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单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52295发布日期:2023-12-14 02:01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单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单体。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电池的动力来源,在新能源汽车中被广泛应用。

2、动力电池包括电芯极柱和电极组件,电芯极柱与内部电极组件之间一般通过连接片焊接,现有的连接片为连接片上表面与极柱下表面焊接,连接片下表面再与电极组件焊接,这样设置的结构会占用电芯内部的高度空间,不利于提高电芯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单体,能够提高电池内部空间利用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3、壳体,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

4、电极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极组件具有极耳;

5、连接片,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板部及第二连接板部,所述第二连接板部与所述极耳焊接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部上开设有穿口;以及

6、顶盖组件,包括盖板及电极柱,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相连,并盖合于所述开口处,所述电极柱包括极柱体及凸台,所述极柱体穿设于所述盖板,所述凸台设于所述电极柱靠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端,且凸出于所述盖板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面,所述穿口套设于所述凸台的外壁,且所述凸台的外壁与所述穿口的内壁之间连接固定。

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连接板部的尺寸与所述凸台的尺寸相同,在靠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上,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部的板面相平齐。

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柱还包括限位挡台,所述限位挡台环绕于所述极柱体靠近所述凸台的外壁设置,所述限位挡台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贴合所述盖板及所述第一连接板部。

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片还包括第一折边,所述第一连接板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部通过所述第一折边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板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呈错开分布,且所述第二连接板部更靠近所述盖板。

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挡台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a,其中,0.5mm≤a≤2.5mm,所述凸台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b,其中,0.1mm≤b≤1.5mm。

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0.1≤a/b≤15。

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部与所述限位挡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向的表面焊接相连。

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片还包括排水板部,所述第一连接板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部通过所述排水板部连接,所述排水板部上开设有排水孔。

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板部的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折边和第三折边,所述排水板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二折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部及所述第三折边连接第二连接板部,以使得所述排水板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板部及所述第二连接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呈错开分布,所述第一连接板部及所述第二连接板部更靠近所述盖板,其中,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上开设有注液孔,所述第二连接板部上设有与所述注液孔位置相对的让位孔。

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台呈圆柱状,所述穿口呈与所述凸台相适配的圆孔状。

1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折边的尺寸h等于所述限位挡台的尺寸和所述凸台的尺寸之和。

1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折边的尺寸为h,0.3mm≤h≤2mm。

1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折边的尺寸为h,0.3≤h/a+b≤6。

2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0.1≤a/b≤15。

2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连接片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截面上,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部形成的夹角∠m的大小为:90°≤∠m<180°。

2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折边的尺寸为e,所述第三折边的尺寸为f,其中,0.8≤e/f≤1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电池单体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通过在连接片上设置穿口,电极柱上设置凸台,将凸台穿过穿口,由此在第一方向上,电极柱有一部分伸入到连接片内,从而减少连接片对电池单体内部空间高度上的占用,从而提高电池单体内部空间利用率,更利于提高电芯能量密度。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一连接板部(31)的尺寸与所述凸台(422)的尺寸相同,在靠近所述电极组件(20)的一侧上,所述凸台(422)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部(32)的板面相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柱(42)还包括限位挡台(423),所述限位挡台(423)环绕于所述极柱体(421)靠近所述凸台(422)的外壁设置,所述限位挡台(423)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两侧分别贴合所述盖板(41)及所述第一连接板部(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30)还包括第一折边(301),所述第一连接板部(31)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部(32)通过所述第一折边(301)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板部(31)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部(32)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呈错开分布,且所述第二连接板部(32)更靠近所述盖板(4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台(423)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尺寸a,其中,0.5mm≤a≤2.5mm,所述凸台(422)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尺寸b,其中,0.1mm≤b≤1.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0.1≤a/b≤1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部(31)与所述限位挡台(423)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相向的表面焊接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30)还包括排水板部(34),所述第一连接板部(31)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部(32)通过所述排水板部(34)连接,所述排水板部(34)上开设有排水孔(3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板部(34)的沿第二方向(y)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折边(302)和第三折边(303),所述排水板部(34)分别通过所述第二折边(30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部(31)及所述第三折边(303)连接第二连接板部(32),以使得所述排水板部(34)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板部(31)及所述第二连接板部(32)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呈错开分布,所述第一连接板部(31)及所述第二连接板部(32)更靠近所述盖板(41),其中,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一方向(x)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1)上开设有注液孔(44),所述第二连接板部(32)上设有与所述注液孔(44)位置相对的让位孔(36)。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422)呈圆柱状,所述穿口(33)呈与所述凸台(422)相适配的圆孔状。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所述第一折边(301)的尺寸h等于所述限位挡台(423)的尺寸和所述凸台(422)的尺寸之和。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所述第一折边(301)的尺寸为h,0.3mm≤h≤2mm。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折边(301)的尺寸为h,0.3≤h/a+b≤6。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0.1≤a/b≤15。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片(30)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截面上,所述第一折边(301)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部(31)形成的夹角∠m的大小为:90°≤∠m<180°。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二折边(302)的尺寸为e,所述第三折边(303)的尺寸为f,其中,0.8≤e/f≤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连接片,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板部及第二连接板部,第二连接板部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板面,其中靠近极耳的一个板面与极耳焊接相连,第一连接板部上开设有穿口;电极柱包括极柱体及凸台,极柱体穿设于盖板上,凸台设于电极柱靠近壳体的端面,且凸出于盖板面向壳体的侧面,穿口套设于凸台的外壁,且凸台的外壁与穿口的内壁之间焊接相连。本技术通过在连接片上设置穿口,电极柱上设置凸台,将凸台穿过穿口,电极柱有一部分伸入到连接片内,从而减少连接片对电池单体内部空间高度上的占用,从而提高电池单体内部空间利用率,更利于提高电芯能量密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猛,杨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