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44052发布日期:2024-04-18 18:09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光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具体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1、led芯片由于可靠性高、寿命长、功耗低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显示装置、车辆用灯具、普通照明灯等多个领域,例如,led芯片可作为各种显示装置的背光光源。

2、micro led作为最具优势的新一代显示技术,尤其是在高分辨率的小间距显示方面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一般会将micro led封装形成单元像素,以便于后续的制造显示装置。但是由于单元像素本身结构的限制,内部全反射现象不可避免。现有技术中一般在单元像素内的发光元件的发光面进行表面纹理化,以减少芯片结构内部的全反射,增加光的提取效率。然而,在将micro led进行封装成为单元像素时,依然存在单元像素封装体内部设置不合理导致的发光强度降低,影响出光效率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及显示装置,以提高发光装置或显示装置的出光效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包括:

3、透明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透明层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图形结构;

4、多个发光元件,间隔设置于透明层的第一表面的上方,每个发光元件的出光面与透明层的第一表面相对,发光元件的出光面上设置有第二图形结构;

5、布线层,设置于多个发光元件上,布线层与每个发光元件电性连接;

6、其中,第一图形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部,第二图形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凸起部,相邻第一凸起部之间的间距与相邻第二凸起部之间的间距之比介于0.25~1.5。

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

8、显示基板;

9、至少一个发光装置,设置于显示基板的表面,发光装置与显示基板形成电性连接,发光装置为上述发光装置。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发光装置及显示装置至少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1、本发明中的发光装置包括透明层、多个发光元件及布线层。其中,透明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透明层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图形结构。多个发光元件间隔设置于透明层的第一表面的上方,每个发光元件的出光面与透明层的第一表面相对,发光元件的出光面上设置有第二图形结构。布线层设置于多个发光元件上,布线层与每个发光元件电性连接。其中,第一图形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部,第二图形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凸起部,相邻第一凸起部之间的间距与相邻第二凸起部之间的间距之比介于0.25~1.5。由此,发光装置中从具有彼此不同的指向角特性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借由透明层的图形结构而以均匀的指向角发出,从而减小色差,同时发光元件及透明层上的图形结构的设置也能够提高发光元件的出光效率,具有提亮效果。

12、本发明中显示装置包括上发光装置,同样具备上述技术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在所述透明层的第一表面以平面六方密堆积的形式呈阵列排布,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所述发光元件的出光面以平面六方密堆积的形式呈阵列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沿平行于所述透明层的方向上的截面面积自第一凸起部远离所述发光元件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发光元件的一端逐渐递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为圆锥形、半球形或者圆台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远离所述发光元件的一端的端面宽度介于1~5μm,所述第一凸起部沿垂直于所述透明层方向上的高度介于1~4μ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为圆台,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远离所述发光元件的一端的端面半径为1~3μm,所述第一凸起部靠近所述发光元件的一端的截面半径为0.3~1.5μm,所述第一凸起部沿垂直于所述透明层方向上的高度为1~3μm;或者,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远离所述发光元件的一端的端面半径为3~6μm,所述第一凸起部靠近所述发光元件的一端的截面半径为2~4μm,所述第一凸起部沿垂直于所述透明层方向上的高度为2~4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沿平行于所述透明层的方向上的截面面积自所述第二凸起部远离所述透明层的一端向靠近所述透明层的一端逐渐递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为圆锥形、半球形或者圆台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远离所述透明层的一端的端面宽度介于1~3μm,所述第二凸起部沿垂直于所述透明层方向上的高度介于1~3μ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为圆台,所述第二凸起部的远离所述透明层的一端的截面半径为1~3μm,所述第二凸起部靠近所述透明层的一端的端面半径为0.3~1.5μm,所述第二凸起部沿垂直于所述透明层方向上的高度为1~3μm;或者所述第二凸起部的远离所述透明层的一端的截面半径为3~6μm,所述第二凸起部靠近所述透明层的一端的端面半径为2~4μm,所述第二凸起部沿垂直于所述透明层方向上的高度为2~4μ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远离所述发光元件的一端的端面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凸起部远离所述透明层的一端的端面宽度,所述第一凸起部沿垂直于所述透明层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凸起部沿垂直于所述透明层方向上的高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的间距与相邻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的间距之比小于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的间距与相邻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的间距之比为0.25,所述第一图形结构与所述第二图形结构存在对应区域,在所述对应区域内,每个所述第二凸起部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凸起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的间距与相邻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的间距之比为0.5,所述第一图形结构与所述第二图形结构存在对应区域,在所述对应区域内,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错峰布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的间距与相邻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的间距之比为0.75,所述第一图形结构与所述第二图形结构存在对应区域,在所述对应区域内,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错峰布置或者对应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的间距介于2~4μm,相邻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的间距介于1~6μm。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层包括: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及第三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为红光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为绿光发光元件,第三发光元件为蓝光发光元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层与所述发光元件之间设置有粘合层,所述粘合层为透明层。

2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装置及显示装置,发光装置包括透明层、多个发光元件及布线层。其中,透明层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图形结构。多个发光元件间隔设置于透明层的第一表面的上方,每个发光元件的出光面与透明层的第一表面相对,发光元件的出光面上设置有第二图形结构。布线层设置于多个发光元件上,布线层与每个发光元件电性连接。第一图形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部,第二图形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凸起部,相邻第一凸起部之间的间距与相邻第二凸起部之间的间距之比介于0.25~1.5。由此,本发明可以使从具有彼此不同的指向角特性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借由透明层的图形结构而以均匀的指向角发出,从而减小色差,同时提高发光元件的出光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庄松涛,时军朋,陈清河,林振端,余长治,徐宸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