槽一端的槽壁弹性连接。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支撑杆、操作杆以及第四螺旋弹簧;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磁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操作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座体的外壁上开设有孔体,且孔体与座体的内腔连通,所述操作杆穿过孔体,且操作杆与孔体间隙配合连接,所述操作杆位于座体外部的一端固定套接有操作套,所述操作杆上套设有第四螺旋弹簧,所述第四螺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固接,第四螺旋弹簧的另一端与内腔的腔壁接触,所述座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上固定连接有挡座,所述挡座与所述支撑杆的一侧接触。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支撑杆和操作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磁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操作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座体的外壁上开设有孔体,且孔体与座体的内腔连通,所述操作杆穿过孔体,且操作杆与孔体间隙配合连接,所述操作杆位于座体外部的一端固定套接有操作套,所述操作杆上固定连接有挡条,且挡条贴靠至内腔的腔壁上,所述座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上固定连接有挡座,所述挡座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开设有槽体,所述槽体内设置有发条弹簧,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有铰接柱,所述铰接柱与操作杆同轴设置,且铰接柱的一端伸入至槽体内与发条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发条弹簧的另一端与槽体的槽壁固定连接。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上固定安装有弹性压座,所述弹性压座的上方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远离弹性压座的一端与压柱的圆台部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圆孔与内腔之间连通设置有连通孔,所述活动杆贯穿连通孔。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压座包括:筒体、第二螺旋弹簧、连接块、导孔以及推杆;所述筒体固定安装至支撑杆的杆面上,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螺旋弹簧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筒体一端设置有导孔,所述推杆与导孔间隙配合连接,所述推杆朝向活动杆的一端部位于筒体外。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座体的底部设置有线缆,所述线缆包括内芯和绝缘外皮,所述绝缘外皮套设至内芯上,所述内芯连接有导电杆,所述活动槽的槽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导电杆一端延伸至凹槽内,所述导电杆连接有导电座,所述导电座位于凹槽内,所述导电座与固接在导电压块上的导电块接触。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杆的一端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间隙配合连接有导电插杆,所述导电插杆的一端与所述导电座固定连接。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孔内设置有第三螺旋弹簧,所述第三螺旋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插孔的内壁和所述导电插杆的端部接触。

1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孔的孔壁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滑动连接有第二导块;所述第二导块与所述压柱固定连接。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20、本发明的电能表接线端子连接结构,通过将压柱的两端分别设置为圆台部和圆柱部,并且圆柱部与开设在座体端部的圆孔进行间隙配合,实现了压柱在座体的内腔中灵活移动;通过将导电压块与座体圆柱面上的活动槽进行间隙配合,而活动槽的端部又与圆孔的端部相重合,为导电压块与压柱之间的配合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在座体的内腔中设置了第二磁铁,并且第二磁铁与移动组件相连接,在压柱内部相应设置了第一磁铁,当接线端子连接结构插入连接位置后,通过压柱向座体的圆孔内移动,利用压柱的圆台部与导电压块的斜面之间的配合,实现了导电压块的推动,并与连接位置接触;进一步,利用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相互靠近而产生的磁力,为导电压块提供了压力,压紧了连接位置处;这种结构设计,使得接线端子连接结构在与导线连接时,只需插入操作即可实现压紧连接定位,进而实现了快速连接,显著提高了插头的连接效率,同时也有效避免了保护层被破坏,提高了电能表的使用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