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48347发布日期:2024-03-18 18:25阅读:10来源:国知局
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储能,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1、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多个电池由支架固定,电池在装入支架时容易偏斜、或者从支架的限位结构中脱出,导致电池模组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用电设备,旨在提高电池模组的可靠性。

2、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第一散热件和第一支架。电池组包括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沿第一方向排布。沿第一方向,第一散热件设于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之间。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壁和支撑组件,第一壁设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沿第一方向排布,第一电池的部分设于第一凹部,第二电池的部分设于第二凹部。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与第一壁连接,沿第一方向,第一挡板设于第一电池背离第二电池的一侧;第二挡板与第一壁连接,沿第一方向,第二挡板设于第二电池背离第一电池的一侧。

3、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散热件设于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之间,第一散热件和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换热。第一挡板能够止挡第一电池,有利于抑制第一电池的偏斜,第二挡板能够止挡第二电池,有利于抑制第二电池的偏斜。通过抑制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偏斜,有利于降低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脱离出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的风险,还有利于减小第一电池、第二电池与第一散热件的距离,或提高第一电池、第二电池与第一散热件贴合的紧密程度,从而提升第一散热件的散热效率,进而提升电池模组的可靠性。

4、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件与第一电池之间设有第一导热件,第一导热件与第一电池和第一散热件相接触,第一散热件与第二电池之间设有第二导热件,第二导热件与第二电池和第一散热件相接触。第一导热件呈压缩状态,第二导热件呈压缩状态。

5、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导热件受到第一散热件和第一电池的挤压而被压缩,第二导热件受到第一散热件和第二电池的挤压而被压缩,有利于填充第一电池和第一散热件之间的空隙以及第二电池和第一散热件之间的空隙,还有利于限制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移动,降低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偏斜的风险,从而有利于提升第一散热件与第一电池、第二电池之间的换热效率。

6、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热件的导热系数大于第一挡板的导热系数。

7、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导热件的导热系数大于第一挡板的导热系数,有利于提升第一散热件与第一电池之间的换热效率。

8、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二导热件的导热系数大于第二挡板的导热系数。

9、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导热件的导热系数大于第二挡板的导热系数,有利于提升第一散热件与第二电池之间的换热效率。

10、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粘接件,第一粘接件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凹部,第一粘接件粘接第一电池和第一凹部。

11、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粘接件有利于限制第一电池的晃动并降低第一电池偏斜的风险。

12、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包括第二粘接件,第二粘接件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二凹部,第二粘接件粘接第二电池和第二凹部。

13、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粘接件有利于限制第二电池的晃动并降低第二电池偏斜的风险。

14、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挡板与第一电池连接或相离,第二挡板与第二电池连接或相离。

15、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挡板与第一电池连接,有利于进一步抑制第一电池的偏斜,第一挡板与第一电池相离,有利于留出第一电池活动的空间,便于第一散热件的安装。第二挡板与第二电池连接,有利于进一步抑制第二电池的偏斜,第二挡板与第二电池相离,有利于留出第二电池活动的空间,便于第一散热件的安装。

16、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凹部沿第二方向排布,多个第二凹部沿第二方向排布,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电池的部分对应设于多个第一凹部,多个第二电池的部分对应设于多个第二凹部。沿第一方向,第一散热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仿形面和第二仿形面,第一仿形面与多个第一电池的表面适配设置,第二仿形面与多个第二电池的表面适配设置。

17、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仿形面和第二仿形面的设置有利于提升第一散热件与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贴合面积,进而有利于提升第一散热件的对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散热效率。

18、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挡板具有与多个第一电池接触的第三仿形面,第三仿形面与多个第一电池的表面适配设置,第二挡板具有与多个第二电池接触的第四仿形面,第四仿形面与多个第二电池的表面适配设置。

19、上述实施例中,第三仿形面有利于提升第一挡板对第一电池的抵接面积,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第一挡板抑制第一电池偏斜的效果;第四仿形面有利于提升第二挡板对第二电池的抵接面积,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第二挡板抑制第二电池偏斜的效果。此外,第三仿形面、第四仿形面能够和第一仿形面、第二仿形面相对应,有利于让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受力更为均匀,有利于提升抑制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移动的效果。

20、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池与第一散热件抵接,每个第一电池与第一散热件抵接的面积占第一电池表面积的5%-10%。第一电池的数量为i,第n个第一电池与第一散热件的抵接面积为sn,第m个第一电池与第一散热件的抵接面积为sm。其中,i、n、m均为大于1的正整数,满足:i≥n≠m;且0≤sn-sm≤sn/30。

21、上述实施例中,每个第一电池与第一散热件抵接的面积占第一电池表面积的5%-10%且在满足:i≥n≠m;且0≤sn-sm≤sn/30时,有利于降低任意两个第一电池和第一散热件的换热面积之差,从而有利于提升电池组中各电池受热的均一性。

22、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沿第三方向,第一电池的长度为l1,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且第三方向为第一凹部的深度方向;沿第三方向,第一挡板的高度与第一凹部的深度之和为l,满足:l1/3≤l≤l1/2。

23、上述实施例中,在满足:l1/3≤l≤l1/2时,有利于提高第一挡板对第一电池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第一挡板抑制第一电池偏斜的风险。

24、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壁还设有第三凹部和第四凹部,第一凹部、第二凹部、第三凹部以及第四凹部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电池组还包括第三电池和第四电池,第三电池的部分设于第三凹部,第四电池的部分设于第四凹部。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二散热件,沿第一方向,第二散热件设于第三电池和第四电池之间。

25、上述实施例中,第三电池和第四电池的热量传递给第二散热件,第二散热件带走第三电池和第四电池的部分热量,有利于提升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并且,第一散热件部分位于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之间,第二散热件部分位于第三电池和第四电池之间,有利于提升对电池模组散热的均一性。

26、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壁还设有第五凹部,沿第一方向,第五凹部位于第四凹部背离第三凹部的一侧,电池组还包括第五电池,第五电池的部分设于第五凹部。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三挡板,第三挡板与第一壁连接,沿第一方向,第三挡板设于第四电池和第五电池之间。支撑组件还包括第四挡板,第四挡板与第一壁连接,沿第一方向,第四挡板设于第五电池背离第四电池的一侧。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三散热件,沿第一方向,第三散热件设于第四挡板和第五电池之间。

27、上述实施例中,第五电池的热量传递给第三散热件,第三散热件带走第五电池的部分热量,有利于提升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并且,第一散热件部分位于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之间,第二散热件部分位于第三电池和第四电池之间,第三散热件部分设于第五电池背离第四电池的一侧,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对电池模组散热的均一性。

28、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包括第三粘接件,第三粘接件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三凹部,第三粘接件粘接第三电池和第三凹部。

29、上述实施例中,第三粘接件有利于限制第三电池的晃动并降低第三电池偏斜的风险。

30、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包括第四粘接件,第四粘接件的至少部分设于第四凹部,第四粘接件粘接第四电池和第四凹部。

31、上述实施例中,第四粘接件有利于限制第四电池的晃动并降低第四电池偏斜的风险。

32、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包括第五粘接件,第五粘接件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五凹部,第五粘接件粘接第五电池和第五凹部。

33、上述实施例中,第五粘接件有利于限制第五电池的晃动并降低第五电池偏斜的风险。

34、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四挡板朝第一挡板弯曲设有第一凸部,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第一凸部的凸起高度为t1,第五电池的宽度为c5,满足:t1≥c5/3。第三散热件的部分朝第一挡板弯曲,以与第一凸部的形状适配。

35、上述实施例中,第三散热件的部分朝第一挡板弯曲,以与第一凸部的形状适配,且在满足:t1≥c5/3时,有利于让第一凸部抑制第三散热件在第二方向和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36、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件、第二散热件和第三散热件内设有冷却剂,第一散热件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二散热件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第三散热件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五通道和第六通道,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电池模组还包括循环体、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以及第三连通管,第一连通管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二连通管连通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第三连通管连通第五通道和第六通道;循环体内设有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腔与第一通道、第三通道以及第五通道连通,第二腔与第二通道、第四通道以及第六通道连通,第一腔与第二腔还用于与外部连通。

37、上述实施例中,冷却剂可以自外部进入第一腔后再进入第一通道、第三通道以及第五通道,然后通过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以及第三连通管进入第二通道、第三通道以及第六通道,然后进入第二腔后再流出外部,从而让第一散热件、第二散热件、第三散热件、循环体、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以及第三连通管形成多个供冷却剂循环的结构。冷却剂与第一电池、第二电池、第三电池、第四电池以及第五电池进行热量交互,并在循环过程中带走电池的部分热量,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

38、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件、第二散热件和第三散热件内设有冷却剂,第一散热件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电池模组还包括循环体和第一连通管,第一连通管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循环体内设有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腔与第一通道连通,第二腔与第二通道连通,第一腔与第二腔还用于与外部连通。电池模组还包括电路板,电路板与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电连接,电路板和循环体均设于第一支架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

39、上述实施例中,循环体设于第一支架靠近电路板的一端,有利于循环体内的冷却剂与电路板进行热量交互,使冷却剂在循环过程中带走电路板产生的部分热量,有利于提升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从而提升电池模组的可靠性。

40、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沿第三方向排布,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连接,并与第一支架形成收容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收容空间。

41、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形成收容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收容空间,有利于保护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还有利于提高限制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移动的作用。

42、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电池包括壳体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壳壁和第二壳壁,第一壳壁设有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以及设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之间的第三安装部。电池模组设于第一壳壁和第二壳壁之间,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共同形成第一凹槽。第三安装部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凹槽,且第三安装部与电池模组连接。

43、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共同形成第一凹槽,使得安装电池模组时,能够让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限制内部电池移动的同时还能够限制整个电池模组的移动。并且第一凹槽减小了电池模组的高度,有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刚度,在运输等剧烈工况下,有利于抑制电池模组的振动,还提高了电池模组与壳体连接的稳固性,从而有利于提升电池包的可靠性。

44、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共同形成第二凹槽,支撑组件还包括第四挡板,第四挡板与第一壁连接,沿第一方向,第四挡板位于第二挡板背离第一挡板的一侧。第二支架包括第五挡板和第六挡板,第五挡板的部分和第一挡板的部分形成第一凹槽,第六挡板的部分和第四挡板的部分形成第二凹槽。

45、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让第五挡板的部分和第一挡板的部分形成第一凹槽,第六挡板的部分和第四挡板的部分形成第二凹槽,有利于让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限制内部电池移动的同时还能够限制整个电池模组的移动。

46、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一凹槽的投影与第二凹槽的投影存在重叠。

47、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凹槽的投影与第二凹槽的投影存在重叠,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电池模组预设部位的高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池模组预设部位的刚度,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抑制电池模组的振动,从而有利于提升电池包的可靠性。

48、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三部分,第一凹槽设于第三部分朝向第一壳壁的侧部,第二凹槽设于第三部分朝向第二壳壁的侧部。第一部分与第一安装部连接,第二部分与第二安装部连接。沿第一方向,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距离为d1,第一部分的长度为d2,满足:0.5×d2≤d1≤0.8×d2。

49、上述实施例中,电池模组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减小了电池模组第三部分处的高度,有利于提高第三部分的刚度,且第三部分与第三安装部的至少部分连接,第三部分处于电池模组的靠近中部的位置,其与壳体的第三安装部连接,在运输等剧烈工况下,有利于抑制电池模组靠近中部位置的振动,还提高了电池模组与壳体连接的稳固性,从而有利于提升电池包的可靠性。

50、上述实施例中,在满足0.2×d2≤d1≤0.5×d2这一条件时,有利于提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靠近中部位置的刚度,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抑制电池模组靠近中部位置的振动,从而有利于提升电池包的可靠性。

51、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三部分包括相连的第一底壁、第一连接壁以及第二连接壁,第一底壁、第一连接壁以及第二连接壁围设形成第一凹槽,第一底壁朝向第一壳壁设置。第三部分还包括相连的第二底壁、第三连接壁以及第四连接壁,第二底壁、第三连接壁以及第四连接壁围设形成第二凹槽,第二底壁朝向第二壳壁设置。电池包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沿第二壳壁朝向第一壳壁的方向,第一连接件贯穿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并连接第一底壁和第三安装部。

52、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贯穿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第三部分与第三安装部连接的稳固性。

53、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电设备,用电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池包。

54、上述实施例中,电池模组的散热性提高、电池包的抗振性提高,有利于提高用电设备使用的可靠性。

55、本技术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第一散热件和第一支架。电池组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第一散热件设于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之间。沿第一方向,第一挡板设于第一电池背离第二电池的一侧。第二挡板与第一壁连接,沿第一方向,第二挡板设于第二电池背离第一电池的一侧。第一散热件和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换热,第一挡板能够止挡第一电池,有利于抑制第一电池的偏斜,第二挡板能够止挡第二电池,有利于抑制第二电池的偏斜。通过抑制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偏斜,有利于降低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脱离出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的风险,还有利于减小第一电池、第二电池与第一散热件的距离,或提高第一电池、第二电池与第一散热件贴合的紧密程度,从而提升第一散热件的散热效率,进而提升电池模组的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